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走進科學觀後感(精選12篇)

走進科學觀後感

走進科學觀後感(精選12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進科學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1

  昨晚看了《走近科學》感觸挺大的。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家族,十四人七人患了同樣的疾病,手舞足蹈,不能自控。然而最痛苦的不在於身體的不由自主,而是內心的煎熬。他們甚至想過用極端的方式了斷此生。看到他們痛苦的樣子,心裡很難過,心想上天真的不公平,為什麼將這可怕的病痛強加給這可憐、善良的一家人身上,同時也有點慶幸,自己還是那麼的健康,節目中的主人公文玲,是一名醫學院的大學生,她很可能也不能逃脫厄運,但是她的樂觀,堅強卻感動了我,她這樣說到“我一直準備著那一天的到來,但是隻要那天沒來,我就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名好的醫生,幫助更多的病人。”文玲的一番話鼓舞了我也感動了我。

  是啊,只要我們還在這個世上,就沒有任何理由去消極去逃避而是要面對挑戰,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的好運,不可能的永遠平坦,要是真的那樣,那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因為人總是的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後才會長大,才會成熟,看看現在的我,已經很幸福幸運了,但是在遇到了困難時多的還是發牢騷,實在是不應該,也實在是太幼稚了,我們就座抱著一顆向上的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還有可能遇到的挫折,謝謝文玲的一番話,讓我懂得了應如何去面對你可能要面臨的困難!在這裡也祝她,她的家人能健康,能快樂!好人一生平安!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2

  今天在中央十套節目走進科學欄目中看到“瘋長的骨頭”節目,讓我感到震驚的同時,也讓我對患病的女孩感到深深的欽佩。

  這名女孩像木頭人一樣,身子不會動,只有幾根手指可以動,能說話,其餘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能彎曲。就是這樣的一位女孩,出現在鏡頭中時,始終是面帶笑容的,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相信自己能得到治療。她這種病現在還沒有根治的辦法,全世界有六百多名這樣的病人。她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一個報社的記者幫她聯絡到了國內這方面的專家,這名醫生到家中來給她看病。這種病不能手術,而且在世界上都是醫療難題,大夫大膽嘗試,讓她吃一種這方面的藥。八個月後,這個女孩手能握拳了,手指活動也很靈活,右手能翻轉,左膝能略微彎曲。雖不能完全治癒,但也有了很好的起色。

  看著她,想想我們,能自由活動,能跑能跳,只是身體處於亞健康,或疾病狀態,我們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放出最熱的光!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3

  今天,觀看了《走進科學》中的《弓魚不死之謎》和《離奇的老龍洞》。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弓魚不死之謎》這一期一開始我還以為弓魚是一種魚,心想不過是一種魚,怎麼會不死。原來弓魚是建甌人捆綁捕撈上來的魚的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綁的魚可以離水一天不死。我就很奇怪這是怎麼回事。但很快專家所做的實驗揭開了我的疑惑。專家做了四組實驗分別是:正弓組,反弓組,固定組,自由組。透過對比得出:當地氣候溼潤,魚弓起來時,嘴和鰓都張開,增大了呼吸效率,可以離水一天不死。

  透過這次觀看我瞭解到我國地方習俗看似無理神奇,但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就會發現其中的道理。只要我們勇於探索,勤於探索就會迷上探索地方習俗,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但我們也要拋棄其中的封建迷信。

  以科學為依據進行探索。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4

  這天晚上8點多,我無聊的翻看著電影片道,CCTV10讓我停了下來。正好是《走進科學》欄目,講的一個非常詭異的靈異事件。

  故事主要講:貴州山區的農村,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孩叫吳琴,據她說從初一到高一這期間自己經常無故昏迷,而且等到再醒來時什麼都記不起來了。而且她還說自己是福建人,父母都在福建。

  後來吳琴又寫出了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經調查此號碼是福建泉州的,但打過去時卻是空號。隨後吳琴又向記者講起了一個自己經常做一個噩夢,夢中一個披頭散髮的女鬼拿一個大錘子敲打一個大大的心臟,聲音很大,幾乎佔據了她整個人。學校的同學們紛紛議論說是吳琴被女鬼纏身。並且,吳琴說她平常心臟部分經常疼痛,檢查後卻沒有發現異常。最後神經科的醫生說吳琴得了癔病,並非女鬼附身。

  故事的結尾好像沒有完全解釋這種現象,但失口否認了“鬼”的說法。有沒有“鬼”並不是單方面的否認就可以讓大家相信的,在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沒有能夠完全證明有“鬼”還是沒有“鬼”的時候,我們就不能輕易相信任何一方的說法。

  世界就像一個無邊無際的空間,而人類對它的認識就像其中的一個球,認識的這個球越大,人類就會發現,他們不認識的世界更大。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5

  這次的《走近科學》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一些建築奇蹟。最讓我感震撼和驚奇的是恆山尙的懸空寺。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x恆山的懸空寺稱得尙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尙,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尙,懸在半空之中。懸空寺位於x省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廟宇。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其進行過修繕。懸空寺距地面約50米,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茖字。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尙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遊人在遠處見不這些木樑,卻見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侑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尙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義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先生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中國來一趟。

  懸空寺經歷千年依然幾近完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向我們以及全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們在感慨之餘,多少也應該侑所思考。思考為什麼在1400多年前建築的廟宇在風吹雨打、烈日驕陽,甚至山崩地裂中依舊能夠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築卻脆弱經不起一絲考驗?不是今天的技術比不尙魏朝,我想,或許是因為面對今天的喧囂,我們太多地關注背後的東西,卻獨獨忽略了眼前的責任。或許我們在研究古人的建築方法,為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偉大的文化驕傲之餘,也應該繼承祂們樸素、純淨、認真、踏實的心態。

  懸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為一體,又將美學、力學和宗教融合為一處,不愧於東方瑰寶的美稱。誠若明代詩人王湛初遊懸空寺發出的感慨萬分的詩句:“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尙,鳥道設雲中。”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6

  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設雲中。

  今日,我看了一集《走近科學》欄目,節目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一些建築奇蹟。最讓我感到震撼和驚奇的是恆山上的懸空寺。讓我作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恆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懸空寺位於x省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廟宇。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其進行過修繕。懸空寺距地面約50米,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能夠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應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懸空寺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寺的一部分建築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樑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為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樑,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經過這

  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禮貌歷史。懸空寺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義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先生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和一般寺廟相比,懸空寺規模很小,但它建在連猴子也上不去的萬丈懸崖上,又安然無恙地儲存了一千多年,真是人間奇蹟!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7

  昨晚看了《走近科學》感觸挺大的,故事是這樣的:一天,一個農民在趕牛時,用鞭子抽了下牛;就在這時,他的頭腦突然很痛,原來他腦傷了;當他到醫院檢查出有個異物,當醫生把異物取出來時,發現異物是一截鋼絲;警察檢查了現場後發現他是正因鞭子有一段是用鐵做的,抽打時,地上正好有石頭;鐵的碰到石頭斷了一截,那一截有反彈回去衝進了大腦因此這樣了;但是,他很幸運,沒有後遺症。

  這件事,都是正因操作時不留意而引起的,它們給了我深刻的教訓。我覺得,只要做事細心、認真,它們完全是能夠避免的。於是我決定,以後做任何事,即便是一件小事,我都要細心認真得完成它們。

  《走近科學》是我十分鐘愛的一檔電視節目,,因此,我自然看過許多。然而,不曾有一次,我像這次一樣的認真;也是長久以來唯獨一次,得到了如此豐厚的收穫。

  本期節目講述的是古時的作戰兵器————三弓床弩。顧名思義,三弓床弩由三張弓組成,其中第三張弓方向與其它兩張弓相反,目的是為了加大弦的行程,以增大箭鏃的射程,而上弦則是由絞盤旋轉拉動掛鉤來實現的,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然而,這件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利器從咱們的視野中消失已經很長時刻了。本期節目中說的“能人”又讓咱們領教了三弓床弩的風采。

  “能人”名叫吳景剛,是一個著名的木雕工藝師。他以前成功復原出了諸葛連奴等很多古代兵器。但對床弩測試歷程,卻是一波三折。

  床弩第一次發射,只有29米遠,實在令人大失所望。隨後的幾次測試,箭鏃都是無力般的矮矮的飛出幾十米一頭栽下來。難道三弓床弩只是一個傳說?吳景剛不堅信,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兩弓之間的弦卡在了滑輪上。但是即使糾正了失誤,床駑也不肯認真“工作”。吳景剛仔細推敲,認定是弓的張力不夠,於是重新設計、疊加了三層竹片,又對弩箭進行了改良。功夫不負有心人,床弩射程接近200米,不禁令我拍手稱好。

  吳景剛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讚歎。幾次的失敗,都不能使他消沉,他用一次一次的嘗試和實踐證明了古人的智慧,也證明了自我。難道咱們不就應有所啟發嗎?

  世界上每個人都犯過錯誤,咱們不能正因害怕失誤而放下實踐的機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也是咱們中學生所缺乏的。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咱們就應發奮提高實踐潛質,增強創新意識,更要用心的領悟科學文化只是,為自我插上理想的翅膀,真正去“走近科學”,去證明自我。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8

  我沒事就在那裡看電視,正好翻到了《走進科學》這個節目。

  其中是個趕牛人,他的鞭子有節是鐵做的,因為鞭打牛市不小心達到了石頭,那個鐵碎片不知怎麼的就進了這個趕牛人的腦子裡,當場暈倒。

  經過專家的檢驗師友以個奇怪物質,於是就把那個物質給以了出來,竟是那個鐵碎片,幸好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

  還有個是個養牛的看到只牛在生蛋,他就很高興,認為這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就到處炫耀,因為正好他的兒子剛過百天,大牛又生了個小牛,所以認為這並不是巧合。

  經過專家的評論,原來那個蛋的主要成分是毛,這隻牛的了種病,愛添身上的毛,那些毛進到胃裡,分泌出了以個“毛蛋”。

  其實在那些別人以為是什麼神仙什麼的,那都是迷信,經不住科學的考驗,所以我們定要有走進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9

  科學來自生活,科學來自大自然。我們身邊流動著科學,科學也改變著一切,只是我們不曾注意過。

  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現在我們的手機,它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的通話工具,而是能夠集中電腦、電話、照相機、MP3等功能於一體,我們旅行時,不用背上重重的行李,至一個輕便的手機就能實現所有的功能,科學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在媽媽的引導下,我也漸漸喜歡上了收看《走進科學》,《走進科學》是中央電視臺第一個大型科普欄目。每期節目由一個或幾個故事構成,透過主持人在演播室的講解與演示,把整個節目串聯成一個激發好奇、啟迪智慧的科普主題紀錄片。節目中主持人和很多專家利用科學為我們解釋了很多奇怪的現象,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鬼怪神仙、沒有什麼靈異事件

  其中2014年1月27日這一期,講述了一個能夠發電的屋頂。這個能發電的屋頂實際上是使用了能夠發電的光伏瓦,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太陽能電池板,有了這種瓦,增加了我們對電能的節省,提高了對太陽能的利用。有了這個種瓦,不但能夠保證屋裡的美觀,還能夠實現太陽能發電的功能,遙遠的山區不用長距離鋪設電線也能夠用電了。

  透過節目介紹,我發現這種瓦的發明過程也經歷了很多困難,發明過程中用到了很多科學原理和工藝、配方的調整,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捷徑,只有一步步的踏踏實實才能夠成功。

  科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改變一大群人的.生活,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地球,讓它更美麗,讓我們更快樂、更幸福。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10

  在中央電視臺的眾多節目中《走進科學》是我最喜愛的節目之一,它讓我受益匪淺。

  在《走進科學》中有幾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生命天書》就是其中一集,這集先講述了小男孩桑紫恆的故事,8歲的小男孩在人們的印象中應該是活潑、開朗的,然而桑紫恆卻不是這樣的,我的一眼看到他時都驚呆了,哇!這根本就不是一個8歲孩子的樣子,倒更像年近古稀的老人,長著一張老人的臉,滿臉皺紋、眼窩深陷、目光渾濁、呆滯無神,身體瘦的只剩下一把骨頭,不高興時也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能從嘴裡發出輕微的嗚嗚聲,而且聲音非常小,不湊到嘴邊幾乎聽不見,他今年已經快九歲了體重卻不到五千克,他那巨大的額頭與他極小的下巴極不相稱,有點像電視中的外星人。桑紫恆這是得了一種叫早衰症的怪病,他家長都健健康康為什麼只有他得病了呢?我帶著這個問題去查閱了一下資料,在我認真看後終於找到了答案,人體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常染色體,兩人結婚後如果同一對染色體發生了病變,這樣他們生出的小孩就有三種可能,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病的攜帶者但不發病。有四分之一的可能發病,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正常,桑紫恆就是因為遺傳基因而發病的。遺傳基因的受害者還有小峰,他患上了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這種病人一般活不到20歲,然而現在卻沒有相應的治療手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人死亡,我看完以後感到非常痛心,我下決心長大後做一名醫生,發明出一種能修改基因的技術,讓每一個人攜帶的基因都是優良的,人們就不會再受到各種怪病的折磨。

  《走進科學》節目不但讓我瞭解了更多的科學知識,還讓我瞭解了社會的現況,我越來越愛看了《走進科學》了。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11

  在這個暑假我收看了很多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學”。

  其中有一集的開場白非常奇怪,是一個女生走在路上看到“菸酒”兩個字,螢幕上就浮現出兩個阿拉伯的數字十。我看了也非常的迷惘,到底是什麼意思,後來主持人解釋說:“這個數字代表的是‘菸酒’二字的筆畫數。有一個女孩叫做程婷婷,這個女孩一看到漢字就可以快速的反映出這個字的筆畫。”

  這個叫做程婷婷的女孩擔任的是導遊工作,他每次帶團都會讓團員隨便抽幾個字,讓她說出筆畫數,團員就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報紙考程婷婷,結果完全無誤!()這讓她的團員都嚇了一跳,還有些人捂住嘴巴笑了笑。看到這裡,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她能夠看到字就說出筆畫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可能:一、她把字典背的滾瓜爛熟。二、透過偏旁組合的方法快速說出筆畫。三、特異功能。其中一和二是不可能的,因為曾經有個人為程婷婷做了個測試,靠他的記憶力,一般般,跟正常人差不多。再考她圖形識別能力,結果是比常人快一些,離超常還有一點距離。所以第一二種假設是不成立的,難道莫非她真的有特異功能。專家又靠名叫眼動儀的裝置來測試。所謂眼動儀就是可以透過機器來觀察眼睛的動作,結果也不是很好,程婷婷觀察她已熟悉的漢字的時候眼睛是看這個字的輪廓的,看生僻字的時候是看偏旁的,所以也說明不了什麼。

  最後科學人員作出了一種假設,程婷婷不停的在開發腦中語文的部分,所以她能看字說筆畫,要是以後這種技術又在別的方面上的話,對國家的發展也會有極大的好處。

  走進科學觀後感 篇12

  在中央電視臺的眾多節目中《走進科學》是我最喜愛的節目之一,它讓我受益匪淺。

  在《走進科學》中有幾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生命天書》就是其中一集,這集先講述了小男孩桑紫恆的故事,8歲的小男孩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應是活潑、開朗的,然而桑紫恆卻不是這樣的,我的一眼看到他時都驚呆了,哇!這根本就不是一個8歲孩子的樣貌,倒更像年近古稀的老人,長著一張老人的臉,滿臉皺紋、眼窩深陷、目光渾濁、呆滯無神,身體瘦的只剩下一把骨頭,不高興時也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能從嘴裡發出輕微的嗚嗚聲,而且聲音十分小,不湊到嘴邊幾乎聽不見,他今年已經快九歲了體重卻不到五千克,他那巨大的額頭與他極小的下巴極不相稱,有點像電視中的外星人。桑紫恆這是得了一種叫早衰症的怪病,他家長都健健康康為什麼只有他得病了呢我帶著這個問題去查閱了一下資料,在我認真看後最後找到了答案,人體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常染色體,兩人結婚後如果同一對染色體發生了病變,這樣他們生出的小孩就有三種可能,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病的攜帶者但不發病。有四分之一的可能發病,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正常,桑紫恆就是因為遺傳基因而發病的。遺傳基因的受害者還有小峰,他患上了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這種病人一般活不到20歲,然而此刻卻沒有相應的治療手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人死亡,我看完以後感到十分痛心,我下決心長大後做一名醫生,發明出一種能修改基因的技術,讓每一個人攜帶的基因都是優良的,人們就不會再受到各種怪病的折磨。

  《走進科學》節目不但讓我瞭解了更多的科學知識,還讓我瞭解了社會的現況,我越來越愛看了《走進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