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直到感動不再洶湧—《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直到感動不再洶湧—《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直到感動不再洶湧—《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直到感動不再洶湧—《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物慾橫流,人性褪光的這個年代,“最美”二字風靡中國。看一次最美人物,靈魂便如洗滌一般,心靈也被澆潤。看了這次的最美孝心少年,感覺無味雜陳:愧疚、感動、還有......

  他們如我們一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卻承載了我們無法想象的苦難——我們從未觸控過的苦難。而他們卻用稚嫩的肩膀承擔了命運給他們的殘酷,連哭都要轉身,如此堅強。苦難中的他們,刻苦、優秀、懂事。現在他們比起我們是失去了很多,將來,我相信他們會比我們擁有很多。年少的他們學做飯,學挑水,學者做父母的父母,為父母撐起一片天,他們還是孩子,卻不再只是孩子。

  那麼多最美少年,有著最堅強最陽光的笑臉,有的卻要因貧苦而放棄夢想。這次,人們看到了他們,給了他們支援與幫助,讓他們擁有追夢的機會。而許多如他們一般在苦難中掙扎著哭泣,哭泣著堅強的孩子,並未被全中國公認的孩子們,卻依然得與命運抗爭,相比之下,我擁有的.幸福已是太多,我還有完整的家。

  放假時看《都市110》中一則報道,太原的一男子因媳婦嫌棄自理不便的老母,便將其扔到冰冷的樓道中過日,只在用餐時端出一晚飯去。記者趕到時問老人兒子叫什麼,老人還不肯說。記者用手溫暖老人的手時,老人緊抓著她的手,佈滿皺紋的眼角流出了渾濁的淚水。卻始終不說出兒子的名字。那名男子比起這些少年們,真是天壤之別。而這禽獸不如的人卻離我們這麼近。孝心少年們的父母哪一個不是重病臥床,他們不也是悉心照顧嗎?就像剛出生時父母照顧自己一樣。

  孝,是一種回報與責任,我們不得不擔當。總是聽媽媽說起,小時候晚上,我只有被爸爸媽媽抱著才會睡覺。媽媽抱到胳膊酸了,輕輕放下我,我便哇哇大哭,爸爸就接著抱。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夜晚,他們輪流著抱我,用他們的辛苦和疲倦換我的安眠。如今,他們依舊在用辛苦和滿腔期盼和我交換,只不過換來的卻是我在課堂上一節又一節課的安眠。想著最美少年龍華因為照顧家庭而放棄讀書時的不甘和淚水,想到那一個又一個在透析室門口還匆忙讀書,點著蠟燭和滿分的少年們,我真的很想抽自己兩個巴掌,讓自己清醒一點。

  上課做夢的自己總想長大了要怎麼樣對爸爸媽媽好,可是一放假便理所當然應當地放鬆、享受。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的一首詩讓我難以忘記:小時候,我想著以後有一天讓媽媽坐大飛機,住大房子,以後有一天給她買很多好吃的東西。可是,我想著想著就再也沒有以後了。我這小小的愛,這膚淺的愛,如果再不給爸媽,如果有一天也沒有以後了,再想給誰都沒有了。愛,原來真的不是一件能等待的事。

  感動之餘,看著為少年們捐200萬的那個畫著濃妝的女人,我感覺她不是做慈善,彷彿打廣告,慈善在中國,已是最大的廣告牌了。他們用施捨換取讚美。想中國13億將近14億人口,只有十個最美少年,都是在貧苦中開出的小花,那麼其他的少年呢?若道德傳承良好,教育良好,最美少年何止十個?人們只把他們當做榜樣,當做救助的物件,卻從不曾反思為什麼他們能上哪個舞臺,若不是大多數人都已在道德與愛心裡迷失,怎麼會凸顯他們的孝心?當孝在中國成為如吃飯一般普通的事,便不會再有這樣的舞臺了。中國也將真的會是強國了。語文老師說:“美哉!我中華少年。幸哉!我少年中華。”可是,中國不只是有少年的中國,少年不是隻有幾億分之十的少年。

  我想:看到孝心在我們身邊處處閃光,直到最美成為大眾,直到感動不再洶湧,我們都會很美,中國不再有最美,只會最強!孝心少年,帶給我們的不止感動,還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