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遊古城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遊古城觀後感

遊古城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遊古城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遊古城觀後感1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暑假,我終於一睹這古城的風采。

  入眼便是一派安寧祥和的景象。蔚藍的天空,天空中是悠悠的白雲,白雲下是硃紅色的城樓,城樓上還掛著幾個燈籠,燈籠後面是高高低低的城牆,城牆腳下是一排排的柳樹。一個身著白色紗裙的小女孩拈著一片細葉在微笑,母親在一邊給她拍照。琉璃般平滑的水面映出這一切的倒影——“實是欲界之仙都”!

  看著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再想想之前做功課時候認識到的那個戰火紛飛的荊州。真是天淵之別。

  渡過寬寬的護城河,仰望城牆,只見漆金的大大的“荊州”二字。為觀景方便,這兩扇鑲著生鏽的大鐵環、有些掉漆的門是常敞開的。撫摸著那滿是歷史滄桑痕跡的城門,不禁想起:千百年前,那個還處於戰火紛亂中的荊州,那威武的大門,應該總是緊閉的吧?作為古城的第一道關卡,它定然被日日夜夜把守,絲毫不敢放鬆。斗轉星移,滄桑鉅變,這一代代荊州守將曾誓死捍衛的城門,如今卻可以這樣大大方方地敞開著,吸引著一批批慕名前來探尋歷史的遊客。

  走進大門,被一堵高牆攔住了去路。環顧四周,才發現自己身在一個小小的城牆“包圍圈”裡。放在從前打仗的時候,這個空間僅能容納一支小分隊。這就意味著,如果不慎被敵軍攻破第一道城門,荊州守軍就可以利用包圍的優勢,迅速反攻,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內外雙層城牆,是絕妙的設計。但為什麼偏偏出現在荊州?難道是這裡的人民最聰明?未必。荊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西面,是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南面,是荊楚之土、芙蓉之國。作為必經之地的城池,又怎能不採取些特殊的保護措施呢?

  在城內一番兜兜轉轉,走走停停,總算是找到了上城牆的斜坡。歲月在斜坡的青石磚上刻下深深淺淺的小凹坑。坡度有些陡,沒有扶手。我於是攀著牆緣穩住身體,踏著石板前進,耳邊迴響著腳踏石板發出的清脆的噠噠聲。古時,那些駐守荊州的將軍們是否也曾這樣,在青石板上踱來踱去,思索著保護荊州、抵禦敵軍的大計?

  踏過青石板,我又踏上城樓的大理石臺階,登了天台。站在那兒俯瞰,“包圍圈”中的一切盡收眼底。想想多年以前,守城的將領應該也會這般眺望,看著下面浩浩蕩蕩幾欲摧城的軍隊。他的心中,該是怎樣的驚濤駭浪?我想,應該是緊張與自信並存吧。緊張自然是緊張於戰事,自信卻是因為荊州本身絕佳的防禦基礎了。

  有戰爭的地方,往往有故事;荊州古城這個戰火聚集的地方,有著太多我們可以暢想的故事了。

  遊古城觀後感2

  古老的城鎮,樸實的人民,繪出了一副天上人間的美好的天堂——麗江古城。

  生在這樣一座美麗的古鎮,我無時無刻不自豪著,自豪它的美麗,自豪它的古老,自豪它的神秘,自豪它的風土人情。古城生活著一個很和諧的民族——納西族,他們用智慧的雙手造出了一個天上人間。

  古城裡的路是石板鋪成的,在無數人腳步的眷戀下,顯得光滑明亮。古城裡遍佈著許多河流,那是玉龍雪山的雪融化後,流到了古城,水隨著時間緩緩地流著,流進了每個納西人民的心裡。全古城有三百多座橋,石板橋、木橋,星羅棋佈。

  房子都是四合院,每戶人家裡都飄著淡淡的木頭香味。納西人民很愛種花,天井裡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再養上幾隻鳥就真的是鳥語花香了。閒暇時在院子裡,擺上一張桌子,兩張椅子,和朋友聊聊天,喝一杯清茶,看著花草爭奇鬥豔,聽聽枝頭鳥兒高聲歌唱,那是何等的享受啊!夕陽斜照的時候老人會在門口安詳地坐著,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放學回家裡,給爺爺奶奶講一些當天發生的趣事,老人便開心地笑了,快樂的空氣盪漾在碧藍的天空下。

  夜晚的古城就更熱鬧了,在四方街,點上一座篝火,納西婦女圍著篝火歡快地跳著舞,小孩子一個個圍著篝火跑來跑去,歡快的笑聲如同那跳躍著的火苗,那麼紅,那麼高。在河裡你會看見幾只精靈在河裡奔跑,你不禁會問,河裡會有精靈?其實那是荷燈,在古城的河裡緩緩搖曳著,帶著人們的希望向遠方漂去。

  酒吧,遊人的`天堂。在那裡,聽著富有民族味的曲子,品著香氣撲鼻的美酒,還享受著納西胖金妹的熱情,你會不會沉入到小橋流水人家的世界裡呢?

  逛著古城,各種商店都出售著極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樂器,許多遊客對這些物品愛不釋手。戴著純手工的圍巾,品嚐著酥軟的麗江粑粑,穿梭於巷道中領略著古城的美景,感受著古老的氣息。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麗江,一個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遊古城觀後感3

  中國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有天下奇觀石林,有歷史悠久的長城,有璀璨明珠香港,有古色古香的麗江,有火爐之稱的重慶……而我卻獨愛大理古城。

  還記得國慶七天假時,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山川秀美、服飾獨特的大理遊玩,來到大理去哪玩呢?我和爸爸媽媽剛找到住處,便馬不停蹄地來到古城的入口。

  大理古城果然是名不虛傳呀!站在入口處看,大理古城氣魄雄偉,讓人陶醉在其中。進古城當然要先走拱洞了。拱洞又大又寬,一百多人走都不覺得擁擠,拱洞裡還有許多賣東西的哩!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應該先買什麼,不僅這些,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豬八戒……爭著和遊玩的人合影呢,當然,我也樂意,便和他們咔嚓地來了幾張美照。

  經過入口之後,我們就來到了古城裡面,有咖啡廳、休閒館……我們邊走邊欣賞古城的景色。當走到一個攤位時,我愣住了,上面全是彩色的線,不知幹啥用的,我便問道:“老闆,這麼多彩色的線用來幹嘛呀?”“小姑娘,這你就不懂行了吧!這是白族的頭飾,買回去讓你媽媽給你編,可好看了,買了就送賣萌神器(是髮夾上面有可愛的小花和小草之類的)。”我感覺挺新奇的,便讓媽媽掏錢去買。買了頭飾,我們便繼續往前走。這裡的屋子很特別,是用木頭製造的,有一種淡淡的清香,讓人感到心曠神怡。裡面的工藝品也不一般,各式各樣,多得數不清。我和媽媽也選了幾個稱心如意的工藝品,爸爸看著心都碎了(心疼人民幣),而我和媽媽卻開心而歸。

  這次大理之行真是讓我流連忘返,它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蹟,優美的民族風情讓我鍾愛於它。

  遊古城觀後感4

  去年暑假,我去了麗江。那裡處處都散發著樸素的氣息。如果將它與繁華的常州比一比,的確是別有一番韻味。

  抵達昆明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直奔麗江,踏上了七彩麗江之行。這個古老的小城,每天都在演繹著它平凡的故事。

  到了麗江,終於看到了魂牽夢繞的大研古城。古老的磚木房一棟棟緊挨著,顫巍巍的已經有些傾斜了。青石板的小路,古色古香;白色的牆,青色的瓦,到處瀰漫著民間淳樸的氣息,一條條青石板的小路並著一涓涓流水一同穿街走巷,串起了一條條街道,一戶戶人家。在麗江古城徘徊時,突然下起小雨,整個古城煙雨茫茫,雨滴輕輕的落在地上,鑽石一般,我沒有打傘,四周萬籟俱寂,只有那“滴答滴答”的雨聲,有一些柳絮悄無聲息地散落在我的腳旁。很多不禁風吹的柳絮常在不常有人走動的巷子裡落滿了地,但並不冷清,仍然保持著跌落時的姿態,像是枕著青石板睡著了。

  雨漸漸停了,慢慢走進古城,似乎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整個古城不像門口那樣安靜,而是漸漸有了一種步入集市的感覺,熱鬧、忙碌起來。

  走在路上,彷彿置身在歡鬧的海洋裡。路不寬,兩邊都是一座座聳立起來的矮房屋,房屋前總能看見人們在店外擺出的攤子,人挺多的,你會不由自主地隨著人群向前走。沿街的小攤上擺滿了各種首飾、吃的,琳琅滿目,真叫人目不暇接。賣東西的人一張張淳樸的臉上帶著微笑,不停地吆喝著,還熱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紹著自己的產品。

  古城裡的人們提著籃子到街上採購。河對岸移動著一路身著彩色衣服的姑娘們提著裝滿布料的籃子,那是繡衣服的農家姑娘。她們衣著鮮豔,步態輕盈。排著長長的一隊,一邊走著,一邊唱著麗江有名的民間歌曲,溫婉清麗。

  漸漸地,夜幕降臨了,各個小店都亮起了一串串燈籠,放眼望去,整條街都是。那燈籠將白色的牆照成了紅色,古城華燈初上,美麗極了!

  我們住在一戶納西人家開的客棧裡,夜幕降臨後我們坐在四合院裡的長凳上,遙望著近在天邊的星星。納西老人很是熱情,細緻地講述那動人而神秘的故事。那種感覺,給住在城市裡的人一種久違的愜意。繁華的常州的夜晚,天空如黑色的幕布,但在麗江,卻可以清晰地看到那閃爍的星星幾乎佈滿了整片天空。

  情深深,雨濛濛。我們回去的那天依然是下著綿綿細雨,煙雨籠罩著整個淳樸的麗江,那些熱情的人民。我想或許我還會再來麗江,希望那時的麗江,會像現在一樣,樸素依舊!

  遊古城觀後感5

  今天下午陽光明媚,我和匯華作文全體師生在古城公園集合。古城公園位於濱河路中段,佔地19。6公頃,是2009年5月開工建設的,2010年9月竣工的。是我市第一座休閒、娛樂的開放式園林。

  踏著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我們來到了名人廣場,名人廣場的名人榜高約2。75米,長59米,在59米長的花崗岩紀念碑上雕刻著50位名人畫像,以及他們的豐功偉績有:大漢英雄衛青,春秋霸主晉文公,在名人廣場的西北角有青銅鑄造的老爺爺和兩個小朋友,老爺爺手裡拿著叫《平陽志》的一本書,給兩個小朋友講述著裡面的故事,小朋友拿著筆和筆記本,還有電腦記載著《平陽志》裡一些文字。參觀完名人廣場,我們又返身走向廣場來到了元代戲臺,元代戲臺高大雄偉,造型古樸,是由四根圓柱組成的,正前方還有18個戲曲臉譜,這些臉譜栩栩如生,形態各異,我能想到臨汾是戲曲文化之鄉,也能想象到臨汾戲曲文化歷史悠久以及臉譜藝術的博大精深。

  元代戲臺位於公園中心,戲臺高13。8米,背靠湖水,面朝東大門,繞過元代戲臺,我們可以看到平湖水色,平湖總面積一萬三千六百多平方米。隨後,我們又來到了吊橋,吊橋是由兩條又粗又紅的大粗繩子和木板組成的,吊橋下面是又清又綠又靜的湖,清的可以看見湖水底下的細沙和小魚,靜的可以聽見盪漾的水聲,綠的像一塊無暇的翡翠。不時有小船經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接著我們來到了龍牛廣場,龍牛雕塑是全國第一座龍牛合二為一的藝術雕塑,高7。8米,寬3。6米,牛是古代臨汾的象徵,古稱臥牛城,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兩者合二為一,象徵著臨汾秉承歷史,盛世騰飛的景象。

  緊接著又來到了古城展示臺,古城展示臺高大雄偉,兩側有上下的臺階,上面有青銅微縮鑄造的古城舊貌,臨汾有座大鐘樓,半截插到天裡頭,往下俯視,大半眼前景色盡收眼底,其中看的最清的是湖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樹,這樣的樹環繞著這樣的水,景色真是美不勝收。隨著嘩嘩的流水聲,我們來到了瀑布,看到瀑布,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美麗的古城公園,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