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熱】《嗝嗝老師》觀後感10篇

《嗝嗝老師》觀後感

【熱】《嗝嗝老師》觀後感10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嗝嗝老師》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嗝嗝老師》觀後感1

  週末,我隨小記者去觀看了電影《嗝嗝老師》,看完後令我感動至深。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小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的女主人公奈娜,從小立志要當一個老師,但是她患的病遭受外人的唾棄,她最終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她被分配到整個學校最叛逆的一個班——9F班。9F班起初總是不尊敬她、捉弄她,但她也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他們。最後他們一起逆襲,成為整個學校的驕傲。

  我們要學會永不放棄。影片《嗝嗝老師》讓我明白了這一點。主人公奈娜經過無數次的面試失敗,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母校。我們沒有去幹過一些事就說自己不行,這是不好的。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進入第一階段,不能輕而易舉地就放棄。即使是現在,我還沒有學會這一點。那次考試,題目是很難的,這我們是知道的。那考試是自願報名的,我猶豫徘徊了許久。父母讓我去報名,就算考得不好也沒關係。我怕,很怕,所以沒去報名。連開都沒開始我就放棄。由此,我看《嗝嗝老師》後要學會永不放棄。我決心要去逆襲比我們分數高的一班。

  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這是奈娜秉承的教書信念。老師對我們算犯的錯誤包庇著,老師為什麼要當老師?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我們?老師當一個老師,是真心真意的想教我們這些祖國的未來。老師在我們名落孫山時責怪自己,而不是責怪我們。這一點就能看出老師對我們的愛。

  我們還要學會不再害怕恐懼,就像那句話——“你的生活停留在寫滿你的恐懼的這一頁,但如果能忍受它們,這些現實,會為你的飛翔助力。”把害怕寫在紙上放飛出去,就是放飛恐懼。這句話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是的,我們要放飛恐懼,要對自己要有信心。

  其實無論是奈娜還是9F班,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習奈娜的永不放棄和永遠對一件事熱情,學習9F班的對學習不放棄,這些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卻對我們腳踏實般地的有很大幫助。我明白了,真正好的教育,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更是言傳身教,是對思想的解放和靈魂的昇華。

  我們要學會努力學習,感恩老師。

《嗝嗝老師》觀後感2

  週末看了《嗝嗝老師》,我是分兩次看完的,由於前半部分太感動,讓我不得不停止觀看,待情緒緩和後又接著看完的。有人在感嘆命運不公的時候,有人卻在默默的努力改變著命運。

  故事中小時候奈娜因為打嗝讓她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的同學嘲笑她,而她只想像平常人一樣。而在一次彙報演出的時候,她們學校的校長在全校師生面前給了奈娜一個承諾,這時候的奈娜是幸福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承諾讓奈娜覺得她也要做像校長一樣做個老師。長大後為了當老師她一直都在面試,而面試她的學校都因為她的打嗝而拒絕了他。雖然別人拒絕了她,但沒有打消她的念頭,她還在不停的投簡歷,直到遇到F9班。F9班只有14名同學,這14名同學來自貧民窟,他們的生活境地讓他們遭受了不公的待遇,因此面對生活學習他們自暴自棄。當他們遇到嗝嗝老師時他們只想把她嚇跑,一切的惡作劇只為趕走嗝嗝老師。他們用說唱的形式諷刺挖苦她,而她卻和他們一起唱起來,這樣的自嘲讓孩子們停了下來。他們雖然停下了了,當沒有停止製造麻煩,直到學校想開除他們,而奈娜卻替他們頂了黑鍋,他們的內心被奈娜感動了,一個處處為學生著想的老師怎會不打動人呢?奈娜用她不一樣的教學風格吸引著孩子們,也讓A9班的孩子們十分羨慕。他們也想在實踐中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嗝嗝老師的課堂活潑而生動,與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在實踐中獲得了知識。

  一次家長會,當別班孩子的家長帶著孩子來開家長會時,嗝嗝老師班一個學生家長也不見,而另一位老師的一句你的家長會不應該在這裡,讓奈娜來到了孩子們居住的地方進行家長,當她來到這裡時她瞭解了每個孩子的生活狀態,回去以後他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給他們進行了交流,告訴他們你們可以活的不一樣。這樣的老師就是孩子的指路燈,照亮著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故事的結尾也是令人感動了,她所教的孩子們都有了很好的發展,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作為一名老師這樣的人生足矣。

  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一位為了教育夢想不斷努力的人,她雖然遭受了許多挫折,但每次都能自信的面對,他讓我看到了她的樂觀與努力,很值得我學習。

《嗝嗝老師》觀後感3

  老師需要有耐心,需要更深入的瞭解學生。那些調皮的學生都是貧窮家庭的孩子,溫飽都是問題,所以家長根本就不關心他們小孩的成績,就像宇和小龍一樣。我們往往都看到的是外在的東西,而更深層次的東西並沒有去挖掘。我們的員工同事都有他內在的一些可以挖掘的東西。

  嗝嗝老師從小有這種功能性的障礙,但她沒有自卑,她仍然保持了自信,只是一個自信的正常人帶著一些別人沒有的毛病。很多人因為有了一些障礙,開始變得自卑,變得心理扭曲,那樣一切就複雜不已,因為面對的不僅是缺陷,還有心理上的一些複雜性。接受自己的缺陷,想想她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有利的東西,然後去接受她感謝她。

  透過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要比直接講出來的知識更牢靠。嗝嗝老師都是帶著學生去實踐去獲得知識的,引起別人的興趣然後才能開始自己的演講。演講或者教書前一定要記得先引起別人的興趣,再去講,要不然沒有人會聽。嗝嗝老師觀後感200字

  假期開始培訓的時候,培訓的老師推薦了這部印度電影,假期快結束時,我看完了這部電影。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沒有英雄,沒有戰爭,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拯救世界。但是,她卻一次次讓我們落淚,使我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當一群來自平民窟的孩子,伸出手掌,把北斗星的位置留給深愛他們的納娜老師時,我知道,那是來自孩子們內心最強烈最真摯的信仰、信任和愛。

  大學時看過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兩部電影有相似之處,同樣值得一看。

  畢業到現在6年了,作為一名老師有過迷惘,有過無助,其實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們那天真的面龐,都會給我一絲欣慰。教師用愛,可以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生也同樣在一點一點的影響著老師。沒有好與壞,只有真心以待與責任,僅此而已,足夠!

《嗝嗝老師》觀後感4

  這部電影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莫名的感動,直到電影看完,我才發現不僅僅有感動,更有深深地觸動。

  這部電影有兩處地方使我印象十分深刻,第一個地方是女主奈娜和她爸爸的對話:

  爸爸:“你就這麼想當老師嗎?當老師能賺幾個錢啊?”

  奈娜:“爸爸,你上學的時候有喜歡的老師嗎?”

  爸爸:“當然有了。”

  奈娜:“那你知道他賺多少錢嗎?”

  爸爸:……

  奈娜的話雖簡單,但話裡包含的是她的執著與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理解。選擇教師這一職業並不是因為想要賺錢,而是想要回報自己的人生並盡力惠及他人的人生,這是奈娜想要成為一名老師的根本原因。

  奈娜自小就因為妥瑞氏綜合症而被嘲笑、被嫌棄,因為這個疾病,她在求學過程中被十二所學校勸退,而她的父母也因為她的這個疾病總髮生爭吵甚至分開,但奈娜與奈娜媽媽都沒有放棄,即使困難重重,最終,幸運之神眷顧了這個堅毅的姑娘,聖諾特克斯成為了她的幸運十三。在聖諾特克斯學校,奈娜遇到了一個給她上了人生中最重要一課的校長,在這一幕的最後,奈娜說了一段話,她說:“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教你做人,而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師者真諦,但是,還有一些老師會給我們深深地啟迪,開創我們的人生”,這是第二處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這位校長開啟了奈娜全新的人生,令奈娜終生受到鼓舞,所以她想成為一名老師是因為她希望她能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更多的孩子開創他們的人生,讓他們的人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成功的助力。

  教師的首要責任是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教會他們能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知識與技能,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也是每一位想成為一名老師的人最先應該明白的道理,領悟了這些才算是一名合格的老師。可是培育祖國未來的園丁光合格是遠不足夠的,奈娜用全新的教育方式鮮明的傳達了老校長教與她的教育理念,她真誠地接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並用活潑有趣、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生活化,促使孩子自覺思考、探索,從而達到既學會知識又從根本上改變之前固有觀念的目的,像奈娜這樣的老師絕對是當得起“好”這一評價的。

《嗝嗝老師》觀後感5

  昨晚下課後團建集體去看了《嗝嗝老師》,一位有生理缺陷的老師和一群社會底層叛逆難管的學生,不劇透,推薦大家影院觀看,說說感受吧:電影最打動我的是讓我感受到“教育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內心緊張到睫毛都在顫抖,於是把自己上課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一字不差的背出來,整整一個小時的內容,我背了一個星期,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該互動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習慣,公開課還是會把逐字稿寫下來)。可是上課的時候還是緊張到衣服全部汗透了,現在教師這個職業的第三個年頭,有了上千節課程的積累,控場能力越來越好,對於教育這件事情也有更多的理解。就像電影裡面說的那樣:很多東西不止是大綱裡面才有的,也不是一定要從書本里面才能學到,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讓孩子即便在一個並不理想的社會里,也能勇敢接受自己,面對恐懼。

  印度的貧窮,生理上的缺陷,階級的不公平,這些真的讓人很沮喪,但是遇到了一個北極星一樣可以指引方向的老師,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在好老師眼中沒有差學生,有的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她尋找能夠開啟這些“壞小孩”心鎖的鑰匙, 不斷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還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教學。

  A班的男老師則認為“卓越一定是來源於艱苦而不是有趣”。男老師錯了嗎?說實話沒有錯,我們都堅信那些卓越的優秀的人一定是最努力的。

  可這一套理論並不適合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那些自我放棄的學生。你跟他們說卓越和努力,只能換來無動於衷。但嗝嗝老師卻用信任和用心的教學方式成功地激發“朽木”們學習知識的熱情,這才是一個好老師,為人師表,永不言棄。

  結尾被美化了,孩子們透過努力終於證明了自己,贏得尊重,並且真的都成功做到了,雖然過於理想化的劇情有點難引發共鳴,但是我喜歡這個結局,無論現實情況如何,我希望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報。

  最後的最後,希望在這條路上向每一位優秀的教師看齊,永遠銘記:優秀的教育,是點石成金,春風化雨!

《嗝嗝老師》觀後感6

  觀看了《嗝嗝老師》這個電影,感觸頗多:

  一、是教育不完全是分數,更是育心!這14個孩子都是貧民窟的孩子,一直以來,外界都歧視他們,後來他們自己也自暴自棄。直到納娜老師堅信他們會改變,孩子們才開始質疑自己,質疑過去,才真正全身心投入學習,並取得滿意成績。納娜老師這一教育方法非常可貴,就連現在的我們,我們作為家長,是不是大部分認為成人比學分重要?我們的學校,為了升學率是不是更注重孩子的品行健康?同樣是14位孩子,前後差別那麼大?為什麼會這樣?

  二、納娜老師提出“為什麼”和“為什麼不”的理念。我們不能自艾自怨,我們為什麼不做出成績來?我們為什麼不改變現狀?

  三、救贖。這是在電影結束時,給我強烈的感受。納娜老師雖然對老師這個職業痴迷,對孩子們容忍,其實她對自己父親是誤解的,父親對她的愛也是有偏見的。直到孩子們找上門來,父親才完全釋然,不再逼女兒做老師這個職業之外的事,而納娜也在父親袒露心思後與父親冰釋前嫌。這是一環套一環的情感遞進,是彼此間救贖。最關鍵的是,納娜老師對孩子們的付出,把孩子們引到更加自信的領域,至少這些孩子們比他們的父母要更好一些。正因為納娜老師的付出,也改變了聖蒂克學校領導人對這群孩子們的偏見。在9A班“學霸”用卑鄙手段迫害這14個孩子,9A班老師得知情況後,把學生做的錯事說是自己乾的,既還了這14個孩子和納娜老師的聲譽,又側面教育了自己的學生。“沒有壞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一環扣一環地釋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四、因材施教,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教學

  五、家訪進一步瞭解孩子的生活環境,從而瞭解行為原因

  看完這部電影,我以後會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用愛點亮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暗淡的生命換髮不一樣的光芒。舉起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掌心向外,面向北極星,就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嗝嗝老師》觀後感7

  印度,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貧窮、落後、擁擠,外加神秘的國度;印度人,則讓人想到篤信宗教,能歌善舞。印度電影大多都是以愛情、親情、友情為主題。然而,電影《嗝嗝老師》卻一反印度電影的常態,以教育為主題,反映師生情。

  電影裡女主人公奈娜患有抽動穢語綜合症,受到嘲笑,受到譏諷,在媽媽的堅持下,她讀著普通的學校,都說一個孩子的自信來源於母親,耐娜的自信也是來源於母親,因為母親的堅持、關心、理念,雖說缺少父愛,但是她的成長母親從來沒有缺席,她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很充實。

  因為校長的一句話,她一直都感恩遇見,勵志成為老師,她決然的拒絕爸爸介紹銀行的工作,堅持對教師職業的追求;作為雙學位的研究生,如此之高的學歷,因為疾病讓她面試教師遭遇阻礙,在5年來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舊在堅持最初的夢想,或許,這樣的堅韌之心使得她的夢想更加貼近現實,成功的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教師崗位,倍加珍惜。

  面對無數次的惡作劇和各種挑釁,她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選擇不同的方式傳教給學生,發現每一個人擅長的領域,因為一個切入點,翹起一個人的未來和夢想,所有的學生為了她而自願改變,不再怨天尤人,最終考試及格,獲得徽章,比賽得獎,所有的付出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未放棄自己和每一個學生,厚積薄發,優雅從容,才是對生活最好的姿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命運的不公激發了她堅韌的心志,無數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每一個人內心的情緒點不一樣,總會有那樣的瞬間,讓你感動不已。

  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穫,雖說收穫總是姍姍來遲,還好她沒有放棄,願我們都能如嗝嗝老師一般,心若磐石,心堅志強,一點點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嗝嗝老師》觀後感8

  看過《嗝嗝老師》後,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當老師”。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老師要擔很大的責任。

  《嗝嗝老師》中9A班的老師說“老師教孩子,老師教錯了,學生考試會扣分,老師卻什麼事也沒有。”而負責人的老師,卻會為了給孩子改正的機會,主動背鍋。

  嗝嗝老師(奈娜)會為班上學生,惡作劇的爆炸事件背鍋,9A班的老師會為學生不光彩的“手段”背鍋。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老師的影響力太大。

  老師對孩子好的、壞的影響,都會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奈娜小時候因為神經性疾病,被老師和同學們歧視,不停的轉學,這種傷害一直伴隨著她;因為校長的鼓勵而重拾信心,這種力量也會一直支援著她,讓她強大。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老師需要專業的能力。

  知識的專業度只是基礎,當老師更需要有教授知識的能力。可能考試的題目你都會做,但你不能只告訴學生答案,讓他們去死記硬背。他們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背後的“為什麼”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奈娜的課堂可能在操場上、在公交車上、在大海邊,你可能只會照本宣科,告訴他們書上的東西。

  你不想當老師,是因為你不能容忍。

  不能容忍他們在課堂上大聲喧譁;不能容忍他們“不聽話”;不能容忍他們青春期的叛逆,更不要說他們扎心般的嘲諷了。

  奈娜為學生所做的一切,我們都看在眼裡,但當她出手制止學生間的爭執時,聽到了學生的心裡話“這是學校不是動物園”。奈娜揚起的手,最終還是放下。

  總有一群人,這些顧慮他們都知道,但還是義無反顧投身教育工作。

  我見過晚上11點後,教師辦公室亮起的燈。

  我見過中午放學後,還在教室“拖著”不肯走,幫孩子檢查作業的老師。

  我見過半夜因為學生問問題,從被子裡爬出來,點亮檯燈為學生解答的老師。

  ……

  我見過很多很多這樣的老師,因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嗝嗝老師》觀後感9

  教育給了我們宏大的舞臺,更需要我們專業的引領。做一名有“溫度”的老師,做有“溫度”的教育。

  《嗝嗝老師》這一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自小患有妥瑞氏綜合症的奈娜馬圖爾老師因病時常會發出嗝嗝的聲音而被社會、同學嘲笑、嫌棄,甚至被學校勸退。在她最灰暗的日子裡,遇到了可汗校長。校長的鼓舞改變了這個女孩的一生,從此做一名老師成為她最大的心願。長大後的她即使應聘了18所學校,即使擁有理科碩士、教育雙學士這樣的高學歷,但人們始終對這位打嗝的老師持有懷疑的態度,不被錄用。當她再次來到她聖諾特克斯,有幸成為這裡的老師時,她所要帶的班級卻是F9班一群被放棄、被嘲笑、被看不起,抽菸、喝酒、甚至打架的“壞”學生。在這裡奈娜老師用她的愛感化了學生,用她活潑有趣、獨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們學習,鼓舞他們重拾信心,獲得成功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奈娜老師在這群孩子多次的惡作劇之下她還能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她走訪孩子們生活的地方,瞭解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內心的真正的渴望。她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賦,他們當中有的擅長數學,有的擅長科學,並利用他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點進行教育,使孩子們找到學習的方法,找回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感觸頗深。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我們應該做有“溫度”的教育,做有“溫度”的老師。用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心去幫助孩子改善其不足。接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和他們一起學習,在生活中做“活”教育。正如影片所說: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教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教師的真諦。願我們都能帶著滿腔的熱情,滿懷的愛走在教育的路上,浸潤每一顆心靈,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嗝嗝老師》觀後感10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這句話是我在電影裡最深刻的一句話,但是他也許看起來非常像一句口號,老師,可以用來勉勵自己,但是學生也可以用這句話推卸自己不努力的責任,也可以看出來教育不只是單方面,而是學生與老師共同的結果。

  一張紙上面充滿了學生們畏懼與害怕的東西,摺紙飛機乘著夢想,一路飛揚。

  在人們沒有指南針的時候,航海家是透過北極星來辨方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一生中遇到一位這樣的北極星,生活中也充滿了許多像這種抽搐一樣的事情,他是你無法控制無法避免,但是需要你去勇敢面對的事情。

  同樣從這部電影裡也看到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例如大家對於殘疾人以及的窮人的歧視,就例如,現在的學習生活大家也都知道,看到自己拼盡了全力,努力了半個學期的年級排名或者單科排名,只是在前三實驗班的最後,也不禁會讓人產生那種抽搐的感覺,並且事實上貧窮和富有的差距在現代社會中是非常大的,在電影裡有一幕畫面,老師去家訪一位女孩的時候,老師,還沒有說出口的學習和學習生活,就被一句“老師你家也缺水嗎”打斷了,看起來多少有些諷刺。一個人他連正常的吃喝飲食飲水都無法解決的時候,哪有心思去照顧自己的孩子,甚至他孩子的學習,但是我也不像魯迅那樣認為社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鐵牢籠,但是我認為這個社會上還是多多少少有這樣的鐵牢籠的存在,在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希望透過電影美化的希望,但事實上很多孩子會在學習的途中找不到這顆北極星或者明燈而迷失了航海的方向,更多時候是靠著那一份努力,一份熱情,但是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一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