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米觀後感
這是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孃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那時村裡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朗朗、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
三袋米第1篇
今天開啟央視六頻道,偶然一看電影《三袋米》。名字不怎麼起眼,細心一看排場也不大。但是,慢慢看下去,我還是覺得蠻有看頭的。電影大概的內容是,一對孤兒寡母,為了,為了生活,而艱難地生活的情景。
剛開始,是在學校的課堂上,一個穿著海魂衫名字叫郭亞林的初中男生,獨自一人站在課堂後面上課,老師和同學們問他為什麼不坐下聽課呢?他說:因為自己還沒有交齊學費,只能站在後面聽課。由於他刻苦用功,學習成績很好,同學們都很羨慕他,並且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想幫助他渡過難關。
這時畫面出現他的媽媽在艱難地織著一張很大的魚網,然後再扛去賣得一點錢。好不容易攢得佰把幾十塊錢,沒曾想媽媽卻因為勞累過度而病倒在地。兒子不得已找到媽媽放錢的盒子,把錢用來給媽媽治病買營養品,媽媽知道後深深地責怪兒子。
媽媽最後為了籌錢給兒子做學費和每月的口糧,不得已只好去討錢討米,每天所得的那點錢和米或雜糧什麼的,都慢慢地攢下來,拿去給兒子交學費,每月交口糧······
孩子為了為媽媽分擔困難,跟著別人去學做生意,甚至要獨自外出打工,媽媽為了呼喚兒子回來,不幸掉下河裡,兒子這才奮力跳下滾滾河水救起了媽媽。這時母子情深和鄉親們捐款的激動場面一一在現,令人十分感動。
最後好兒子考上了清華,圓了媽媽的情,也園了兒子的夢,更園了鄉親們對他們母子的一片愛心和希望。
難忘的母子情深相依為命,艱難的求學路。難忘的鄉里鄉親,有難大家幫助,樸實和諧的村民關係。因為大家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把希望寄託在明天······
三袋米觀後感第2篇
這個故事說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死了,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得了風溼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討飯,最終被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免去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把兒子和母親請上臺,兒子撲在母親的懷裡,嚎大哭.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會流下眼淚,多麼感人啊!為了孩子上學,去討飯。多麼無私啊!像大芭蕉把營養給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乾了,母愛真偉大!
生活中,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是否知道,又是否報答,文中的兒子以優異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相信所有的母親都是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讀了《三袋米》這篇故事,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向文中的兒子一樣,以優異成績報答母親,成為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