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
最美鄉村教師(一)
35年來,他耕耘三尺講臺,以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一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哺育出一片桃李芬芳。2014年,他被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評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今年的教師節他將出席央視舉辦的"2015全國最美教師"的頒獎典禮。他就是河北省平鄉縣常河鎮學區副校長鬍清汝。
9日清晨,記者在濛濛細雨中來到了河北省平鄉縣賈村,正在自家田地裡搶收已落地的春玉米的胡清汝對記者說,"地裡的春玉米早就熟透了,因為一直忙著照顧學校裡那些留守學生,莊稼顧不上收,現在棒子都掉地上了,這幾天要抽時間把玉米收了。"
"我已經從教35年,從師教學,不僅僅是我的職業,也是我們整個胡家的信念。"胡清汝說,他從小就在爺爺身邊長大,平日裡看著爺爺教書育人,在很小心靈中就已烙下了教師的痕跡。他深深記得爺爺留下做人為師的道德準則:為人至孝、宅心仁厚、誨人不倦、兢兢業業。
"一門師表,兩萬弟子,三尺講臺,四世家傳",這句話是胡清汝及胡家的寫照。胡清汝對於教育有著特殊的感情,因為他來自一個特殊的教育世家,胡清汝的祖父、父親、叔叔、母親、女兒、侄女、兒子……都是教師。在70年的歲月裡,胡家四代人已經有近70年的從教家承,出過20名鄉村教師,學生超過兩萬人。
在和記者攀談時,掛在胡清汝嘴邊最多的就是那些鄉村留守學生,"這些孩子們因為家距離學校較遠,吃住都在學校,我不光要負責任課及學區工作,還要照顧好這些孩子們的生活起居。這些孩子的家長都出門打工了,走的時候把孩子交給我,我就是他們的父母,在學校裡我不但要嚴格要求他們好好學習,還要培養他們誠懇做人的準則。"
"我國有很多的鄉村教師,我只是他們中普通的一員,我們都在默默的奉獻著,在平凡中堅守著,其實這沒有什麼,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做的'。因為只要我們能把學生培養成材,這就是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胡清汝說。
最美鄉村教師觀後感(二)
近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最美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蹟,看著那一幕幕動人的畫面,聆聽著他們感人的事蹟,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被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事蹟深深感動的落淚了,他們是最美的鄉村教師,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詮釋了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真正含義,詮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
首先感動於他們對教育事業有著無比的敬業和執著。這些美麗的鄉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將自己的一切無私的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宋玉剛,一位在西藏高原奉獻了 13 年青春的普通的漢族鄉村教師,他學說藏語,融入藏民生活,將自己的家安在了高原,成為了藏族學生愛戴的"漢族阿爸".在面對生活的種種誘惑,他毅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堅持一兩年不困難,難得的他用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
其次我感動他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熱愛孩子的心。今年 45 歲的劉希章從小患小兒麻痺,雙下肢重度殘疾,無法行走 , 27 年拄著雙柺在偏僻山區任代課教師。每月僅 400 多元收入,自己生活艱難,卻從沒耽誤過一節課,不讓一名學生輟學。他自己身為殘疾人,但他有良好的師德,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以校為家。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對學生的熱愛,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地獻給了教育事業,憑藉頑強的毅力站在講臺上,給孩子們傳授知識。 劉老師最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
還有許多可愛又可敬的鄉村教師,安和利、陳銀玉、韓春玲 …… 他們用自己的執著和生命詮釋著美麗,詮釋著大愛,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觀看是其一,領悟是重點,師德教育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充分挖掘教師的潛力,為教師創造條件,發展自我。因此,需要不斷地反問自己:我在這些教師的故事中,悟到了什麼?怎麼將它轉化成自己的理念?經過聽報告,看影片,學習討論,可以說我們在師德認識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在理論上是我對愛崗敬業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們應秉承他們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