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通用20篇)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通用20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金陵十三釵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

  一部十分有張力,看後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較組成。教堂里人性的溫暖關懷與教堂外橫屍遍野殘壁斷桓的比較;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臉與後面負職責有擔當的比較;十三釵開始自私地搶地窖與後面代替學生送死俠義柔情的比較;士兵開始有退縮情緒,到後面英勇抗敵捨生取義的比較;孟先生帶著漢奸的袖套,之後卻冒死帶來修車的工具,貢獻出通行證;教堂小男子漢小小柔弱的年紀個頭卻充滿了大男生的大義凌然有擔當負職責,為了養父的囑託保護女孩子們,最後為了湊數走進送死的隊伍;還有十三釵風塵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後短髮藍袍的清純味道的比較,墨玉沉穩大氣有擔當與他的姐妹們的比較,墨玉對假神父開始的不屑厭惡與後面的相知相愛的比較。

  電影裡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節的設計,演員的演繹,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麼感人,那麼豐滿。關於墨玉關於假神父,評價的人太多,我這天只說說配角。

  軍人以人體盾牌衝向坦克,那個鏡頭個性有衝擊力,最後的班長用智慧殺敵,與敵人同歸於盡,班長在教堂外關注著這些孩子,關鍵時候開槍救了孩子們,班長將瀕死的浦生送進教堂,讓他在溫暖一點的地方死去。軍人的英勇,智慧,俠骨柔情,在這一組組鏡頭間展現無遺。整部戲戰爭場面不多,但是表達得很充分,悲壯的情緒基調裡,有著軍人們與日本兵鬥智鬥勇消滅兩幫敵人的淡淡的喜悅。

  教堂裡的小男子漢話不多,但是個性有男子漢的味道。拿著竹篙阻止十三釵翻牆進來,之後卻主動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兩個溜出去拿東西的姐姐。請求假神父留下來作為教堂的擋箭牌,女孩子的名額少了一個,他強烈要求自己冒名頂替走進送死的隊伍。

  這一切都是為了完成神父的囑託。多麼讓人敬佩的男子漢啊!那個沒有現面的逃跑的廚子老陳,作為教堂裡唯一的成年男生,很好的襯托了小男子漢的高大形象。

  為什麼墨玉能提出捨生保護女學生?正因她13歲前也是教會學校的學生,保護學生就是保護以前的自己。假神父的女兒如果在世,也是13歲,他是在保護自己的女兒。影片的這些細節,起到了很好的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浦生送進教堂,不僅僅表現了軍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後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慘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讓墨玉為素昧平生的女學生送命準備了感情基礎。女孩子關鍵時候從地窖邊跑開,避免了十三釵被日本人發現——這讓開始還不準學生進去的十三釵們自責,感動。墨玉大姐大氣場的渲染,為後面姐妹們為她所動同意一齊代替孩子們送死做了鋪墊。一個個小細節,為影片最後蕩氣迴腸的高潮情節打好了基礎,讓人覺得十三釵們的決定自然,不會太突兀,不做作。

  在橫屍遍野的南京,這些社會下層的不夠光鮮體面讓人鄙夷的社會底層人們,以人性的光輝帶來觀眾們的溫暖和期望。

  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也許奧斯卡正因歷史背景以及對中國的固有的偏見,不會給我們頒獎。但是,在我心中,這是足以勝過任何奧斯卡電影的好作品。當然,如果音樂方面能更精緻一點就更好了。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2

  天,依舊靜靜的;地,依舊靜靜的;秦淮水,依舊靜靜地、緩緩到、流著。

  金陵秦淮,這個美麗妖嬈的地方,有著一群群美麗風情的女子,一代又一代,秦淮流出了亙古的風采。

  蒼煙漠漠,古都杳杳。古樸嚴實的城池瀰漫著風沙。長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煙。一望無際的黃沙,掩蓋了關山,掩蓋了醉臥沙場的不歸勇士。然而,細雨漫漫的江南,秦淮水卻依舊靜靜地淌。醉生夢死,溫柔鄉里唱不盡的《秦淮景》;紙醉金迷,瑰色河流數不盡的風情女子。亂世紅顏陳圓圓,妖嬈顧盼董小宛,傾盡國色顧橫波……一揚手,是陣陣香風嬌襲,一頷眉,眉間是無盡風情。扭動的軀體彷彿妖嬈的藤蔓,又如楊柳輕擺,一步步滋生出片片紅蓮。琵琶低吟,夜夜笙歌。秦淮八豔們嬌柔的笑聲,滋養了這條美麗的河。漸漸地,秦淮水染上了脂粉的顏色,靜靜淌著的是少女們豆蔻的芳香。

  然而,烽煙開始升騰,山河即將破碎。嘯天的孤狼喚不回明朗的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冥冥暮色如一襲紗衫,飄動著淡淡的哀愁,戰爭的鼓聲淹沒了撩人的琴音。

  自古巾幗出動蕩。這群柔弱苦命的女子摔了琴,斷了弦,卻舞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國土動盪,這群低眉溫順的女子,雖處低層,卻揚起了錚錚節氣。惟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風雲湧起,朝代更替。清朝建立,明朝滅亡。一將功成萬骨枯。秦淮八豔已成為過去。然而,不屈的是秦淮邊的女子,不滅的是誓死衛國的靈魂,不悔的是心底深處的良知。

  秦淮水緩緩流,流不盡的風花雪月,流不盡的傾城容顏。

  1937年的南京,1937年的秦淮。

  當華美的旗袍褪下,當樸素的藍布大褂穿上身,這群搖曳生姿的女子,帶著秦淮的風情,去了日本人的宴會。

  “我有一段情呀,唱撥拉諸公聽……”,舉手投足間,昔日秦淮的錦繡,昔日秦淮的脈脈清流,昔日秦淮的燈火輝煌,彷彿都在那個小小的教堂演繹。

  還憶浴罷描眉,還憶舞袖歌裙,都在咫尺間,清淚四溢。

  秦淮八豔,為的是自己的民族;李教官,為的是自己的使命,那金陵十三釵呢?她們本來可以活著,但卻為了那一群女學生,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她們也曾畏懼。她們淪落風塵,卻依然堅強地活著,即使在一雙雙魔掌下掙扎,卻也不忘活著,她們比誰都渴望生命。然而,她們還是去了,為了毫無干係的女學生,她們最終還是去了。秦淮、秦淮,你到底是怎樣孕育了這些堅強美麗的女子?

  鮮紅的血液染紅了琵琶的琴絃,鮮紅的血液瀰漫了金陵的天。那遲緩前行的坦克也在為她們哀歌麼?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我只願,那盤旋在空中的禿鷲,啄去日本人的眼睛,因為他們的猥褻玷汙了秦淮女子的妖嬈風情;

  我只願,那憩覓在深山的毒蛛,吸盡日本人的血液,因為他們的骯髒汙染了秦淮水的清淨;

  我只願,那十八層地獄的烈焰,焚去日本人的肉體,因為他們的肢體觸碰了中國的天顏!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宣一聲佛號:善哉!善哉!為的是我心中的怒火,為的是那仇深似海,為的是秦淮女子香魂不在。

  春去秋來,花開花敗,昔日的跫音已漸行漸遠,秦淮女子的笑靨也已風吹雲散。

  那一脈靜靜的秦淮水,卻仍然緩緩地流著。帶著歡歌,帶著笑語,帶著華燈,帶著記憶,靜靜地流著,流過亙古的世紀。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3

  剛剛看過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第一次為老謀子的片子湊票房,也是因緣一天中午無意間看到的拍攝背後的故事,加上身邊好評如潮,於是感覺似乎有非看不可的意思。於是落座影院,猶如坐在燈光搖曳的一方四方桌前,聽一個老人娓娓講述一個驚心動魄而又美豔動人的悲慘故事。老人是個講故事的高手,於我,自然是托腮凝神,聽者用心。

  看他揮灑所有氣力,潑墨揮毫,堆砌出一個多維度的廢墟,最後,讓一朵美豔不可方物的花朵在其頂上燦爛盛開!那如死灰般灰白的大地、那浸透鮮血的殘垣、在他的指揮下,統統成為舞臺的半尺背景。能夠看出攝影出道的他仍然忠誠於畫面映象中巨大的視覺反差:行走於硝煙烽火中的女孩,炮火聲中低吟淺唱的女子,還有一個維繫於她們之間的異國男子。毫無疑問的是老謀子這次拿到了一個好劇本,想比之前的幾部作品,這個故事更加撼動人心,情節也更加跌宕且符合邏輯。

  觀影完畢,感覺身邊的人與我一樣,沉重、悲憤的情緒猶如擁堵在喉,無法言語。糾結其中的,無非愛國情、民族恨之類的東西。但細細品味整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卻好似夜幕中的秦淮河水,薄霧藹藹,模糊難辨。手捧琵琶吳儂軟語的絕色女子也好,血肉橫飛的戰場上智勇雙全的狙擊手也罷,清澈如水般的小女孩和英俊正義的假神父,人物一個個的都濃墨重彩一一呈現。就如張藝謀本人所說的,整個故事就是想要展現出戰爭中的一抹粉紅,他最終做到了。但是,於我,也僅僅是這樣一副精美畫面,僅此而已。

  想起同樣戰爭題材的一部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讓人在快樂中流淚、悲傷中微笑。人性的雕刻在最平凡的情感流露中打磨出深刻的印跡。此片曾囊括3 項奧斯卡大獎以及 6 項提名。老謀子這次也想要角逐奧斯卡,在我看來,似乎還有一段距離。姑且不論整個故事描繪的方式是否得當,眾多初試演戲的演員膚淺的表演也會成為此片的一大致命傷。也許老謀子真的是距離平淡的生活太久遠了,用盡各種雕刻的工藝技術、耗費巨資所雕琢出來的作品,外表炫目卻無法觸動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地方。畢竟,既要注重每一個細節,又要對得起鉅額的投資是很難兼顧到的。但願如我這樣的觀眾很少,畢竟太貪心了一些,也希望中國電影市場上少一些我這樣的挑三揀四苛刻者,也許這樣的話,中國電影人才會信心滿滿,走得更遠。

  之前看過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這也是成為我走進影院的主要原因。幕後工作人員努力的工作、導演整夜整夜的討論劇本、小演員們剪掉長髮時的傷心哭泣、巨大的戰場和氣勢恢宏的教堂從無到有。每一個鏡頭十幾二十次的重複,所有這些背後的點點滴滴均因為真實、因為執著,所以美麗。於是,過程相比結果本身,更甚於深刻與動容,於我來講,這份背後的真實才是真正的“秦淮美景”。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4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

  銀幕上的場景觸動著我的視覺神經,自己彷彿也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

  沉淪的南京依舊充斥著熱血,因有勇士與他存在繼續與日本軍做著殊死搏鬥,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與敵人同歸於盡、不惜衝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因他們的痛而痛;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躪、殘殺而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的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他們激賞,同時又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徹骨的辛酸和深深的無奈。

  電影院中的我只能靜靜地坐著,默默強忍著想哭的衝動,整顆心都是那麼的沉重和苦澀。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復,想哭卻不知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麼深深地煉獄,同時也為中國的統治腐敗而哭,為統治者的無知而哭,為日本侵略軍的愚忠而哭,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那是何等的悲哀啊!

  最終電影並沒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結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終是如何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逃離了南京,些女人或許是活著出來了,或許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相比前者而言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寧願相信前者。

  偉大的祖國孕育了我們,但是一場炮火轟擊了我們的國門,偉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跡。中國人民拿起了我們的武器,和他們進行了戰鬥,可是,那些自以為是勤勞、勇敢的官僚們卻一味的退縮,才造成南京的悲劇!如果當時每個中國人民都敢於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對抗我們的敵人,那麼中國也就不會被摧殘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屈辱的歷史,要時常保持警惕,關心國家大事,關注世界上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於帝國主義國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5

  《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導演執導的一部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電影。這部電影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悽慘而悲壯的故事。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為了軍人的剛強堅毅,看到了不分國界的仁愛之道,看到了風塵女子在國難面前的超凡勇氣,也看到了“落後就要捱打”的不爭事實。

  軍人是偉大的,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衝在最前面。哪怕毫無勝算,哪怕看不到希望,哪怕整個城市只剩下他一個人,他也會站起來,守護自己能夠守護的生命,本是血肉之軀,只因為披著一身軍裝,就永遠會記得自己的使命。我敬重軍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在國家慘遭侵略的時候,站起來的不僅是軍人,而是所有有擔當的熱血中華兒女。有人看不起風塵女子,覺得她們不乾淨,覺得她們有辱人的高貴。但是,在那個戰火慘遭蹂躪的南京城裡,正是這樣一群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用自己的性命換來了十幾個學生生還的機會。

  大愛無疆,愛是不分國界的。在慘遭侵略的南京城,有這樣一位外國人,他本來是一個入殮師,為了保護無辜的學生,他披上了神父的外衣,擔當起了守護教會學生的使命。他本有機會一個人平平安安地離開,卻見不得美好的生命被肆意踐踏,於是,冒著生命危險把十幾個學生帶出了“地獄”。

  如今的祖國母親很強大,她可以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孩子們。但是,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有責任讓祖國更加強大,也有義務成為更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6

  張藝謀的大片不容錯過,尤其是經歷了拍攝期間的輿論宣傳,在放映之前與龍門飛甲的口水仗,耗資6億的噱頭已經很讓人期待。週中早早的看過了,今天有空也來做下影評。

  先下個結論,是個好片子,值得一看。

  老謀子經歷了英雄、十面埋伏的迷失之後,終歸正路。回到了以往強調刻畫人物特點的強項,這是他的優勢。如今,單純依靠簡單、恢宏的氣勢不會打動現在觀眾的心,動輒幾萬群眾演員的大場面大家見得多了。在金陵十三釵的宣傳中曾提到恢宏的戰爭場面其實不過是出品方的宣傳,片中的戰爭場面可謂夠逼真、夠慘烈,單從這一塊來說已經為影片加分不少,但不過只有幾個簡單的場景,絕不是靠大場面來支撐的。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人性方面的刻畫,無論是學生們的純潔、堅毅,秦淮女由放蕩不羈到深明大義、臨危不懼、慷慨就義,臨時神父由自私自立到最後關頭為了學生挺身而出,每個角色的刻畫的具體、細膩。神父颳去絡腮鬍、秦淮女換上學生裝作為兩個節點,作為人物性格、人性的轉折的標誌。由於電影時間有限雖然有些東西不能詳盡刻畫,但整個影片的主線明確,人物性格突出,尤其是又有南京大屠殺、抗日的背景所以取得成功是理所應當,畢竟中國人得抗日情結相當統一,在這方面是不用動員的。雖然影片有些細節處理存在漏洞讓人詬病,如兩個弱女子如何輕易逃出被日軍封鎖的教堂,但這些終不會影響大局。

  很早以來,賀歲檔被純娛樂的商業片佔據,雖然該片也可以算是商業片,但其依託愛國主義教育的背景下就不單純是娛樂了。沒有葛優的賀歲檔也不錯。

  順便提下,龍門飛甲看了,有些失望,應該可以更好的。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7

  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我們祖國女性的殘暴和羞辱,以及十四名風塵女子為救十三名女學生的偉大故事。雖然這部影片所呈現的只是電影效果,但是這確實是我們國家抗戰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故事。

  最讓我難忘的是那一群女學生為了不接受日本人的慶功邀請而跑上天台想要自殺,然後那十三位風塵女子說“姐姐們替你們去。”的那一幕。她們知道要是真去了,前面等她們的是什麼,但是她們為了保護女學生,毅然地做出了這個決定,其實他們也很害怕,但是她們的“姐姐們替你們去”的聲音非常的堅定而有力量,讓人十分的安心。

  魯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他為紀念並稱頌劉和珍所寫的。雖然這些風塵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我看來“勇士”二字,他們當之無愧。

  大鬍子美國人一直在做選擇。初到教堂時,他看似選擇了金錢,其實是為了工作;在酒醉過後,他選擇站了出來保護女學生;在朋友出逃時,他選擇留下;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讓他也成為了英雄。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屈辱的歷史,要時常保持警惕,關心國家大事,關注世界上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於帝國主義國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作為大學生,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負韶華,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8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後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爭結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活著就是勝利。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院轉到附二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麼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麼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說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鍊,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後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並不影響我的業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說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後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設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9

  《金陵十三釵》上映的第二天晚上,一個人去影院看了老謀子謀劃了四年、投資6億人民幣、準備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獎的這部片子。片子拍得壯麗、悽美、動人。

  《金陵十三釵》不像類似題材的戰爭片那麼的場面宏大,它僅圍繞一個點、一個故事情節展開鋪敘。悽美悲壯的故事情節、主人翁精湛的演技、逼真的現場特效,成就了這部影片。2小時20分鐘的片子,驚心動魄的情節一環扣一環,讓觀眾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帶進了那個年代,感同身受著他們的遭遇,呼吸著他們的呼吸,為他們的命運祈禱著。

  以玉墨為首的13個女人演活了唐詩宋詞中描繪的秦淮河畔青一樓女子的音容笑貌,她們的一顰一笑都帶著那個年代的胭脂的味道。可是,正是這樣一群最卑微的女人,在生與死、勇敢和懦弱面前,她們決然的選擇了捨生取義,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她們用生命捍衛了尊嚴,她們用生命給了自己一個華麗的蛻變。

  影片中,主人翁約翰從一個市井的殯葬師轉變為一個充滿正義感的“神父”,讓我們看到了不同膚色人一性一中隱藏著的善與美,他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洗禮。這也啟示著人類,大愛才是正道。

  任何一部影片都會眾說紛紜,《金陵十三釵》如是。我認為,即便這部影片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只要它的故事情節能打動觀眾的內心,能讓觀眾與導演所要表達的“珍愛和平生活”的主題產生共鳴,即是成功。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0

  好久沒看電影了,更久沒認真看電影了。走進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找到座位,坐下。戰爭場面,像在玩真人版CS,感覺佟大為好酷,想想自己啥時候也去玩一次,或許當一次群眾演員也不錯,正當思緒亂飛,隔壁兩小女孩討論起誰是主角。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的笨腦袋已經沒有能力走神了,到劇情高潮的時候,還好邊上的兩小女孩抽泣了,我看的也有些許的傷感,小差又來了------純真真好,容易感動。一陣胃疼把情緒拉回來。劇情、情緒、胃疼交織在一起,Hold不住了,找紙巾。1號大廳的燈亮了,電影結束了,大家起立。我遲遲不想,可是為了不影響後面的人走出來,我還是順著人群起立,披上外套的時候,心裡一陣莫名的酸楚,我們都太幸福太幸福了,然後被推著出了影廳。

  隨著人流,一路走出影廳,說笑的說笑,沉默的沉默,我想此時那些說笑的人大多數應該是為了談戀愛而看電影的幸福人兒吧,而沉默的,正如我,只是為電影而電影的人吧。從電影中走入現實,我像個屍體,繞著華麗的商場走了兩圈,眼裡看不到什麼,停下來,靠著欄杆,寫下一點感悟。

  寫完了,也回來了,再轉轉商場,風雅塘,嬰兒洗浴的中心,ONLY,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這個晚上,我做夢了,我夢見我有機會去做群眾演員,可是我的小毛驢卻沒電了,開的我很累,很累,一直開到第二天醒來還沒開到片場。

  突然想起媽媽曾經說過的話,祖宗作孽子孫還,核洩露舒服吧?海嘯爽嗎?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1

  《金陵十三釵》講述了一個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點燃又狠狠碾滅的希望。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為背景,真實的再現了南京城的淪陷,六朝古都覆滅,滿地橫屍。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該劇並沒有側重表達軍隊官兵如何不顧生死,保家衛國。在那個年代,女性註定是弱勢,註定要備受欺辱。在日軍屠光全城時,南京城中僅剩的一支殘存軍隊,拼死護住了教堂的女學生,破敗的教堂成了女學生唯一的庇護所。

  那時兵荒馬亂,強行進入教堂尋求庇護那群風塵女子,和女學生之間的相處是怎麼都不會和諧的。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她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城的淪陷,在快樂安寧的日子裡經歷了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風塵女子,成熟,妖豔。霸佔了女學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們卻依舊在地窖中鶯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們粗俗,低賤。與高貴矜持的女學生,簡直是雲泥之別。

  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都清楚,那場名為慶功會是一條通向陰沉黑暗的不歸路。當初教堂頂樓那句“姐姐們替你們說去”,只是挽留女學生不做傻事的藉口。但回到地窖後氣氛卻並不輕鬆。“窯姐”玉墨的提議有人反駁,但最終這群女人的善良打敗了恐懼。“我媽就想讓我成個女學生嘞!”剪了學生頭,換上樸素的學生服。濃妝豔抹實在是無奈之舉。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讓自己的女兒成為高雅,有學問的女學生。那身學生服上身,女人們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悲涼又苦澀…那首最後的《秦淮景》透著多少心酸與恐懼呢?

  電影結尾只講述約翰含淚載著女學生逃離南京,並未交代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心知肚明,當她們代替女學生踏上日本軍車的那一剎那,前方等待它她們的是死亡都無法比擬的恐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汙穢渾濁的外表下是一顆乾淨純善的心。她們手無縛雞之力,卻真正可稱勇士。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2

  戰爭是醜惡的,生活中原本色彩豔麗、光彩奪目的東西到了戰爭年代都會黯然失色。戰爭是殘酷的,人類最寶貴的生命到了戰場上也可能只是一顆子彈的價值。熱血、尊嚴、勇敢,當然還有恐懼、淒厲、膽怯,再複雜的情感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中都會被放大,哪怕是再矜持的人都藏不住對於殘酷的惶恐。

  整部電影的基調是沉重的,觀影時的深呼吸成為我自己的主旋律。看到教導隊員用血肉之軀與坦克相抗衡,看到隊長用生命保護了女學生,讓我體會到了激情,這不是比賽勝利時的狂喜、更不是日進斗金時的快感,它可能是廢寢忘食完成工作時的推動力、也可能是跑馬拉松時自己的呼吸聲。總之它可能是一種很熟悉但很遙遠、想抓住卻又悄悄溜走的複雜情感。

  交通部長的無奈被幾句簡單的臺詞演繹的淋漓盡致:“在這樣的年代裡,保衛不了國家、保護不了南京、我為自己的女兒考慮有什麼錯?”,想當慈父,卻成為女兒痛恨的漢奸。想保護女學生,卻連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他被日本人擊斃的瞬間,我感嘆這樣一個會三國語言的高官,在戰爭年代的性命猶如草芥,可悲、可嘆。

  大鬍子美國人一直在做選擇。初到教堂時,他看似選擇了金錢,其實是為工作;在酒醉過後,他選擇了站出來保護女學生;在朋友出逃時,他選擇留下;正是這一次次選擇讓他成為了英雄,正像玉墨說的,他是一個鬍子邋遢、爛醉如泥的英雄。活得長久雖然是主流的想法,但是如何有意義才是難題。

  誰說戲子無情,電影中的這十三位紅塵女子各個有情有義,可以為了小戰士冒死取琴絃,只是為了能趕在他臨死前為他彈上一首秦淮曲。為了掩護姐妹逃走,已經中彈了還死抱住日本人的腿。最後說出了感天動地那句:要殺要剮有姐姐們擋著呢!這種愛早已超出普通的情懷,非但有情有義,而且至誠至真!

  整部電影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生動傳神,就連日本長官的無奈也進行了深入剖析。結尾沒有描述十三釵勇鬥日本魔鬼的情景,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她們美麗的身影。影片對於細節也非常考究,戰場的紛亂感就像身臨其境般,觀影完畢後讓人感觸頗深,非常值得觀看!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3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願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鐘我就已經眼眶溼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後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期間在一個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著是中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說,在“神”在大樓裡和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裡,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但卻不幸地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裡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現實。在天主裡,風塵女子、放蕩、妖豔,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她們。在天主裡,喬治善良、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著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儘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儘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儘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群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商女亦知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太。但是我想到當年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4

  1937年的南京,因日本的入侵很快就淪為一座死城。滿眼望去,皆是死屍,生者像那無頭蒼蠅般亂竄,只求找到一棲之地以便保住性命。唯一仍拼死抵抗的,只有寥寥無幾的中國士兵。

  可是教堂外那些搔首弄姿的風塵女子在這個嚴肅甚至危險的時刻,卻還是如往常那般輕慢嬉戲。這不禁讓人唏噓,她們真的是在向喬治求助嗎?

  電影伊始,無論是喬治還是女學生,沒有人喜歡她們,更別妄提“尊重“,即使是看似熱情的男主角,也只是衝著美色而去。她們粗俗、,與矜持、高貴的女學生簡直是雲泥之別,因此也不配踏入這片還殘留這著的淨土。

  當僅存的潔淨被汙染,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又曾想到正是這些低賤的風塵女子散發出的人性之光保護了孩子們的純潔。她們清楚日本軍隊的邀請沒有想象的單純,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許當初一句“姐姐們替你們去”只是為挽救孩子們別做傻事所找的藉口。可是回到地窖,誰也沒有多少片刻的輕鬆。玉墨的提議有人猶豫,有人反駁,但最終這些女人的善良戰勝了內心的恐懼。

  在臨走的前一天,她們高興地讓約翰為自己化妝,因自己從未試過的裝扮而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如此模樣其實正是她們心中所真正渴求的,濃妝豔抹實屬被迫無奈之舉。最後送給妹妹們的一首《秦淮景》,又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或許被送上敵車回首的那一剎那,正是她們人生中最美的時刻。

  最後電影的結局只講述了約翰含淚開著載有學生的卡車逃出了南京,卻並未交待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明白包括她們自己也心知肚明,前方等待她們的是死也不能輕易解決的可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用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他為紀念並稱頌劉和珍所寫的。雖然這些風塵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我看來“勇士”二字,她們當之無愧。或許這十二人在百年之後只化作一抔悽慘的黃土,永遠無法擺脫那令人唾棄的卑賤身份。可我想她們並不會在意那所謂的身份與可笑的名譽,她們只是想做便做了。由此,才讓我們真正看到汙穢外表下,原來藏著的是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5

  看了金陵十三釵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壯、憤怒、特憋屈!看完後,我太氣憤了,真實的反應了戰爭背後的罪惡!

  猶記那句:“小妹妹你把錢收好姐姐還要拿這錢贖身呢”我便淚流滿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遠忘不了這14個女人拎著包風情萬種的走進教堂的場景有一句話真的好“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諒當時的侵略者”

  銘記國恥,吾輩自強!我們很幸運沒有生長在那個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來的江山,哪有什麼資格抱怨這個那個,珍惜生活,珍惜當下。

  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個動漫愛好者,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動漫大國,小時候我就接觸到了日本動漫,並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動漫的時候總會說我幾句“這有什麼好看的嘛?”那會兒我只當他老了,不懂我們小孩子的樂趣,雖然之後我爸爸也會和我說南京大屠殺時日本有多麼討厭,但那會兒我還什麼都不懂,也沒了解過關於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敵國。不過後來慢慢長大了,也慢慢的瞭解到了日本殘酷的作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為什麼爸爸在我看動漫時會嘆氣,雖說有句話是“現在的日本和那時候不一樣了,日本後輩的人也是無辜的”但我們也確實沒資格代替死難的中國先輩原諒日本。

  我感覺到戰爭的殘酷、無情、卑微、無奈、無助,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們是最沒有能力反抗的群體,也是最無助的,特別是那個女主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特別震撼,為了孩子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遠沒有戰爭。

  一個民族,躺在地上,做著最卑微的抵抗,為的只是保護那一點點希望。這希望不僅是那些女學生,那些已經死去計程車兵,即將死去的女人和即將死去的男人,他們本應都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我們不配評價那些死去的人們,因為我們、父輩、或者祖父輩都只是他們眼中需要他們去死才能保護的孩子。電影裡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給了女學生,現實中三十萬白骨把希望留給了我們。

  這電影不是為了讓我們延續仇恨,也不是讓我們去原諒,更不是讓我們去討論劇中人誰應死該活。仇恨的確不應當被延續,我們也沒資格說原諒,因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幸福的生活。

  過去不可改變,更不能被遺忘。銘記過去,珍惜現在,警示未來。我想就是這電影最大的意義。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6

  縱然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繁華的車水馬龍的城市,天空仍留著一抹歷史的煙雲,揮散不去。

  《金陵十三釵》的上映,無疑在國人的心頭又抹上了一層揮不去的陰霾,它講述了十四個青樓女子為躲避日軍的追殺而逃到一座有十三個女學生,一個男學生以及一個美國人的教學,她們都想讓那個美國人帶她們出城,可是那個人只是一位愛財如命的殮葬師,無意做這樣的冒險,然而隨著日軍的進攻和接連發生的悲劇,改變了他和那十四個青樓女子。最後,那些女子替女學生坐上了日軍的卡車,踏上了不歸路,美國人則帶領那十幾個學生逃離了南京的故事。

  《金陵十三釵》反映的並不只有南京大屠殺,而是借這個事件完美地展現了人性的光輝,比如那個美國人約翰,他之當初進入教堂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到一些錢財好讓他離開南京,他冷漠無情,拒絕了她們想借他離開南京的請求,但是他卻在日軍強行奪入教堂,企圖傷害那些女學生時,他本不是神父,卻以高於神父的姿態挺身而出,像個偉大的審判官一樣,厲聲阻止他們的罪行,在經歷身邊一個個的夥伴離他而去之後,他開始重視人生的意義,當他為了尋找兩位離開教堂的女子時,他遇到了與他一同來到中國的朋友湯姆,湯姆告訴他,現在有一條船可以離開南京,希望與他一起離開。但是約翰卻在短暫的動搖之後,拒絕了湯姆,並說了一句讓我感慨萬千的話:“不,我不能離開,他們需要我。”

  是什麼導致了約翰的改變?

  我想應該是人內心深處的責任感吧,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使約翰在緊急關頭站了出來,冒著生命危險避開日軍的耳目,修好教學中那輛破舊的卡車,載著十二位女學生離開南京城,然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似乎已經喪失了那種責任感,近段時間一連串的事件正在挑戰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何時才能喚醒這些魯迅筆下的看客?何時才能像片中的人們一樣,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

  我也時常在想,如果有一天在我們身邊發生了類似的事件,我會不會勇敢地面對災難?如果面前有數不勝數的虎狼之獅,勢單力薄的我會不會為拯救他人而犧牲自己?是否我們都應該在緊急的時刻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勇氣?

  所有人都具備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奉獻,他們都為了別人奮不顧身地做著一切自己能做到的事,我們這種精神應該才是《金陵十三釵》最想呈現給大家的吧!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7

  前天,我和媽媽以及媽媽的朋友一齊去看了時下最流行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是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發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片戰亂,到處都是屍體,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出逃。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搏鬥,可惜中國的武器不如日本先進,損失慘重。

  看到那裡,我心想:日本人太殘忍了,殺死了那麼多中國人,簡直慘無人道。鏡頭轉向教堂內,管理這個教堂的是一個外國人,他細心地照顧著中國傷兵,這一幕與日本人的殘暴行為是多麼鮮明的比較啊。同時藏在教堂裡的還有十三個女學生和一群風塵女子。

  有一個細節,我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殺時,躲在一個草堆中的人發出了一些聲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我原以為他們會把那幾個人找出來,誰知,他們竟然用刺刀狠狠扎進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來的刺刀上已經染上了殷紅的鮮血,我的心顫抖了一下。雖然我早在歷史書上了解到日本鬼子無惡不作,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還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惡了。而另一場戲,是日本軍隊到教堂搜查,女學生和風塵女子都在四處逃竄,當十四個風塵女子躲進地窖後,地窖裡發生了一場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緊緊頂住,只有一個叫墨玉的,一向說著:讓學生進來。而當女學生逃到地窖口時,日本人也已追到門口,其中一位學生毅然決然地帶著同學們離開了地窖,朝樓上逃去,這一刻,我看到了兩種不一樣的態度,一種是自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安危的態度,一種是無私的態度,處處為別人思考,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後想了很多,其實這兩種態度也就是此刻社會上存在的兩種人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此刻,人心都是一樣的,有善良就會有自私啊。

  最後一段,是學生在唱歌時,日本人聽了之後,要求她們去給日本軍隊唱歌。這天深夜,幾個女學生商量決定一齊跳樓自殺,決不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們那種寧死不屈的勇氣,更是她們的中國情結讓我感動。就在她們準備一齊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現了,說願意替她們去。看到那裡,我深深感動。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決定啊,為了他人,犧牲自己,不也正是體現了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團結互助的精神嗎?最後,她們一齊帶著暗器去了日本軍隊,而學生們安全離開了。

  結局沒有放出來,留給人無限想象空間。看了之後,依然回味無窮。最後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點,是對中國團結精神最好的詮釋。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8

  李教官的愛國,有勇有謀,妓女的捨己為人,殯葬師的正直勇敢,是人性中最溫暖的力量,遵循內心的需求。

  老實說,我的寫作功底十分欠缺,既沒有系統的寫作知識和訓練,又沒有博覽群書,對古今中外名著讀得也不是爛熟,鬱悶的是我很喜歡這個活兒,然而,就因為這個喜歡,使我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說別的,拿我眼下謀生的工作來說,如果不是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我想我決不會在單位從事宣傳工作長達十年之久。我可能會做行政工作混個一官半職,當然,我也可能會下海經商,或者辦公司、開商店。憑我的聰明才智不能撈個一官半職也能改善生活條件,不至於蝸居在採光極差的破房子裡;不至於騎腳踏車上下班,還美其名曰為了鍛鍊身體;不至於與菜販子討價還價耽誤時間;不至於為買一件衣服跑斷腿,還說什麼購物的秘訣是貨比三家;不至於讓寶貝兒子上不了名校;不至於與達官貴人交不上朋友;更不至於整天看妻子眼色聽妻子嘮叨,那一幅窩囊相啊,好象被妻子捉姦在床似的難看與惶恐。

  如果不是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我想我的業餘時間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我決不會把時間都用在看書和寫作上,可能會邀上三五知己喝酒、打牌、唱歌、聊天什麼的增加些人脈;也可能與妻兒看看電影電視或者玩個遊戲、逛逛街來進一步營造家庭氛圍促進夫妻感情;也可能多陪陪父母抑或是走走親戚來盡孝心增親情。實在無聊了,也可能會學習一門技術或才藝,要麼傢俱家電;要麼書法繪畫,為自己的素養和魅力加分。

  如果不是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我想我提心吊膽辛苦攢下的私房錢決不會都用在買書購報刊上,我一定會偷偷地給父母一些,讓他們老人家的晚年不會因為缺錢而徒增煩惱,我甚至還會帶他們進行近距離的旅遊、購物,力爭在物質和精神上使他們滿足和愉悅。我還一定會心甘情願地為妻子和孩子購一些他們意想不到的禮物與食品,在他們快樂地享用這些禮物與食品的同時,我自然而然地也從中得到了快樂和滿足,於是,家庭幸福感油然而生。除此之外,我也會買些自己喜愛的東西,比如:腕錶之類的裝飾品、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等等。

  寫作的這些事兒,從某種程度上,雖然或多或少地淡化了親情和友情,雖然精神上的富有不能代替經濟上的富有,但是,我遵循了內心的需求,所以,我依然在這條坎坷的道路上躬腰前行。因為,我寫作,我快樂。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19

  看完金陵十三釵,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銀幕,我感覺自己就生活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南京。我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為日本軍卑鄙、下流的行為而憤怒;我為放棄離開已淪陷的南京的勇敢戰士們而感動。我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質而流淚。現在,電影裡的畫面還在我腦海裡輪迴。

  故事發生在1937的南京。那時的南京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噩夢,那裡被日本軍害的滿目蒼夷,已經是一片黑暗,統統籠罩在戰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屍體縱橫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聲、槍聲隨處可聞。在這戰火之中有十二個女學生和一個孤兒陳喬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們的臉上有著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痛苦,有著難以傾訴的苦楚。她們失去了美麗的家園,失去了最親最親的家人。與此同時,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難。那些日本軍到處搜捕女學生,對女學生如牲畜般的蹂躪。更可惡的是,日本人竟然還要這些女學生在他們的慶功大典上唱歌,為他們助興。就在這火燒眉毛之時。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個女學生。在南京的教堂,那個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為了肩上的一份責任,為了保護那些教堂的女孩子們,能安全離開那個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著生命危險,修好了卡車,把她們帶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後沒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後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們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說他們無情,但她們做的的事情卻有情有義。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情義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正是這種身份卑微的人,獻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淚,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麼的沉重,脆弱。一個個場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著那日本軍殘害中國人的場面,想起那三十萬觸目驚心的數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屍體,我就想哭。我真為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還為中國的腐敗而哭,如果那時的中國強大,日本人敢來欺負我們嗎?只要強大了,我們誰也不怕。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決於自己的國家,看你堅不堅強,強不強大。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歷史上的屈辱。

  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革命流過鮮血的革命烈士們……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 篇20

  雖然算不上一個資深影迷,但依然一直期待佳作,在觀賞這部影片之前就看了很多相關報道及影評,褒貶不一。影片宣傳時聲稱這是張藝謀耗資6億籌備4年的大作,再以中國人都無法忘卻的那一段慘痛的歷史作為背景,因此吸引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佳作,準備好了大哭一場的,長達145分鐘的觀賞時間結束,我沒哭,但是我的感覺和剛看完《南京南京》那會一樣,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憤恨,一股說不出的悲愴,直到現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也還未完全消去。我想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能帶給人們的感覺,我也很榮幸在2011即將結束的時候還能收穫如此一份震撼。

  或許很多人說老謀子現在越來越差勁了,已經江郎才盡,淪落到要靠挖民族傷疤這種不恥的事來吸引眼球,但是我卻覺得比時下的很多茫然不知所云的喜劇片要好太多。很多東西能忘記,也無法忘記。我們說著不要扭曲所有的日本人,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如天朝給我們灌輸的那樣是姦淫擄虐無惡不作的,但我們能這麼雲淡風輕的這麼說,是因為我們本身並沒有直接受到傷害,或許我是自私的狹隘的,我想如果我是侵略戰爭直接的受害者,那樣沉重那樣悲慘的事實,你讓我怎能輕易忘記,輕言原諒。

  關於貝爾這個角色,其實我覺得不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去看,他代表的不是美國人,西方人,他僅僅代表的是有良知的人,他也會懦弱膽小市儈好色,前一刻還縮在櫃子裡,後一刻突然挺身而出而且義無返顧的堅持到底保護和自己死去女兒一樣年紀的教會女學生。“神父”的轉變在我看來還是有點突兀,他也是個普通人,和我們一樣,在生死抉擇面前,會猶豫彷徨都是人之常情。但就是這樣的人,良知覺醒的時候也是無比強大的,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可能成為這樣的或許稱得上是的“英雄”的人。

  我最喜歡的,是教堂裡的那扇帶有宗教特有的花紋,由多種顏色的玻璃拼湊成的窗。陽光灑下來,映在地上,頓時也變的五彩繽紛了。只是這扇窗已然變得破損不堪了,經常會有無情的子彈破窗而入,然後濺起一片殷虹。它的存在,本就有些不切時宜,因為在那樣一個年代,天空早已沒有了色彩,只留有一抹灰。

  不能忘記歷史,南京,南京。沉重的呼吸。數以萬計的人兒迷失在血泊裡。十三釵,美妙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