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當婆婆遇上媽》觀後感範文

《當婆婆遇上媽》觀後感

《當婆婆遇上媽》觀後感範文

  我是一個虛無主義型的人,營養最差的漢堡型,總是沉溺於過去的經驗中,無法經歷當下發生的事情。所以也很少能有什麼事情能夠吸引我的注意力,能夠讓我投入去做事情。孩子這幾天一直在看北京影影片道播放的《當婆婆遇上媽》,跟著看了幾集,也便不能罷手了。昨天晚上在網上看到了結局,自己又流淚了,為什麼,我也在問自己。所以寫文來試圖順順自己的思路。

  顯然,能夠打動一個人的劇情無疑是勾起了案主內心深處的、處心積慮隱藏的情緒。昨上也便做了一個夢,讓自己哭得死去活來的夢。先來說劇吧。

  由潘紅老師塑造的惡婆婆太成功了,恨得我咬牙切齒,真是見過無恥、自私的人,沒見過這麼無恥、自私的人。不僅驚歎於潘紅老師表演的功力。理智上也告訴自己,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我在這個角色中還是看到了周圍好多人的影子,也包括自己。那種小市民的心態,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不擇手段,實在為自己所不齒。我遇到了好多的惡婆婆,憑心而論,我沒有想去爭什麼,搶什麼的想法,怎麼就…

  再說羅佳吧。一個很乖巧的、善良的孩子,最後竟然也被生活教出來了。應該說她是幸運的,有一個時時、事事願意為她出頭撐腰的媽媽。“做人媳婦要經得起謊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了欺騙,放得下諾言”,多麼經典的話啊,“我做到了,卻還被你們所不容。”世上那有天理。還是靠自己的堅強,世界不相信眼淚,只有選擇。

  再說那個潑辣的媽媽,是個讓我很糾結的角色,不知道是好是壞。經歷生活磨難的女人,練就了一身本領,得理不饒人。雖然潑辣,面對女兒也只有搖頭的份兒。所謂一物降一物。對於涉世不深的孩子需要這樣一個人生的導師,我禁不住在問自己:自己真的能夠保護女兒嗎?軟弱的我何時能夠成長。

  陳大可,挺有趣的一個人物角色。可喜的是經歷了眾多的是是非非,能夠看得清楚,能夠有勇氣掙脫母親愛的牢籠,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承擔自己為人父的責任。誰都有年輕的時候,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但一個人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還是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對於沒有責任感的男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糾結。

  朱燕,挺悲劇的一個人物。不禁想問:真的還有愛情嗎?她在劇中是一個受害者嗎?還是一個迫害者?生活中就是這樣不斷輪迴的,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們真的能拯救什麼呢?尤其在別人的`情感生活中,成為受害者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神告訴我們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一切該有的總會有的,該來的也會來的。可是我們總天真地以為我們可以改變這一切,讓別人少受點苦,結果別人的苦就被轉移到我們身上了,可以別人會感激我們嗎?不會,當別人不會感激我們,我們會發現受騙了,轉身變成迫害者去討回所謂的公道。世間哪裡有公道?所以啊,提醒純情的男男女女們,不要再抱有幻想,去拯救別人的感情甚至婚姻。別人的苦也是他們掙來的。珍重自己吧!

  還有那個軟弱的爸爸也必承擔起自己軟弱的後果,哈哈,老婆幫著兒子搞婚外戀,該出手時就出手。母老虎該惹的時候還是要惹的,要不然後患無窮。

  那個姐姐看似有點幼稚啊,一舉一動帶著點什麼勁,還真說不好。還是少捲入別人的是非當中吧,過好自己的日子比什麼都強。

  做的夢:好幾年了做了好幾次的夢:自己買的房子交了錢了,突然間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哪裡去了。但幾次的房子雖然有所不同,但在房子裡總有些不同的活動。第一次的房子好象是塔樓裡的、一梯兩戶或三戶的,感覺去看過好幾次房,但真正想住的時候還是找不到了。就好象是古代的臨街的房子,街道中還時不時有人走來走去,……

  另外一個好象是平房,又好象是房中的一間,人家賣給我之後,我沒有去住,等我去住的時候人家說已經又賣了,可以給點補償……這次夢到的是大姨和表姐,住在一起,她們什麼都不說,等我出門回來,房子已經被拆,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啊,與表姐坐在自己家的院子裡談論補償的事………

  我自己到底在想什麼呢?去解夢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