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小孩不笨2》觀後感(精選30篇)

《小孩不笨2》觀後感

《小孩不笨2》觀後感(精選30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2》觀後感(精選3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

  2008年3月6日我們全校老師在電教室一起觀看了《小孩不笨2》的影片,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即時看完,剩下的內容各自找時間觀看,現在我終於把小孩不笨看完了,看後真得有很大的感觸,故事的內容豐富、精彩,每一個故事都打動人心,讓人看了有時捧腹大笑,有時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淚,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如果可以讓學生與家長一齊觀看就更好了,我相信看了這部影片後學生和家長們一定會收穫不少。

  想起影片中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非常深刻,難忘。影片中講到的父母不懂得好何教育自已的子女,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得不當,往往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就如第一部講到國彬這個小朋友的故事,從小國彬就是很愛畫畫,但是她的母親就覺得他畫畫沒有用,不准他畫畫,每天都逼著他學習,而且學得不好父母又打又罵,這樣不但埋沒了孩子畫畫的天份,而且也打擊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沒有興趣當然就學不好,但是也不能全怪父母,因為天底下哪一個父母不想自已的孩子成長呢?只是有些時候他們用的方法不當。只有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地教育孩子,找到適合孩子學習的學習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當然教育好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不管,管多了孩子會覺得你煩,他沒有自已的活動空間,管少了孩子會覺得你對他不關心,所以該管的時候就要管,不該管的時候就不要管。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第二部影片裡所說的故事。

  一個是父母整天忙著做生意,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所以孩子進步還是退步也不知道,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孩子進步了沒有及時的表揚,永遠都說孩子做得不夠好,當孩子出現了問題也沒有很好地教育,只是一味的責怪。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又怎麼會有進步呢?就如影片裡所說的孩子需要稱讚和鼓勵,漸漸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會有信心學好。所以我們努力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地表揚,影片有兩句話讓我很深刻,“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資料,放錯地方就是垃圾,相反,垃圾放錯地方,就是資料。”如果是好的孩子我們不懂得培養的話,他就會慢慢地落後,所以看完這部電影后讓我更加懂得了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去教育學生,如何與學習溝通。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

  當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後,陪伴我的,是長時間的沉默以及劃下的兩行淚痕。

  “爸爸太愛你,但是爸爸太不會愛你”我知道,父母做什麼,他們都是在愛著我們,他們習慣了用最平凡的事情去蘊藏最偉大的愛。可是我也不得不說,“爸爸媽媽,我太愛你們了,然而我愛的太辛苦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所做的事情在你們眼裡都是不對,不好的。每一次我想拿出我最好的,可卻永遠換不來你們對我的讚許,你們總是要求我們更好,總是要我們更加努力。然而一次次的不能滿足你們的期許,卻讓我對我自己越加的絕望起來。我就好像附在了峭壁上,遙遠上方是你們給我們定下的希望,下邊,卻是望不到底的深淵。

  漸漸的,我們忘記了彼此之間如何溝通,甚至有的時候我感覺彼此已經不再熟悉。我們之間的門,已經關了。

  看著《小孩不笨2》,望著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尋找著這些故事裡自己的影子,體會著心中無法平息的感動。它和以往的教育類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僅僅講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演繹了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

  看著它,我不得不掉下眼淚。我為成才父親對成才的愛落淚;為TOM為父親買剃鬚刀修電腦卻被否定而哭泣;為JERRY想讓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為TOM媽媽為了兒子辭去工作而哭泣;為了TOM父親為了兒子下跪而哭泣;更為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而哭泣。

  看罷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間,連線他們的並不是責任,而是他們之間的愛。同時也明白了所謂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瞭解你”什麼的只是一廂情願。沒有溝通,就註定會產生衝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瞭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知道對方在什麼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錯過的是什麼。

  現在,我只希望,我的父母也可以看看這部電影。我希望他們能透過《小孩不笨2》和我一樣體會到什麼。我希望,我們彼此的愛會更加有價值。希望這種愛不會因為“不懂的如何去愛”而產生更多的悲劇。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3

  當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劇中的幾個情景我都禁不住流下眼淚,讓我感動,這部戲讓我們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鮮明的對比,年輕的老師和塗老師,雜貨鋪老闆娘和成才父親,他們的教育方式不同,年輕的老師和老闆娘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善於鼓勵孩子,所以年輕老師班上的學生就比較優秀,老闆娘的女兒也很快樂。我們對待孩子,應該要多看他們的優點,少看他們的缺點!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找到像劇中年輕老師說的這把稱讚的金鑰匙,才能開啟孩子內心的那扇門,溝通是父母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

  結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只發現孩子的缺點,看不見優點。孩子總和我抱怨你看我總不順眼,在你眼裡我誰都不如,你看誰好就當誰媽去,我總氣忿的說,你就不會學學誰誰去,我們母子倆總是不歡而散,就像劇中的傑利的舞白說的,多鼓勵人家,多看人家的優點,真的那麼難嗎?其實,大人和小孩都需要獲得人家的稱讚,可是為什麼我們在稱讚別人的時候,總是那麼吝嗇呢?在每個小孩裡面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成才爸爸說的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這部戲所描寫的,仔細想想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事,只是我們作為家長,沒有覺察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拿著鏡子去照。透過電影的方式展現在自己眼前,才恍然大悟,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的溝通和讚賞有何等的重要!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4

  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后,我被深深震撼了,心裡滿是道不盡的感動。每當看過後再開始慢慢回味那些鏡頭,便潸然淚下。說實話,我並不喜歡看這類的電影,它將我的眼淚耗盡,但又教會我許多東西。它也給我很多感受,有感動、有悲哀、有快樂,還有一點慶幸。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Jerry爸面目猙獰,瞪著雙大眼對Jerry說:“你為什麼偷錢?你為什麼偷錢?難道家裡沒有給你好的生活嗎?你沒錢可以向我要啊!就知道買什麼神奇寶貝卡,神奇寶貝卡已經很多了,才不給你買!”Jerry爸雙手抓起Jerry,十分憤怒。Jerry小聲地說:“我上次聽到有人邀請爸爸演講,一個小時別人要付爸爸500元,我賣掉所有的神奇寶貝卡,但是錢還是不夠,所以我就去偷別人的錢……我只是想拿500元買你一個小時去看我的文藝演出啊……”

  看到這我鼻子一酸,眼淚像壞掉了擰開的水龍頭流出來的水,止也止不住,“我只是想花500元買你一個小時啊!”在我的腦海裡久久迴盪,我感到十分悲哀,為什麼大人就是不理解小孩子,不會和小孩好好溝通,在外面賺更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錢不能填滿小孩內心的孤獨。好好的靜下心來聽他們訴說,一點一點將巨大的裂縫補合,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書上說:“人應該在家裡尋找幸福。家裡的幸福應有盡有。真正的快樂都是免費的。”但是如果每個家長都像Jerry的父母一樣,那麼家只是一個徒有虛表的字,在光芒背後是一座孤兒院。學會理解對方才是最重要的。

  令我慶幸的是我的父母十分理解和關心我,他們從不給我壓力。在學習和未來人生的道路上時常讚美我,也給我許多經驗和鼓勵。令人快樂的是,Jerry、Tom和成才最後都走上了一條光明的美好的道路,父母也開始學會與孩子溝通,結局也是十分溫馨和美滿。

  最後我想說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正如韓寒所說:“既然30年前,我以一挑億,跑贏了其他所有的精子,那麼我生來必然是牛逼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要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就像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只要我們把蘋果爛的那一部分切掉,那蘋果依舊是好蘋果。所以,讓我們多多讚美別人,不要吝嗇於自己的掌聲,讚美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5

  近日看了一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覺得很有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反思。首先是評價觀念的轉變,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地方,就要給他機會讓他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應該鼓勵特長髮展,而不是學習成績惟一。電影中的成才喜歡武功被家長認為是不務正業,最後卻走向了世界;楊學謙的博克寫得好不也獲獎了嗎?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閃光點無限放大,這是教育成功的鑰匙。

  第二是家長和老師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父母不要總是嘮叨沒完不管他們的感受,使他們產生逆反,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父母對待孩子的尊重是一股重要力量。孩子渴望家長去看自己的演出這是多麼正常的想法呀,可是父母忙於掙錢總是沒有時間,還有什麼比讓孩子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情呢?由於父母沒時間與孩子交流導致對孩子不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沒有得到有效的指導,有的孩子學壞了,由於與學校的溝通不主動,孩子出了問題才悔之晚矣。父母要學會愛孩子!

  第三是老師一定要找到激勵學生的辦法——賞識,發現他的進步給他鼓勵,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永遠不要說學生是“爛蘋果”,一句話有可能傷害一個人,影響他的一輩子,這就是老師與其他工作的區別所在,因此我們感到老師責任的重大與神聖。“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做家長的,做老師的,就是要學會賞識!

  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小孩的生活以及成長,如果父母能夠以身作則,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話,就不會讓孩子容易不將父母的話當話;同理可證,老師當然也是如此。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孩子沒有笨的,是父母跟老師要如何看待孩子與教導他們而已。小孩都有獨特的地方,如同片中一個媽媽,看到小孩考及格邊緣,但是反而是稱讚孩子說他有進步,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啊!這樣家庭背景的孩子,我相信會比較健康成長的。有時候父母的背景好與教育程度高,不一定會讓小孩健全地成長,心態是很重要的。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值得大家去看一看。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6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不管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都會很有收穫。

  康德也曾經說過:“學習,應該是像詩人一樣迷人的字眼。”若形成這樣的一種氛圍,即使沒有父母的督促,孩子也會主動、努力和喜愛學習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就如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賞識教育認為,賞識產生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賞識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幫助孩子獲得自我價值感、發展自尊、自信的動力基礎,是讓孩子積極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小孩不笨》中兩個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是不管他們多努力,父母總是不滿意,每天都從不例外地厲詞教導,強迫學習。成材的爸爸也極其渴望成材的學習成績好,嚴厲呵斥他學工夫。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教導他們不要滿足於當前的小小成就,是應該的。可是,採取的方法是否適當了呢?所以,我們提倡要懂得欣賞孩子,多給予鼓勵和讚賞,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兩個孩子的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做他們希望的事,不允許做他們認為不好的事。可是他們又偏偏“以身去犯”。例如,他們對孩子說吃飯的時候不能拿手機聊天,最後卻雙雙拿起手機離開飯桌邊走邊聊,剩下兩個孩子在飯桌前無言以對。成材爸爸想教導和愛孩子,可是卻不懂得怎麼教和怎麼愛,總是動不動就暴力打和罵……你說,父母都沒有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不以身作則,怎麼能教導好孩子呢?

  溝通是雙方相互理解,達成共識,進行雙向交流的一種方式。有了溝通,才有理解,才有所謂的共識。在《小孩不笨》中他們所謂的“溝通”就是和孩子說一些他們所想的認為是正確的東西硬塞到孩子的腦子裡就行了。“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的話就是溝通。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一邊進,另一邊出。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只要他們有講,就算了。”這其實就是孩子的心裡話了。你說,這樣是溝通嗎?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很多問題很多困惑,造成心理煩惱和不知所措是難免的。作為父母,應該很快察覺到孩子的異常,放下手中的工作,聽聽孩子的苦惱,引導孩子如何走出困境。在矛盾重重的困擾中的孩子,是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幫助和指導的!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在面對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我意識到我們更應該賞識每一個孩子,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作用,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思想。容許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傷害,我們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問題。

  最後,我想說老師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談話,不新增任何的主觀色彩。雖已認識到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這個方向靠近。

  作為一個教師,如果能多一些寬容、多一顆耐心、多一份期待,從心底裡說一句:“孩子,你能行……”相信結局一定會與眾不同!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7

  “你最終一次稱讚別人是在什麼時候?你最終一次被人稱讚又是在什麼時候?很久,對嗎?”

  這是《小孩不笨2》開場對白。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訊息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以及教育問題。三個小孩之中,學謙及其弟傑利的家庭背景是相當富裕的,父母親都是忙碌的上班一族。他們的父母親以為給與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等於為孩子好。很多時候,家長都是一廂情願的,因為家長根本都不瞭解孩子。在很多情景下,家長在說個不停或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當孩子欲加解釋,卻被告以“頂嘴”的罪名。

  小孩的要求有時候只是很簡單,他可能只想要父母親出席觀看他的學校演出;他可能只是想要父母親的肯定與鼓勵;他可能只想要父母親抽出一個不受打擾的一個小時。

  電影中的這三位小孩在學校都不是精英班,而被認為是不會讀書的寄生蟲。在學校教師的眼中,他們都是一個個的“爛蘋果”。教師對他們失望,家長對他們失望,在一片的失望中,他們一度放棄自我了。

  其中一位教師則說,我們需要一把鑰匙,而這把鑰匙就是“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學生的缺點”。如果把一個爛蘋果丟掉,那麼什麼都沒了;可是,如果只是把爛的部分切掉,這個蘋果還是一個好蘋果。多稱讚別人,多看別人的優點。你爸爸實在太愛你了,只是他不會愛你。這是戲裡的其中一些經典對白。

  這部電影看完笑過後,你會發現電影中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他用一種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看完這電影你會哭,哭過後你會反思,原先現實中也有很多人或事能夠令我們感動,只是我們的冷漠禁錮了我們感情。

  電影中所反映出的子女與父母溝通以及子女教育問題,可謂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不光在新加坡,在中國也很普遍。用電影裡的話來說,家長與小孩之間溝通的那扇門已經關了,而開啟這扇門需要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就是多看他們的優點,少看他們的缺點,簡言之就是賞識教育。

  其實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我們要做的是要喚醒他身上的好孩子。而喚醒好孩子的方法就是去賞識他們,去多發現他們的優點。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8

  《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的名字聽著就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剛剛接觸這部電影時,我就想著:這肯定是講述一個孩子上學的經歷。正想著發生了什麼事,電影就慢慢拉開了帷幕。我看著這部既帶有搞笑部分,又懷有感人部分的電影,有時兩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時兩眼撲閃撲閃的,有幾顆晶瑩的東西在眼眶裡直打轉。

  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9歲的Tom在學校商店裡偷了阿姨的錢,想不到商店的監控錄影告訴了警察真相,當Tom的`父母氣急敗壞的回家拿起藤鞭就要教訓Tom時,Tom哭著說出了真相:學校馬上有一個演出,他是主演,當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邀請到自己的父母參加時,他的父母卻因為要賺錢,不僅不聽他的請求,而且一次次把自己的“邀請信”丟進了垃圾筒……

  偶然一次在飯桌上,他聽到有人邀請演講,一小時別人要付500元,他就賣掉自己所有心愛的卡片,卻仍然湊不夠錢,而演出時間已經越來越臨近了,他實在沒有其他的辦法……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世上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也要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9

  週日,在社裡,老師給我們看了電影《小孩不笨2》,介紹了兩個家庭,其中一個家庭中,有一個八歲的傑利,十五歲的哥哥學謙,父親是公司經理,母親是雜誌社編輯。另一個家庭有十五歲的成才和腿瘸的父親,父親曾經是社會流氓。

  記得有一片段讓我很深刻。有一次,學謙一家子吃飯時,學謙電話響了,媽媽說:“吃飯不許接電話,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學謙很自覺地把電話關上,突然爸爸的電話響了,媽媽說:“爸爸可能有幾十萬的大生意,結果聽到是吃飯的事,而且還聊的很開心,邊聊邊出門吃飯去了。”這時媽媽的電話也響起了,給孩子們說媽媽也是重要電話,生意的事,結果接通後是買衣服的事,又是裙子又是大減價的。最後一家人沒吃飯各忙各的去了,只有兩個孩子相互看看,無耐地搖搖頭。看到這些我也覺得氣憤,媽媽給自己孩子立規矩,可自己卻沒有做好榜樣。

  還有一段是,學謙早早起床後,看到爸爸電腦放在了家裡,學謙發現爸爸電腦壞了,自己把電腦修好,知道電腦對爸爸的重要性,所以去公司送給爸爸,爸爸不但沒有誇獎他,反而罵他還冤枉他,學謙傷心極了,看得真讓人惱火,孩子的優點作為一個有學識的父親怎麼就不知道讚揚孩子,反而冤枉呢!

  透過這部電影,讓所有缺乏溝通,不懂得讚賞孩子的父母一定醒醒,愛孩子不只是物質,更重要的是走進孩子的內心。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0

  《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的名字聽著就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剛剛接觸這部電影時,我就想著:這肯定是講述一個孩子上學的經歷。正想著發生了什麼事,電影就慢慢拉開了帷幕。我看著這部既帶有搞笑部分,有懷有感人部分的電影,有時兩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時兩眼撲閃撲閃的,有幾顆晶瑩的東西在眼眶裡直打轉。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至今都難以忘懷:因為父母太嚴厲,動不動就對兒子大喊大叫,並且不關心兒子的成長,所以兒子就整天與混混搭在一齊,學會了抽菸、喝酒、偷東西……但做父母的竟然什麼都不明白。從而兒子慢慢地發展到了下手搶東西!他不管男女老少,都搶!一次,搶東西后,兒子明白錯了,便回去歸還。但周圍的人看不下去了,立刻報了警。兒子的父母趕了過來,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著步子朝這邊走來。父親為了能讓兒子安全回家,給兒子一個悔過的機會,他一把搶過金項鍊,求受害人謊稱是父親所為。受害人不肯,說是要給孩子一點兒教訓。父親見狀,緊緊握住受害人的手,當著眾人的面“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這時,那個屢教不改的兒子早已淚流滿面,嘴裡只喊著一個字:“爸,爸!……”

  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其實,你的父母越打你,越罵你,就說明他們心裡越有你。我記得有句老話:“打是親,罵是愛。”要是哪天父母對你不聞也不問,那麼說明他們心裡再也沒有你這個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比被父母打罵更痛苦、更難受、更想發洩!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愛你,就必須要感激他們給你帶來的溫暖、給你的幫忙!同時,我從“父親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愛很愛你。每次打罵完你,可能都會自我默默地悲痛一次。因為打在你身,罵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所以,我們要更珍惜這段父母情,常常說一句“我愛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可能會使他們十分欣慰,讓他們去發現我們自我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從而更加的愛護我們、關懷我們!

  同時,我又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孩子的腳扭傷了,父親只是冷淡地問了一句:“你怎樣樣了?”然後就很絕情地說:“沒事的話,自我站起來走!快!”孩子既驚訝又滿懷悲痛地望著父親遠去。正當絕望時,父親在拐角處卻突然回過頭來善意地看了孩子一眼……

  看來,父母對我們的嚴厲、絕情都只是表面現象,讓我們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味父母內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1

  昨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小孩子不笨2》。演員主要有8歲的傑利和他的15歲哥哥學謙,父親是公司的經理,母親是雜誌編輯。還有一家15歲的成才,他的父親腿瘸,曾經也是社會流氓。

  記憶中,學謙和成才因為毆打老師,學謙公開在禮堂鞭打,而成才將被學校開除,為了這件事,學謙和成才的家長還到校長跟前求情,這件事可鬧大了呢!那新加坡整個學校都知道,他們都不可接受成才這個學生。

  還有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天早上,女傭和外婆正在做早飯,突然學謙的手機響了,媽媽阻止說:“吃飯看手機很不健康”,學期就把手機放下了,這時爸爸的手機響了,媽媽說:“你爸爸那可是有重要的事,如果誤一下顧客就會生氣,公司老闆知道了,你爸爸就會沒工作了。”可是,聽到爸爸說的事是關於吃的事,媽媽一下子就呆住了。接著媽媽的手機響了,聽到她說的竟然是關於裙子的事,傑利和學謙都傻眼了,最後女傭和外婆剛坐下,手機又響了,她們都又走了,就這樣美好的一天毀了。我們家也就這樣:吃飯時我看書,媽媽不讓我看,可她和爸爸卻在手機上看小說,還說出一大堆理由,唉!

  看了《小孩子不笨2》這部電影,我覺得大人們應該讓小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不可以使用暴力來教育孩子,多體會體會孩子們的心情,用正確的方法溝通,不要讓孩子們小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2

  今天,老師叫我們看《小孩不笨2》,看了之後我很傷心。

  裡面的主要人物有傑利,學謙,成才。學謙和傑利生活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而成才卻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當我看見傑利做錯了事,而他的爸爸媽媽只會相互推卸責任時,我想到了我的家。有一次,我考試沒考好,我的爸爸媽媽也和傑利的爸爸媽媽一樣,爸爸把責任推給媽媽,媽媽又把責任推給爸爸,結果倆人倆人一星期沒說話。

  學謙爸爸的電腦壞了,學謙把電腦修好,開飯爸爸上班的地方送給了他,可爸爸說他玩壞了,又修好了而且逃課。看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天爸爸讓媽媽洗梨,媽媽沒洗,我就去洗了,卻忘了擦乾,水淋了一地。媽媽大聲說:"你這孩子,看把水淋了一地,一踩把地弄的都是水。"我心裡很不開心。當他們吃飯時,學謙電話響了,他剛要接,媽媽說:"吃飯時,不能接電話,對身體不好。"這是爸爸的電話響了,媽媽說:"爸爸的一個電話可能是三十萬的大交易。"結果爸爸的電話是賣雞的。這讓我想到,有的爸爸媽媽不讓孩子做的,可他們卻能做。

  這部電影呼籲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不能只掙錢,不陪伴孩孩子。不要只想孩子的未來,也要想想孩子的現在。你認為是錯的,在我們看來卻是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大人們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才是尊重孩子。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3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小孩不笨》。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的名字有傑利,學謙和成才。

  這部電影講了兩個家庭。傑利和學謙的爸爸是公司經理,媽媽是雜誌社編輯。成才沒有媽媽,只有爸爸,但是成才的爸爸從小被打到大,腿都被打腐了,所以成才有時候也會打人。

  有一次,學謙早上起來,見爸爸上班沒拿電腦,一看,原來是電腦壞了,爸爸被公司的老闆叫到了辦公室,老闆說:“你的檔案呢?為什麼沒發給我?”爸爸說:“我的電腦壞了,”沒法給你發文件,對不起,我看電腦如果能修好,一定發給你。就在這時,學謙給爸爸送電腦來了,爸爸走出來卻說:“你把我的電腦玩壞了,又修好,而且逃課。”學謙很傷心。

  還有一次是“父親節”學謙給爸爸買了一個剃鬚刀,回家後給了爸爸。爸爸和媽媽卻指責他:“家裡有的是剃鬚刀,為什麼還買?”學謙說:“我卡里只剩下買一個剃鬚刀的錢了。”媽媽說:“你的錢還不是我們給你的嗎?真浪費。”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爸爸讓媽媽給他倒杯水,可是媽媽卻一動不動地坐在那玩手機。我看見了,就給爸爸倒了一杯水,爸爸卻指責了我。我想爸爸根本不知道我心裡想的是什麼,我很傷心。

  我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心想對學謙的爸爸說:“你們不要只管自己賺錢,應該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4

  週日,在開心作文社裡,老師給我們看了電影《小孩不笨2》,介紹了兩個家庭,其中一個家庭中,有一個八歲的傑利,十五歲的哥哥學謙,父親是公司經理,母親是雜誌社編輯。另一個家庭有十五歲的成才和腿瘸的父親,父親曾經是社會流氓。

  記得有一片段讓我很深刻。有一次,學謙一家子吃飯時,學謙電話響了,媽媽說:“吃飯不許接電話,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學謙很自覺地把電話關上,突然爸爸的電話響了,媽媽說:爸爸可能有幾十萬的大生意,結果聽到是吃飯的事,而且還聊的很開心,邊聊邊出門吃飯去了,這時媽媽的電話也響起了,給孩子們說媽媽也是重要電話,生意的事,結果接通後是買衣服的事,又是裙子又是大減價的。最後一家人沒吃飯各忙各的去了,只有兩個孩子相互看看,無耐地搖搖頭。看到這些我也覺得氣憤,媽媽給自己孩子立規矩,可自己卻沒有做好榜樣。

  還有一段是,學謙早早起床後,看到爸爸電腦放在了家裡,學謙發現爸爸電腦壞了,自己把電腦修好,知道電腦對爸爸的重要性,所以去公司送給爸爸,爸爸不但沒有誇獎他,反而罵他還冤枉他,學謙傷心極了,看得真讓人惱火,孩子的優點作為一個有學識的父親怎麼就不知道讚揚孩子,反而冤枉呢!

  透過這部電影,讓所有缺乏溝通,不懂得讚賞孩子的父母一定醒醒,愛孩子不只是物質,更重要的是走進孩子的內心。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5

  這幾天我看了一部《小孩不笨2》的電影。電影裡有兩個家庭,一個成才的家,他只有父親沒有母親,生活很貧困;另一個是學謙的家,他家有他弟弟傑利和他爸爸媽媽,生活雖然很富裕,但是傑利和他生活得很不快樂。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兩個本來很好的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讓我記憶深刻的片段有兩個,一個是對爸爸來說非常重要的電腦壞了,學謙把電腦修好並送給爸爸,沒想到的是爸爸不僅沒有感謝他,還說他玩壞了電腦,逃課。看到這時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就像學謙的爸爸。一次爸爸帶我去超市買東西付錢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元,於是我拿出我的一元付了錢。回到家後爸爸就問我“你是不是偷拿我的錢了?我的錢明明夠啊!”當時我多麼傷心啊。我覺得父親應該感謝我們,而不能胡亂猜測。

  另一件是吃飯的時候學謙的電話響了,媽媽說:“吃飯接電話不健康”。就在這時爸爸的電話響了,媽媽卻說爸爸這個電話非常重要,這是媽媽的電話也響了,接了後才知道是裙子怎麼了。這時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也是這樣,我剛拿起手機他們就讓我放下,可我不玩的時候他們卻玩起了手機。我認為父母是我們的榜樣,為什麼我們不能做的事他們卻可以?

  我覺的學校和家長應該多鼓勵我們,而不是動不動就責備我們。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6

  昨天,我觀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其中有兩個家庭的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不同教育方式,看得我心裡酸酸的。

  其中一個家庭中有一個是十五歲的哥哥楊學謙,一個是八歲的弟弟傑利,父親是公司經理,媽媽是雜誌社編輯。他們家庭經濟狀況優越,但父母經常忙於工作,幾乎一週都說不上幾句話。既使說話不是溝通和交流,只是命令而已。

  另外一個家庭是十五歲的兒子成才和腿瘸的父親,父親曾經是社會流氓。他很愛兒子,但不會用語言表達,經常打成才,但他也只不過是不想讓成才重蹈覆轍他曾經的路,但是不會和孩子溝通,不會讚揚孩子特長,所以把愛用錯了地方。

  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一次楊學謙爸爸的電腦壞了,放在了家裡,正在老闆罵他的時候,楊學謙帶著自己修好的電腦送到爸爸的公司。爸爸不但沒有表揚孩子,反而說是:你弄壞的又修好,還逃課。真讓學謙傷心極了,這樣的父親無視孩子的努力,教育不得當,不懂賞識孩子優點,反而說出讓孩子很失望的話。

  還有就是父親節到了,楊學謙給父親買了個剃鬚刀,可是媽媽卻說浪費錢,這使孩子原本是展示一下對父親的愛,卻被媽媽給剝奪了。作為父母要懂得欣賞孩子,讚揚孩子,多給予鼓勵,而且做事要以身作則,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再說成才家庭,爸爸是個粗人,明明非常愛成才,可是不懂得溝通,只是用暴力來教育,使成才缺乏溝通、缺乏賞識,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是成才爸爸臨終前得覺悟。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7

  上個星期,我觀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使我感受很深,這部電影講述了新加坡一個家庭,裡面有傑利(8歲的小孩)和學謙(15歲),還有他們的爸爸媽媽,這部電影寫了學謙從一個好學生變成了一個偷東西的壞學生,其實,學謙也不想這樣,可是,他的爸爸媽媽不明白他,他的爸爸媽媽一直忙著賺錢,沒有和傑利、學謙他們好好談,導致學謙徹底“死”了,我想說,爸爸媽媽們,你們錯了,你們以為用好的事物就可以滿足我們了嗎?其實是錯誤的,成才的爸爸老是打成才,他以為打才能望子成龍,還有學謙的奶奶說的話,是對的,教孩子不一定要用打或事物來滿足,再好的事物只能換取孩子一時的歡樂,而換取孩子一生的歡樂就是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世界,在孩子傷心或退縮的時候,你一定要去鼓勵孩子,你如果不這樣,那這孩子會越來越壞,如果孩子就像一個蘋果,你想讓他成為好蘋果,那你就要給予他足夠的鼓勵,壞蘋果呢?你把他丟掉,那他就永遠成不了才,你不把他丟掉,也許他還會成為好蘋果,所以我希望世界上任何爸爸媽媽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那孩子就是好蘋果了!

  《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讓我們明白了怎樣教孩子,所以,我希望世界上任何爸爸媽媽都能看看,並從裡面感悟出許多道理。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8

  三月份是大朗首屆家庭教育電影親子活動月。經貴校推薦,四部影片都看過了,其中感覺頗深的還是《小孩不笨2》。相比一年前在孩子那次家長會上,貴校組織家長們一起看的《小孩不笨1》更有深度,更值得觀看,也更有感觸……

  此片故事情節非常簡單,描述的是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都“因為忙而無溝通”。其中一個家庭講述的是出身在貧困家庭中的成才,他有一個沒有學問的“大老粗”父親,其父整天要忙於生計,但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長大能有出息。可是成才的學習偏偏差強人意,其父對他真是“恨鐵不成鋼”,以為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另外一個家庭講述的是出身在富裕家庭中的學謙兄弟倆個,父母也都忙著事業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而在學校,這些孩子在老師的眼中,又都只是一個個的“爛蘋果”。在一片片的失望聲中,他們都任由放棄自己。到後來校長、老師和家長都反省自己教育的方向,才讓他們才又找到自己的路……

  其實整個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以及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教育問題。透過《小孩不笨2》這幾個小主人翁成長的故事,好像讓我們一下子也回到了童年,那時候的我們也不止僅僅是需要父母親的關懷和愛心,也很期待父母親給予我們賞識和肯定。而現在,當我們的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間,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沒給予適當的教誨,反而一味地譴責他們,責罵他們,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或許,社會還真的從此會多出幾個敗類。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去賞識他們,多去包容他們,給予他們多點的肯定,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並不那麼壞。因為我們也都是從孩子一點點長大的,因為我們也都是從孩子一步步走過來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在鼓勵中,讚美中成長!

  以上算是我的一些觀後感,很高興能借這個平臺同大家共享!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19

  老師給我們佈置的作文是一部電影《小孩不笨2》觀後感,於是我很用心地看了幾遍,整個故事介紹了兩個家庭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第一個家庭里人物有:傑利八歲和他的十五歲哥哥學謙,父親是公司經理,母親是雜誌社編輯。

  比較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學謙起床後看到爸爸電腦在桌子上放放著,他感到奇怪,爸爸電腦怎麼會落在家裡,開啟一看壞了,於是他把電腦修好,送到爸爸公司,爸拿走電腦不僅沒有表揚,反而還說是學謙把電腦玩壞了又修好,又是逃課,學謙很傷心。真是不得其解,做為父親不但不讚賞兒子優點,反而冤枉和打擊兒子。

  第二個家庭有十五歲的成才和腿瘸的爸爸,爸爸曾經是流氓。所以很怕兒子走他過去的老路,因為他從小打到大,所以不會用語言溝通,只會暴力,導致成才走了不歸路。有一次,成才搶別人項鍊,被人抓到後,爸爸看到連忙跑過去救兒子成才,卻不料從樓梯上摔了下去,導致比較後身亡,那時成才爸爸在病床上時才明白:“世界上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看完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對天下父母說:“多看孩子優點,多和孩子溝通,多讚賞孩子,不至於比較後發生一系列悲觀的事情。”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0

  今天我們作文社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小孩不笨2》。

  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故事中主要人物:傑利今年八歲,哥哥楊學謙十五歲,他們的爸爸是公司經理,媽媽是雜誌社編輯。還有另外一個家庭是十五歲的成才和腿瘸的父親,父親曾經是社會上的流氓,成才和學謙是好朋友。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一段是,成才和學謙因為打架,校長要在大堂鞭打學謙,開除了成才,臺下那麼多師生,這一下,打碎了孩子的心,完全感到自己沒有了自尊,所以比較後與社會上的混混走在了一起。成才開除這事處理的也很極端,再加上成才爸爸不會和孩子交流,也從不會表揚孩子,比較後導致悲劇發生。成才爸爸為了保護成才摔下了樓梯,在臨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大人應該多和孩子們溝通、陪伴,多表揚孩子優點,讚賞他們的進步,孩子才能夠極積向上。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1

  小孩不笨?會嗎,要說小孩笨,可沒好果子吃,再者說,每個人都有童年,難道每個人都笨了好幾年?

  《小孩不笨2》雖以此命名,卻是圍繞著兩個家庭的轉變呈現了感人至深也發人深思的一部影片,既搞笑又精彩。

  據說此片導演是在聽完賞識教育的課程後,靈感頓時湧現,拍下了這樣好的影片。自然,中間融貫了賞識教育的理念,主線也環繞家庭教育展開。

  話說有一戶家庭,一家五口,爸媽是典型的上班族,不過薪水倒是挺高,等價的,他們早出晚歸,無暇真正地教育孩子,陪孩子。家中有倆小孩,一個念初中,一個上小學。大的沾染惡習,小的鬧劇連連。就像片中,小主人公被同學惡作劇,與一位女生親嘴,睡在了一起。第二天,惡作劇的一群小孩告訴他女生懷孕了,小主人公涉世未深,信以為真,擔驚受怕。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吃一種水果會墮胎,便買了六七袋逼著女生吃下,結果,女生吃壞了肚子,去看醫生。小主人公還問醫生:“孩子怎麼樣了?”真實叫人笑破肚子。

  照理來說,這麼天真的孩子自然乖巧。可他竟會偷錢,為什麼?原來,他過幾個星期要演出,希望父母來觀看。結果留便條給父母,多次交涉都以失敗告終。於是決定用五百元買爸爸的一小時……

  終於傾盡能力湊到了五百元,含有偷來的,卻因為哥哥闖下了大禍借給了哥哥。

  一系列家庭教育的疏忽釀下的禍。終於在後來,父母意識到了嚴重的現態,媽媽辭了職來管教孩子,但步入深淵的兒子無力自拔。真正感化他的是他為了湊錢偷了一位老婆婆的項鍊,被群眾追打。父親透過可視電話發現後,毅然放棄升遷的機會和10%的股份,去救兒子。父親與老婆婆好說歹說,最後跪了下去,打動了老婆婆,也讓兒子改邪歸正。最後獲得圓滿結局。

  我的感想有許多,有一點是我認為這種家庭狀況,孩子與其顧自興嘆,不如拼搏努力一番好,為此向父母軟磨硬泡也好呀!

  其他的,還是父母的教育了,再忙不能忘了孩子,教好孩子才是最寶貴的財富。炒任何一支股票都不如孩子這支股有潛力,這支股你肯炒,就永遠是黑馬!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2

  上週,老師組織我們班的同學在課上一起觀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影片。影片非常精彩,既詼諧搞笑,又發人深省,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其中也不乏引人落淚、讓人感動得泣涕漣漣的畫面,看著那些孩子在父母的誤解和呵斥下從原來的好孩子漸漸變成無惡不作的壞孩子,我不禁為他們捏一把汗,更惋惜他們竟會變成這般摸樣,心中的痛惜和遺憾難以言表,感觸油然而發。

  影片是用傑利的口吻進行敘述的。在影片的開頭伊始,螢幕上就出現幾個問句:“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你最後一次被別人稱讚又是幾時?很久了,對嗎?”看到這麼幾行字,我已經進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確實是像影片中的孩子們一樣,不管做得多好,大人們永遠都嫌不夠,從來沒有給過我鼓勵和讚美的話。我們的進步的不到肯定和讚揚,久而久之,我就覺得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又沒有人會肯定我獎勵我的進步。由此,我明白了稱讚的力量是有多強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確實如此,語言就是一把無形的雙刃劍,要是你給別人的是讚美、肯定、鼓勵的話語,這把“劍”就是一把祛除聽的人心裡自卑、膽怯、自責等阻礙進步有損害身心健康的毒瘤的利劍;要是你對別人說的是貶低、訓斥、責罵的話語,這把“劍”就是刺殺對方,把對方的心割裂的支離破碎、塗了劇毒的魔劍。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不是啞巴,都要用語言和周圍形形色色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怎樣運用語言,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成為了我們必須學會的一門學問。每個人,總是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的,所以人人都希望有人能肯定他們,給予他們一定的讚美和鼓勵。只有這樣,他們才覺得活著有意義,有價值。所以,我們要學會經常讚美別人,事物都有好的和壞的兩面,我們不要總是把目光定格在別人的缺點上面,而是應該用肯定的目光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並加以肯定和讚揚。這樣,被稱讚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其實是被人在乎和關心的,自己所付出的被人肯定了,再怎麼辛苦、再怎麼受委屈都是值得的了。而且,還會改變他們對世界和人心善惡的看法。

  讚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很多差點就走上不歸之路的人,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失去了父母,成為了孤兒。因為沒有人照顧,他穿得破破爛爛、又髒又臭,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厭惡他、唾棄他、遠離他、恥笑他。起初,他只是感到很孤獨很傷心,漸漸地,同學和老師對他的恥笑和侮辱越來越變本加厲。特別是老師,就算他做的作業再好,也從來不給他應得的分數,還故意挑毛病。於是他再也忍受不住了,決定在聖誕節的時候在學校的飲用水裡下毒,把那些侮辱過他的人都毒死。就在聖誕節即將來臨的前一週,他們班來了一個漂亮的女老師。學校的慣例是每個聖誕節前夜學生都要給老師送禮物,並且老師要在全班同學面前把禮物拆開。他為難了,家裡一無所有,老師的禮物怎麼辦?於是他決定還是把之前被其他老師厭惡的拒絕的禮物拿出來送給這個老師。平安夜那晚,他膽怯地把禮物交給了老師,等待著不堪入耳的嘲笑。老師慢慢地把禮物開啟,裡面是一瓶用了一半的香水和一個有裂紋的假玉石手鐲。老師看到這些並沒有半點嫌棄,拿起手鐲戴在手上,並且把香水灑在空氣中,深吸一口氣說:“真香!多好哇!謝謝這位同學這麼精美的禮物!”這時候,他的眼淚奪眶而出,心裡面那個邪惡的念頭一瞬間蕩然無存。之後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埋頭苦讀,終於成為了一個鼎鼎有名的科學家。在多年以後,這位女老師收到一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話:“是你的讚美拯救了我即將枯竭和已經扭曲了的心靈!”是啊,不管是從這個故事還是這部影片,我們都可以看到讚美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它們是我們懂得了要多讚美別人,而不是對別人的優點和進步視而不見,而對缺點和不足就吹毛求疵。我想,再過幾年,我即將初為人師,一直以來我總以為不能過多的稱讚別人,特別是那些年少氣盛的孩子、學生。因為我總認為,要是讚美了他們,就會助長他們的驕傲和盛氣,下次他們就會沾沾自喜,驕傲自大。只有不斷的厲聲教導他們,鞭策他們,才會讓他們有更大更多的進步。現在看來,我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還好及時看了這部教育意義重大的影片,不然我就要成為毀壞祖國棟樑的千古罪人了。

  影片另一個發人省醒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問題。現在,很多父母都唉聲嘆氣訴說他們的孩子怎樣怎樣不懂事、如何如何叛逆、不聽話、難管教、愛頂嘴等等。特別是現在所謂的90後,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言行舉止都與以老一輩的人大有不同,沒有人能猜得出他們的心思,更不知道他們下一秒會有什麼驚天動的的舉動。我也是出生在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90後,我們不同於老一輩的人,我們愛幻想,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想法,不會因為懼怕失敗而停滯不前,敢愛敢恨、敢闖敢當、講義氣、膽大心細。但是這些在大人眼裡看來,都是一無是處,不切實際,瞎折騰。於是,他們批評我們,處處對我們將加以管束。我們反抗不了,只有聽之任之,漸漸地變得沉默寡言,不願意和他們說話,就是迫不得已的說話的時候也是簡單的“嗯、哦、啊”。久而久之,兩代人之間築起的心牆越來越高,彼此的心都被封堵在密不透風的心牆裡,沒有任何溝通和交流,彼此的聯絡也只靠赤裸裸的血緣關係來維繫。其實大人們何嘗懂得我們其實是很渴望和他們心平氣和的交流的,但是他們永遠只會自己說,自己爽,一說就是一大堆,不管我們聽沒聽進去,更不容我們發表隻言片語。這種只有一方在絮絮叨叨地說,一方默默無聲的聽的,怎麼能溝通呢?所謂“溝通”,就是要良兩方勾連,才可以達到通的目的。所以,我們要想在和父母之間的這道鴻溝之間搭起一座橋,就要鼓起勇氣耐心地跟他們說明白這個道理,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說出來。同樣,我們對待一切人也需要用溝通去了解對方,要學會傾聽,更要學會委婉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對方容易接受。而不是一味的忍氣吞聲,默不出聲,心中的壓抑太久,一旦有朝一日爆發,後果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外,影片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教育意義更大的啟示。那就是家的定義。很多大人以為,只要自己拼命工作賺錢,給孩子們豐富的物質生活就是愛他們,就是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其實不然,“養不教,父之過”做父母的不能整天只顧著賺錢,而忽略了對孩子們的關注和教導。其實很多孩子心裡所謂的幸福溫馨的家,並不是家財萬貫的富足。而是父母親的陪伴和鼓勵,只要有父母的問候和關懷,就算吃的是糟糠,穿的是粗布,他們也會覺得內心充實、溫暖,感受到家的濃濃親情。這才是孩子們對家的定義。

  另外,給我感觸很深的還有成才父子之間這一悲喜交加的故事。影片中成才的父親在臨死前才覺悟出:“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從成才父子身上的故事,我領悟了許多道理。成才的父親之所以要在付出了生命這麼慘痛的代價之後才讓成才“浪子回頭”明白他望子成龍的懇切心願,不是因為他不愛成才,而是因為他太愛成才。愛子心切,卻不懂得怎樣去愛。只懂得“打是親,罵是愛”這種教育方法。從小就讓成才在拳打腳踢中成長,所以才導致了成才在學校裡對老師和同學暴力相向、拳腳相加。這讓我醒悟,我們不單是要愛自己的親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去愛他們,用怎樣的方式去愛他們,怎樣表達我們的愛,讓他們領會我們對他們的愛和殷切的希望。愛一個人的方式其實比愛還是不愛一個人更重要。不愛一個人,也許給他的只是短暫的痛苦和失意,但是愛一個人,要是不懂愛的方式,不懂怎樣表達愛,也許會讓他產生誤解、弄巧成拙。

  影片在成才贏得比賽冠軍和楊學謙父子冰釋前嫌、重歸於好並達成默契的完美結局中結束了。但是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永遠沒有止盡。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淺的感悟,我知道影片還有很多東西等待我去領悟呢!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3

  上週的思想品德課,老師宣佈觀看電影《小孩不笨2》,教室裡一片沸騰。播放電影的時候,課室裡出奇的安靜,有的同學熱淚盈眶。課後,故事情節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回放,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描寫了三個孩子與父母之間由於缺少溝通而發生的故事,學謙和傑裡是兩兄弟,由於他們的父母工作忙,每天很晚才回到家,他們和父母只能靠便條紙來溝通。學謙在缺少鼓勵和讚賞的管教下,父母總覺得做得不夠好,本來成績很好的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弟弟傑裡為了買下爸爸媽媽一小時的工作時間,讓它們來觀看他的演出,偷了阿姨的錢。成才更是因為爸爸不會教孩子,把成才越推越遠,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成才的覺醒。

  我和我身邊的許許多多的同學一樣,父母都會有不理解我們、不讚賞我們的時候,他們往往忽略我們的感受。特別是當我們沾沾自喜等待父母表揚的時候,父母們表露出來不懈的眼神,對我們的打擊猶如跌入萬丈深淵。我記得有一次,我看見客廳的地板髒了,於是找了掃帚掃地,本以為媽媽會表揚我,誰知道媽媽叫著:“放下,這不是你該乾的事。”我的心裡難過極了。

  電影裡的經典對話,讓我得到了共鳴。老師說:“少看孩子的缺點,多看孩子的優點,是一把開啟孩子溝通的鑰匙。”“蘋果爛了,扔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把爛的部分切掉,還是一個蘋果。”

  我在想,我要讓爸爸媽媽也看看這個電影,和他們討論討論電影情節,讓我們的溝通從心開始。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4

  《小孩不笨2》這部影片敘述的恰好是青春期時期,因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叛逆和父母教育方法錯誤而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產生問題,從而進一步影響家庭關係和孩子的學習,使孩子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產生偏差而後誤入歧途。最終,父母和孩子都經歷了一番波折,最終發現了自己的誤區,重拾家庭溫暖與愛。這部影片生動地反映出了家庭問題、學校問題和學生問題,在影片中也含蓄地反映了國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問題。

  影片《小孩不笨2》中,Tom的父母就是一例典型的存在教育誤區的父母,他們整天忙於工作,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是父母的陪伴,他們對孩子只會譴責,認為孩子沒有優點可言,而對學習的成績無論好壞他們都不滿意,處處挑他們的毛病。

  無獨有偶,Tom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著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親,由於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後塵,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能好好讀書,有出息,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不如人意,令他難以接受,心痛不已。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

  家庭冷淡和學校嚴厲的處分,導致Tom和成才走上了歪路。

  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因而很難與孩子溝通,其實孩子並不是一門心思都在和父母作對,父母也並不是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和老師們不是給予適當的教導,而是一味地譴責他們,否定他們。不要因為父母的無知,父母教育方法的不當而害了孩子。其實,只要大人們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學會做他們的好夥伴、好朋友、好榜樣,而不僅僅是做威嚴的家長。

  透過《小孩不笨2》這部影片,各位家長可以發現一些自己教育上存在的誤區,孩子們也可以將Tom和成才的經歷作為警示自己的例子,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更加健康快樂地生活。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5

  很有個人風格的電影。情節的穿插,臺詞的設定,還有英文、華文、福建話的交雜,燴成一鍋新加坡風味的雜燴。成長伴隨著每個國家的人民,而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大批生於斯長於斯的香蕉人的誕生,對於曾經的母國如今只不過是另一個國家的概念。而老一輩的人,還帶著從原鄉帶來情節。老思想碰上新文明就像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對於一脈相承沒有斷代的中華文明都有衝擊,更何況是不同文明的交融地——新加坡。

  其實劇中老一輩的奶奶和中生代的爸媽也有代溝,而完全西化的新一代更不能體會舊式的交流方式。有人說,在某些問題上,新加坡人可比大陸人更保守。

  我覺得這部影片不單單是講新與舊,導演不經意的反映出東方與西方的取捨。華人的世界是非常獨立的,西方文明的入侵或自我西化都不能完全解決現實的矛盾。影片之前感受不到情,但是後來找到了情,這也是強調個人的西方文明和強調家族的東方文明的轉換。

  新加坡對於大陸是另一個國家,他們不是中國人,但他們在很多問題上都會做出和中國人同樣的決定。使得這部電影對於我來說很有共鳴。我想,這還是文化的魅力,小事不怕深入,那故事絕對動聽。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6

  剛剛看完了這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一時間心裡湧出很多感想…。有感動,也有反思…

  本片主要講述了一個五口之家———爸爸媽媽是工作達人,大兒子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小兒子是懵懂的孩童,還有奶奶。父母忙於工作,疏忽了孩子。每當應對做錯事的孩子,身心疲憊的父母只有非打即罵。孩子跟父母之間漸漸的衍生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即使父母為孩子創造多麼好的物質生活都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就這樣,家裡不是溫馨的,學校里老師也只是一味的責備,冰冷的語言澆熄了學生心中所有的期望。還有另一個單親家庭,下崗的父親帶著兒子生活,不善表達愛意的父親,用拳頭打散了親情……一系列的問題發生之後,人們(父母,老師)恍然大悟原先好孩子僅僅需要多一點的愛,耐心,鼓勵和寬容。

  影片中老師把不爭氣的學生叫做沒用的爛蘋果,末尾有這樣一幕:醫院裡,校長跟一個老師看見一個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爛掉的蘋果扔掉,因為用刀削去爛掉的部分,蘋果一樣能夠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費了,不會再有機會!就像學生,就像孩子,當他們犯錯時,老師和父母的打罵是對他們的否定,是對他們的放下……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7

  今天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小孩不笨2》的電影,我是含著眼淚看完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給我的震撼太大了。

  聰明的學謙和傑利為了得到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表揚,得到他們的認可,他們在不斷的努力,然而他們換來的是一次次的不理解,一次次的批評;實際上從我們作為大人的角度,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不斷地辛苦的工作,為孩子們換來良好的環境,然而他們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就像電影裡的傑利所說的:他們以為和我們將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就是自己講、自己爽,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反應;成才是電影中另一個學生,他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他的爸爸很疼愛他,為了他也是付出了許多的辛苦,然而卻不能得到孩子的認可,他的爸爸很苦惱,然而小賣部的那位阿姨卻說出了很經典的話語:要經常的誇獎孩子,要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句話,做起來也很容易,但是難就難在怎樣能長期的、經常地關注孩子、誇獎孩子、稱讚孩子,還是傑利說的:從小我們是在誇獎和稱讚中成長的,漸漸地誇獎和稱讚都沒有了,為什麼呢?我也在想;我最欣賞的還是電影中的郝老師,他所說的:無論你們是從15分考到了20分,還是從35分考到了40分,這裡都有你們的努力;我們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少看孩子的缺點。

  這一段段、一幕幕不斷地迴繞在我的腦海中,它深深地觸動了我,想到我們的工作是不是也會有向那位胖老師一樣,擁有一顆認真負責的心,卻在教育方法上有所誤差;是不是向傑利的爸媽一樣不能聽孩子進行講解;是不是能像郝老師一樣經常的看一看孩子的優點,少看一些孩子的缺點。

  今年我所帶的是大班,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有時也會說:哎呀,這個孩子好活躍!這個孩子很淘氣等等的話語,看了今天的這個電影,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從電影中獲得更好的教學方法:

  1、關注孩子的需要,我會加強對幼兒的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孩子淘氣的時候,有可能是他對這些不感興趣,那麼我要及時的調整方式方法,將他吸引。

  2、更多的表揚、鼓勵與稱讚。在孩子只取得了一點點的進步的時候,及時的鼓勵他,給她動力,使他從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3、和孩子的溝通是一樣學問,如何做好這個學問,首先我們要將自己放在一個和孩子是平等的位置上,然後要學會傾聽,聽一聽孩子的心聲、見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孩子們接受我們,和我們開啟心門。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讓我們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與稱讚,給孩子更多的賞識,讓孩子們在擁有溫馨、愉悅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8

  其次,家長和老師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父母不應該無休無止地嘮叨,不顧自己的感受,讓他們產生不良反應。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是重要力量。孩子們渴望父母看到他們的表演,這是一個正常的想法。然而,父母忙於賺錢,沒有時間。什麼比讓孩子自信更重要?因為父母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他們不瞭解孩子,他們的心理變化也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有些孩子學不好。因為他們沒有主動與學校溝通,遇到問題就來不及懺悔。父母應該學會愛孩子!

  第三是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欣賞,找他的進步來鼓勵他,不要傷害自己的自尊,千萬不要說學生是“爛蘋果”,一句話可能會傷害一個人,影響他的生活,這就是老師和他的工作的區別,所以我們覺得老師的責任重大是神聖的。”錯誤的放置資源的地方是垃圾,正確的放置垃圾的地方是資源”。家長和老師應該學會欣賞!

  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而不是說一套做另一套,孩子就不會輕易忽視父母的話。同樣,可以證明教師也是如此。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們不傻的是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對待和教導他們。孩子們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像電影裡的一個母親,她看到了透過考試的邊緣,反而稱讚孩子進步了,這是非常難得的!我相信,有這樣的家庭背景的孩子會健康成長,有時,政治經濟背景好,文化程度高的父母並不一定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整體來說心態很重要,我對這部電影有很深的感觸,值得一看。

  作為一個青少年,我不得不推薦一部電影《小孩不笨2》。這是我看過的最傷感的電影。它的每一個動作和每一種語言都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學倩的中學生,他受到父母的批評,靈魂墮落。他和同學們一起成了天才,加入了“小混混”。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發生後,我們和父母搭起了一座橋,和他們一起尋找一個幸福的家。

  我被這部電影感動了。世上謙遜的父母和無數的父母,都是從鏡子裡發現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一直在努力掙錢。這很難。每次飯前飯後,我們都不停地交談。事實上,我們什麼都知道,我們知道很多,我們瞭解很多。

  有句諺語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父母。”每個人都是同一個人。不同的是他們父母的教育。為什麼有些人學得不好。不是我們太蠢,而是父母太急迫,總是打罵我們。是我們的父母改變了他們。一切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但是大多數父母只會盯著我們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去比較,這樣我們就失去了信心,慢慢忘記了自己的優點。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對我的父母說:“相信我們,我們理解你的努力,但請站在我們的角度,好嗎?事實上,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給我們一些信心,好嗎?孩子不傻,金子總會發光的,也許換個角度,結果會更好。”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29

  《小孩不笨2》以新加坡競爭激烈的教育文化為背景,真實反映青少年在學校及家庭裡所面對的壓力,以反映家長管教子女時所面對的困難為主題。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子女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樑”最終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

  15歲的學謙和8歲的傑瑞是一對親兄弟,他們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階級家庭,父母都忙著工作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學謙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著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親,由於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後塵,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讀書,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讓人失望,令他極為心痛。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但最後,孩子們的相繼犯錯,讓父母們開始覺醒,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才父親在臨死之際說的那句發人深省的話,他說:“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成才父親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甚至搭上生命換來的覺醒,最後才讓成才浪子回頭。

  影片還穿插了一些關於學校教育的片段,透過兩個老師的對比也向我們呈現出了現今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問題。影片中的成才在好友學謙的鼓勵下終於熬通宵寫了一次華文作業。起先,符老師將沒有寫作業的同學趕出了教室,此時,三分之二的同學邁著大步出了教室。成才本以為能倖免於難,但是符老師卻以他的作業潦草為由批評了他,並大罵他們是“爛蘋果”,成才負氣走出教室,剩下寥寥無幾的同學也跟著走出了教室。而對面教室的老師,卻給每一位考試進步的同學發周杰倫的CD。讓成才他們不禁感慨“真是同人不同命”。同是差班的學生,得到的待遇卻是千差萬別。或許你們會認為符老師不是一個好老師,其實不然,符老師為了提高大家的華文成績,自己出錢買了幾十本字典給學生,並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免費替學生補課。然而卻沒有達到意想中的效果。而另一位老師對學生們不斷給予鼓勵與讚美,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透過兩個老師間的對比,我們知道,作為一個老師,我們應該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給他們一些讚美與鼓勵,少給他們一些責罵與奚落。

  影片透過學謙、傑瑞、成才三人的成長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們不只是需要關懷和愛心,他們也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賞識和肯定。對於孩子的教育,只一味的限制、封閉,做錯了就罵、闖禍了就打只會增加負面影響,家長的愛需要透過溝通來表達,家長附於孩子的希望需要互相理解來體現,怎樣的孩子就有怎樣的家長,關鍵在與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和對孩子的理解,家長與孩子之間有一扇門,開啟那扇門就需要一把鑰匙。教育需要疏導而不是阻攔,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讚賞,給孩子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壞孩子就像是一個爛蘋果,蘋果只是爛了一小塊,把爛的切掉,它還是一個好蘋果。如果直接把蘋果扔了,那就什麼也沒有了。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成了垃圾,而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30

  5月17日,於教師組織骨幹三期的全體教師觀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影片,看後真的有很大的感觸,故事的資料豐富、精彩,每一個故事都打動人心,讓人看了有時捧腹大笑,有時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的開啟電腦將《小孩不笨1》和《小孩不笨2》這部影讓又完整的看了一遍。影片中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個臺詞讓我在沉思和自省的同時又有很大的收穫。

  收穫一:學會“愛”

  無論你問任何一位父親或母親“你愛不愛自我的孩子”這樣的問題,他們都會毫無疑問的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的父母即使心中有愛,卻無法恰當的把這種愛表達出來。影片中始終有這樣的一對矛盾: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這種愛是能夠無怨無悔的為了孩子下跪、甚至是獻出自我的生命,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感受到的來自父母的愛,是那麼的貧乏,甚至變成了仇恨,他們會說:“這個傢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明明是世間最珍貴的親子情,為什麼會讓彼此差點成了仇人?那就是“不會愛”。我們總喜歡拿著“愛”這個牌子做一些理所當然的事情,尤其是成人,我們把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一股腦的全部給孩子,卻從來不聽聽孩子想說些什麼。

  “太愛,卻又不懂得如何去愛”,讓這樣的杯具不要再重演了!“大愛無痕”,讓我們真心實意的去愛我們的孩子。

  收穫二:學會“賞識”

  影片以賞識教育貫穿始終,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演繹了父子之間、師生之間那種被塵封了多年的“愛”從禁錮到慢慢被開啟的過程。在觀影過程中,或許我們會不斷的在埋怨這個家長怎樣能這樣教育小孩,這個教師怎樣能這麼刻薄的說話,可當整部影片落幕時,一句句摘抄下來的臺詞活生生的擺在我們面前:

  “你上次讚美別人是在什麼時候?你上次被別人讚美又是什麼時候?”

  “此刻的孩子已經越來越不好管教了,他們的門已經關了。你需要一把鑰匙,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就是這把鑰匙了,有了這把鑰匙,就容易溝通了。”

  “如果有一個爛蘋果,我們應當怎樣處置它呢?扔掉嗎?好象有點浪費,也許還有能讓它再一次成為好蘋果的辦法吧?那個辦法就是:把爛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還能吃,並且還是異常甜的。”

  “你明白每個小孩子心裡都住著誰嗎?是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僅有常被稱讚的小孩子,他們心裡的好孩子才不會被壞孩子藏起來。”

  “天底下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僅有不會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個畫面、一句臺詞、一個問題、一聲質問,如同一本生動的教育理論,拋向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現如今,素質教育如火如荼的展開,可是中、高考評價方式在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的情景下,我們又不得不應對應試教育重重壓力,分數的高低依然是評價學生好壞和篩選學生的重要方式。這就使得教師和家長們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其實,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學習,成功的方式也絕不僅僅僅有學習這一條路,如果我們能夠順應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教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用鼓勵性的話語稱讚孩子,或許不經意間的一聲讚許、一個擁抱,就是他們成功的動力。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給孩子們一個微笑,他們會還你一份驕傲。

  收穫三:學會“溝通”

  看完電影后,我為成才爸爸——個不識字又殘疾的男人對成才的愛併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流淚……,為TOM父親為了兒子下跪而流淚,為jerry想讓父母去看演出而付出的努力流淚,更為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而流淚。

  每個孩子心中上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好的一面,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有很多時候對孩子來說大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往往是造成隔閡的原因,隔閡一旦產生,那麼消除它就要花費比產生隔閡的兩倍或更多的時間。教師家長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不停的嘮叨囉嗦。把一件事說上幾遍,說是為孩子好,但孩子聽進去的又有多少呢?經常以為和孩子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是自我騙自我,每一天聽著教師家長的嘮叨煩都煩死了,誰會在意都說些什麼呢?所以就成了孩子都是假裝在聽,然後是一邊進,另一邊出,只問一句“懂了吧?”然後就自我忙自我的去了。只要講了就等於是溝通了,這就是教師和家長陷入的誤區。

  沒有溝通,就註定會產生衝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瞭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明白對方什麼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明白自我失去的、錯過的是什麼。溝通是架起兩代人之間的橋樑,讓我們蹲下來,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真正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作為教師、家長,應多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想,換位思考或許就能使“爛蘋果”不會出此刻我們的生活裡。只要教師和家長配合,多與孩子溝通,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降下身份做他們的朋友,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並不那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