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隱秘的角落》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隱秘的角落》觀後感1
“一起去爬山嗎?”
突然之間這句話就刷屏朋友圈,好奇問了問朋友,原來是因為一部名叫《隱秘的角落》的網劇。講的是三個小孩在爬山遊玩時無意中錄下了一段殺人現場,而後開啟一段少年冒險之旅。
網劇中的每一個演員表演都恰到好處,造就了一部全程無推理的推理劇。處處細節,處處隱秘,就像亞馬遜叢林蝴蝶的翅膀,不知道什麼時候便引起一場沙塵暴。一步又一步,著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人性豐滿之後,劇情發展似乎無厘頭卻又有跡可循。當可愛與單純變了味道,當恐怖與殘忍轉了個身,一切皆有可能。
一口氣從頭看到尾,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令人不知疲倦。與此同時,也與人深思:該如何教育孩子,我們共同的孩子?
朱朝陽是“別人家”的孩子,普普是“懂事”的孩子,嚴良是“叛逆”的孩子。他們都是缺少關愛、缺少引導、缺少家庭的孩子。極度不穩定的行為和偏激的行為都在無聲控訴,指出原生家庭教育的失職。有一句話說得好,幸運的人,一輩子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運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朱朝陽、普普、嚴良三個小孩,便是無數失職家庭的縮影。
其實原生家庭是否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真正影響到孩子的是父母的態度。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穿衣吃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所有看似無私,實則背後用條條框框的規矩約束的愛,不過是家長的自以為是。
正如周小寬所言,給孩子的保護,不是給他偽裝一個美好的世界,而是陪他一起去面對他接觸到的不完美。當他被否定、被攻擊、被傷害時,支援他、接納他,讓他因為有後盾而變得強大——這才是真正的保護。
有空一起去爬山嗎——和我們的孩子?
《隱秘的角落》觀後感2
因朋友推薦,認認真真的看完了《隱秘的角落》。是好劇,沒有什麼廢鏡頭,劇情緊湊,人物性格刻畫的生動細緻,再一次告訴觀眾,人性沒有絕對的好和壞。結局也可因人而異的作出不同的解讀。
這部劇主演是三個孩子,朱朝陽、嚴良和普普還有一個老師張東昇,因為相機意外記錄下張東昇將岳父母推下懸崖的場景,幾個人的命運交錯到一起,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我看完後覺得非常的沉痛,每一個人都有其走向深淵的原因可探尋,都不是天生的惡魔,那麼是什麼讓他們最終走向深淵呢? 劇中有好多幕,都讓我覺得非常難過,而這一幕幕正是主人公走向深淵的一個個推手。
朱朝陽由媽媽周春紅單獨撫養,在學校是個不受同學待見的學霸。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會告訴老師和家長。周春紅在外頭有個戀愛物件,但瞞著兒子,她的物件想和她更進一步,但周春紅想著等兒子長大了再告訴他,覺得兒子還未成年,媽媽再婚對兒子不好,沒想到因為意外,她的戀愛以一種最粗陋的方式被大家和兒子知道。
周春紅總是以一種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卻忽略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以至於孩子為了迎合媽媽,營造出一個假象的自己。他日常記賬,但他卻能經常接濟嚴良,說明他有兩個賬本;他記日記,但在嚴良和普普進入他的生活以後,他拿出一本新的日記本,最終可能呈現給警察的就是他的第二本日記。心思如此縝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年的生活教會他的。
他爸爸朱永平讓兒子跟警察說假話後,反問自己,我們當父母的,一方面要求孩子要誠實,一方面卻教孩子去撒謊,挺可笑的。
葉警察的女兒為何如此不待見朱朝陽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爸爸老是拿朱朝陽當正面教材和他女兒做比較,使得女兒產生了逆反心理。
嚴良的爸爸被捕,被迫進了福利院,普普因為父母逝去也只能成了孤兒。
朱晶晶還那麼小,頂多五六歲吧,對待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完全復刻後媽的刻薄,要是她從小耳濡目染知道要對哥哥好一點,會不會沒有後來全家人喪命的悲劇呢?
張東昇為人師表,讓張朝陽目睹了自己的惡行,在那一念之間,“毀了它就能讓自己好過”的念頭充斥頭腦。
這是一群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孩子,這是一群沒有在陽光下成長的孩子。張東昇可能就是長大後的朱朝陽,讓他們走向深淵的確有推手,但也都是自己的選擇。從受害者變成施惡者的距離有多遠?大人的角色真的很重要。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我們希望孩子怎樣長大就給他創造怎樣的土壤,我們不要孩子虛情假意那就自己先做到真誠坦蕩,我們不要孩子與人為惡就先自己做到與人為善,保護孩子,尊重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長在陽光下,不要有那隱秘的角落,是不是會少一些悲劇呢?
《隱秘的角落》觀後感3
還記得最初追這部劇源於看到豆瓣評分高達9分以上,而且好評如潮,而且還是懸疑劇情,對於像我這樣很久沒有關注國產劇的人來說也算是足夠吸引眼球了。
該劇由號稱文藝片擔當的秦昊主演,還有實力派王景春,張頌文加盟,可謂陣容強大,但看過之後感覺更出彩的是三位小演員,影片就如片名一樣充滿著懸疑的氣場,既隱蔽又讓人生畏,在膽戰心驚的同時卻又仍不住被劇情緊緊抓住,不捨離開。影片一共12集,剛開始看時感覺並不隱蔽,犯罪現場清晰明瞭,更像是故事片,探究人性和原生家庭的故事片,看到中後端才深刻感受到原來隱蔽的角落不在秦昊,而是出在小演員身上,影片不僅內容隱蔽懸疑,而且處處充滿著隱喻,片頭曲、對白、燈光設計等等,真是心思縝密,也能看到整個創作劇組的用心和努力。
朱朝陽和張東昇,朝陽和東昇,連劇中人物的名字都能讓人有所聯想,片頭動畫中在黑影追逐下的三個小朋友最後僅剩下了一位,普普留下了一封信,朝陽的日記等等,整部劇看過之後,其中的場景卻仍歷歷在目,難怪豆瓣評分如此之高。“我還有機會嗎?”“一起去爬山吧”,臺詞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網紅“詞語。
除了對影片整體的感受,重點來聊聊內容吧,該劇改編於著名推理作家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如果說影片前半部分主要講張東昇的不幸婚姻生活,那整部劇都在描述朱朝陽的原生家庭。張東昇作為數學老師,笛卡爾的愛情故事對他意味深長,笛卡爾的愛情故事有兩個版本,一是公主因笛卡爾一生未嫁,笛卡爾給公主的最後一封情書,就是著名的心形函式。二是公主根本就不在乎笛卡爾,而笛卡爾死於背叛。就如張東昇所說,相信真相還是童話是個人的選擇。
朱朝陽是學習成績非常好卻有些不合群的孩子,自小父母離異,父親新組建了家庭,從此對他不再關心。在母親眼裡,學習好是第一位的,單親家庭的母親性格極其敏感,時時刻刻在宣洩自己的控制慾,特別在身不由己,不能擺脫世俗觀念的環境下更展現的淋漓盡致。
難怪小說如此生動,因為紫金陳說朱朝陽就是他的原型,童年經歷讓他敏感又自卑,需要活得更通透一點。影片也很好的展現了出來,心思縝密的推理,跌宕起伏的情節,對得起如此高的評分。不管你是喜歡懸疑推理,還是喜歡探究人性,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電視劇。
《隱秘的角落》觀後感4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講的是廣東沿海的一個小城市,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個孩子暑假期間在景區遊玩時,無意間拍攝到的謀殺畫面。本來他們想報警的,因普普的弟弟需要30萬做白血病的治療,因此產生了向殺人犯張東昇警告並勒索30萬的想法,他們仨的冒險和幾個家庭的命運由此展開……撲朔迷離的案情,將幾個家庭裹挾其中。
《隱秘的角落》是根據小說《壞小孩》改編的懸疑短劇,整部劇12集,集集驚心動魄,情節跌宕起伏,錯綜複雜。這部劇雖然是一個大人三個孩子演的主角,但是,我認為,家長可以看,不建議青少年看,因為他們的心智和是非觀尚未成熟,這部劇所涉及的所有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都值得成年人去思考、去警醒。
整部劇情節緊湊,注重細節,角色所遇所行的無奈與心酸,無不詮釋出每個人物的性格和特點,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存在。
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廣東的一個沿海小城,所以,劇中經常有粵語發聲,但是,如果聽不懂,並不影響你對劇情的理解,另外還有字幕的。
朱朝陽是個優秀的學生,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第一名,但是他的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後有一女兒,對朝陽不太關心,因此,朝陽性格內向、孤僻,但劇中是個懂事、善良的孩子。
嚴良和普普是從福利院跑出來的小孩,嚴良和普普以兄妹相稱,嚴良的母親早逝,父親早年被抓後得了精神病,住在精神病院,嚴良一直想見父親一面。普普也沒有父母,被別人收養,收養家庭中的弟弟得了白血病,沒有錢做手術,因此他倆跑出來是為了籌款。
張東昇是少年宮的奧數代課老師,外表忠厚老實,因為愛情來到妻子所在地工作,自己事業上沒有什麼成就,結婚多年沒有孩子,過得很是卑微。因為妻子執意離婚,便借陪岳父母上山遊玩拍照,將岳父母推下山崖死亡。
張東昇原以為殺了人沒有人知道,岳父母的後事已經辦好了,妻子的情緒也穩定了,沒想到一封警告信讓他改變了往後的一切。
張東昇說,他的生活,就是因為他們三個小孩子的攝像而改變,因此,為了拿到攝像卡,抹掉他的罪行,和三個孩子展開了周旋。
張東昇本來是可以在離異後樂觀地重新開始生活的,但是他心胸狹隘,也接受不了現實。犯了罪以後,想用後面的'犯罪掩蓋前面的犯罪,結果越跌越深,越走越遠,最後走進了死衚衕。
劇中三個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都是正在學習長知識、長身體的時候,卻闖入了大人世界,承受了同齡人不該有的精神壓力。
《隱秘的角落》是用孩子們的視角來觀察家庭、打量成人的世界,對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家庭關係中人與人的情感,三個孩子更像是體察世界的一扇視窗。從劇中看到一些以愛之名產生的偏差,比如佔有慾支配下的母愛,沉默者的嫉妒,自卑者的偏執……這些在人性善惡間搖擺的情感,會在觀劇過程中對我們發出隱秘的警醒。
看過小說《壞小孩》的人可能會覺得電視劇改編得很多,而我寧願相信電視劇,也不會去看《壞小孩》,因為我覺得孩子們本沒有那麼壞,值得深思的應該是大人們。
《隱秘的角落》觀後感5
我是一個對高分劇沒有任何抵抗力的人,看到《隱秘的角落》評分9.2,最近兩天忍不住刷了一遍電視劇,又一口氣看完了紫金陳的原著小說《壞小孩》。直到現在寫文字,背後都感覺隱隱有些發涼。
這部劇,用震驚、壓抑、難過、痠痛等這些文字已經表達不了我現在的心情了,為幾位人物感傷的同時,我也被一下子驚醒,孩子的教育原來是這麼重要,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能無形中會貫穿一輩子,我們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可能對秦昊的印象比較深,還有火了的“一起爬山吧”這句話,但是,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朱朝陽這個角色。他,一個初中生,爸媽離異,媽媽景區上班,好多天才回家一次;爸爸再婚,特別疼新家庭出生的妹妹,對他卻不聞不問,甚至考試全校第一,爸爸還是從牌友嘴裡得知;在學校裡,也幾乎不說話,同學也孤立他,甚至欺負他。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卻有著無比陰暗的內心,讓人細思極恐。
劇中的三位小朋友都是原生家庭有問題,開始我以為普普是那個內心最陰暗的孩子,可是隨著晶晶的死,一步步,朝陽的陰暗開始顯現,直到他變成第二個張東昇。可以說,嚴良和普普就是一個導火線,激發了朝陽陰暗的顯現,到最後不該死的都死了,知道內情的只有朝陽一個還活著,不敢深思。
雖然這只是一部劇,但是卻講出了當下社會遇到的兩大難題,家庭教育和校園教育(尤其現在單親家庭多,校園暴力盛行)。自己作為一個媽媽,深感現代年輕人的不易,既要賺錢養家,又要兼顧家庭,不能錯失娃的成長,太難了!如果聚焦事業,勢必在家庭的付出上要少很多,那又怎樣保證孩子的成長是自己期望的;可如果聚焦家庭,又拿什麼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呢,真的是很難平衡。
而校園教育更值得憂慮,孩子送到學校,家長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可是,孩子在學校裡經受了什麼,我們是否知道呢?校園是一個複雜的小社會,對孩子來講,很多父母都是隻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如何去適應校園,如何處理跟同學和老師的關係,孩子們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會的,所以,父母的關注就顯得特別重要。最近有很多學生跳樓的新聞,讓人看了特別痛心,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究竟遇到什麼難題,才會去選擇用死來面對呢?抑鬱症的患者為什麼最後會選擇自殺呢,有一個詞“關聯”可以解釋,因為他找不到這個世界上,能與他關聯的東西了,包括親人,所以他們才會選擇自殺。否則,父母、孩子、朋友、金錢等等等等,都可以成為他們的牽絆,但是他們卻還是選擇離開,因為,這些東西都走不進他的內心了,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一個人理解他。我相信對那些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的爸媽可能沒有真正的理解他們,所以,才會覺得可以割捨吧。
感想真的好多好多,但是隻有想法是無法解決問題的,現在自己的孩子還小,能有機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真的是非常幸運,也非常慶幸自己生在一個知識資源爆發的時代,希望自己多讀一些兒童教育類的書籍,不求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只願爸爸媽媽全力對你,你能開心快樂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