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淺析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淺析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淺析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析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這是一部關於師生關係的電影,也是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電影的情節或平淡或曲折,但在我看來,世界上的故事卻只有兩種,有愛的和無愛的。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朗後來成了指揮家,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一樣滿頭白頭的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

  拿著馬修當年的日記,回憶才湧上他的心頭,五十年從青澀少年到年歲漸老,上帝賜他好天賦,莫朗卻不知有一雙無形的手在一直地向前推著他,一雙眼睛一直在注視著他,一個人,在他人生最關鍵的時候,用自己並不高大的身軀,將他向上托起。

  記憶回到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懲罰”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善與惡從來都糾纏在一起。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並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地走在離開的路上,但卻終於沒有失望,不斷有紙飛機從那個高牆的視窗飛出,如天降一般。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一群手在揮。

  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莫朗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