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百團大戰觀後感350字

百團大戰觀後感350字

百團大戰觀後感350字

  百團大戰_篇一:

  在電影院觀看了《百團大戰》,使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在正面戰場,國民革命軍在經歷了平津戰役、淞滬會戰、棗宜會戰後,節節敗退,大半國土已落入敵寇之手,在南京隨著汪偽政府的成立,全國上下都籠罩著悲觀的情緒,在華北日寇採取囚籠政策,進一步壓縮了抗日根據地,在這十分危急的關頭,黨中央、毛主席領導下的八路軍決定發動一場正面的抗敵戰爭。在彭德懷、左權的直接領導下,歷時5個月,消滅日偽軍46000人,取得了一場大勝,百團大戰的勝利重拾了中國軍民抗戰的信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和囂張的氣焰,為全面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觀影時刻,我時而熱淚盈眶,時而振臂歡呼,為八路軍拿下一場場勝利而歡呼,而為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逝去而落淚,而使我最感動的.是當我們的國家在深受日寇蹂,到了亡國滅種的時刻,我們中國人團結一心、不屈抗戰、浴血奮鬥的精神。作為我們小學生,在當前主要任務是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更好為祖國服務,只有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才能立於世界之林。

  百團大戰觀後感_篇二: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後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後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如此記述:“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鬥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敵人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樑、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當年,聶榮臻元帥在答《抗敵報》記者問時指出,“百團大戰”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敵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鉅款方能恢復。”彭德懷元帥曾在自傳中寫到: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

  由此觀之,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遏制了妥協投降的逆流。它用事實證明,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重點影片,《百團大戰》以型別化的電影語言,再現了這段永不磨滅的抗戰記憶,弘揚了永不屈服的抗戰精神,也提醒今天的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絕不讓歷史重演!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