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四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四篇

  感動中國這個節目都帶給了你怎樣的感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觀後感,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感動中國觀後感一

  林俊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過我國核試驗全部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在癌症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結。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加入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的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制作了鐘錶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引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資料。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了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5月31日上午,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講出了那句“我們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於人世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走向了辦公桌,為他的生命譜寫最後的華麗。

  5小時後,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心願。

  臨終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感動中國觀後感二

  昨晚如約開啟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裡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裡,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於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儘管我這一票並不能有什麼作用,並不能算數!

  看完節目後,淚眼婆娑,還有一點遺憾,吳斌師傅為什麼沒有入選呢?按說吳斌師傅當時的行為其實是全社會都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也許是由於吳師傅的英雄行為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張麗莉老師如果憑藉著對學生的愛心和工作的認真努力獲得此榮譽,那將是多麼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著輪椅上臺領獎的。

  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後了太多太多,以至於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透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後,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洩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流乾淨,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著,期待著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後蘊含的一種精神。

  感動中國觀後感三

  昨晚8點,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感動中國》。在經歷了一年之後,它又和我們相見了。

  在這裡,有為自己的戰友守墓幾十年的陳俊貴,有核潛艇專家黃旭華,有已98歲高齡還為病人看病的胡佩蘭,還有原本是百萬富翁的段愛萍,為了改善自己的家鄉,最後沒有房子住,流落街頭,還有……

  這裡最讓我感動的是劉盛蘭和姚厚芝。

  劉盛蘭,89歲,在他73歲時,他偶然看見一條救助新聞,從那以後,劉盛蘭就開始捐錢,他將微薄的工資捐出後,他就開始在集市上撿菜吃,過著貧窮的日子,被他捐助的學生都以為他是位富翁。劉盛蘭雖然生活艱難,但仍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無私的行為真是大愛無邊。

  還有姚厚芝,她今年39歲,患有乳腺腫瘤,她為了她的兩個孩子,繡了6.5米長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圖共有127萬針,姚厚芝每天繡17小時,繡了三年多,才把它繡好,她的手上磨出了老繭,她就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最後她竟然連獎盃也拿不起來,這是怎樣的堅持啊,愛就這樣被一針一線的繡在了圖上,這種愛的行為打動了我,我也被這偉大的母愛所深深震撼。

  這些人都非常的平凡,但他們卻用愛心、善舉使自己變得不平凡,他們感動中國的行為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是我最好的榜樣。

  感動中國觀後感四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為一次生死相托守護戰友30年的天山守墓人陳俊貴,所體現的義與信,難道不是基於對戰友之愛?農民科學家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兩代對油菜改良夢的痴迷和堅守,難道不是因為對科學的愛?

  透過觀看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我的觀看心得是,我們的世界一直是陽光明媚的,只是我們的眼睛有時看到的只是烏雲,而在別人眼裡,或許我們也是那塊烏雲,所以,即使我們做不了陽光,也可以試著做一片追隨陽光的彩霞,不要總是一團想著遮擋陽光的烏雲。只要努力,一定可以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