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2016電影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電影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2016電影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影片根據古龍的同名武俠小說《三少爺的劍》改編,爾冬升指導,徐克監製,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港版的同名電視劇中的三少爺也是由爾冬升主演,也聽說為了這部影片籌備了19年。

  2016電影三少爺的劍一:

  最近開始寫些觀影感受,除非特別氣人的一般都給予2星、3星鼓勵,劇情儘量不提,找些電影中的亮點,也分享一下自己發現的不足,不吹不黑,希望能給大家提供點觀影依據吧,嗯,就是這樣。

  還是有點用的哈。

  最近跟幾個朋友聊天對三少爺有了很多新的認識,有人看到的是身不由己,有人看到的是名利害人,總之,值得探討的一部電影。

  自己吧。

  有人說到了結尾比武莫名其妙,文章中也提到了人物成長塑造的故事線,再講一下結尾的設計。

  最初看到最後的決鬥,也覺得莫名其妙。後來重新覆盤了一下,最後的鏡頭很亮,燕十三一生執迷劍術,但大病不治,時日不多,他那樣的劍客怎能病死呢?所以他要死在劍下,而且要死在三少爺的劍下,才能死的其所。三少爺的人物設定和燕十三正好相反,而燕十三常年在江湖打拼,正是三少爺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三少爺殺了燕十三後拿了他的劍,繼承了燕十三的遺志,而這時候的三少爺也才更完整。

  歡迎大家來討論,別說髒話哈,我不是噴子也不是水軍,只是喜歡電影又剛好是古龍粉。

  2016電影三少爺的劍觀後感二:

  楚原拍古龍,好比金風玉露一相逢一樣投契。當年的邵氏佳片儘管在現在看來滿是槽點雷點,佈景cult、特效naive,但誰拍古龍又能超得過楚原呢,正是他,使得這股cult武俠風成為了獨有的一種風格,深受歐美怪雞導演的喜愛。

  楚原拍的古龍電影,未必在情節上忠於原著,卻能抓住原著中奇瑰的氛圍和快意恩仇的英雄氣。私以為要數《三少爺的劍》最有古龍味。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的主創並不是原著古龍、導演楚原、編劇倪匡的鐵三角陣容,而是導演兼職了編劇。

  楚原生於1954年,他在1973年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打破了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票房,1976年開始拍武俠片,多改編自古龍作品。

  在《三少爺的劍》開拍之前,狄龍飾演的傅紅雪、楚留香,以及羅烈飾演的燕南飛已經深入人心。嶽華、凌雲也是他屢用不爽的男演員。還有張徹導演的愛將姜大衛、周潤發的前妻餘安安……他們在這部電影中都甘願為一個人做配角,來提攜這個新人。

  小寶還是二十歲的少年,上妝之後劍眉星目、一身正氣。這部電影我看了三次,前兩次完全沒看劇情,眼睛都落在了小寶臉上,那叫一個玉樹臨風。

  這部小說因為懸念設定巧妙,並不適合用電影的手法呈現。小說描寫了天下第一劍客,神劍山莊的三少爺劍神謝曉峰,拋開名利、假裝去世後化名阿吉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浪蕩的故事。他和慕容秋荻的愛恨情仇、和劍聖燕十三的江湖恩怨,是故事的兩條主線。謝曉峰決意退出江湖,不斷反思自己的過去,但總是身不由己捲入一連串的追殺之中。

  這個成熟老辣的劍神和剛出道不久的爾冬升顯然氣質有所出入,因此導演在電影版中對人物設定做了改動,使謝曉峰成為涉世未深的三少爺,他在武功上當然還是天下第一,但是在老謀深算上遠不及那些江湖老油條,也不大精通社會生存法則,甚至別妓女調戲到臉紅。 熊寶。比起原著中的熟男,這樣的三少爺別有一種湯姆蘇。

  這部電影弱化了謝曉峰和慕容秋荻之間的感情線,將他和燕十三的相愛相殺塑造成主線,講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常見話題,哪怕是天下第一,也不能擺脫這個武林魔咒。

  有了天下第一的`名聲,即使自己不願意殺人,別人也會透過挑戰他來證明自己。因此,每年每月都有好幾百人死在他的劍下。

  為了不再殺人,不再受聲名之累,三少爺放棄了腐敗的資本主義生活、放棄了名聲,假死後放浪天涯。深入群眾的三少爺什麼都不會,被周圍人稱為"沒用的阿吉"。

  他可以不要名利,但沒法不要劍客的正義感,因而總是因為路見不平出手相救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一路上挨餓受凍被追殺,好不容易遇上的真愛也受連累而死。

  三少爺不要做三少爺,但所有人都想他做三少爺。正如原著中說的: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命運之神選中你做天下第一,你卻拼命要反抗,在謝曉峰身上,有一種希臘英雄式的悲劇感。

  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三少爺遭人暗算,僅剩命三天,在求醫途中他遇到一群段位很低的歹人,這時他主動露出自己的身份,別人卻不相信。

  "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洲”的劍聖燕十三和謝曉峰有同樣的處境,不斷被人挑戰,不斷殺人。但燕十三好在他是天下第二,總還有第一的位置等著他去搶。謝燕之間,必有宿命的一戰。

  那一天,燕十三對三少爺說:那今天你就跟我做一次。

  等了半晌,才說出下半句:公平的決鬥。

  一定要有勝負,一定要有高下,這難道就是高手不可擺脫的宿命嗎?原著中的燕十三本來已悟出了制勝的招式,但是他因為之前在三少爺中毒時就救過他,更因為不想新研究出的狠毒招式流傳於世上,於是在決鬥中自殺。謝曉峰則割掉雙手大拇指,決意終生不再使劍,而挑戰者仍然絡繹不絕。

  電影版的結局沒有這麼深刻,謝曉峰雖然不願意殺救命恩人,但出於尊重,還是盡力和燕十三一戰,並取勝。當燕十三中劍倒下之際,他的神情是滿足的,他終於確定了自己的排名,可以安心了。

  當世劍俠們圉於宿命,而上一代的大俠傅紅雪卻能真正放下一切,成為莫愁湖畔一位無名的樵夫,瀟然山水間。狄龍的這個客串角色只是驚鴻一瞥,卻畫龍點睛。”我拿劍的時候,他們叫我傅紅雪”。

  爾冬升的親哥哥,狄龍的永恆基友伴——姜大衛,客串的是一個更為身不由己的角色。他為了爭名奪利而苦練武功,因倒練九陰真經而走火入魔,被家族當作殺人利器。最終,他選擇殺了全家,得到了孤獨的自由。

  《三少爺的劍》作為一部商業型別片,把江湖人的無奈講述得感人至深,真的要感謝古龍在原著中別出心裁的立意。成名劍客的反思,有時候比未成名時的爭鬥更為精彩。

  三少爺和燕十三的決鬥留下一抹蒼涼,楚原導演精緻的佈景和美工功不可沒。在那個沒有外景、特效五毛、遇上打戲就潑紅油漆的年代,楚原在攝影棚內生生搭出了充滿魔幻奇詭色彩的景緻。小時候看了覺得土,現在看卻覺得越來越有味,簡直就是華麗唯美cult風,電影界的華麗搖滾啊。楚原對自己的創舉極為滿意,常用遠景來表現自己精心打造的場景。

  爾冬升自己當了導演後,一直想要重拍此片,幾經波折終於定檔在今年。看了下流出來的幾張片場照,佈景裡是滿樹的白色假花,筆者由此推斷新版的畫風是要刻意模仿出楚原當年的cult感,向老版致敬。

  新版《三少爺的劍》的籌備一波三折,從初定的張國榮主演,到換成張柏芝反串,再到如今換成王思聰的林更新,這各種緣由都夠一部古龍小說了。籌備了十二年,十二年,很多事都發生了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小寶。

  雖然爾冬升執導的上一部作品《我是路人甲》,我認為是撲街的,但對《三少爺的劍》仍然深深期待。借用我朋友的一句話:

  據說爾冬升當年拍《千杯不醉》,是為了給《門徒》湊裝備錢,而這次的《我是路人甲》“在橫店蹲點2年的收穫”,可以理解為《三少爺的劍》打裝備期間順帶拍它賺點路費咯?以戰養戰是誰說的來著?噢,歷史上最著名的摩羯男

  因為《三少爺的劍》,我記住了小寶,也希望因為小寶,能看到另一部成功的《三少爺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