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通用15篇)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通用1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

  我觀看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之後,為像伊桑這樣的孩子而感到痛心,又為伯樂這樣的好老師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在中國有多少像伊桑的孩子被“老師”厭棄、懲罰和“貼壞孩子(笨孩子)的標籤”,像伊桑這樣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教育,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我們也像電影中的“老師”一樣,現今生活中有個性和問題的孩子將越來越多,作為老師和教育者,我們該如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呢?孩子們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陽光,要讓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首先,我們要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別差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幼兒的人格與身心發展的特點,特別是面對班上的“差生”和“問題孩子”時,更是考驗老師的愛心和耐心,我覺得老師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或體罰、懲罰孩子,如《綱要》裡說的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杜絕橫向比較,應該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每個孩子身邊的閃光點,要用一樣的眼光公平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

  其次,老師要與孩子成為玩伴,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綱要》裡指出“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認為老師應與幼兒成為生活中的玩伴,用真誠地心去接納每一個孩子的缺點,耐心地教導。如今學校或幼兒園裡像伯樂這樣的老師,已越來越少了,我多麼期盼每一位老師都有愛心,有耐心、有信心地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放開對孩子的束縛和要求,真正地觀察和挖掘孩子身上的潛能,並鼓勵和開導使之自由地發揮。

  最後,老師的教育更應該與家庭、社群密切的配合,並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兩者相互配合,為教育孩子,去發現、去探討找到教育的共同點,達到教育共識。真心關愛孩子,用賞識的愛接納並讚賞孩子,以關愛的言語和擁抱他,給予他更多的愛,老師只要得到孩子的認可和信任,孩子可塑性非常強,我相信“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相信教育肯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而言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相信,只要你付出了一定會有收穫的。孩子一定會在你的教育下,必定會促進孩子身心全面的發展。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兒童成長的印度勵志電影,講述了一個特殊孩子在一位美術老師的幫助和關愛下,獲得自信與尊重,並將繪畫天賦得已展現。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8歲的小孩男伊桑,一個充滿好奇心和奇思妙想的男孩。他可以將一條魚想象成各種有趣的東西,還能一連發呆一個小時。伊桑的哥哥約翰顯然和他是兩個極端,約翰成績優異。門門功課100分,無疑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伊桑還逃過學,讓哥哥約翰幫忙寫假條。最後父親一氣之下,直接把伊桑送進了寄宿學校。

  送進寄宿學校的伊桑感到很害怕,他經常走神被老師罰站甚至罰跪,不知道被打多少次手背。只有一位叫傑的男孩非常理解他,成為他的好朋友。後來學校來了位美術代課老師尼庫巴,他上課方式很獨特,不拘一格,課堂活躍有氣氛,學生們很開心上他的課。但伊桑卻一樣不能融入這個大家庭中,後來這位尼庫巴老師注意了伊桑,透過細心發現,老師發現伊桑存在“讀寫障礙”和“溝通障礙”,屬於一個特殊孩子,同時去家訪時意外發現伊桑很有繪畫的天賦,於是尼庫巴老師在課堂上用心的去引導他,上課期間給孩子們講了很多天才和科學家的故事,同時啟發伊桑,很多偉人都存在類似問題,但不影響他們成為偉人。慢慢的伊桑融入班級生活,同時老師與校長溝通獨自為他補習。在美術老師的幫助下,伊桑的成績不斷變好,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為了讓伊桑的繪畫天賦得以展現,讓更多的老師及孩子認識到伊桑的天賦。尼庫巴老師在全校舉辦一場繪畫大賽,同時邀請了自己的老師及學校校長、老師們參加。伊桑為了參加這次繪畫比賽,天沒亮就出去湖邊觀看日出,直到比賽開始了才姍姍來遲,最後伊桑畫出了一幅震撼全校師生的圖畫,一位男孩坐在湖邊觀看日出。伊桑也發現尼庫巴老師畫了一幅自己開心大笑的繪畫,感動得哭了。在全校師生的評比下,伊桑的畫獲得第一名,併成為學校散學典禮畫冊的封面,背面是老師畫的伊桑。

  透過觀看這部電影讓我們深刻的反思,要真正瞭解孩子的天賦是需要用心的走進他的世界,發現他的特長,並加以引領,這才是真正的愛。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3

  好久沒有靜下心來人認真的看一部影片。孩子老師推薦的《地球上的星星》我咋一看還以為是科幻片,抱著好奇心晚上在電腦上看完了。淚水模糊了雙眼,看完了才知道這是一部教育片,充滿著陽光,善良,人性,童真的好影片。

  影片裡的伊夏是個有先天語言障礙的學生,他不愛學習調皮,偷懶是讓家長和學校頭痛的問題學生。因為此他學習成績總是跟不上,成為班級裡拖後腿的學生。成績跟不上再加上調皮,越是不喜歡上課成績越來越差越差就越被老師批評,孩子的自信心幾乎消失的無影蹤。於是"翹課"自卑就成了他唯一能保護自己的城牆。

  學校最後說自己也無能為力開除了伊夏。後來他爸爸又把他送了一所寄宿學校。當伊夏的父母很他哥哥離去了,當伊夏目送父母離開,孤獨地站在校園哭泣的時候,我的淚也不知不覺留在那樣的黑夜裡,從那個黑夜他更加感到了孤獨,恐懼陌生環境。在這所寄宿學校裡伊夏的成績依然落後。他的眼神充滿著無助和惶恐,看到這裡為一個8歲得孩子感到心疼。

  他依然孤獨、沉默、夜裡流淚,早晨眺望遠方,放學出去散步,一個人吃飯,一個走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個八歲的孩子還能承受多少?看到這裡內心最柔弱的東西被觸動了。為一顆嫩稚的心感到心酸。直到他們班級的一個代課老師喬尼的出現。這個與眾不同的老師。他用他的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個學生。喬尼發現了伊夏總是沉默。

  他發現伊夏的問題在於閱讀和語言的障礙。是他發現伊夏有繪畫方面的天賦。他用心的幫助伊夏透過繪畫比賽,伊夏的畫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流著熱淚撲進喬尼老師的懷抱。此時我也熱淚盈眶。為伊夏找到了自信為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為他在學校的被認可。因為有這麼一個懂愛的好老師。到影片最後喬尼高高的舉起伊夏在空中。我為伊夏從此走出了那個陰暗的心靈流淚。 為有這麼好的伯樂竊喜!

  這部電影觸動了我內心柔弱最純潔的角落。教育孩子要真正的做到與孩子心裡的溝通。影片中的喬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老師要面對那麼多學生。那麼作為我們家長,我們只面對自己的一個孩子。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只看著孩子的結果而去責備卻忽視了原因。所以對待孩子,你用心了嗎?你真正的是在關心孩子嗎?特別調皮的孩子,那麼作為家長你也能像喬尼老師那樣用自己無私的愛去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使孩子上進。讓孩子覺得不管他做錯了什麼。他的身邊有你一個真正懂他(她)的良師益友嗎?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4

  經朋友程喜連介紹我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對我而言,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沒有什麼吸引力!從地球上看到的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沒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即使有也太遙遠。可是,看了那部電影之後我淚流滿面。有點心痛,有點感傷,有點感動,有點歡喜!

  它講述了一個有閱讀障礙的九歲男孩子差點被家人和社會摒棄,到才華顯露的歷程。

  我心痛家長和老師從來都不會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心內世界,而只是表面對去評價孩子的能力,從自己的角度去塑造孩子的模型而不去考慮孩子的個性發展,其實當我們看到孩子時,應該想到自己的童年,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我心痛教師對孩子的全盤否定,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除了課堂,孩子還有屬於自己的業餘空間,或許在課堂上坐在你跟前的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真實的孩子,或許他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服從而服從。我希望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夠走下講臺,走出課堂,彎下腰和孩子還多交流多溝通,瞭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難。

  我感動孩子的善良。他雖然是家長和老師眼裡的典型的差生,也因此經常受罰。他雖然被教師,家長所摒棄,都稱他有智障。他雖然受到身邊的人的鄙視和瞧不起,但他的內心是善良。他替夥伴們撿球扔球本事好意,只是不小心扔歪了。看到自己的同桌是個殘疾人,他作為一個健全的人,總是扶著同桌走。雖然這只是個很普通的行為,但也能看到孩子內心的美!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優點!

  我歡喜他遇上了那麼好的一位老師。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他那麼幸運,會遇上關心他,改變他命運的老師。我歡喜他最後終於可以燦爛地微笑了。在最後離開學校時,他回頭又跑回了老師的擁抱。他知道自己頭頂上那片陽光的難得,他知道是誰讓他又重新找回了可以自由飛翔的勇氣。

  我感動美術老師全心全意的關愛和付出!他看到自閉的伊桑,成績超級差的伊桑,從來都不會責怪或懲罰!他千里迢迢跑到伊桑的家裡去了解伊桑的情況並和家長談心。他在課餘時間用適合伊桑的方法去輔導伊桑的認字和閱讀。他的用心良苦終於得到了回報!老師流淚了,我也淚流如泉!

  試問現實中有多上這樣盡心盡責的老師!

  試問現實中又有多少個伊桑這樣有天賦的孩子被教師和家長扼殺掉他們的才華!

  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關心和關注那些學習有障礙和困難的孩子!

  作為家長的我們真的應該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個很有內容且會帶來許多思考的故事,它的架構很簡單,一個很特別的小男孩,喜歡幻想,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不喜歡學校的制度和唸書,總是不按牌理出牌讓他被視為壞學生,有很多的心情卻不會表達,家人不去了解他,反而用強迫的方式,越是打壓,他的反抗性就越強,造成的其實是反效果。

  這樣的小孩,並沒有對錯的認知,也不知道自己和其它人的不同為什麼是錯的,但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早就有了對錯的價值觀,心中都定義好了“應該要這樣”,一定要孩子走上這條路,才叫做正常。或許強迫的方式終究可以改掉小男孩一些讓大人頭痛的習慣,卻在不知不覺之間,抹煞了他更多的才華,甚至,他個性中美好的一面。

  大人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是否有真的想過這樣的通材教育是否適合每一個人?有的孩子,需要的是不同的對待方式。一味把所有的不一致給打壓下來,或許只是造成內心累積的憤怒而已,有一天,會以其它的方式爆發出來…

  《地球上的星星》後來被拍成了電影。電影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在描寫一個孩子和外界的溝通,一步一腳印讓觀眾看著天真可愛的孩子越來越黑暗,失去了他的生命力。有時候,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內心,用他們能懂的方式,教導他們對錯的人而已…可是這樣的貴人,又有多少人能夠碰到呢?

  常常,連自己的父母,應該要最愛自己的人,都沒有辦法成為這個貴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並不是在批判父母的不好,天下父母心,只是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孩子,而不是用孩子需要的方式來愛孩子,這當中的差別若是很大,很有可能,就像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小男孩一樣,慢慢的看不見陽光。

  挺讓人難過的一部電影。雖然片中的小男孩,並非會討你的歡心,可是因為電影帶著你從許多正常情況下你應該看不到的角度去看這個孩子變成這樣子的原因,你也不會討厭他的。

  《地球上的星星》教我們如何捨棄自己的主見,去看見一個人的美好,用正確的方式,去關心一個需要被關心的人,幸福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多數的人並不知道它不是來自強求。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6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是一篇意義深刻的電影。

  內容是這樣的:開頭是一位老師正在報分數,報到了一個名字伊桑.哈瓦斯2分,老師連連搖頭,不久,放學了,,一個小男孩在路邊的一個小小的魚塘裡撈小魚,頭髮都浸在水裡了,他就是伊桑,正對著瓶子裡的小魚笑,這時,游來一群小魚,他剛準備再撈一些時,一位長著鬍子的人,一把拉住他,憤怒的說:“怎麼可以把頭伸進水裡,快走,校車都等你10分鐘了,聽不見喇叭聲嗎?每天都為你一個人。”說完把伊桑拉上了車。車上的學生名個個都在玩,只有他還望著瓶子裡的魚。

  望著望著,伊桑展開了幻想,幾條小魚再游來游去,一隻綠色小魚遊著遊著變成了藍色,幾群黃色小魚遊著遊著變成了紅色,突然一條巨大的黃色魚遊了過來,所有小魚都小跑了,接著來到一片長滿珊瑚和海藻的地方,上面還有一個海星和海蚌在眨眼睛,上面游來一群小魚,海蚌噴出氣泡,小魚受了驚,遊走了。突然,海星、海蚌們都閉上了眼睛,一股黑霧噴來,原來是一隻章魚呀!

  一隻大鯨魚游來,噴出了水花,水花消失後,又來到另一片海域,伊桑正坐在一艘迷你潛水艇上,很多小魚從潛水艇邊遊過。突然,又來到了天上,在很多小星星邊上有一個黃色星球,黃色星球長出來花瓣,變成了黃色的花,一顆流星從天而降,變成了孔雀。孔雀一搖頭,變成了花……

  伊桑來到家裡,把試卷給家裡的狗撕碎了,還發現了一個小鐵片,伊桑把小鐵片裝進一個口袋裡,那裡面有很多伊桑撿來的東西,伊桑回到家,立刻拿起放學時裝小魚的瓶子裡,把小魚倒進一個魚缸裡,欣喜的望著小魚游來游去。

  伊桑到院子裡和他的鄰居打了架,還一氣之下踢碎了鄰居家的花盆。伊桑的爸爸媽媽得知後打了伊桑。

  幾天後,伊桑逃學了,第二天考試還把3×9=27寫成了=3.

  無奈之下,爸爸媽媽把伊桑送到了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伊桑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失去了所有的愛好,整天一句話不說,只有一個腿部殘疾的朋友,後來,伊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鼓勵他勇敢面對生活,那位老師還叫他認識以前不會寫了字母,數字,還在學校裡舉辦了一場繪畫比賽,最後伊桑贏得了比賽,成了學校裡的有名人物。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7

  這部影片長達2小時45分,是一部有關教育的印度電影。

  故事講述了小男孩伊桑是一個有著超強想象力的男孩,他十分喜歡畫畫,色彩和線條在他的筆下就像活了一樣,加上他天馬行空的想像,每一幅都很精彩。但他的學習成績特別糟糕,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他留過級,但成績依然一塌糊塗,父母對他十分失望,和成績優異的哥哥一比,更讓父母生氣!萬般無奈之下,父母只好把他送到寄宿學校。

  可是那裡的老師也是隻看重成績,他當然是老師們頭疼,不願接納的學生。在這裡,他甚至連自己最喜歡的畫畫也放棄了。在別的同學和老師互動的時候,他目光呆滯,毫無表情。或許他就這樣被這個社會遺棄了。可上帝還是眷顧這個孩子的,學校新來了一位代課的美術老師尼克姆,第一節課這個老師就身著小丑服飾,吹著笛子跳著舞帶動了整個班級的氣氛,同學們熱情高漲,唯有伊桑依然目光呆滯,這很快引起了尼克姆的注意,他向學生調查伊桑情況,他並做家訪,發現伊桑是一個有讀寫障礙的,但想象力超強,具有反向思維能力的孩子。

  其他科的老師向校長投訴,要辭退伊桑,尼克姆向校長請求留下他,自己幫他補課,在尼克姆的關愛下,伊桑在一點一點地進步。尼克姆又籌劃了一場繪畫比賽,參賽的不僅有校內師生,還有社會上熱愛繪畫的名流。這一次伊桑獲得了一等獎!他的那幅畫也被用作學校年鑑的封面。

  當暑假到來時,父母哥哥來接他,伊桑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他和哥哥開心地玩耍,老師們對他大加讚賞。他的爸爸媽媽十分感謝老師們!尤其感謝尼克姆!“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都將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裡散發出屬於他們璀璨的光芒,但前提是要有一個會識千里馬的伯樂。伊桑是不幸的,他患有先天性讀寫障礙,伊桑又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懂他愛他的尼克姆。尼克姆就是發現伊桑這匹千里馬的伯樂!

  在現實生活中,像伊桑這樣有障礙的人實在太多了!可是像尼克姆這樣的人又太少了!難怪古人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然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但願在教育界出現更多的像尼克姆這樣的老師,挖掘出更多的“伊桑”!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8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帶來我巨大的震撼人心,要我感概千萬。

  影片的主角名字叫做伊夏,原來是一個八歲的少年,他考試成績不太好,調皮不聽話,但腦中充斥著想象,這使他能快樂的生活。但是應對他每門科都不過關的考試成績,老師、隔壁鄰居的不滿意,他不愛上學,在勾結親哥哥寫假請假條,他的爸爸媽媽無可奈何下只能將他送進全託學校。進到全託學校後的伊夏一天到晚一言不發,憂心忡忡。他一樣或是像之前一樣考試成績不太好,但不一樣的是,他失去以前的開心。這一切直至遇上他――尼克老師,伊夏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是他更改了伊夏的一生。

  尼克老師用公平的目光對待每一個學員。他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老師,他會給學員們產生輕輕鬆鬆和開心。在課堂上,他遇上了一個眼神呆滯,只能低下頭的男孩兒――伊夏。尼克老師逐漸掌握他的一切,他發現伊夏的工作中資料與英文字母的撰寫全是錯亂的,但他也發現了伊夏的奇才之處――繪畫。沒多久以後,伊夏根據了尼克老師的協助逐漸樂觀起來,學業成績也逐步提高。

  一次畫畫比賽中,伊夏超過尼克老師變成了賽事的總冠軍。從今以後,他又變為以前那一個太陽樂觀的男孩兒,也被全部老師接受。在全部老師眼裡,他不會再是那一個一無是處的小孩,只是個奇才。

  有一些老師能更改學員的一生,例如尼克老師,他更改了伊夏的一生。伊夏是一顆小金子,被日常生活和不可以挑選的人生蒙上浮塵。而尼克老師是發現黃金的人,用他的細心和激勵擦來到一顆顆浮塵,讓伊夏閃閃發亮。俗話說得好,是黃金總是會發亮的,而發亮的全過程必須一個能激勵他的人。

  每一個人全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都是有自身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和特性。如同全世界沒有兩塊完全一致的葉片,沒有兩塊完全一致的小雪花一樣。在如今的社會發展中,充斥著市場競爭,不足強,就只有淘汰。在那樣殘酷的現實中,非常少有些人會發現你與眾不同的閃亮面,有時候必須本身勤奮才會被別人發現。總有一個人會賞析你,贊成你,激勵你。這個人可能是老師,可能是盆友,可能是同學們,也很有可能僅僅人生道路中一個生命中的過客。但他的動能揮之不去的,他能夠變成你再塑生命的人,好似電影中尼克老師的存有一般。

  堅持夢想,堅信自己,絕不放棄。總有一天,你能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你。不會再不自信,不會再低賤,抬頭挺胸,高聲的告知他人“我是最讚的!”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9

  每個孤獨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閃閃發光,但是你永遠都觸碰不到它。也許,在黑夜中,你也不一定可以看得到它,因為你可能會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燈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華的房間內流連,忘了天上默默發光的小星星。這一段話,出自一本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小男孩伊夏,他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存在閱讀障礙,他所犯的錯誤不被理解。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伊夏是無可救藥的。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又故意毀壞鄰居的花盆,他甚至當著父母的面動手打人,撒謊、逃學。課文讀不出,考試時,整張考卷上只填了一個空,而且還是錯誤的。萬般無奈之下,伊夏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在這裡,伊夏因為不會讀寫,經常受罰,他的內心感到更加孤獨、害怕,甚至連自己喜愛的畫畫也放棄了。

  很幸運,伊夏在這裡遇到了他的美術老師尼克,他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透過伊夏在學習中犯錯的方式發現了伊桑在學習上的困惑,是閱讀障礙影響了他的學習。更為可貴的是尼克老師對伊夏實施特殊的教育方式,最終使伊夏從學習的困惑中走了出來。最後,伊夏的學校舉行了一次畫展,伊夏的畫成為了紀念冊上的封面,而尼克老師也畫了一幅,畫的就是伊夏……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就像是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小星星,是星星總會發光!有些有某種障礙的人與我們平常人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他們其實並不笨,只是某些方面存在障礙,但他們總會在其他方面被賦予另外一種新的能力,讓他們異於常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同時也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所以,我們應該尊重、理解他們,他們和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他們也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不能瞧不起他們。如果每一個人都一樣,那麼世界就不會五彩繽紛。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出現天才,是他們改變了世界。如愛因斯坦、迪斯尼等,他們小的時候也都有認知障礙,他們與常人的想法不一樣,用不同的思維來想象這個世界,這使得他們成就了一番事業,對整個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每當我想起伊夏露出兩顆滑稽的大門牙和水靈靈的大眼睛笑起來的畫面時,我的心裡就暗暗地為他喝彩……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0

  我曾經是多麼差勁兒的一個老師,我教二年級和一年級的小孩子,他們不會豎式,我第一遍第二遍很認真,想把心裡所有的耐心和育人之心和幻想自己是個超級受人喜愛的教師之情全部拿出來,想著自己會不會被這些小孩子奉為二年級時最難忘的家教老師。可結果是,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聲音不由自主的拔高狠狠地說,怎麼那麼簡單你都不會做,然後憤怒的摔了他的鉛筆,小孩子似乎被鎮住了,拿了另一根鉛筆把那道題做完了,然後迴圈,我生氣摔東西,他的鉛筆,鉛筆盒,橡皮,偷偷藏起來他的好吃的,甚至還報復性的吃一口,他就在我發脾氣的時候把一道道題做好。最終我還是沒法兒忍受每天被小孩兒氣的半死的狀態,不做了,還向各種人抱怨這些孩子是多麼的難纏脾氣差腦筋不靈光心裡不美好。我就是伊夏最討厭的老師,肯定的。入行時空有一腔熱血抱負,慢慢地被成績好的乖巧的孩子們所吸引,不明白你為什麼那麼簡單的認字讀寫都不會,不明白為什麼九九乘法表你都不會,不明白別的小孩子畫藍天白雲你怎麼畫的就是戰士挖地道成功逃出,不明白別人可以上課不說話你怎麼一直叨叨叨的.,不明白的事兒多了,然後,我就成了傻老師。

  人生中和得到好父親好媽媽好朋友好丈夫妻子相等價的應該是,得到一個好老師,我雖然不是別人的好老師也不是老師的好學生,被老師拎到班級外面罰站過因為打一隻蒼蠅被老師罵過因為某科成績一直拔尖兒被老師誇獎過,但是我學生生涯中就還真的碰到了那麼幾個好老師,還可讓我惦記至今,非常慶幸。如果我以後有機會做回老師的話,我一定盡力盡力像尼克那樣,雖不唱歌不跳舞不畫畫,但是那暴躁的脾氣那耐心少少的心,一定要要要,不要暴露給小朋友,不摔鉛筆鉛筆盒不摔橡皮不吃他們的零食,好好做個老師,好老師。但是這應該挺難的。

  還有,他們說英語真好聽。伊夏真的真的非常可愛,我第一次看見齙牙小子那麼親的,哈哈哈。我還知道原來愛迪生愛因斯坦他們都是這樣的人,就算天上星星你不是最亮的,但是有你也是一種景色。還有,有幾首歌兒挺好聽,非常應景,可以逼出眼淚。但是,我還是非常,討厭劇情裡面突然跑出來人跳舞唱歌!!最受不了印度電影兒這一點,哎呀呀。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1

  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電影裡主人公是一位八歲的小男孩,伊桑。然而伊桑並不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天生具有閱讀障礙,缺乏流暢的思考本事,對距離、大小等缺乏確定本事,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卻做不到。

  在伊桑周圍的環境中,除開他的媽媽,其他的人都對他感到不滿意,即使是他的爸爸。最終,伊桑被迫被學校開除,被寄往了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裡,伊桑變得很壓抑,他開始沉默不語,孤立自我,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就在這危險的情景下,一位代課教師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伊桑的命運,這位代課教師便是尼庫巴。

  瞭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態後,尼庫巴教師上門和伊桑的父母談心,告訴他們: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本事和夢想,我們不能因為他目前的一點點障礙而嫌棄他。他甚至憤慨:“如果你喜歡比賽那乾脆養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負擔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為了喚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庫巴教師在課堂中和孩子們講述愛迪生等名人小時候也有讀、寫障礙,教師自我也曾是,然後,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和伊桑一齊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遊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終用鉛筆寫,慢慢地,伊桑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庫巴教師認為,每個孩子興趣點不一樣,伊桑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的創造性極強,在學校繪畫比較中,伊桑的畫勝過教師尼庫巴而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桑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教師的懷抱。

  伊桑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歡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捨地與教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教師的懷抱,尼庫巴教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桑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畫面定格在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上,的確是尼庫巴教師將伊桑高高舉起來了,不僅僅舉起了他的讀寫本事更舉起了他的自信舉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這樣的特殊兒童雖然在正常的學校並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並不敏感的,導致其學習成績暫時落後,我們的教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們得像尼庫巴教師那樣認真觀察、分析、瞭解孩子,然後從根本處下手,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慢慢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2

  《心中有個小星星》講了一個8、9歲有認知障礙的小男孩在學校的痛苦經歷,老師、同學、家長、鄰居無不以為他是問題學生,被嘲笑、訓斥、罰站、轉學、體罰,最終使他陷入恐懼和絕望中,而從來沒有哪個人試圖真正瞭解孩子,包括他的父母。轉機出現在一位老師的到來,年輕的、代課的、不拘一格、活潑的美術老師發現了他的繪畫天賦,一番真誠瞭解,一番辛勤引導,小男孩發生轉變,後來在全校師生共同繪畫比賽中勝過自己的美術老師而榮得桂冠,學校更是將小男孩的作品作為了畢業紀念冊的封面,此後這個孩子被老師、同學認為天才。

  我欣賞這位叫尼康的老師,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我所喜歡男演員之一,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他同樣扮演了一個讓人為之震撼的角色。同為老師,我被這位代課美術老師感動了,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每一位老師對待學生應有的態度與責任。

  記得曾看過《熱血教師》,這部影片同樣讓人為之感動,主人公克拉克老師和尼康老師一樣,從一開始採用只要學生們能安靜十五秒鐘就喝一盒巧克力奶的方式將課進行下去,到採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帶舞蹈的方式進行歷史課的學習,到最後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時候,孩子們都能安靜地看著電視錄影聽課,直到成績在全區遙遙領先。這是如此巨大的飛躍啊!奇蹟!但這份奇蹟又是理所當然。“沒人要他們,但我願意!”這是克拉克老師留給我們值得靜靜回味的經典語錄。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一句鏗鏘有力的話。不放棄,不放棄什麼?不放棄我們心中的信念、理想與追求、應該堅持的原則,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與原則所換來的努力與拼搏,不放棄最後一刻成功的機會,不放棄任何成長與淨心的機會。不拋棄,不拋棄什麼?不拋棄親情、愛情、友情,和它們所帶來的溫暖與安全,不拋棄所有努力創造的一切。

  地震中,不拋棄每一個生命,不放棄每一絲希望。教育時,我們更應該說:“不拋棄,不放棄,對每一位學生。”也許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有時或許會想放棄,但請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堅信,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心、耐心去呵護,就一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3

  假期裡,學校給我們佈置了“假期作業”,有一項是看電影,當我看到《地球上的星星》這個電影名稱時,我特別好奇,影片講了什麼內容呢?於是我就下載了影片,看完之後,我陷入了沉思……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名9歲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雖然伊桑的學習成績很差,但是他的繪畫能力卻非常好,想象力特別豐富。上課時,他的注意力特別不集中。他喜歡觀察樹上的小鳥、池塘裡的小魚、地上的小水坑,他覺得這些比上課更有意思。因為伊桑的成績特別差,老師覺得他已經沒救了,經常罰他站在門外,不讓他聽課。而同學們呢,也天天嘲笑他。他的爸爸實在沒有辦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到了寄宿學校後,伊桑難過極了,變得沉默寡言。直到有一天,美術老師拉姆的到來讓他有了新的變化,他發現伊桑有閱讀障礙症,又發現他有繪畫的天分。拉姆老師從字母開始教伊桑,伊桑的學習慢慢有了進步,他也變得更有自信了。後來,伊桑在繪畫比賽中贏得了第一名,他的畫還被作為學校年鑑的封面。當看著伊桑拿著獎狀跑向拉姆老師時,我也同樣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這部影片給了我一些啟示:作為班主任,班上的孩子形形色色,可能這樣的特殊兒童在正常的學校並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很不敏感的,比如我就碰到過對文字特別不敏感的學生,今天你教了她三個字,到了第二天她一個都不認識,只有透過長期的不斷地去記憶,去訓練,她才會對這個字有印象。學習語文對字的感知程度這麼低,可想而知成績肯定不會太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孩子呢?我們應該像拉姆老師那樣認真觀察、細緻分析、瞭解孩子,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慢慢成長。我們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引導他們,有的孩子確實是成績不好,但是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他的特長的,可能是在運動方面,也有可能是在繪畫方面,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一定能夠找到。拉姆的與眾不同在於他教育小孩主張用愛去感化教育他們,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落入人間的晨星,要去發掘每個孩子的天賦,不能用成績去衡量一個孩子的價值。

  今後我也將學習拉姆的做法,用心去呵護我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成為那顆最閃亮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4

  大概4.5年前吧,學校組織全體老師集體觀看了一次《地球上的星星》,當時就被裡面的美術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行為所深深感動了。因為害怕再次觸碰到內心那一片柔軟的地方,所以,一直不敢再次開啟這部電影。這次因為請假的緣故,難得心靜,再次把《地球上的星星》開啟,同樣的電影,卻帶來不同的感動。

  首先,電影用了很長時間來呈現伊夏的各種怪異的行為,他的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成年人給他貼上了“問題兒童”的標籤。甚至在他自己的父母眼中,也認為伊夏有問題,和別的兒童不一樣,甚至聽從了老師的建議,把伊夏送到特殊學校。

  這時候,尼克老師出現了,他用自己的耐心來發現伊夏的小小內心世界,原來伊夏在美術方面天異稟賦,於是,他找來伊夏的父母,試圖讓他們發現孩子身上的這一特點,然後,又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對伊夏進行專業輔導,最終,使伊夏在美術比賽中獲得大獎!

  其實,電影故事的情節也基本上沒有特別誇張的地方,但是就是這些源於生活的情節的真實,演員那種細微之處的內心戲,讓人感動。更讓人感動的是,尼克老師對伊夏的愛。

  電影看完,依然沉浸在感動之中。想想也是,在孩子的慢慢人生之路上,能夠遇到一個對自己人生有所改變的老師,那簡直就是遇到了貴人了。就像常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樣,比如電影中的尼克,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問題兒童的時候,所有人都對他橫加指責的時候,他內心是多麼委屈和無助,沒有一個人理解他,沒有一個人支援他, 沒有一個人站在他的立場上,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尼克老師的出現,給他鼓勵,給他關懷,給他理解和幫助,可能伊夏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離正軌越走越偏。

  所以說,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天底下最偉大的職業,雖然清貧,但是卻對每一位孩子的人生產生著極大的影響。讓我們都安心的做一名教師吧,未來的某一天,當你看到某一位你曾經的學生因為你的話語而走上了光明的人生大道時,你才會明白你當初的哪怕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鼓勵話語,都顯得尤為重要!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5

  作為一名未來的教育者,一提到《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我的心就會隱隱作痛。

  故事講述的是一名八歲的小男孩伊夏他用自己的方式來享受生活。她喜歡畫畫,想象力豐富;他喜歡盯著水池裡的金魚觀看,探索未知;他喜歡下雨天踩小水坑,感受身體上滑落的雨滴……但一個循規蹈距,分數至上的學校,抹殺了伊夏的熱情,徹徹底底否定了他。伊夏被迫之下被送到寄宿學校,在那裡伊夏並沒有獲得重生,反而被罵“傻子”。他開始變得憂鬱,變得自閉,他不再喜歡畫畫了,尼克老師見到他的一言不發之後,開始翻看他的作業本,才知道伊夏有“閱讀障礙症”,尼克老師決定幫助伊夏,最後伊夏走出了內心的陰影。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ran一把火。”誠哉斯言!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他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因人而異,善施春風,尼克老師點燃了伊夏這顆星星,喚醒了伊夏心中的明亮的求知之火,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與尼克老師對立的是伊夏的父母。伊夏的父母在中國也是典型的存在,爸爸努力工作,支援孩子,媽媽全職家務,照顧孩子。看似溫暖,實則為“病態教育”。父母總渴望孩子一步登天,快速成才,在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伊夏爸爸所說的“出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固然不錯,只是不應忘記,關愛孩子更至為重要。影片中伊夏的哥哥足球賽失敗讓他傷心,但讓他更難過的是父母的冷漠。其實愛很簡單,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眼神足矣。

  影片中的鬱金香特殊學院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所學校裡的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缺,但是在尼克老師的關愛下,孩子們的臉上都綻放著笑容。拋開分數,關注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愛的鼓勵,讓孩子們有一顆溫暖的心。這對於一名教育者來說,不也是一種莫大的成功嗎?

  在影片的最後,伊夏跑過去緊緊的擁抱著尼克老師。那一刻,我的淚水不自覺的流落下來,那滴淚水不僅僅是感動,更包含著我對尼克老師的尊重。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讓我們用愛來讓每一顆星星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