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八佰》電影觀後感(精選20篇)

《八佰》電影觀後感

《八佰》電影觀後感(精選20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佰》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

  今天,我們全體人員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歷史題材電影《八佰》。

  我們生活在如此繁華昌盛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懼危險,不怕犧牲為我們後輩打下江山。在觀看電影中,給我帶來震撼感想不是一點點,在電影中雖然刻畫每個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硬漢形象,為了保衛祖國最後一道防線,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電影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在觀影中,讓我印象最深是河對岸愛國民眾不畏懼生命危險,趁著夜色遊過河對岸將國旗帶到四行倉庫,交到壯士們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希望這樣選擇能夠燃氣中華人民鬥志激情,也讓中國人民燃氣希望,不要隔江猶唱後庭花。為了鮮紅旗幟能在四行倉庫平臺上升旗,戰士們奮力抵抗,以血肉之軀,前仆後繼。守住了戰士們用生命獻血凝固而成國旗,讓它屹立不倒。戰士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在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之際,我們會前仆後繼去戰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屹立不倒。

  河對岸有愛國人士,也有麻木不仁一群人,隨著鏡頭在浴血奮戰坐以待斃間來回切換,讓我感覺到民族悲劇,八佰壯士是個孤獨存在,即使絕望死亡感,無力感,卻絲毫為動搖戰士們愛國之心,他們願意捨生取義,喚醒對岸掩耳盜鈴式自欺欺人。

  當然,整部電影下來,那些用生命用血肉來守護國家戰士們,是真正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倉庫是墳墓,甘願捨命守護,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軍令。

  致敬那些捨生取義民族英雄,八佰壯士誓死不退血性中國人寧死不屈民族氣節,這些都應該被平年代我們銘記。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我們應該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2

  9月12日桃山街道組織的踐行初心使命,永葆黨員本色主題黨日活動,做為一名快樂義工的黨員志願者,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活動內容是觀看影片《八佰》。

  電影的核心在於升旗的片段,以升旗為中心點上下串聯起來你會發現,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眾在看,人人都想遠離舞臺,安安靜靜當觀眾,士兵們也只能被動挨打。升旗之後,逃兵敢戰,群眾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還捱打但士氣卻完全不一樣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全是靠這些不怕死的壯士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同樣坐在電影院裡的我們不是看客,人人都是戲中人,我們只有把心裡的旗升起來,中華才能不倒。

  在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對國家的富強而努力;銘記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3

  1945年9月2日,在同盟國聯合受降儀式上,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確認,2020年9月2日,時隔七十五年,我走進熟悉的影院,看了一場最近風靡的《八佰》。影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佰壯士”留守四行倉庫,孤立無援,用智慧、勇氣和鮮血與日軍奮戰4晝夜的悲壯故事。

  戰爭伊始,四行倉庫被日軍反覆圍攻,英勇的戰士接連倒在血泊中。一條不寬的蘇州河隔開南北兩岸,南岸是英美租界,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是天堂般的存在;北岸則是被日軍蹂躪的國土,槍林彈雨,屍橫遍野,是無邊的地獄。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一幕會想:既然註定了失敗,這樣的堅守有何意義?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是爹孃的孩子,就這麼白白犧牲了?起初河對岸也是這種看客心態,讓租界的人毫無防備,再後來也遭受到了日軍的侵襲。當我看到陳樹生為了粉碎敵人炸牆的企圖,和一眾戰士身捆炸藥,奮不顧身時;當我看到一群怯懦的小人物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勇敢的舉槍反擊時;當我看到南岸的國人漸漸紅了眼,群情激憤,紛紛聲援時,我清楚的看到了這場戰鬥的意義,不是用慘烈去博取西方列強的同情,而是用鮮血去喚醒愚昧初醒的四萬萬國人。

  這也讓我聯想到這次疫情初期,很多人不把病毒當回事,四處串門,彷彿與自己無關。結果不僅傳染了家人,還造成了惡劣影響。如果大家都能拋棄偏見,心懷善良,共克時艱,相信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畢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淞滬會戰失敗了,四行倉庫終究還是失守了,但不代表我們就輸了。忍辱負重,永不放棄,整個14年抗戰期間,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儘管艱苦卓絕,但最終我們勝利了!上海蘇州河畔,一面佈滿了8個炮彈孔和400餘個大小槍彈孔的高牆,記錄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八佰壯士”用生命喚醒了國人,“中國不會亡,中華民族不會亡!”從過去的抗日戰爭,到現在的抗疫、抗洪,也正是有無數的無名英雄奮戰在抗疫一線,甚至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了今日的和平與安寧。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4

  螻蟻尚且貪生,在戰爭的巨大威脅下,老鼠也要求一個生。正如預告片中,閘北的大批難民正在湧向燈火輝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卻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軍人正在艱難地行軍,操著湖北口音問離上海還有多遠。這個細節很帶感,因為該團其實之前已經打殘,一半士兵是從湖北保安團補充的。

  而遠處的上海城,已經在連番戰鬥之後遍地烽煙、殘垣斷壁。

  一座倉庫,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滬戰場的血肉磨盤,已經將整個城市化為廢墟。當謝晉元站在樓頂遠望南岸,那一片燈紅酒綠的繁華氣象,越發襯托得北岸宛如地獄。

  預告片有一點非常有趣,至今沒有出現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臉,但這或許就是電影的本意:沒有個人命運,只有家國;沒有個人生死,只有八佰。

  電影的歷史考據也做得很好。因為怕重武器打到對岸的租界引起國際衝突,當時的日軍也只能用輕型坦克和步槍攻擊四行倉庫,雙方大多數時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預告片裡短兵相接的鏡頭,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包括後面,幾名戰士在樓頂牢牢抓住一杆千瘡百孔的戰旗,這應該就是四行倉庫戰鬥著名的護旗之戰。電影中將如何呈現,非常值得期待。

  從預告片來看,管虎導演一貫的手持寫實畫風和快節奏敘事依然得以延續,電影可看性極強。那種血火之間的殘酷與忠誠,得以一覽無餘地表達。

  對應片頭的偷生老鼠,預告片結尾也是動物,一匹雄壯的白馬從殘破的戰場中一躍而起,颯沓飛馳,其中的隱喻意味令人無比亢奮。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5

  週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這是影院復工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劇情主要是講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一戰我守軍利用有利地形,斃敵200,自己傷亡20。實際我守軍人數大概是400人左右,對外宣稱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管虎導演大場景的排程非常恢宏,場面營造相當出色,蘇河兩岸的地獄天堂,視效設計可以說比較完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錯,大投入,大製作,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面是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一橋之隔,是光明與黑暗、百姓與軍隊、未來與當下、生與死的遙遙相望。一橋之隔,是這些小人物從懵懂到覺醒的成長;一橋之隔,也是個人融於集體、報效國家的蛻變;一橋之隔,同樣是中國人民從渾渾噩噩到獨立抗爭的思想轉折。

  觀影途中,就聽見有窸窸窣窣的哭泣聲,很多人都被電影中的民族情懷所感動。看完從影院出來時,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我們整個國家!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6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愛與恨。

  捨生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著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著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著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著,義憤填膺。

  算計三逃

  老算盤,賬房的會計,凌亂的頭髮配上圓眼鏡,眼神總是閃躲著。怯懦卑微中藏著最顯著的特點“算計”,千方百計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發現一匹白馬,而馬受驚衝出去,念頭落空;第二次順水道遊進蘇州河,日軍試圖進入樓中,猶豫之後選擇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訓,換了軍服,被戰友發現,為保命跪地求饒,暴露了他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進租界。

  蛻變覺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軍,被嚇得驚慌失措,眼神裡充滿恐懼,渾身顫粟,隊伍被打散,便逃進四行倉庫。意外發現出口通往租界,被誤認為是英雄,又回去嘗試做一個真正配得上群眾歡呼吶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對死亡,第一次面對親人被敵軍殺害,第一次殺敵軍,第一次中彈。護旗促成他最後的蛻變,挺身而出,忘了恐懼,舉槍擊回日軍飛機。戰勝恐懼的本能,心中只有責任與使命,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中彈。

  端午的覺醒代表著“八百壯士”身後的普通中國人的覺醒,結尾一雙雙伸出圍欄,施以救援的手,帶給我們足夠震撼,激起每個國人愛國熱誠。

  我們從電影中一個個小人物的成長中,反思戰爭的殘酷。每一個有血有肉的戰士的成長都足夠震撼我們的心靈。新時代青少年作為強國的建設者,我們要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堅定志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7

  《八佰》又名《八佰壯士》,是一部抗日題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願意看的,我膽子小,這種血腥殘忍的故事,估計看了晚上也會做噩夢,但票都已經買好了,還是去吧。

  《八佰》講的是淞滬會戰最後的艱難四天,在上海的四行倉庫,至今還有此庫遺址。如果你看的夠細緻的話,不難看到四行倉庫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規則圓孔,幾十年前,日軍的子彈就從這裡穿過,打傷我們的戰士,打死我們的同胞。

  電影很長,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數都數不清,觀影過程中我的淚,滑過兩頰,滴進我的心坎。電影中有一片段讓我久久無法釋懷,這個片段發生在第二天的戰鬥。

  四行倉庫的牆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開,日軍就決定讓多個日軍士兵,用鋼板構成一個可移動的堡壘,在牆上鑿洞,準備用炸藥把牆炸開。守軍戰士一邊朝敵人開槍,一邊想辦法阻止日軍炸牆,逐漸變得急躁起來:拿槍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彈炸也沒地方炸,難道就這麼幹等著,看著敵人們衝進來,看著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敵人在破牆,上面的守軍在思考,誰也不可能注意到,二連四班副班長陳樹生,正用力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腰間,衝向被炸開的一面圍牆,對著“堡壘”大喊自己的名字“陳樹生”,帶著他21歲的人生縱身躍下。腳落地那一剎那,火光電石一併發作,伴著戰士滿腔的愛國之情炸開了可惡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紙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陳樹生以其無畏的勇氣,無比熱忱的愛國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保衛四行倉庫最堅實的屏障。

  後面的戰士也紛紛效仿,接二連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軍,播種了希望。他們中有的人可能還沒有孩子,可能沒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們跳下去的那一刻,沒有痛苦的哀嚎,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著自己的姓名與家鄉。他們對祖國做出了最後的吶喊。這些勇敢而忠誠的愛國將士們,向世界證明,中國不會亡。此刻,熒幕內外,一片寂靜。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電影播完了,故事講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無法描述,它會永遠儲存在我的記憶中,滋潤著,盪滌著我心靈。致敬戰士!也致敬當年的愛國者!

  戰士們,你們可能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你們卻永遠是最可愛的,永遠是我們心裡的璀璨明星!

  永遠只記團長那句“八佰”。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8

  前幾天終於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身邊的家人朋友幾乎都看了這部電影,拖到現在就只能一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從8月21號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達24.5億,光看預告片就

  熱淚盈眶,激發出滿滿的愛國熱情,發自內心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大賣,眾望所歸,票房一直遙遙領先。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謝晉元率420人在四行倉庫與日軍廝殺4天,死傷38人,斃傷日軍200餘人。4天后,謝晉元奉蔣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國人掩護撤出上海。然而,英國人突然變卦,強行收繳了將士們的武器並將他們關在租界北部的一個戰俘營裡。關押生活持續了近3年,期間謝晉元將軍被叛徒殺死。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向英宣戰並攻入了英租界,將剩餘將士俘虜後罰為苦役。至1945年抗戰結束後,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聊聊我的幾點感悟:

  1、和平是用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的環境極端惡劣,要忍飢挨餓,甚至飢寒交迫,睡不好覺,受傷了沒有好的醫療救助,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還要時常面對戰友在戰場中血肉模糊犧牲的畫面,但是為了祖國,再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哪怕恐懼死亡,也會迎難而上,拼死殺敵,捍衛祖國。有一段話令我非常感動,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光默唸都會感動到哭。

  終於明白格局創始人為何堅持援助抗戰老兵,敬重每一位戰士,有機會我也要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珍惜當下的溫飽和平

  上一次觸動我有這種感受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無幾,今天被八佰再次激發出這種感受。相比起在惡劣環境下浴血奮戰的戰士,我們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涼,有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相親相愛的家人,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下的溫飽與和平全都是浴血奮戰的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當代戰士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換來的,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溫飽與和平,也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實現溫飽。

  3、生命有限,乘風破浪,不枉此生

  既然基本的溫飽解決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賺錢,努力學習,先讓自己強大起來,然後去幫助他人。生命有限,敢於乘風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精進,不虛度光陰,先自立,再幫助他人,不枉此生。

  最後,用電影裡我非常喜歡的兩段話結尾:

  有膽怯,有顧忌,危難關頭仍義無反顧;

  有嫌隙,有猜疑,大敵當前仍同仇敵愾;

  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

  他們渺小而真實的活過。

  寧願死,不退讓;

  寧願死,不投降!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9

  管虎抗戰題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真實的上海淞滬會戰末期,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事實改編,再現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歷史時刻,透過獨特的視角、多緯度人物角色、宏偉的戰鬥場面、逼真震憾的場景、音效,贏得一片讚譽,好評如潮。

  2020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網中心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八佰》電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為保衛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於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遊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為了主權為了民族而鬥爭,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0

  一、人性

  任何優秀的作品都是關於人性的作品,我們讀歷史、讀小說也是為了讀懂人性。人性有弱點,人性有陰暗面,我們要努力做到的是,不要考驗人性,不要對任何人有道德潔癖,說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最大的人性就是生存,人性為了活下去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惜代價。爭取生存並不是惡,人就是因為有求生欲,這個物種才會一直存活到現在。人性趨樂避苦,人性好逸惡勞,人性自私自利。愛刷抖音、愛玩遊戲,這是人性,人人都可以輕易做到;認真學習、提升自我,這是反人性,這需要很大的能量,這就是主動學習的可貴之處。為什麼我們要表揚勇敢,為什麼我們要讚美奉獻,因為勇敢和奉獻從來不是人性自發的,是需要做出克服人性的抉擇。

  二、英雄

  似乎人人都有英雄夢,大家小時候都幻想過自己是孫悟空吧?想做英雄和做英雄是兩回事,想做英雄源於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也可以說,想做英雄是人性,其本質是自戀。而做英雄並不是表演,做英雄意味著失去一些很重要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人性喜歡佔有討厭失去,所以做英雄是反人性。那麼,是不是應該要求所有人都做英雄呢?不想做英雄有沒有錯?不想做英雄算不算懦弱?站在河對岸指責,算不算道德綁架?另外,最終成為英雄的人,大部分不是一開始就立志做英雄的,動不動就揚言幹一番大事業的人,往往都一事無成。英雄是一步步被逼成英雄的,這也是破釜沉舟的意義。

  三、旗幟

  旗幟是關於信仰,旗幟的本質就是圖騰,就是崇拜。兩個人相信這塊石頭有紀念意義,這塊石頭就比寶石還珍貴;一群人相信自己做PPT有價值,這群人就有了使命;很多人相信奧迪代表著品質,這四個圈就有了極大的價值。《人類簡史》告訴我們,一群人相信一個共同的故事,崇拜一個共同的圖騰,這些人就會成為一個民族,成為一個國家。不管是青天白日旗還是五星紅旗,那塊布還立在那裡,我們就相信這個國家還在。看到一些人做出明顯違背自己利益的事,我們就相信做為人類的美德還存在,我們不是簡單的屈服於人性。理解了這些,就可以理解招牌、標識、國旗的意義。

  四、偏見

  偏見是因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做逃兵誠然不對,那選擇生存必然就是錯嗎?你不知道我面臨的處境,你不瞭解我的兩難抉擇,你就有權利去指責別人的選擇嗎?槍斃逃兵是紀律,紀律是控制人性的,也就是反人性的,幸好後來有人舉槍的時候猶豫了,這個猶豫就是人性。特派員送來一個放棄的命令,很多人就把他定義成反派了吧?現實世界哪有這麼簡單,所有的戰爭都是政治。只是因為對現實看得更清晰,就足以引起大眾的反感,但是在瞭解了他全部的想法以後,我們會不會有所反思呢?

  五、圍觀

  有熱鬧的地方就有看熱鬧的人,有舞臺的地方就有觀眾,魯迅管他們叫看客。一張桌子可以區分出演員和觀眾,一條河可以區分出戰士和市民。似乎所有人都可以心安理得的扮演自己的角色,為臺上的演員叫好,為對岸的戰士表達關心。看完戲還要過日子,過日子還要打麻將。正是圍觀的看客才襯托出了戰士的價值,我們看一眼英雄,幻想一下自己身騎白馬,暗示自己也不是那麼的平庸。頻繁的暗示也可以鼓舞自己最終做出耀眼的決定,這也許就是戲曲的意義。

  六、真實

  很多人看這部電影就是衝著真實去的吧,這部電影為什麼會給人真實感呢?首先就是有小人物,有恐懼有退縮,甚至有懦弱。抗戰不是不手撕鬼子、不是綜藝遊戲式的表演,真實是流血、流淚,或者是嚇尿了,這都比莫名的英勇來的更真實。另外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方言,方言就是標籤,可以一下子分出你是哪裡人,你是什麼性格,這時候更能感覺到方言是一種文化。秦始皇只做到了書同文車同軌,沒有要求推廣普通話。不考慮普通話降低的溝通成本有多少,只是從文化的角度,方言文化應該被保留,但是從幾代領導人越來越標準的普通話可以看到,普及普通話還是大趨勢。

  七、痛苦

  痛苦始終是痛苦,不應該美化痛苦。不要說什麼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強大,使你強大的不是痛苦,也不是給你帶來痛苦的人,而是你做出的反人性的努力。我們只看到了經歷痛苦後奮發崛起的個案,就大肆宣傳,然後竟慢慢相信了,而故意忽視了更多的被痛苦徹底擊敗的人。這麼看來,多難興邦似乎也是一句自我安慰。

  八、技巧

  看了有關電影理論的書以後,就不能好好欣賞故事了,你會不自主的分析這個鏡頭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馬是高貴的,是充滿理想寄託的動物,尤其是白馬,貫穿始終的白馬,就是代表了在黑暗、骯髒、絕望的倉庫裡,還始終飄蕩的一股理想吧。

  很多場景都可以是真實的,而白馬不要求一定是真實的,這就是藝術與現實的關係。

  灰暗的畫面中,一個鮮豔的紅衣女孩走過,看過《辛德勒的名單》的人,一定不會認為這只是巧合。

  關於情緒的推動,鬆弛結合,在一大段安靜祥和以後,心情就會越來越緊張,要迎接那必然到來的狂風暴雨,暴雨過戶,肯定還會有一段小清新。

  怎麼才能感人,人物要有張力。出拳之前先縮回來,當英雄之前先慫一點,有了情緒的積累才會有情緒的爆發。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1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著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為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鬥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著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裡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著這種必死的信念去禦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麼。為什麼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為每個中國企業,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後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2

  其實,我有點不想去看《八佰》,果真,聲音震耳,戰鬥的血腥和激烈。好幾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媽媽問我,你害怕,靠著我,我搖頭耳朵捂得更緊了,我才不靠呢,都初中了,我要鍛鍊一下自己的膽,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過,看著看著就完全被電影的戰爭場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斯巴達三百勇士》的中國式戰爭電影。

  這是一場政治博弈的戰爭,僅僅只擱著一條蘇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繹著天堂和地獄的故事。一邊的紙醉金迷,另一邊的奮勇抗敵,中國的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對岸的同胞。

  如果沒有強大和統一的國家,就必然會遭襲外敵的侵襲;如果沒有軍人不計犧牲的奮勇殺敵,就沒有對岸和平安穩的生活。

  八十八軍最後的堅守,雖然僅僅只是淪為政治博弈的籌碼,但此一役打出了國軍的壯烈,也激發了對岸所有百姓強烈的抗日情懷,就猶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對岸軍人行一個敬禮,無數國人湧向柵欄,手伸向在戰鬥中的軍人

  看完電影,意猶未盡,很值得觀看的一部國產大片呢!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3

  《八佰》這部電影整體拍得還是不錯。如若從場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懷可以9.8分。

  加入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除了原88師524團一營的,都是收攏來的逃兵,最初他們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盤說出了心聲:我只會算盤,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們是英雄,我佩服你們,但我不行。

  蘇州河的北岸是四行倉庫,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國士兵在浴血奮戰,屍橫遍野,猶如地獄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將,紙醉金迷,猶如天堂,真是諷刺。謝晉元說:中國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於是,陳樹生身綁炸藥,一躍跳入日寇的鐵板攻城部隊,他用自己的鮮血寫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一個又一個士兵學著陳樹生,前赴後繼的跳入日軍中,這一聲聲爆炸聲,一聲聲遺言,反覆敲擊著逃兵們和公共租借內中國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內的中國人終於團結起來,他們醒了,因為他們是中國人。謝晉元說:靠我們四百人無法贏得勝利,要靠四萬萬人。

  山東兵說:我不要當劉備,我要當趙子龍,他可以護著國。小湖北的夢想要當趙子龍,騎著白馬,衝進敵陣殺個七進七出。最終,最為朱元璋的子孫,小湖北沒有選擇逃走,他說:別人打到家門口,我們跑了,沒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鐵,山東兵等留下來阻擊日軍,為大部隊撤退贏得時間。

  最艱苦的時候我們挺過來了,今人應當繼承前人的精神,負重前行。作為積體電路的從業人員,面對眼前的一切困境,應該迎難而上,破冰逆行。

  這不僅僅是一部愛國情懷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現中華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電影。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4

  今天,媽媽帶我和姐姐去電影院觀看了《八佰》。

  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隊為了留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與日本敵人頑強抗爭了四天四夜,一條河的距離,也是生與死的距離,河對岸的人們時刻都在關注著這場戰爭。

  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和增援隊伍,僅有400多名士兵與敵人進行抗爭。每當日軍被擊退時,河對岸就會響起一陣歡呼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敵人用鐵皮裝甲做掩護,想鑿開牆角用炸藥摧毀整個倉庫,緊要關頭,戰士們自願身纏炸藥包,跳向敵人與他們同歸於盡。國旗升起的那一刻,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日軍開著飛機向戰士們進行轟炸,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護衛著旗子。河對岸的人們都默默地流淚。

  看完後,媽媽對我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這些英雄戰士,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強則國強,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5

  星期五下午,媽媽帶我和妹妹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抗日愛國電影。它的名字叫——《八佰》。電影裡的故事讓我感動地哭了!

  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的四行倉庫,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頑強抵抗日軍四天四夜而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處場面令我熱淚盈眶。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強盾,組成了一個大盾瘋狂向倉庫攻擊,想把四行倉庫鏟成平地。國民黨用槍打,無疑是以卵擊石。在這危難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往自己身上綁炸彈,跳下樓去犧牲自己,一個沒有炸死,第二個跳下樓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為止。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軀和鮮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之人像他們一樣保衛這個國家。

  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場面,讓我感動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的場面,因為掛國旗是無疑是對日本人說的“三天拿下四行倉庫”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日本人開著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起來很憤怒,他們按原先的計劃一隊一隊護住紅旗不倒,第一隊倒下第二隊繼續上,他們用身軀護住國旗不倒。其中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著國旗也不讓它倒下,直到飛機被另一個戰士打跑了,但這個戰士不幸中槍犧牲了。這時我發現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淚浸溼。我對國旗意義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難過,有這麼多的英雄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這個國家,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為生活在中國感到自豪,我愛中國!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6

  昨天天氣挺好的,下午飯後媽媽帶我去看了新上的電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在書本里看到過董存瑞和我的戰友邱少雲的故事,這次在電影院裡看到很震撼,也很觸動。

  故事背景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說的是松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88師的一個德械加強營,在營長的帶領下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英租界一牆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當時日軍進攻太過於猛烈,留守的傷的傷,死的死,他們為了突破敵人的裝甲坦克進攻為了阻擊日軍進攻,把自己的渾身綁上了炸藥,給家人寫下書信,然後報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軍的裝甲車……其實只有四百人對外卻稱有八百人,歷史上為了銘記他們的英勇就義,史稱“八佰壯士”。

  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慘痛的災難,是這些英雄們的壯舉和革命先烈們一輩輩的付出,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們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都不要忘記歷史,忘記過去,忘記英雄。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7

  看電影《八佰》,第一次跟家人,感動于軍人的英勇,悲慟於戰爭的慘烈。第二次跟同事,則多了幾分理性,可以更細緻地分析這些所謂“逃兵”的轉變,更深刻地體會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我想,從下面兩點,談談感受,一是動機,二是合作。

  首先談談動機。影片中,一河兩世界,一邊宛若天堂,一邊滿目瘡痍。影片主要講述一支被收編不太正規的軍隊,可以說是東拼西湊起來的,有賬房先生、有種地的、有跟原部隊走散的……當看到河對面歌舞昇平的景象時,他們的眼神裡充滿了渴望,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光中閃現出的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什麼,讓他們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繼續堅守四行倉庫呢?

  大家還記得沿著水道逃出來的端午和老算盤嗎?雖然他們都回頭了,但我想,原因是不一樣的。老算盤是因為租界警察的警告,而端午,是因為使命感——當他聽到租界的百姓們喊著“你是英雄!”“好樣的!”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這裡,讓我聯想到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同樣都是返回了四行倉庫,老算盤是因為外在動機,端午,是因為內在動機,所以比較終,老算盤還是想方設法苟且偷生,而端午,與大家並肩作戰英勇奮戰到比較後一刻。現在,我們可以明白,是什麼讓這些人堅守四行倉庫呢?是他們的內在動機——為了身後租界百姓的安全、為了給談判爭取籌碼、為了民族精神不倒……

  反觀我們,是什麼讓我們努力工作呢?相信多數人,都會說,為了賺錢啊!沒錯,為了賺錢,可是有沒有想過,是為了賺小錢,還是賺大錢呢?如果,是為了當下的一份收入,你一定會去計算,我今天工作了多次時間,幹了多少活兒,拿了多少工資。這是小錢。如果,是為了當下的生活不被輕易改變,為了未來的生活更有品質,為了深愛的家人有更多選擇,你是不是會更加努力呢?因為你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你的內在動機,推動你賺更多的錢,這,是大錢。只要我們的內在動機足夠強大,我們的意志也就會更加堅定,也許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跟我們期待的未來相比,這些都不值一提。那麼現在想想,你的內在動機是什麼呢?

  其次,談談合作。整個影片昇華的片段,也是全劇的淚點——送電話線。跑過去一個,被打死了。再跑過去一個,又被打死了。直到比較後一位刀子,成功把電話線扔過去了,自己還是被日本人打死了,看得人全程淚奔。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去就是送死,但就是每一個人都願意捨身一試,才讓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較後成功了。而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每個人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如果因為自認為不可能,就輕易放棄,那我們的目標,將永遠只是夢想。所以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在家庭中,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一個賺錢養家一個輔導孩子作業,各司其職,才能穩而不亂。在工作中,同樣沒有一個人是全才,能夠做好所有的事情,只有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持久發展下去。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組,要共同完成一篇論文,每個人寫其中一個板塊,要求由組長比較後收集好提交完整的論文,可是到截至時間的時候,因為其中一人沒有完成,導致組長沒能按時提交,全組沒有完成任務。下次如果你是組長,你會怎麼做呢?沒錯,提前去跟每一個組員要作業,給自己預留更多的時間去處理各種意外。本身這個任務裡,並沒有要求組長去提前叮囑大家交作業,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一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需要考慮得更加全面;二是以結果為導向。因為合作的時候,很難做到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而每個人又無法左右別人的想法,所以,不如簡單一點,大家都以結果為導向,忽略過程中的分歧,多考慮對方的不確定性,我想這才是合作的本質。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8

  昨晚,去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觀眾非常多,而且女性觀眾多,這在戰爭類電影當中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感覺這個電影,是看過的電影當中,對日軍還原程度最好的電影。日軍很多戰術動作都可以和抗戰老照片當中的日軍直接對上。

  包括日軍小分隊半蹲著隱蔽在戰壕後面,包括,日軍喜歡兩列縱隊進行兩翼包抄,在最後突圍的時候,日軍在側面設定機槍陣地,在上海日軍威脅動用重炮,包括日軍的服裝道具,特別是日軍海軍陸戰隊的形象,都是非常真實的再現。

  1939年,我們對日軍的分析是,日軍特點是,下級軍官動作嫻熟,士兵射擊沉著嫻熟,不亂射不空射,尤以狙擊兵對於目標之選擇發現,甚為敏感適當。這個特點在電影當中,已經得到了非常深刻的體現,日軍狙擊手射擊相對比較準確,普通士兵進行步槍射擊都是瞄準射擊,很少亂開槍。無論攻防,均重視構築工事,工作力亦強。步炮空協同確實。慣用錐形突擊的戰術,同時,向對手的側翼與後方實施大迂迴、大包抄,對對手重兵集團“包餃子”;長於聲東擊西,佯攻與主攻相結合,奇正並用,讓對手防不勝防。

  這些特點是電影當中也有一定的體現,包括,日軍正面攻擊,掩護挖土機側面工作,日軍在兩翼包抄上去想使用炸藥包炸牆等等,步機槍掩護步兵爬梯子等等。善於偵察,收集情報和分析情報,比如在淞滬抗戰的時候,第51師從陝西漢中到上海參戰,從寶雞上火車,一直到南京車站,可以說走到哪裡,就在哪裡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在淞滬抗戰,記者去第72軍採訪,這個部隊還很有警惕性,記者剛走不久就轉移了軍部,結果很快軍部所在觀音堂就遭到日軍艦炮轟擊。在電影裡體現為,謝晉元部隊在深夜秘密突圍,結果就遭到了日軍的預設部隊打擊。

  而且,從八佰這部電影當中,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步兵散兵群戰術,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時候,日軍就已經開始善於使用散兵群戰術,就是,一個步兵班,還要分成3個戰鬥組,以橫-散,縱-散隊形攻擊前進。基本就是,第一組,快跑前進,距離各8步,突擊組火力掩護,以此類推,利用地形地物,各個躍進。

  而當時,我們才有散兵線戰術,相隔各3步,步兵散開構成火力線,一個步兵排分成3個班,一個班正面40步,一個排縱深100米。但是,這種戰術導致對抗日軍散兵群戰術的時候損失慘重,後來,德械部隊也開始採用以輕機槍為核心的散兵群戰術。

  當時記載,不懂得散兵群戰術,還在使用散兵線戰術的1個步兵連,遇到日軍一個分隊,可能5分鐘就會損失殆盡。電影八佰當中的日軍進攻,不再是人海密集衝鋒了,比較好的還原了日軍1個步兵班分成3個組進行散兵群進攻的戰術。

  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符合歷史原貌,畢竟不是軍教片,也不是紀錄片。而且,這部電影是服裝,道具,上也非常不錯,可以一看。這部電影最感動的一句話是,我們是湖北保安團,我們是來保衛大上海的!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19

  “淞滬大戰”日本不敢對租界轟炸,鬼子與西方列強達成了協議,保護十里洋場他們的利益,就有了背靠繁華的租界,在一幢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高大堅固四行倉庫裡,彈丸之地上,第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所部第一營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為鼓舞士氣,擴大聲勢,故號稱800戰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完成使命後,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歷史事件。

  電影戰爭場面宏大,立體感強,如臨其境。炮火下殘垣斷壁,一開始就是打逃兵,戰爭是缺少兵種的,可依然在稀缺裡自動減少人員,殘酷性就是這樣在血腥中展開,活命生存是原始人性,而戰爭是最反人性的。掉隊與逃兵有時是混攪說不清的,而逃兵是要掉腦殼的,影片一開始就給小老百姓普及了一點部隊知識。為後面的殘酷性埋下伏筆。

  外圍有幾十萬日軍,以寡敵眾,可不是要抱必死之心嗎?影片就有部隊初進四行倉庫軍官的訓話,這段我本人覺得不是多餘,而是必要。夜晚,對岸燈火通明,一個婀娜的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把戰士們都吸引住,臉上呈現快樂的笑容,此刻忘了這戰火連連滿目瘡痍的戰場,而樓頂上瞭望臺上團長謝晉元感嘆:一半天堂一半地獄。

  士兵裡有13歲的小湖北和長几歲的端午,貪生怕死的老鐵,老算盤,久經沙場的老兵老葫蘆,羊拐。透過不同型別兵種在戰場上的表現,把有血有肉計程車兵呈現在觀眾面前。

  特別一提的是,四行倉庫圈養的一匹白馬,暗喻三國裡的趙子龍保家衛國英雄典範。駿馬奔騰在江河兩岸,中華民族不屈精神得以傳承,電影近結尾團長謝晉元騎著白馬與日軍將領談判,再次把暗喻引到檯面。真實的歷史確有白馬贈英雄,被導演引用到電影,非常巧妙,值得一讚!

  看哭的那一刻,是日本人在裝甲車掩護下要爆破牆的那一幕,戰士們排隊自殺式排除危機,喊著自己名字視死如歸。這一刻我們相信戰爭在軍魂的照耀下沒有那麼可怕了,我們民族有強悍的意志力的真正的軍人。這一刻,八佰影片高潮到來。再就是對岸送來的國旗,被日本飛機不停徘徊轟炸,依然被中國軍人護著飄揚在天空,這是影片另一高潮,我們敬佩的八佰勇士在對抗中沒有退縮———

  13歲的小湖北一直被軍人們關照著,無論死去的老葫蘆喊話長他幾歲的端午,要照顧好小湖北,還是老兵連長齊家銘都對他照顧有加,當他炯炯有神望著白馬,他就演變未來的趙子龍,中國未來的接班人,這又是導演的一個隱喻,伏筆。中國軍人有接班人,歷經戰火成長起來的接班人!

  還有趟過河的3個稚嫩學生,老兵說:“看好他們,他們比我們金貴”,這是覺醒的知識分子,熱心青年,中國未來抗日的中堅力量。可惜被流彈擊倒,戰場只有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再說說姜武飾演的老鐵,鬍子邋遢膽小如鼠,反差萌非常搞笑,到處找地方躲藏,為自己怕死找各種理由,但看到戰士中彈倒地,臨終掙扎的悲慘狀況,還是忍不住去拉一把,結果臉頰與身上都中了彈,包著腦殼還不忘流連人生的美好:女人嬌嫩的身軀是他大老爺們的念想,最後自動留守掩護戰士撤離,囑咐戰友將來告訴兒子,為了兒子才惜命的,其實他爸爸不怕死。老鐵形象塑造的很好,從惜命到玩命,心裡過程交代的很清楚,侵略者把膽小老實的百姓逼出了勇敢的戰士。

  影片有很多亮點,不一一述說。現在說說它的瑕疵,歷史上八佰是掩護大部隊斷後的支隊行為,為造成國際影響與日軍交戰的一次行為,不管兵種來自哪裡,其實開戰前戰士們都報了必死的決心,因為再沒有後續部隊接應,背水一戰。所以有一個姜武演的老鐵就夠了,沒必要演這麼多怕死的人物,反而給人以畫蛇添足感覺,新增這麼多分枝反而拉低分,打個比方,一個作文主題是夏天,你把春天寫的再美也是跑題。八佰是以少勝多,血腥的戰爭,不屈頑強抗擊是主旋律,起碼團長謝晉元的戲份不夠,他是這場仗的中國指揮官,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軍官,能取人數軍力,武器懸殊巨大還能抗擊得4天4夜,與他的指揮密不可分,從後面歷史上日偽圍攻密殺他就知他在日本人眼裡的分量。而他帶領的部下也個個堅貞不屈,寧可做受苦虐死戰俘也不做舒服苟且的偽軍。

  八佰意義:此一戰,證明中國軍人不懼來犯倭寇,喚醒國民抗日之勇氣!在與日軍屢戰屢敗的背景下,八佰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確實起到了振奮國民的效果。作為中華兒女,在這被外敵卡脖子時代,看看歷史片,不忘國恥,也是必須的、

  《八佰》電影觀後感 篇20

  週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揹著炸藥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後戰士們像潮水般衝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現在幸福快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現在的太平盛世,我應該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