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朗讀者觀後感8篇

朗讀者觀後感

朗讀者觀後感8篇

  《朗讀者》用文字、聲音加故事的三位一體文藝表現形式,旨在打造一檔“慢綜藝”節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朗讀者觀後感1

  中央電視臺於2月18日起每週六、週日晚8點在CCTV—1和CCTV—3聯合播出大型情感文化類節目《朗讀者》,主持人董卿首任製作人兼主持人,集結柳傳志、斯琴高娃、濮存昕、喬榛等朗讀者,帶給觀眾一場關於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

  《朗讀者》用文字、聲音加故事的三位一體文藝表現形式,旨在打造一檔“慢綜藝”節目。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獨特的氣質,董卿更邀請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中國青年報原總編輯陳小川、作家劉震雲、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節目每期以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

  節目不僅僅是傳遞文字的溫度,還巧妙地將人的故事融入其中。而當文字在朗讀人的二次加工下帶著自身的情感再次傳遞出來時,對於觀眾將更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

  朗讀者觀後感2

  從《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新年伊始,文化類節目越來越受矚目,越來越火爆熒屏,似乎標誌著文化綜藝的春天就要來了。但是,近日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表示,“我不認為《朗讀者》獲得關注標誌著文化節目就開始大火,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是的,進入新時期以來,文化生態越來越多種多樣,由於工作生活的“壓力山大”,觀眾不僅需要哈哈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看。而像《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有營養的節目,顯然更受追捧。

  近年來,各類綜藝節目看似“百花齊放”,從音樂真人秀到明星玩遊戲,熱熱鬧鬧,實際上同質化嚴重,沒有多少藝術含量,也沒有多少文化含量,備受觀眾詬病。電視輸出的任何節目都應該是文化產品,至少是“三觀”正確的節目,而像《奔跑吧》系列就是一個字“玩”,《中國式相親》更有“三觀”不正確的嫌疑。主持多檔文化類節目的董卿說,“文化類節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地設計。”想要把觀眾留住,關鍵在於引起觀眾的共鳴。《朗讀者》就是想透過情感上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最溫柔的記憶看。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目,每期節目將根據一個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透過人們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臺視覺語言輔助呈現,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近年來這類節目極為稀缺,這就是《朗讀者》口碑爆棚的原因。事實上,人們不是不稀罕文學,而是沒有引起共鳴的文化節目,《朗讀者》就是一個視窗,就是一個突破口,將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統一,帶給觀眾一場關於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

  近年來,隨著各類綜藝節目的繁榮而氾濫,文化類節目也日漸崛起,從之前的《漢字英雄》、《中華好詩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到近期的《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文化類節目越來越受到歡迎。也許說文化類節目正在崛起還為時尚早,但說價值正在逐漸迴歸是恰如其分的。正如董卿所言,《朗讀者》“起碼是個風向標”,電視文化類節目已經漸漸顯出崛起的跡象,特別是近期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撥動了億萬觀眾心中那根文化之弦聖潔之弦。電視節目沒有文化太可怕了,電視文化不傳播文化太可怕了,電視必須傳播文化正能量。

  朗讀者觀後感3

  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期間引爆了觀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也讓擔任嘉賓的董卿再次火了。日前,央視推出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該節目本週六(2月18日)起將在CCTV—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日前的釋出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永珍,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有《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參與朗讀,包括濮存昕、許淵衝、斯琴高娃、王學圻等。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比如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在節目中會給女兒讀出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

  朗讀者觀後感4

  在這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讀者》節目。剛聽老師說完,我很好奇,難道這個節目是一群人在朗讀嗎?那該多無聊呀!為什麼老師會讓我們看這種節目?

  等看了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嘉賓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們的朗讀,也不是平白無趣,而是發自內心,充滿真情實意。當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簡潔明瞭地告訴了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遇見。在我心中,遇見這個詞是相當平常的,不就是一個人碰見另一個人嗎?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我才發現遇見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他就是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他曾經想當宇航員,可是沒能當選。

  這時他"遇見"了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鼓勵他,使他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他選擇了新的行業,並且經過多番波折,當上了總裁。看完之後,我感慨萬千:人生是多變的,但有許多人都因失敗而沮喪。可他們都未曾想過,或許他們走另一條路,便可登上人生巔峰,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在一條路上跌倒不起。哪怕當不上白領,董事長什麼的,只要勇於挑戰,不畏失敗,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

  透過這個節目,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朗讀者觀後感5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均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裡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裡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一期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製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朗讀者觀後感6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目,透過節目中嘉賓的朗讀,讓觀眾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

  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做了十五年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初只是有這樣一個願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果一做就是這麼多年。蔣雯麗與先生顧長衛合作的電影《最愛》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這群感染者來拍攝。在《朗讀者》訪談中,蔣雯麗談起了電影拍攝時的幕後故事:她要求劇組工作人員和艾滋病感染者們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讀者》的現場將會出現神秘嘉賓,讓蔣雯麗感動不已。

  “同桌媽媽”16年陪讀兒子以朗讀感恩母親

  除了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動無數國人的“同桌媽媽”陶豔波也將和兒子楊乃斌一起走上《朗讀者》的舞臺。因為16年堅持陪伴患有聽力障礙的兒子楊乃斌讀書,“同桌媽媽”陶豔波曾獲評“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從無法說出一個詞彙,到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楊乃斌16年的學習生涯,全部都有母親陪伴,這中間歷盡艱辛,旁人無法想象。不過,陶豔波從未有過怨言,她說,“教育乃斌是我一輩子的職責。這是一個母親會做的,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堅持走的路比別人長一點。”

  為了報答母親的付出,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楊乃斌將朗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麼》,“獻給我的母親,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沒有我的今天,當所有人都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她還一直堅持,一直鼓勵我。”他還分享說,之所以來到這個舞臺,是因為這麼多年,他都想跟媽媽說一聲謝謝,但是一直沒有好的表達方式。楊乃斌還推薦聽障孩子以朗讀作為康復訓練,“對於一些聽障孩子來說,這樣的朗讀相當於一次康復訓練,是有實質幫助的,我小時候也每天都朗讀訓練。朗讀對於聽障孩子來說是有特殊的意義的。”

  朗讀者觀後感7

  董卿主持的《詩詞大會》居然一期也沒看過,只知道最後這個節目火了,而今天換臺換到中央一臺,居然看到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而且居然是第一季第一期,剛看一會就喜歡上這個節目了。

  現在對一些搞笑類的欄目不怎麼感興趣,對語言類的相聲也聽不出來笑點,但是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卻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等我看時已經是第二個朗讀者了,柳傳志老先生,正在和董卿聊天,最後讀了他送給他兒子的信,說到他兒子,他說終於結婚了!後來在信中才注意到原來他兒子已經四十多了,怪不得老先生說終於結婚了!

  他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有兒子的家庭都應該拿來好好欣賞一下,他說感謝康樂(他兒媳婦)父母培養了這麼好的女兒給我們家做媳婦,所以作為回報,我們也把我們的兒子送給你們做女婿,好幽默的柳老先生!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對結婚26年的夫妻依然恩愛如初,每天給對方讀情詩,而且丈夫為了妻子每天看到美景,居然真的花十年時間種了一大片花花草草,每天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連董卿都羨慕的說,“我從來沒有羨慕過別人的生活,但是看到你們的生活後,我真的羨慕了。”我想螢幕前在婚姻中水生火熱的人們更羨慕吧。好想讓他們再多講講他們的愛情與婚姻。真的是愛是最好的保養品,沉浸在愛中的女主人公雖然年齡比她丈夫大,但是看起來卻比他老公更年輕。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真的恍如世外桃源一般,羨慕呀。

  接下來是世界小姐張梓琳的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而董卿的表現更讓我震驚,她在剛聽完讀的是這篇時,立刻能背出來這篇的經典語句“我希望你能有好運,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真的`讓我佩服她的閱讀量與記憶力。因為張梓琳也是一個媽媽,所以她讀的很有感情,真的恍如讀給她的女兒聽。

  接下來96歲的老翻譯家許淵衝先生才是真正的震撼,老先生一上臺先送給董卿他的名片,他說他是唯一一個把唐詩宋詞翻到國外,又把外國名著翻到中國的翻譯家。老先生好活潑可愛,真的用這個詞在老先生身上毫不違和,感情豐富,說到林徽因的那首詩,一下子熱淚盈眶,說到如何走向翻譯的路上又會回憶到初戀,真的好可愛!當董卿說到我們都會說“床前明月光”,但是你會翻譯成英語嗎?老先生一下子搶著說簡單,然後立刻就說出答案了。而且以老先生的高齡,居然每天熬夜熬到三四點,他說如果他能活到一百歲,就能把莎士比亞翻譯完,為什麼要熬夜呢?他說這樣我們就可以延長白天了,偷來了時間,定著一個小目標,老先生的小目標真是讓我們汗顏吶!而且據老先生說2007年時醫生就說他只有七年的壽命了但是他卻不管那些,繼續自己的翻譯事業。最後老先生沒有朗讀,而是由他的眾多學生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來參加這個節目,而他的學生們現在都是各個單位的頂樑柱。他的最經典的是這句話“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這一期的主題是“遇見”,我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分,無論是兒女,還是戀情友情,每一種遇見都是一種緣,珍惜這份緣,珍惜這份情就是我們該做的了吧。

  這個欄目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可以發現文字的魅力,而且又不枯燥無味,而且可以發現背後的故事,這個欄目有新意,而且以董卿的文字功底,文學修養,確實把控的很好,很喜歡這個欄目,以後週六八點有期待了。期待以後有更多的人來朗讀,朗讀背後的故事。

  在這個一片搞笑類節目,相親類節目充斥各大衛視的今天,《朗讀者》這個欄目無疑是一股清流,《詩詞大會》見證了董卿的文字功底,《朗讀者》無疑會更上一個臺階!

  朗讀者觀後感8

  週六晚八點,我準時開啟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