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一點就到家》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

《一點就到家》觀後感

《一點就到家》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點就到家》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點就到家》觀後感1

  看過了《奪冠》和《急先鋒》,又迎來了《我和我的家鄉》與《姜子牙》,但是不管哪部,都沒有讓我有歎為觀止的感覺,好像都有些不如人意。終於,在看過了《一點就到家》之後,我可以確定,原來國慶檔最好的片子,是它!

  本片講述了:

  魏晉北(劉昊然 飾)、彭秀兵(彭昱暢 飾)、李紹群(尹昉 飾)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千年古寨,機緣巧合下共同創業,與古寨“格格不入”的他們用真誠改變了所有人,開啟了一段非常瘋狂、純真的夢想之旅。

  電影裡,那些些需要治癒的,已經治癒的,都是成年人藏在內心深處不可言說的“秘密”。把創業作為夢想,一步一步地實現,本身就註定是個治癒的過程,治癒的是成年人的少年心。其實,片中魏晉北,彭秀兵,李紹群的實際年齡並不下小了,是演員的外形給了大家他們還很年輕的錯覺。

  實際上,魏晉北在雲南種了三年咖啡後已經馬上三十歲了,彭秀兵離開家鄉十年後才回到家鄉,種咖啡又是三年。李紹群從北京回村種咖啡整整五年,彭秀兵叫他“紹群”哥,然後創業種咖啡又是三年。所以,片中的三位主角實際上都是三十上下,卻幾乎一事無成的人。他們還算年輕人,可實際上卻遭受了多年社會的毒打。他們可能已經沒有多少機會成功了,更可能淹沒在人海里用永遠做普通人。

  一直認為喜劇片是很難拍的,但這部電影的笑點,完全不生硬,彭彭長了一張看到就想笑的憨憨的臉,而劉昊然身上有一種一本正經搞笑的氣質,所以電影裡連“你馬死了”“我不乾淨了”這樣的梗,都顯得非常妙。而喜劇片比製造笑點更難的,是如何引發思考和煽情。

  這部電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就是淡淡地來這麼一筆,關於新舊交替的思考,關於父子親情的和解...都只有一點點,但正是這恰到好處的一點,造成了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足夠讓觀眾慢慢回味,卻也不會在電影院裡因為硬煽情而尷尬到腳趾抓地。

  這無疑是一部有誠意的,輕盈的喜劇,少年感渾然天成,活力炸裂,電影生動的剪輯,配樂,無處不張揚著這種青春的生命力。我相信觀眾一定能感受到,因為這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真摯。就彷彿一位穿白襯衫的少年站在你面前。他的褲腳有泥巴,臉上有汗水,沒有精緻的外表,但是他真的討人喜歡。

  那青澀的天賦和真摯的情感異常難得,主創的個人氣質深深的融入了電影裡,時而颶風飛舞,時而麥芽瘋長。看著幾個大男孩在屋頂跳舞,吃烤串,喝啤酒,睡一張床,拉小手,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很容易讓你陷入他們的情緒裡,分享他們的青春張力。

  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最好的地方可能不是它好笑的梗,而是它提到了農村的留守問題。我的家鄉也是一個人口流失大市,小的時候身邊總有人外出務工,或是家裡親戚或者同學爸媽,去到經濟發達的地方,雲南的這個小村子也是這樣,因為村子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家鄉,去外面尋找更好的生活,但主角團不一樣,他們是再外面打拼過,但選擇回到家鄉,建設自己的家鄉。

  在中國合夥人那個年代,所有人想的都是走出去,因為外面的月亮更圓,但在我們這個年代,我們的祖國 我們的家鄉也很好。

  說實話人誰不自私呢,誰不希望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鄉能發展的很好嗎?看到那些新的一些城市的土著,靠收租拆遷都能過得很好生活的時候誰不羨慕呢,看到跟自己父母一樣年紀的大爺大媽,因為這些紅利靠收租就可以不上班出去旅遊開心的時候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會覺得很心酸。也想自己的父母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但是可惜,他們同樣的年紀還在為了我們能在大城市有一套房子還在拼命工作…...

  《一點就到家》觀後感2

  這是一部青春勵志電影,講的是三個大男孩從城市返回農村創業並帶領落後的家鄉致富的故事。

  老實說,這三個大男孩我都喜歡。魏晉北的高大帥氣,彭秀兵的熱情無邪,李紹群的認真執著,都是閃光點。這三個大男孩在一起,在落後的雲南村莊,做著把咖啡帶向全世界的夢。他們在清晨的日光裡揮灑汗水,在落日的餘暉裡談笑暢飲,在佈滿星空的.夜光裡訴說心事,在山間與樹木牛羊相伴,在林中與晨曦落日相守,好不痛快,羨煞旁人。他們之所以能義無反顧得留在這破山村裡只是因為都還有著一顆赤子之心。魏晉北有過一段迷茫期,但後來幡然醒悟,原來不是村莊需要他,是他需要村莊,需要填補他日漸空虛的心靈,治癒他頹廢的靈魂。

  結局自然是大獲豐收,觀眾看得也熱血沸騰,笑過之後留下的是思考。是的,我又要思考人生了。

  試問你會離開現在的城市去農村發展嗎,會放棄一切堅定得留在那裡嗎?或許你會一笑了之,怎麼可能。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生就都是按部就班了,勤勞工作,結婚生子,孝敬父母,不夠還有房子車子孩子學習等各種壓力,還有各種價值觀。這種無形的束縛像一張大網一樣把每個成年人牢牢得網住,把每一種新奇的想法扼殺在搖籃,於是你無暇再想別的,無暇再做別的事,安安心心成為那個正常人。如果你不一樣,周邊就會有很多人苦口婆心得勸阻,甚至指責,我們似乎無力改變,最終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因為社會需要這樣穩定的結構。為了錢財為了名利追逐一輩子,卻忘了問問自己的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最初的那份堅守到底還在不在。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場景是李紹群打坐的時候居然能雙盤,他說:他在和樹說話,靜下心來,你就能聽到。這一幕令我十分動容,我想一定是他的經常打坐,心靜才能那麼堅定自己心中的想法,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種出可以獲得世界銀獎的咖啡。這包涵了道家的哲學思想,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靜中能生智慧。我開始打坐是在兩年前,當心真正靜下來那一刻,一種從未有過的放鬆感會佈滿全身,會感受到這個宇宙的遼闊,會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在這天地間遨遊,很多事情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只剩下心中認定的事情。如果你從來沒有打坐過,可以試一試,堅持一段時間,大概你會喜歡上它。

  很多人認為這是宗教信仰,嗤之以鼻。我只能用《道德經》中的話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我愚人之心也哉。”

  希望你們都能堅定得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近連出了兩部返鄉的片子,看來大城市結構不穩吶,哈哈。

  《一點就到家》觀後感3

  看完電影《一點就到家》,第一感覺就是真實,既有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時代主題;又不乏時下流行的抖音帶貨、電商購物等潮流元素。電影講述三個現代的年輕人,經歷失敗與挫折,從城市打拼到鄉村創業,最終帶領“黃路村”的鄉親們致富的故事。

  三個主人公三個創業夢:彭秀兵懷揣著在北京送快遞積攢下的19萬,滿懷激情,回到雲南農村建立物流服務站,但村民根本不會電商購物,沒有物流需求。魏晉北是一個潮流創業者,經歷了摩拜單車、電子商務,搞過生鮮、賣過家電,但運氣欠佳,在最後一次創業失敗後,陰差陽錯的跟彭秀兵一同返回雲南家鄉。李紹群家裡是種植茶葉的,但是他卻喜歡研究咖啡,為了種出自己喜歡的咖啡,他獨自奮鬥,種出的咖啡,卻只能孤芳自賞。但最終三人走到一起,經歷衝突、瞭解、信任,最終帶領鄉親們,在雲南的土地上,種出了獨特的普洱咖啡,衝出了鄉村、走出了雲南、“擁有遠山樹林味道的普洱咖啡”最終走出了中國、獲得了世界的認可。

  電影內容搞笑、過程心酸,但主人公披荊斬棘、鬥志昂揚的創業精神,一直是振奮人心的主題。三個主人公正是代表了三種優秀品質:彭秀兵代表激情,一往無前,無所畏懼;魏晉北代表著經驗和技術,熟悉現代商業的執行規則;而李紹群代表著方向,普洱咖啡,擁有獨特“遠山樹林的味道”,帶給現代都市一種返璞歸真的韻味。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的夢想:電商夢、快遞夢、咖啡夢,最終融入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偉大中國夢之中,三人攜手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當村民們大量種植咖啡的時候,正是運用了扶貧貸款,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金融工作者,也要充滿鬥志,用激情和汗水踐行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的職業使命!

  同樣透過電影我也對我所學的的專業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售前服務,可以使顧客在購買到有形商品的同時,還能得到額外的無形知識。售前服務,幫助顧客瞭解商品,增加商品知識,達到擴大促銷的目的。售中服務,就是商品銷售過程中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最基本的要求服務人員做到:尊重客戶,主動服務。主要內容包括為市場銷售人員和使用者提供商品技術諮詢;確認使用者需求,為使用者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等。相比較而言,工業品的銷售比民用消費品的銷售更為注重售中服務。售後服務,是指企業在客戶購買其商品以後,為客戶提供各種各樣旨在使商品發揮其應有作用、方便顧客的服務。如代客送貨到家、代客安裝除錯、上門維修、供應零配件、諮詢解答、實行退換制度等等。通常,工業產品和高檔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者,其購買決策不再僅僅取決於產品質量的優劣,而越來越多地把售後服務當作一個重要引數。

  《一點就到家》觀後感4

  電影講述了三個迥然不同的年輕人在機緣巧合下共同創業的故事,分別事劉昊然飾演的聰明勇敢有實力的魏晉北,彭昱暢飾演的鐵憨憨彭秀兵以及尹昉飾演的夢想家李紹群。

  我覺得在魏晉北身上所講述的事一個人心裡路程的變化,從大城市的燈紅酒綠到小山村的歲月靜好,從利益追求到人生價值追求,魏晉北在打算離開人世的時候認識了充滿動力和希望的彭秀兵,一句朋友拯救了一條孤單的性命,從此踏上了追求心靈安寧的旅程。

  彭昱暢的開心的背後事樂觀的心態,是對夢想的執著,也是對家鄉的情感,勵志要把快遞帶回老家,打通“最後一公里的距離”,在星雀上門收購的時候,故鄉的牽絆打敗了金錢的誘惑。

  李紹群,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村裡人都說他“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有自己的夢想,是和傳統的對抗,是執著不放棄,是追夢不停止,他是三個人裡面我個人感覺最有信念力量的一個人,就真的在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就是我們現在一直提倡的“匠心"。

  電影裡的三個主角,以尹昉飾演的李紹群是售前的代表,售前要準備好需要銷售的貨品,以及貨品的質量,產量等。以劉昊然飾演的魏晉北是售中的代表,售中要考慮的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連結,庫存,消費群體等。以彭昱暢飾演的彭秀兵則作為最後一步,把貨品完完整整的送到每個顧客手上。電商與實體的實質性差別就是先消費後體驗,所以電商的售後也是必不可少的,退貨問題也是很常見的。

  電影中還有直播帶貨。近兩年以李佳琦,薇婭等人為主的帶貨直播簡直是熱火朝天。電影片尾透過李佳琦為他們三個的普洱咖啡直播帶貨更是在詮釋一種新的電商方式。

  最後收錄兩句臺詞:“失敗的只是事,不是人。”“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

  《一點就到家》觀後感5

  國慶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一點就到家》,講了一個很好笑的故事。

  這部電影有三個主角。一個是失眠的魏晉北,他很憂鬱,所以他眼裡的世界是灰色的,看到一匹馬都覺得那匹馬快要死了。一個是彭秀兵,他積極肯幹,攢下了十九萬的積蓄。成為“快遞之星”,卻毅然辭職,把魏晉北從天台上拽回了雲南。還有一個是李紹群,他出於對父親的反抗心理和對咖啡的熱愛,在後山一個人呆了三年,種出了雲南特有的咖啡。

  魏晉北到雲南是去療養的,醫生建議他不要工作,好好休息。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一個徹底失敗的人,一個聰明又悲觀的人。他和彭秀兵正好是相反的兩類人。

  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魏晉北和彭秀兵。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意思,這是環境和性格導致的。聽話,正面說是積極服從,很乖巧;從反面來說就叫沒主見。漂亮,說得好聽叫做天生麗質,十分美麗;說得難聽,就叫做妖嬈,狐狸精。就連蘑菇,也要分有毒的和無毒的。彭秀兵說:“嚮往遠方,那就去遠方,不要回頭。”魏晉北說:“你會發現遠方除了遠,啥也沒有。”這些都說明了看問題要多方面地去看,還要運用辯證法去學習和思考。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四個字“懷疑一切”。質疑已經知道的東西,去發現同一件事情的另一面,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一點就到家》的另一個主角李紹群,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面對三百萬的金錢,仍舊能堅持種好自己咖啡的本心。也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人,面對散夥、離別、打擊,都沒有半分動搖。但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都有最在乎的東西,李紹群心裡最大的隱痛,就在於他和父親的矛盾以及新舊兩種觀念之間的衝突。

  看完《一點就到家》,我學會了一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創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