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星際穿越》觀後感(精選17篇)

《星際穿越》觀後感

《星際穿越》觀後感(精選17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星際穿越》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

  之所以有這個結論是因為大部分觀眾進電影院是想看點兒刺激帶感的玩意兒,尤其是這種太空科幻片。想一想這種型別的代表除了《星球大戰》就是《星際迷航》,然後還有最近的《銀河護衛隊》,這幾個每一部都打的跟熱窯似的。太空電影不打架著實沒什麼勁,但要說不打架的典範,想一想就是《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了-----但《星際穿越》畫面還沒有《地心引力》好看。

  除了黑洞和蟲洞畫面很漂亮,巨浪很震撼之外就沒有什麼了,稱不上是視效大片。

  但劇情卻真的是相當燒!

  雖然結構跟《盜夢空間》很像(甚至有類似的鏡頭),但優點勝在劇情要更復雜,缺點就是沒有開放性結尾。

  有意思的是,諾蘭仍然用了跟《盜夢空間》的雙向kick一樣的小伎倆,沒有在電影中直接表達連線劇情的關鍵點。

  但又被福爾摩智識破了。

  具體劇情懶得翻譯了,不過我畫了張圖,諾蘭的小伎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餘非常人道的不做劇透,有想討論的看完再來吧。

  近未來的地球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象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務農的前宇航員庫珀接連在女兒墨菲的書房發現奇怪的重力場現象,隨即得知在某個未知區域內前NASA成員仍秘密進行一個拯救人類的計劃。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現神秘蟲洞,NASA藉機將數名宇航員派遣到遙遠的星系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在布蘭德教授的勸說下,庫珀忍痛告別了女兒,和其他三名專家教授女兒艾米莉亞布蘭德、羅米利、多伊爾搭乘宇宙飛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顆星球考察。

  他們穿越遙遠的星系銀河,感受了一小時七年光陰的滄海桑田,窺見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絕望而孤獨角落,總有一份超越了時空的篤定情懷將他們緊緊相連。

  由於飛船燃料有限,只能靠蟲洞的引力產生彈弓效應,使飛船彈射向埃德蒙多星。但飛船還是太重了,所以無奈之下庫珀只能把他和機器人乘的飛船駛入蟲洞。飛船著火他庫珀被彈射了出來,無意中進入了一個五維空間,在這裡他看見了他女兒小時候的樣子。他讓女兒手錶的指標振動成某種規律,女兒發現後馬上根據摩爾斯電碼知道了五維空間

  庫珀醒來後發現他已經來到了一家醫院,外表四十多歲其實一百二十多歲的他在八十多年後的土星又一次緊緊抱住了自己九十多歲的女兒。

  這一部電影讓我懂得,人類想要尋找其它星球作為自己移居的目的地,機會十分渺茫。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地球才是我們人類可依靠的家!

  《星際穿越》觀後感400字不過電影一開頭還真的有點悶到了,還在想是不是被我朋友坑了。結果隨著故事的發展,還是覺得沒白來。

  在這部影片中,地球沒有未來,停滯不前。除了玉米外的所有作物遭受地球日復一日的沙塵暴的侵害而無法存活。喪偶的庫珀他與岳父坐在門廊,深思他們一無所獲的田地和星球的變化無常時,岳父對他說:你不是晚出生了40年,就是早出生了40年。

  馬修麥康納飾演的主人公庫珀是一位飛行員、工程師和單身爸爸,他與頂尖太空人(安妮海瑟薇)等被選中作為拯救人類未來計劃的一員,因而被迫離開深愛的女兒和兒子,前往太陽系之外另尋生機。他們潛進一個可以將人類送達兩代以前的蟲洞。說到他這次探險的同伴最記得的就是那一對逗趣兒的機器人。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流淚了幾次,都是他們父女的鏡頭。這些拯救者們要與時間賽跑,一個接一個的調查搜尋適居星系。在新星球上的幾小時相當於在地球上幾年甚至幾十年。可結果,最後等他回去,他還是個帥大叔,女兒已垂垂老矣,幾世同堂。當然也還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譬如I was your ghost。

  現在搜搜其他人的觀後感受,說太難懂不明白什麼物理概念,其實我作為一個文科生看還好。這些概念在現實中肯定都有或多或少知道的。不過當看到男主在五維空間的時候,才真正覺得這是多麼宏大的場面,絕對被shock到。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2

  “愛是一種力量,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緯度感知它的存在。”影片中,庫柏在太空中幾次觀看孩子發來的影片,我都跟著熱淚盈眶。特別是當時間變慢,他們從巨浪中逃生歸來時,地球上已經過去了23年四個月零八天,庫柏一一翻看之前的影片記錄,兒子畢業,結婚,生子,遭遇親人的死亡,放棄對父親活著回來的期待,女兒第一次出現在螢幕,表達對父親的愛跟思念,這些情節很令人感動。

  正是因為愛,因為要拯救孩子,庫柏才決定離開心愛的家人,踏上穿越的旅程。其實,在我們心中,根本就沒有抽象的人類,沒有抽象的愛,我們的愛是凝結在那些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的人身上的,它既是紐帶,也是生命繁衍的意義之所在。假若沒有愛,生命存在又有何必要呢?這也是為何B計劃終歸無法實現的原因,從理性上,人類可以以抽象的整體繁衍生存下去,但在情感層面,冷凍的受精卵繁衍出的人類是沒有存在意義的。

  愛,讓我們戰勝孤獨和恐懼,甚至,在死亡之前的那一刻,我們眼前會浮現出孩子的面孔,愛讓我們無法輕易撒手而去。“面對浩瀚的宇宙,沒有心裡的愛和勇敢,我們就真的太渺小了。”愛讓渺小的人類變得強大,給了我們垂死掙扎的勇氣和無法放棄的理由。

  也因為愛,我們願意懷有美好的希望走向未來。我們能夠去忍受無盡的孤獨,不肯放棄。墨菲為爸爸離她而去感到憤怒,甚至後來她以為爸爸拋棄了她,然而在內心深處,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當然他的爸爸庫柏更是從來沒有放棄,困境之中,希望是我們唯一和最後的擁有。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他們利用蟲洞到達了多個星球。

  看完電影,我的感觸很多。我讚歎墨菲的聰慧。欣賞布蘭德的無畏。但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庫泊那種勇於奉獻的精神。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的未知,這便是整個電影的最大看點。庫泊在充滿危險的宇宙中尋找一線生機。

  置身電影中,忘記自己在何處。突然被觸動是在墨菲又悲傷又氣憤地對庫珀說:“為什麼你就是不相信你應該留下來”的時候,心裡五味雜陳,愛別離的滋味不是好受的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勝陰。我這等俗人尚未看破,故仍在苦海。

  從太空回望地球的感覺估計只有看這部電影或者當宇航員才能體會得到吧。庫珀在太空看著兒女發來的訊息,悲欣交集,叫人落淚;當他們從一個星球回來後,自己明明感覺過了不久,地球卻已經過了二十三年了,轉眼之間兒子已經畢業、成家了、有孩子了,快得叫人不敢相信。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愛著的人他們就老去,自己卻被困在他們的世界之外,對他們的世界不能產生絲毫影響。這世界,難道真的是黃粱一夢?想起傳說中那些閉關修行的人,一閉關一出關,物是人非,人海茫茫,何去何從?

  庫珀一直面臨著回到女兒身邊和拯救全人類的艱難選擇,是對女兒的愛讓他在被陷時不失信念、拼命求助、擺脫種種困境,最終回到女兒身邊,即使女兒已經白髮蒼蒼,但能回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過去未必就真的過去,未來也未必就在未來。過去和未來未必不會有重疊的時刻,不禁想到“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過去的自己做出讓現在的自己後悔的決定,這後悔不必要也不可避免。只有不去做可能會讓將來的自己後悔的事情。時間不等人,過去早已過去,即使能回到過去也無法改變它了,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個現在,去愛每一個生命。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3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真的是明白了“不明覺厲”的意思。這是我看的第一部太空片,裡面涉及很多物理名詞:黑洞、蟲洞、離心力、奇點......我查了百度關於這部影片的影評,無奈的是看完後還是覺得雲裡霧裡的,唯一的感覺就是原來我對這部影片除了涉及到物理知識的那部分內容外,還是有好多不懂的。看完大神們的影評,才會好像腦子突然開竅那樣叫到“哦!原來他的那個動作、那句話是那種意思。”雖然對於這種專業性較強型別的影片,影評絕對是幫助理解影片的最佳工具,但是我悲哀地發現,自己對這部影片的理解實在是九牛一毛,看了別人寫的影評,對自己的影評實在是寫不下手。可是我又不想讓我從這部影片感悟到的一些的東西隨著時間消逝了,所以就寫觀後感吧,也許是跟影片沒什麼多大關係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寫來看看就好。

  《星際穿越》以近未來(在未來不久)的地球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象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為背景;以在家務農的前NASA宇航員庫珀與墨菲的父女感情為主線,講述了一個為拯救人類的守護與開拓的故事。

  影片是以螢幕裡出現幾個受採訪的老人,描述著地球的環境的形式為開頭的,我慢慢才從那片寬闊土地的房子中人們的言語,還有去看棒球賽時漫天席捲的沙塵暴瞭解影片設定的令人沉重的背景。我們今天的60億人的世界已經是他們想念的美好,“我們曾經仰望星空,思考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現在我們只會低著頭,擔心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活下去”,悲哀之感在我的心間蔓延開來。如果真的有古人說的“一報還一報”的話,好幾代人造的孽卻讓地球毀滅時最後的一代人去承受,未免太不公平。

  有時細細想來,作為學生,我們常常會抱怨為什麼要學習並不實用的東西,例如物理、化學現象與原理,學與不學,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又不是想成為這些領域的研17咳嗽焙投ゼ餿瞬牛讓那些感興趣的人去學不就好了。包括我,大多數人不知是不想承認,還是真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天真,哪會有人生來就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確實學習這些晦澀難懂的東西對大多數人的一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怎麼可以以大多數人的喜好就剝奪了少數有興趣、有天賦的人成為精英的權利膭17?而且這少數的人才和精英助推著時代的進步,也是日後可能成為拯救人類,實現星際移民的領軍人物,他們的努力減少的是我們破壞地球,對子孫的虧欠。在教育課程中加入這些看似“沒有必要”的科目,可以幫助發掘出這些開拓者,那麼有幸可以成為守護者的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愛是永恆不變的力量,能夠超越所有維度,當我歸來,你已垂暮,我一次呼吸劃過了你一輩子的歲月。”這句話不是電影中的臺詞,但卻將電影最感人的父女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以前我也曾經看到過這句話,那時以為它描述的是愛情,卻從來沒有想過親情也能夠這麼唯美、深入骨髓,留住一輩子的守候。在看到女兒墨菲以為父親庫珀已經死了,在通話螢幕前控訴父親不守承諾,最後控制不住哭了的時候,我也哭了。父親為了守護兒女去開拓新的星球,女兒透過愛傳遞的資訊,堅定父親一定會回來的信念,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開拓的使命。等到父親回來時,依舊是當初離開的模樣,女兒卻已經是白髮蒼蒼,躺在病床上抗拒病魔。時間是很強大,我們無法使時光倒退,但這部影片使我明白:愛,能夠穿越時空,戰勝時間。我們對時間的流逝無能為力,時間對人類的愛同樣束手無策,無論多麼漫長的等待,都不會使我們的愛減少半分。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4

  影片是以一種極其樸實的方式展開敘述的,最開始是幾位老人對著鏡頭回憶過往,如一部深沉的紀錄片,於是畫面跟著回溯到老人們的回憶中,漫天的黃沙、破舊的車子,鬱鬱蔥蔥的玉米田……然後,一架無人機掠過。

  於是我們透過這些細枝末節的刻畫,瞭解到這個反智主義近未來,為何反智?因為「連飯都吃不上了,還要傾一國之力登月」——這是不可容忍的。因此主人公庫珀,作為一名前航天員,不得不退休回家種田。

  諾蘭曾在一個訪談中提到,他希望藉由此片,重新燃起人們探索太空的熱情。

  於是在似乎是被命運安排的一次異像的啟示下,庫珀被引向了這個世界不為人知的秘密——一個名為「拉撒路」的拯救計劃。計劃負責人告訴庫珀,地球已經危在旦夕,要麼出去尋找生路,要麼困在這裡等死。

  庫珀說,我還有孩子。老頭告訴他,離開地球,才能救你的孩子。

  不像以往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火箭升空倒數十秒時,影片沒有給出類似助推器點火,指揮室如臨大敵的場景,而是庫珀開著卡車離開家門,漸行漸遠。

  他對女兒說,不要讓我就這麼離開。後視鏡中,家園慢慢縮小,最終變成一顆不可見的光點,宇航員心中帶著萬千思念,飛向了未知的空間。

  這就是整部影片的基調,勇氣,信念,以及愛。

  先遣隊的任何一名隊員都不知道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因為他們明白,這是可以挽救人類的唯一出路。這也是俄國火箭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墓誌銘所表達出的信念,地球,無論它如何美好,也僅僅是人類的搖籃,而人類是不應該永遠待在搖籃中的。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延續種族的唯一途徑就是跨出搖籃,走入宇宙。

  配著莊嚴的管風琴奏鳴,航天器在土星光環的映襯下顯得那麼渺小,這就是人類的火種,脆弱而珍貴。

  穿越蟲洞的那一幕,導演處理的很剋制,而且在表現蟲洞外觀的鏡頭裡,也採用了比較靠譜的影像;同樣的態度也出現在後面對黑洞的表現上,為了在銀幕上重現最「逼真」的黑洞,特效製作團隊搭建出了數千臺計算機組成的工作群,在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同時也是本片的最初框架提出者)的黑洞模型上進行模擬,耗時整整一年,累積800TB的資料量,終於得到了影片中——也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黑洞場景。當了解到這一切時,我驚訝得無以復加,這是何種敬業的態度啊。

  片中對情節的嚴謹要求達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無論是劇情的前後鋪墊這種故事層面的,還是天體引力對時間的影響這種科學層面的,諾蘭都做到了邏輯完整,滴水不漏。

  作為一個科幻迷,能看到這樣的佳作,再無所求了。

  後面的故事推進,不復雜卻震撼人心。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下,人的犧牲,堅忍,信念,理智,執著,這些不斷閃耀著的人性光輝,在冰冷無情的外層空間帶給人溫暖和希望。

  當庫珀墜入黑洞後,接下來的故事逐一呼應了前面的鋪墊,於是布蘭德的那一番關於愛的辯解,在這裡被賦予了格外的含義。

  最終,諾蘭給出了光明的結局,那就是Plan A和Plan B都獲得了成功,其實從一開始,這兩個計劃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果環在閉合的一剎那,一切答案攸然顯現。

  庫珀去醫院看望年邁的女兒,她對他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你保證過。

  這一幕終將成為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相逢場景之一。無論相對論本身如何冷酷無情,作為人類的我們,有些鐫刻在基因中的情感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影片結尾,庫珀重新坐進航天器,去追尋布蘭德的足跡,在宇宙的另一邊,在那個名為卡岡圖雅的巨大黑洞之旁,布蘭德已經建立了人類的前哨站。

  而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有更多未知的邊疆,等待人類去開拓。

  不要停下前行的腳步,不要失去心中的希望,不要忘卻自遠古以來就始終縈繞不去的那個夢想,這就是人類的未來,我們的歸宿,終將是漫漫星辰。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5

  電影《星際穿越》講的是,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科學家們派出一個小組,乘坐宇宙飛船,在浩瀚的宇宙中去尋找另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在這個尋找人類未來的星際穿越的過程中,人類的科學和思想面臨著前所未及的巨大挑戰。

  透過電影,再次讓人們感到了自然宇宙的宏偉而深遠,和與之相對的是人類的渺小而無知。人類對大自然,對宇宙的理解就如同是黑暗中的一束手電光,只照亮了眼前的微小的一部分空間,而絕大多數空間對人類來說都是未知的。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麼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顆水滴,水滴畢竟不是大海,而人類卻總是說要征服自然,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的多的生物。我們的太陽系只有40億年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卻沒有人能知道它從何時而來,在那些遠遠比我們更古老的星系裡,一定演化出了在智慧上遠遠超過人類,人類所無法比擬的更高階的生物。也許他們看我們,就如同我們看螞蟻一般。

  大自然是一個碩大無比,永恆運動的生命體。它的自我演化過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體,無論是兇猛的野獸,還是美麗的花草,都是大自然的精美的“藝術品”。這些生命體彼此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就如同人體的各個器官,展現出高度的對稱性,協調性。人類是大自然傑出作品,是大自然智慧的高度結晶的產物之一。人類擁有大腦,懂得喜怒哀樂,能夠理解思考,大自然之所以創造人類就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自己壯麗無比的美麗。但人類也只不過是大自然生命體的一個部分,一個器官而已,人類對大自然不應該是征服,而是應該透過對科學的追求,努力尋找大自然規律並使得人類和其他生命體和諧相處,同時也要敬畏自然,因為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6

  人們對未來的地球已有許多的假想:環境破壞嚴重,風沙四起;動植物無法生存,相繼滅絕;科學家們著手太空移民計劃,等等。這些都是《星際穿越》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

  庫伯,一名前宇航員,如今過著農夫的生活,直到他和女兒墨菲發現了航空航天局的秘密基地,庫伯重新成為宇航員,走上了為人類尋找宜居星球的探索之路。一個“怪異”的蟲洞,為人類打開了前往宜居星球的大門。而相對論讓墨菲到達了與庫伯同樣的年齡,此時的墨菲已成為航空航天局裡的一名科學家,但她無論如何努力始終算不出所要的資料。庫伯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重重困難,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一個設計好的五維空間,在空間內幫助了墨菲,讓人類移居到新的家園。

  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個劇情:年少的墨菲知道父親庫伯一去不歸,執意不讓庫伯去。而就在親情與人類文明的延續之間,庫伯執意地選擇了離去,這是“舍小家顧大家”的舉動。我們都知道羚羊飛渡的例子:懸崖邊上,兩列羚羊,左邊一列一隻老羚羊先跳,右邊一列中的一隻小羚羊緊跟著,在空中用力踩在先跳的老羚羊身上,小羚羊二次躍起到達對岸,老羚羊深深地跌入谷底。一次又一次,一隻又一隻,老羚羊用生命拯救了小羚羊,拯救了整個族群。同樣,庫伯也是在未知的危險中,為拯救人類文明寧願犧牲自我,即使女兒百般不願與阻攔。

  在影片中,由於暫時無法突破的技術困境,不可能將人類大規模移居其他星球。所能做的只有將人類受精卵移送至移居星球並培育成人,而庫伯用他的力量改變了這一情況。漫漫長夜裡,總有人會像燈火般在閃耀,做出正確的事情,帶領人們走出黑暗。這便是本片的亮點。

  一部好萊塢大片,吸引人眼球的不只是精細的製作與令人讚歎不已的視覺效果,更多的則是讓我們感同身受,從中折射出我們身邊的一些社會現象。《星際穿越》不僅憑藉華麗的特效與令人感嘆的科學幻想征服了觀眾,更讓大家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與人性的光輝。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7

  很長一段時間,幾乎不放過任何太空和宇宙題材的書籍與影視作品。時至今日,也仍然會為一部電影的上揚而激動,有星空,有諾蘭,夫復何求。在幾個月的關注後,終於得以一睹諾蘭在《星際穿越》之中構建的太空世界,我也從那時開始對蟲洞產生了興趣。蟲洞又名愛因斯坦-羅森橋,是一個假想的概念,是指連線時空中兩點的隧道。影片中Romilly用紙張進行的解釋很直觀,另一個比喻是將時空比作蘋果的表皮,蟲子在內部打洞連線表皮的不同位置。

  蟲洞的理論得益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概念上很容易推想出蟲洞必然是高出三維時空的維度世界。科學家們至今尚未觀測到蟲洞的存在,但在理論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討,比如其產生和維持的條件。

  根據目前一種主流觀點,蟲洞由於其本身的不穩定特性很難維繫,需要負的能量進行補充,且尺度越大越不穩定。也有研究人員做出了其他的計算結果,認為蟲洞可以存在而不需額外條件,但由於高維空間的.捲縮,尺度可能會非常小。理論和實驗觀測的進一步驗證都尚需時日。

  如果按照定義,蟲洞實際上即三維時空的扭曲,那麼這種扭曲很可能像黑洞一樣產生很大的引力。如果要實現一個能夠讓宏觀飛行器透過的蟲洞,其入口附近的時空曲率必須足夠緩,否則試圖透過其中的物質便會因為各處受到的引力大小不同而被撕裂。而要實現如此平緩的入口,其半徑要達到數十數百光年。

  所以如果是這樣一個蟲洞,憑藉片中化學燃料動力的飛行器想要穿越並達到另一端也需要幾十萬年以上的時間。如果再計入由於重力變化產生的延時效應則會更長。因此,片中的蟲洞似乎和我們目前認為的蟲洞有很大差異,人類也仍在不停地探索。

  科學,她的魅力是永恆的。我愛科學,在感受她的魅力的同時,我還會感受到智慧,力量,信心,偉大……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8

  今天找了個空檔,去看了電影《星際穿越》,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從碧綠廣闊的玉米地,到鋪天蓋地的沙塵暴;從色彩斑斕的地球,到渾黃的巨大的土星;從光怪陸離的黑洞,到只有寂靜與黑夜的太空,視覺效果逼真震撼,無可挑剔。但導演諾蘭的電影,不僅擁有震撼的畫面,還帶來引人深思的問題。

  主人公,庫珀,是一名肩負特殊使命的宇航員,他需要帶領三人,穿越蟲洞去尋找宜居行星,讓人類不會在這資源枯竭的地球絕種。他要面對的,是漫長孤獨的旅程,是完全未知的星系,是充滿危險與變數的宇宙,也是親人離散的痛楚。是什麼讓他為了一個可能,搭上自己的全部?是我們人性中的善。

  他知道,自己的探索與犧牲,能帶來儲存人類這個種族與種族文明的機會。而他的善,給了支援“知道”後行動的力量。這種力量,讓他能踏上飛船,通往未知,通往危險,甚至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這種力量,讓他能承受家人離別,承受內心的痛苦,甚至再不能重逢的悲苦;這種力量,讓他將對小家的愛化為對人類的責任;這種力量,讓他化私心為對拯救地球未來的信心。

  但是,正如硬幣有兩面,人也有善與惡兩面。沒有人是絕對的善。先行探索的曼恩博士,也是為了全人類,來到這個星系,他也放棄了幾乎一切來完成這個使命。但當他發現自己的星球並不宜居,只能等死時,他恐懼了,他的惡暴露了出來。他把偽造的資料發給庫珀,想利用庫珀的飛船逃回地球,而把庫珀一行殺死在這異星上,這是惡的力量,讓人背棄信與義。

  善與惡,都是一種力量。善如空間,包容一切;惡如黑洞,吞噬一切。兩種力量有多強大,取決於你的內心。心有多強大,力量就有多強大。我們將用好善的力量,也希望每一個人都用好善的力量,用它去改變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9

  “我們都身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裡出現好幾次王爾德的這句詩,這句詩是對這部電影的最佳定義。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運用自己的藝術手法和智慧把我們引入了一個令人陶醉痴迷的星際探秘穿越之旅。

  說本片是科幻其實親情篇也無不可,因為電影裡處處洋溢著主角庫珀和他女兒墨菲之間的父女親情。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地球的環境日益惡略,沙塵暴,還有農作物的枯死病,使得人類連溫飽都成問題,更嚴重的是沒有如果綠色植物都滅絕了,就不會再光合作用,就沒有氧氣,人類會滅絕,那個專家教授對庫珀說:到了你的女兒這一代,人類就會滅絕。作為父親,他離開自己的孩子去拯救地球,他說他想的不僅是自己的孩子,還有更多其他家庭的孩子。在結尾處,電影裡讓庫珀在超立方體的五維空間裡和墨菲聯絡,能夠穿越時空聯絡的只有:引力和愛。我是學理科的,也同樣被主人公的情感打動。

  布蘭德教授發現在土星附近有一個黑洞,我就很懷疑,為啥太陽系裡有黑洞,我們的太陽,火星、土星、地球還相安無事。在黑洞附近有一個蟲洞,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蟲洞可以使平面上相聚較遠的兩個點在三維空間裡短時間連線,在影片裡蟲洞的形狀不是洞而是一個透明的球,好像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計算蟲洞長度並不是很長只有幾十米,可是影片裡為了加視覺效果,彷彿走了好長時間。再者這個蟲洞彷彿就是為了那個黑洞而生的,從蟲洞裡一出來就到了黑洞的邊緣地帶。電影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黑洞的時間效應使得短短三個小時變成了23年,人類的命運在大自然面前是那麼渺小,彷彿生死就發生在一瞬間。當然,被時間和空間分隔的父女最終還是得以重新相聚,庫珀履行了自己回家的諾言,墨菲的理論拯救了人類。對庫珀而言,他對於承諾和任務所有的堅持,都是出於愛。航程的燈塔,旅途的終點,始終是女兒所在的地方。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0

  "仔細想想,我好久沒有寫東西了,這是一篇簡短的觀後感。

  在庸常的午後走進黑暗的影院,又在黑暗的影院裡進入另一種奇妙生活,忘記了庸常,這是一層層的入戲,然而戲終有竟時,回到日常,便是一層層出戲,隨著人流又湮沒於人潮洶湧的庸常。這不也就是星際穿越的故事嗎?

  許多關於宇宙的物理理論知識讓它看起來很酷,同時也被人指出很多bug,但是對我來說,這些都不是重點。我看完覺得心很累,是因為感受到了它傳遞出的一種錯位感和不對稱感。

  當時間稀釋,不論是三個多小時已經是地球的二十多年後,庫鉑看著多年來家人留下的影片淚流滿面。抑或是影片的最後,握著即將離世的女兒的手的百感交集。抑或是當初離開時希望能好好與女兒道別,女兒因生氣甚至不願看他一眼,庫鉑無奈離開,掀開副駕駛座上的毯子卻沒有人再躲在那裡,汽車揚塵而去,女兒飛奔想要追庫鉑,被祖父一把抱住,車裡的庫鉑熱淚盈眶,音樂響起。都是一連串的錯位與不對稱。

  不止是親情,好多好多的事,可能因為當時的情緒、遭遇,就讓原以為的不過如此就不可逆轉的變化了,這種錯位感真正讓我感到不舒服吧。

  畢竟是商業片,結局是大家喜歡的結局,愛是宇宙終極答案也是讓人欣慰滿意的。但我最受教的仍是讓我難受並深思的錯位和不對稱,願能儘量地對接成功些事。

  《星際穿越》看完,震撼,驚歎諾蘭兩兄弟太會敘事了,尤其電影敘事。以下有嚴重劇透,未觀影者慎看。

  電影主人公庫柏說選中的不是他,而是他女兒。他謙虛了,他們兩個同時被選中,一個是現在時間維度,墨菲;一個是曲率時間維度,庫柏。父親成為女兒的幽靈,女兒根據幽靈父親的提示,拯救了留在地球上的人,也拯救了幽靈父親庫柏,最後由庫柏和白蘭德開拓未來。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1

  影院大規模復工之後選擇的第一部是即將下線的《星際穿越》。這些年越來越關注太空題材的影片,會被片中人類面對寂寞無助和生存極限時,所顯露出人性的本質所感染而自省,再比如《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太空旅客》等等。

  關於科幻內容的演繹

  《星際穿越》無疑在科幻理論上最硬核的一部,也將蟲洞黑洞穿越時空五維空間等演繹得明瞭生動(這部分值得二刷)。

  科技強國,我朝各位大師除了刷歷史,刷熱點,刷情感,也刷刷科幻題材,給年輕一代更多的引導和啟發吧。

  感人的場景與對白

  片中有很多經典對白,最打動我的一句:(當孩子出生時)現在我們(父母)就是孩子以後的回憶了。看上去很深情的一句,其實也很扎心。

  而最感人的一幕是雖然不知生死,子女每年還是會定期向身處外太空的父親發去影片訊號,分享成長點滴。而與世隔絕每日生活在狹窄的飛行器中的父親,看到這些早已淚崩,也因此一直抱著要回到地球拯救人類的堅定信念。

  關於選角

  選角方面,馬修麥康納那口濃重的口音(德州?)實在是不符合太空宇航員的人設,缺乏嚴謹專業的態度。印象中,最具科技感的男星非《原始碼》中的Jake莫屬。

  女主方面,安妮海瑟薇偏重情感演繹,還是桑德拉布洛克在《地心引力》中的表現更具宇航員氣質。

  把自己吃成胖子的馬(特)達(蒙)太適合演反面角色了,而邁克爾凱恩不愧是英國老戲骨,就是越老越帥的那一掛的,鑑定完畢。

  關於電影音樂

  雖然不是諾蘭的死忠粉,但他對色彩和音樂的偏好如此鮮明,很容易就聽出影片的音樂出自作曲大師—漢斯季默之手,他在《敦刻爾克》中的音樂斬獲奧斯卡獎。

  關於觀影感悟

  影片帶來的最大啟示是人性的表露在關鍵時刻會決定人類的生死存亡,自私和過多的情感介入會導致決策方向性的偏差。那些性命攸關的任務一定要交給對的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影片試圖渲染只有愛可以穿越時空,而事實上,人類的生存欲和心存希望才是驅動一切發展的原動力,包括但不限於穿越時空。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2

  未知,對於任何年代的人而言,都是一種近乎瘋狂的期待。

  當夕陽落下地平線,夜幕降臨,會有多少人抬頭仰望星空呢?時而思索,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是否有著其他種族,也在凝視著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相較於已知的宇宙,不過是點點繁星中微不足道的一顆,藉助不斷髮展的科學技術,我們總算走出蔚藍的星球,飛向深邃的銀河,知曉我們的獨特、脆弱、渺小。

  《星際穿越》是一部充滿超現實主義和夢幻色彩的太空冒險的影片。電影的主題很絕望,也很恐怖。故事發生在不久的未來,人類肆意妄為的行為加劇了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一部分人固步自封,企圖在最後時刻重回農耕時代度過危機,而一些人則將視線放在了外太空。但絕望和恐怖的背後,還蘊含著希望。在沉甸甸的希望背後就是令人心酸的樂觀主義。

  土星附近出現的蟲洞給了人類一個飛向外太空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而其間帶給我們的衝擊很是震撼。在穿越蟲洞時飛船隊發現時間流逝一個小時等於地球七年,這無疑給了所有探險者當頭一棒:原來他們所執行的計劃從一開始便只有帶著人類的種子庫找尋機會,而被留在地球的人類都被“偉大的科學家們”拋棄了。男主在與家人重逢和拯救全人類的未來之間必須做出選擇,耗盡所有飛船能量送出同伴脫離蟲洞吸引後,他義無反顧地走向蟲洞,探索時間的奧秘。

  根據劇情我們可以聯想,應該是未來了解了五維空間的存在建造了電影中的四維空間,並且利用主角(男主和女兒剛開始在書房的奇遇)這條歷史線,一步一步構造蟲洞、讓他們接近黑洞、最終引導男主進入超立方體,讓處於這段歷史起點的人類從五維時空中找到拯救人類歷史的切入點,讓他領悟到自己處於四維時空中,並且可以翻閱到女兒書房全部的歷史,透過引力傳遞資訊給女兒,破解理論中謎團,從而拯救三維世界中的人類。

  簡而言之,低維度的我們在高維度的“我們”的指引下,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達到時光回溯的效果。試想,有一天我們真的掌握維度的秘密之後,世界又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當我們真的迎來這一天,你又會做何選擇呢?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3

  2014年11月12日內地上映的電影《星際穿越》在當年可謂名聲大噪,很多觀眾走出電影院紛紛表示看不懂,並且還聲稱自己的知識不足以去理解這部電影。到底電影裡的哪些場景讓國人覺得自己的物理知識不夠用了呢?讓筆者為大家一一梳理。

  這是導演諾蘭首次給我們呈現視覺意義上的黑洞,很直觀形象。

  黑洞理論。就目前人類的天體物理研究水平,黑洞只存在於理論的資料模型,在太空探索中並沒有發現真實的黑洞存在。黑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也促使很多人想去探究這個神秘黑洞的廬山真面目。非常感謝諾蘭導演,把我們從那些晦澀難懂科學論文關於黑洞的描述中解放出來,直接從視覺意義上直觀呈現黑洞的樣子。當然,電影中的這個黑洞並不是導演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電影劇組的幕後科學團隊經過大量資料蒐集整理透過電腦合成後成為了這個樣子。嗯,原來黑洞是如此美妙,太神奇了,讓人印象深刻。

  穿越黑洞的過程驚心動魄,也很精彩。

  穿越黑洞。在人類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我覺得穿越黑洞邊緣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人類對宇宙黑洞的研究表明,黑洞是宇宙中的最神秘的存在,它無處不在卻又彷彿不存在。我們在明它在暗,它巨大的吞噬能力能將恆星等天體輕而易舉地分解殆盡,連光都逃脫不了它的手掌。雖然電影中男主角庫珀憑藉高超的駕駛技術和舍小我為大家的犧牲精神成功穿越了黑洞邊緣,但是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球形蟲洞,時空之間的捷徑,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蟲洞模型。電影中給我們呈現出的是球形蟲洞。現在宇宙研究表明,蟲洞可能存在於我們太陽系的某處,只是沒有被我們發現而已。已故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在其《時間簡史》一書中詳盡介紹了蟲洞的前世今生。筆者人為,探尋宇宙智慧生命,必須藉助蟲洞這種超時空途徑去進行短期的星際旅行才能實現。

  總之,《星際穿越》這部電影是宇宙題材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筆者建議大家多看幾遍,所謂溫故而知新,每看一遍,你就對電影裡那些在當初覺得難以理解的場景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4

  《星際穿越》是一部14年上映的科幻鉅著,拿到今天來講,因為本來就有一些東西,是超越電影裡所述的那玄之又玄的時間與空間的。

  電影講述的是在未來地球上,土地貧瘠,糧食問題嚴重,人們不再像往常一樣仰望星空迸發靈感,而是希望把所有的經費投入到維持人類這個龐大的集體的苟延殘喘當中,可此時前NASA宇航員Cooper因為一些偶然因素得知前NASA成員仍在一個位置區域內進行拯救人類的計劃,於是Cooper飛向太空,來到孤獨的宇宙另一端……

  《星際穿越》首先作為一個科幻電影,科學硬實力自然沒得講:蟲洞,黑洞,黑洞潮汐力,相對論,墨菲定律……這些都是這部電影得以完成的堅實後盾。但同時也有一些邏輯和科學上的漏洞:比如火箭發射離工作區域那麼近?比如男主是如何突然獲得操控重力的能力?比如在吞噬一切光的黑洞裡男主仍能看見銀白色的飛船?其實也無所謂,電影終究是電影,我們不必像研究一本學術類文字去對每一個角落刨根問底。同時因為它是電影,相對於科教讀本表達了更多的一些東西。

  而這些東西,便是那唯一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東西――愛。

  那主人公為什麼要拋開手中的土地,去太空完成危險的任務?為什麼他說:“我曾選擇一直做守護者,而現在我要做開拓者”?不僅僅是因為他一直仰望著星空,更是因為他愛著女兒,不希望女兒在貧瘠的地球上死去。為什麼女兒Murph在父親消失幾十年後一直堅持對黑洞及量子力學的研究?為什麼一直堅持向飛船傳送影片?因為她愛著父親,他堅信父親依然存在,他始終盼望著能與父親重逢。

  正是這份愛,穿越了維度的限制,逃脫了黑洞的束縛,在無數個不知名的窗戶內穿梭著,飛過星系,飛過宇宙,在我們不為人知的世界的另一個盡頭,讓父女找到了彼此,即便宇宙再遠再無窮,即便時空再撲朔迷離,即便兩人只是整個世界這個極為龐大的座標系中兩個小到可以忽略的點,有愛,將這兩個點連成線段,彼此也不再會孤獨。

  或許這正是,導演諾蘭在這片浩瀚無垠的星空中想表達的東西。不管你擁有多麼無懈可擊的定理或運算公式,也請永遠不要忽視愛的力量。愛,高於上帝;愛,凌駕於宇宙。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5

  《星際穿越》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劇情無非是地球出現危機,主角拯救世界。科幻電影的專業性很強,但《星際穿越》與其他科幻電影相比較,卻在情感方面有很大不同,給我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影片的男主角庫珀是一個內心很糾結的人,他熱愛太空,熱愛生命,他願意飛上太空拯救地球,但他同時也是一位父親,他也希望能夠陪在孩子們身邊,陪他們長大。他愛地球,更愛他的孩子。這是極為矛盾的,他必須在拯救地球和孩子們之間做出選擇。所以當布蘭德教授把他的孩子們的未來擺在他的面前時,他最終還是選擇離開地球。

  庫珀在那個“一小時等同於地球上的七年”的星球時,他拼命節省時間,想要快點回到飛船上,知曉女兒的訊息,他不想錯過女兒的成長,可當他回到飛船上的時候還是已經晚了,他的女兒的年紀已經和他一樣大了。這聽起來很荒謬,可他卻是真實的錯過了女兒的成長。他在飛船裡看著已是中年的女兒發來的影片訊息痛哭流涕,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出於錯過女兒成長的遺憾還是面對女兒的抱怨的後悔。

  庫珀的內心很糾結,他在四維空間看見曾經和女兒待在一起的自己,知道自己就是女兒的幽靈時,分明是希望女兒能夠把自己留在地球上的,他給女兒留下“stay”的線索,讓女兒用摩爾斯電碼破譯,希望女兒能讓自己留在地球,陪他們長大。但在他在發現塔斯也還活著時,他卻選擇了順應事情的發展,在墨菲的房間裡留下航天局座標的線索。他分明知道這個座標是一切開始的源頭,他也清楚留下座標自己就會離開女兒,但他還是選擇留下線索。他的內心也許是更加偏向於大無畏的。

  電影的最後,庫珀從四維空間離開,再醒來時,已經躺在土星的“庫珀空間站”了。他終於見到了他的女兒,可他的女兒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的九十多歲老人了,而他卻還是離開地球時的樣子。對於庫珀來說,他只離開了女兒幾天而已,而對於墨菲,他已經離開了好幾十年了。時間很奇妙,也很令人無奈。

  整部影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庫珀在四維空間給墨菲留下線索時對塔斯說的話“愛,塔斯,是愛。就像布蘭德說的,我和墨菲之間的交流是可以量化的,這才是關鍵。那現在該怎麼做?找到溝通方式,那塊兒表。”愛這個字貫穿了整部影片,庫珀出於愛,離開地球;墨菲出於愛,在地球上等待父親回來;布蘭德在宇宙中尋找埃德蒙斯,也是出於愛。影片的結局算得上完美,或許也是因為愛。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6

  這是一部科幻影片。

  地球的環境非常糟糕,糧食作物大片大片的死亡,沙塵暴肆虐。為了找到人類賴以生存的新環境,宇航員庫珀告別了心愛的女兒,和其他幾位宇航專家一起,開始了太空之旅。他們穿越黑洞,來到滿是海水的星球,差點遇上了滅頂之災。他們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逃生。又來到另外一個星球,遇到了基恩博士。可是這位基恩博士並不是一位仁者,竟然要殺死庫珀。但是,他卻沒有實現,玩火自焚。在女科學家的幫助下,庫珀逃離了險境。他駕駛著飛船,把女科學家送上了她的心上人所在的星球,自己卻掉入了第五維度。在這個空間裡,他看到了女兒在他決定太空之旅時痛苦的樣子。他把機器人蒐集的資料用手錶指標的變動,告訴了女兒。女兒算出了其他科學家難以算出的太空難題。

  影片的結尾是這樣的:庫珀120多歲了,躺在土星上空的醫院裡。醫生們告訴他,這裡是“庫珀太空站”。他很吃驚,問醫生們,為什麼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太空站。醫生們告訴他,是用他的女兒的名字來命名的——墨菲·庫珀。

  庫珀來到女兒的病房。女兒九十多歲了,兒孫滿堂。女兒深情地看著父親,讓他去女科學家所在的星球,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這部影片中,庫珀和自己的女兒之間有著深深的感情。

  一開始,他想去沙塵暴帶來的資訊——一個特殊的地標去探索。女兒墨菲不顧爸爸的反對,藏在車裡的毛毯下面,跟著父親來到了研究基地。這父女倆一起冒險探索,又一起回到家。

  當庫珀準備去太空探索時,墨菲萬分難過,不願意父親離開。庫珀為了給女兒安慰,送給她一隻手錶,和他自己的手錶恰好是一對,這才有了影片後來庫珀給女兒傳輸資料的情節。

  墨菲懷著對父親的深愛,選擇了太空探索的職業,終身在研究基地,和女科學家的父親——老科學家在一起研究太空算式。

  庫珀在飛船上,看到女兒對太空探索的失望,就堅決要回家。

  深深的父女之情,聯絡著庫珀和墨菲,創造了他們各自的人生奇蹟,並且完成了拯救人類的任務,幫助人們離開地球,在太空找到適合繼續生存的星際空間。

  人生,需要這樣的情感紐帶,貫穿一生,這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所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這樣的情感紐帶。我媽媽曾經告訴我,如果你和一個人之間有心領神會的眼神交流,那就是生命的意義。我當時覺得我媽媽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太了不起了!

  這部影片,留給我最深的觸動,就是這種人生感悟。我會牢牢抓住自己的情感紐帶,活出自己的人生。這種情感紐帶,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名字,那就是——愛!

  《星際穿越》觀後感 篇17

  在看完《星際穿越》這部科幻大片後,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僅僅是因為電影中所展現的未來科技與環境極為真實,更因為其中父女之間感情的羈絆所感動。

  片中的女主人公墨菲是男主的女兒,從小她書櫃裡的書便經常會莫名其妙的有幾本掉出來,這些掉落的書在書架的空隙似乎其中有著一些規律,一些秘密,女兒總是想了解它,認為這是幽靈,但父親卻認為幽靈不存在。

  在未來自然被過度的破壞,大片土地沙漠化,農作物僅剩玉米。有一次颳了很大的沙塵暴,男主看到,因為忘記關窗戶而落滿沙塵的女兒的房間時,心情很沮喪。但他突然從書的空隙和滿地的沙塵中看出了什麼似的,他認為應該是磁場引力的作用,在女兒房間苦坐了一夜觀察分析,他破譯出這是一個座標,男主當即決定動身前往,好奇的女兒也想跟去,但父親不允許,但當車開出城後,小女孩從後備箱探出頭來做著鬼臉,父親只能默許了。在這裡,我不僅看到了女兒的聰明調皮,還看到了父女之間的羈絆——伴你左右,去天涯,去海角。

  到了目的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航空基地基地的,基地的博士得知父親是個出色的宇航員時,便懇求他一同去宇宙尋找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新家園,男主當下同意了,但女兒卻不願意父親離開。父親告訴她,“你想等我回來時,咱倆可能一樣大,多神奇啊!”,女兒不願意父親離開,竟說她破解了書櫃裡掉落書的秘密是“留下”。而父親仍為了拯救人類踏上飛船。這裡我看出了父女間的第二個羈絆——不願你離開。

  在宇宙航行中他們遭遇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有家人的影片陪伴和鼓勵,他們一次一次的突破難關,其中一個最令我感動的是,女兒說:“大笨蛋,今年我跟你一樣大了,你什麼時候回來”,此時,我哭了。父女之間的第三個羈絆——便是何日歸來。

  航行結尾時,為了讓剩餘的燃料夠一名宇航員去下一個星球,男主毅然墜入黑洞,進入了多維空間,他重新看到了曾經的自己的女兒,他成了女兒的幽靈,他拼命的推掉書架上的書。擺出了STAY這個。這個詞,但毫無作用,該發生的終要發生。他萬念俱灰之際,突然明白了拯救人類的方法,他又一次轉動自己的手錶,透過摩斯密碼告訴了女兒方法,自己卻沉睡在多維空間中,我又一次體會到了羈絆——盡我所能幫助你。

  當父親再次醒來,她也在女兒所創造的四維空間站中,他見到此時100多歲的女兒,女兒告訴他去找那個成功的宇航員吧,此時我體會到了最後一個羈絆——放手。

  航行在漫漫宇宙中,多維空間是無法超越的,但親情一定能夠超越多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