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精選7篇)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精選7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1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一支正義之師——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唱著正義歌曲,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的征程,御外來強敵,揚家國威名,打響了一場抵抗霸權欺凌、捍衛民族尊嚴的正義之戰。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生。風雨70載,彈指一揮間;追憶70載,多少艱辛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強調,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必須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守望正義,無問西東。新時代年輕幹部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終保持浩然正氣,不懼狂風暴雨,不畏山高路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讓“正義之道”薪火相傳。

  勇鬥爭,揚正義。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義旗,奮起抗爭,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奪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鬥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鬥爭精神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肯定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面對各種各樣的要挾威脅。“人間正道是滄桑”。廣大年輕幹部要大力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涵養敢於鬥爭的政治本色,錘鍊敢於鬥爭的錚錚風骨,切實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敢擔當,講正義。抗美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破壞人類和平的囂張氣焰,為世界和平與正義作出了重大貢獻,體現了中國作為泱泱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勇於擔當、衝鋒在前,拼來了山河無恙,換來了家國安寧。革命戰爭年代需要擔當,新時代更需要擔當。在新時代,年輕幹部要時刻保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精神,不斷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正義力量,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彩華章!

  勤學習,樹正義。《荀子·儒效》倡導“不學問,無正義”。正義感正是來自源源不斷的學習,來自革故鼎新的認知。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立足於對當時國內外形勢的科學研判,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學如弓弩,才如箭簇,識以領之,方能中鵠”。新時代年輕幹部要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以正義之名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重公道,有正義。“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後能舉天下之賢”。美帝國主義逆歷史潮流而動,恃強凌弱、侵略擴張,把戰火燃燒到中朝邊境,必然不得人心,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人間自有公理,公道自在人心。年輕幹部一定要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正氣之源、處世之要,把公道放在心裡,把正派作為標杆,在工作中不摻雜個人好惡,不夾帶私人感情,對任何事情都出於公心,堅持原則、主持正義,真正以公心換公信、以公道促公正。

  多奉獻,守正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民族正義、為了世界和平,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生命,築就了精神豐碑。正義的事業能夠產生堅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無數革命先輩正是源於對國家的熱愛、對人民的情感、對事業的執著,默默地發揮著光和熱,付出著心血和汗水。對事業不求回報的摯愛和全身心的付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黨員幹部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選擇。廣大年輕幹部要時刻保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自覺地把無私奉獻作為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堅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以建功必定有我的志向,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為偉大而正義的事業奉獻青春、貢獻力量。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2

  這幾天在看抗美援朝記錄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著,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為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著床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為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為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說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為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說覺得活著真沒有意思,又說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說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為何老是覺得活著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說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為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為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著,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說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裡沒有壯勞力,他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說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著,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說他傻麼?不,那些為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快的我們早就不提革命前輩,早就沒有了犧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多掙點錢,多兩套房子,無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的話,我會二話不說的獻上我的生命。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3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時代發揚。

  7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歷近代百年的戰爭後,百廢待興、百廢待舉。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不顧中國的嚴厲警告,肆意越過北緯38度緯線,侵襲我國東北地區的領空、領土。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挑釁,中國經過仔細權衡戰略形勢後作出了支援朝鮮的偉大抉擇。3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武裝到牙齒、裝備精良的美軍展開了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殊死對抗。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軍民團結一心、密切配合,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向前,在風霜雨雪中毅然前行,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鋼鐵長城,用生命詮釋著對祖國的忠誠。

  這是一場正義之戰、和平之戰,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197653名中國人民戰死朝鮮,湧現出一批批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有捨身堵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有忍受烈火燒身巋然不動的一級英雄邱少雲等大批戰鬥英雄。英雄們用他們的英勇頑強、壯烈犧牲換來了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英雄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後退一步”,英雄們這種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的責任與擔當正是中華民族血性的顯照。“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強了同仇敵愾、保衛國家和建設的決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中國的大國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反對侵略、捍衛和平的意志和決心,中國人民能夠真正地挺胸抬頭站起來了。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70年的櫛風沐雨,70年的風雨兼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轉變,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黯然失色,在歲月的長河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的中國人翻山越嶺,闖關奪隘,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抗美援朝戰爭為祖國換來幾十年的和平與穩定,我們要始終銘記歷史,銘記英雄。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要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頑強毅力攻堅克難、迎難而上,要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革命初心勇挑重擔、敢作敢為,要胸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民本思想,帶領中國人民一起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4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看過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後,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這熟悉的旋律,身為丹東人的我,從小就在鴨綠江邊長大,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是我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每個小朋友都會傳唱的一首歌。

  小時候,我們在鴨綠江邊玩耍,時長會哼著這首歌,那時只知道是父母教的歌,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但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當我跟隨學校參觀鴨綠江斷橋的時候,當我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的時候,當我工作以後重返家鄉踏上斷橋的時候,當我看過《跨過鴨綠江》的時候,我愈發能體會到這首歌的背後所承載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中國志願軍戰士義無反顧的跨過鴨綠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了祖國的東大門,擊敗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洗刷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不僅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也打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跨過鴨綠江》這部劇蘊含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傳承著抗美援朝精神、意義和價值。正如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的歌曲,一定會銘記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歷史是一本書卷,它在不停的翻動;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它能照亮現實,也能照亮未來。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打下這美好江山,我們要銘記歷史,肩負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5

  他們就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戰士們。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對於他們來說,吃到一碗米飯。就是他們最大的奢望了。聽著曾爺爺在我們講他過去打土匪、打日軍、打美軍的故事。曾希賢爺爺作為部隊的大當家,想想當時的戰友們吃的是什麼?玉米粥。玉米粥聽起來還不錯,但事實上卻是少許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個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這樣艱苦的生活,曾希賢爺爺照樣帶領部隊的幾十名戰友英勇戰鬥。來到了土匪的領地,曾希賢爺爺把戰友們分成了三排。“一排上!從東北方攻進寨裡。二排上!主攻大門。三排上!來掩護所有成員。”他們毫不畏懼,衝鋒在前。最後把那些燒殺搶掠的土匪們打的落花流水,為人民立了功。

  曾希賢爺爺如今85歲了。他還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偉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戰士,在臨死的時候,都還想著任務,想著祖國。最後曾希賢爺爺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做四有新人。我聯想到我的期中考試,對於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所面臨的困難。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繼續努力。

  曾爺爺還說: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現在沒有戰爭了,但是我們要努力學習,要把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當做敵人。你戰勝了困難就等於戰勝了敵人。聽了曾爺爺的話,我滿懷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明白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曾爺爺他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你們:那些用生命來捍衛祖國的戰士們!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6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湧現了很多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羅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4月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

  羅盛教路經那裡,聽到喊聲,立即向出事地點飛奔。他邊跑邊脫掉棉衣棉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潛入水中找尋。他兩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圍冰層破裂,又跌入水中。幾經周折,他凍得全身發紫,渾身打顫,難以支撐,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中,用盡最後的力氣,把少年頂出水面。這時一名戰士趕到,遂將那位少年搶救上岸。他卻因力氣耗盡,無力浮出水面,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志願軍為朝鮮人民付出了自己唯一的生命,這也證明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之深。

  教師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7

  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赴朝後的首戰,就是在70年前打響。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總計有240萬人先後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這是美國第一次在沒有取勝的條約上簽字,中國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數十萬英雄兒女埋骨他鄉,正是這些“最可愛的人”用奮鬥與犧牲,才贏得了國家的獨立與尊嚴,才有了我們美好生活的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過“抗美援朝精神”,那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時至今日,志願軍戰士們書寫的時代凱歌仍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不畏犧牲,在奉獻中鑄就輝煌。志願軍戰士們可以選擇留在後方,也可以選擇搞建設支援抗美援朝,甚至於可以選擇背棄自己的革命信仰投靠敵國,但他們為了偉大的新中國、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舍小家為大家、奔赴戰場,雖九死其尤未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時代的好同志,無論是“本色英雄”張富清、還是“扶貧之花”黃文秀,無論是“環衛天使”李萌,還是“吃虧”書記李連成,他們犧牲著自己的時間、家庭、健康甚至生命,他們本可以成為名聲大噪的英雄人物,本可以成為享受生活的都市麗領,本可以成為乾淨整潔的漂亮姑娘,本可以成為修身養性的快樂老頭,只因為他們不怕犧牲,他們在奉獻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並最終鑄就起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百折不撓,在苦難中實現成長。面對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的美國軍隊,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兵種也只有步兵和少量炮兵,但他們依然在最苦最難的條件下取得了勝利。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要永遠保持清醒頭腦,繼續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那麼一種精神,繼續保持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那麼一種警醒,敢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面對苦難,不少人選擇向苦難投降,向逆境低頭,成為苦難的俘虜。只有我們共產黨人把苦難當成禮物,在苦難中促進自身的成長。因為深知苦難,我們才會與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肩並肩地去建設這個國家,復興這個民族;因為了解苦難,我們才會重走長征路,爬雪山、過草地,學習“長征精神”瞭解苦難並終結苦難;因為懂得苦難,我們才會學習“榜樣”,讓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爭做英雄,在戰鬥中煉就偉大。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英雄不好當,他們堅毅果敢,他們甘守平凡,他們付出血和淚。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的國家誕生了如此多的英雄。只因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這份材料包含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我們共產黨員材料特殊,但我們絕不搞特殊,也絕不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一旦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去,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行列中去,哪怕再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成為偉大。“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更應爭做英雄,如此方能英雄輩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應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成為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成為偉大祖國的先鋒,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