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23回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第23回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西遊記第23回觀後感1
當我每每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用的心境,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是最生動活動的,文中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唐僧師徒四人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本書作者吳承恩為讀者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歷
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難取得真經的故事。真是這離奇的故事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同時也是這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善,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沙和尚——心地善良。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點,性格各不相同,
恰好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了,正是因為他技藝高超,神通廣大,一路上保護唐僧取得真經。同時他身上直至取得真經後,他還有著一些小小的叛逆心理,以及他
敢於與強大的勢力作鬥爭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賞。書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心中的那份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再想想自我的古箏,硬筆
和中國舞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也我也覺得可惜。我不禁慚愧自我為何當初不能向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我想著也許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去做,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也是一種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給我得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感激吳承恩,是他用他的無限想象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而又夢幻的夢……
西遊記第23回觀後感2
《西遊記》這本小說出於吳承恩的筆下,是我國著名的長篇神魔小說。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掃除障礙的故事。雖然,在途中孫悟空和唐僧二人經常言語不和,令我影響最深的便是“三打白骨精”時,白骨精屢次化作人來欺騙唐僧,而唐僧也屢次上當受騙。因此,孫悟空每次打死白骨精時,都被唐僧責怪,但即便是這樣,最後他們依然成功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走完了取經之路。
孫悟空是個武功高強、法力極高、擁有火眼金睛的一隻猴子,它最初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可謂是天生地長。但它沒被收服前可是隻頑劣的候子呢!在花果山水簾洞做山大王。它時不時會被唐僧錯怪,尤其是在取經的途中,許多妖怪化身成人,但每次能被孫悟空識別出時,唐僧就是不相信,而屢次到了後來,都是孫悟空救出了唐僧。
而唐僧是一位以慈悲為懷的人,但他有時也會被妖怪所騙,陷入妖怪的陷阱之中。這也同時表露出了他有時也會善惡不分的軟弱性和不堅定性。
豬八戒則是個貪吃鬼,有時又好美色,多次被美色所迷惑,虧他以前還是天蓬元帥呢!而他正是因為好美色被打入凡間,做了個妖怪,上天想歷練歷練他,發掘他內心善良勇敢的一面,所以才安排在唐僧名下,幫助師哥孫悟空斬妖除魔,屢建奇功。
我們的沙和尚是個老實人。雖然以前也是個妖怪,但現在不也改邪歸正了嗎?和大哥、二哥一塊保護師傅西天拜佛求經。
這本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聰敏機智的孫悟空,一位慈悲、善良的唐僧,一個貪吃、好美色的豬八戒和一位耿直忠厚的沙和尚。
《西遊記》這本書的描寫充滿了幽默和風趣。它的結構奇特,大膽的想象,情節無比地生動,無比地誇張。是一部我國古代浪漫主義的傑作,我百看不厭。
西遊記第23回觀後感3
小時候,最喜歡看電視裡的《西遊記》,看了幾乎不下十遍,至今還愛看,這個寒假,我看了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不覺感嘆萬分!漫漫長路,多年跋涉,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為的是普度眾生。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有七十二變化。在西天取經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僅本領高強,而且機智聰明,隨機應變。當師傅落入敵手,他總是與敵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儘管豬八戒給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還是要為聲“冤”,首先是錯投了豬胎,變得人不人,豬不豬的,到哪都嚇人,儘管老豬本性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經路上幫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勞,善良正直(有時還愛貪點小便宜)。
在西天取經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師傅,陪師傅打坐唸經,任勞任怨。
唐三藏是取經人的核心,本著一顆慈悲之心,他經歷了14年,風餐露宿,任何磨難都無法打倒他西天取經的決心。
唐僧師徒不畏千辛萬苦,歷經種磨難依舊不放棄,直到取得真經。
奔流的河,如果沒有暗礁的阻擋,就無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豐滿的小鷹,如果沒有暴風雨的搏擊,就無法實現展翅高飛的自由;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長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而苦就是磨難的滋味,只有品嚐過“苦”,享受“甜”時,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嚐了人生五味,什麼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