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2014觀後感(精選15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2014觀後感(精選15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學第一課2014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孝順不能等!孝順,是稍縱即逝的骨肉親情;孝順,是無法彌補的至親至愛。在父母健在時,經常抓起手邊的電話想打就打,問候他們是否安好,並報自己一聲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們膝下承歡,共享天倫之樂。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給自己留一份遺憾!

  父母的愛伴隨我們一生,似指路明燈引導我們前進,他們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教育成人,給我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當歲月碾過父母的青春留下皺紋和白髮,我們捫心自問,是否做到了及時孝順父母。孝順未必一定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給父母貼心的關懷,經常性的一個電話一句問候,都能給他們帶去貼心的滋潤和甜美的撫慰。

  工作閒暇之餘,打個電話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時候,別忘了給父母買點貼心的禮物,不管你買什麼,他們都會喜在心頭;節假日儘量抽出時間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朋友們,如果你們的父母仍然健在,那麼我很想對你說,不要讓父母總是翹首以盼,等你們回去,孝順是如此的簡單,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那麼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立即行動,把我們的孝心毫無保留的送給父母,不要讓自己後悔沒有盡孝道。

  父母恩勝萬金,春暉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犢情深,盡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報父母的感恩之心,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讓我們的孝心和父母時刻相伴。

  孝不能等,常回家看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鍾子明已經三十而立了,回想起父母對自己最有益的影響,鍾子明說他始終對一句話念念不忘,他的父親從他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告訴他:“男人任何事情都可以不知足,但感情要學會知足。”

  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記著這句話,雖然他在事業上非常“不知足”,是個工作狂,經常為了業務在德國和重慶兩頭奔波,但是他對很多人都心存感激。

  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帶著兩個三歲的孩子在家操勞,哪兒也去不了,“我很愛我的老婆,真的很感激她。”鍾子明由衷地覺得,一個女人能為了自己,甘願獨自在家處理這些瑣碎的事情,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每次出差,鍾子明都會帶一個小禮物回家,有時候太匆忙,哪怕在機場買一本小書也要帶回去給妻子看,在家不多的日子裡,鍾子明還會給老婆打洗腳水。

  鍾子明家是龍鳳胎,雖然孩子現在很小,但是鍾子明已經開始在教他們如何報警,如何分享,還教兒子學會玩沙和爬樹,覺得小孩子應該多親近自然,懂得一些常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接地氣。”鍾子明笑著說。

  鍾子明對孩子並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想他們最起碼能成為合法的納稅人就滿足了,最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也希望孩子從小就懂得感恩。

  一次,鍾子明的妻子告訴他,有天發現家裡相簿的全家福不見了兩張,卻在整理兩個孩子的書包時在他們的文具盒裡發現了。

  問他們怎麼回事,兩個小傢伙嘰嘰喳喳地解釋說,是因為覺得爸爸媽媽對他們很好,還為他們做風箏玩,所以就想隨時把爸爸媽媽掛在心上,這才把照片放在文具盒裡。

  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作為父親,鍾子明聽了心裡覺得很感動,覺得孩子開始懂事了。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彭虹的母親是家庭婦女,父親是鋼鐵廠的工人,雖然都沒有什麼文化,可從小父母告訴她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讀書和學習很重要。“他們讓我儘量多學東西,不是隻是成績好。”彭虹說。

  彭虹的女兒李採依今年11歲了。夫婦倆平常除了看重孩子書本上的學習之外,更想讓女兒全面發展一點, “我平常就是經常說她,不要學得很痛苦那種,要學會去從各種各樣的事物中發現樂趣。”彭虹說。

  她覺得女兒班上的有些同學就很痛苦,被家長逼著報了好幾種興趣班,孩子吃不消,把興趣也消磨沒了,於是也沒有對女兒有過多的強求,給她自己去發現和學習的機會。

  這個暑假,夫妻倆抽空帶女兒去北京的舅舅家玩了兩個星期,回來之後,讓他們感到驚喜的是,李採依突然很堅定地告訴她自己很想要學鋼琴,願意犧牲雙休日中的一天去學鋼琴。

  原來是他們在北京一家西餐廳吃飯的時候,李採依被餐廳角落裡的鋼琴聲給迷住了,就很自發地想要去學。

  “以後她對什麼感興趣,只要在不過多影響課業的情況下,我都支援她去學。”彭虹笑著說。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4

  彭一鳴今年30歲,在一家投資公司上班,妻子在一傢俬企當文秘,兒子正在讀小學一年級。

  彭一鳴打小就生活在重慶,作為知識分子的父母從小對他要求嚴格。彭一鳴家裡有著明確的家規,諸如出去玩回家第一件事情是要洗手,吃飯的時候手指頭不能翹著,要等到父母一起吃等等。

  他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小夥伴出去耍得很晚才回家,他爸爸到處去找沒找到,回到家被他父親用藤條狠狠揍了一頓,那一次讓他學會了人要有原則,彭一鳴記得他父親的口頭禪就是“無規矩不成方圓”。

  彭一鳴的兒子現在珊瑚實驗小學讀一年級,在彭一鳴眼中,自己的兒子是個很有靈氣,有個性的小孩。“現在時代變了,教孩子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不聽話就又罵又打,即使有時候他犯了錯,也是好好和他說。”

  彭一鳴回憶,有一次兒子過生日,本來說了要給兒子買最喜歡的玩具,一下班忘了,不過兒子不依了,“爸爸說話不算話,答應了我的事就要做到。”彭一鳴沒辦法只好出去給兒子買了玩具。

  事後彭一鳴對兒子說:“你看,爸爸答應你的事情做到了,那你以後也要說話算話,不能撒謊。”

  “大人要做小孩子的榜樣,如果我不給他買玩具,那他可能就覺得爸爸都說話不算話,自己也要跟著爸爸學,那這樣就教壞孩子了。”彭一鳴說,教孩子要以身作則,不能因為自己是大人就能對孩子敷衍了事,成了孩子壞的學習物件。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5

  34歲的馬佑年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他小時候和父母住在萬盛白果村,那時候家裡比較窮,他在一邊打豬草一邊寫作業的艱苦條件下完成了高中學業,高中畢業以後馬佑年比較迷茫,準備在家幫著父母種莊稼、喂牲口。

  不過父母支援他去外面打工,馬佑年還記得當初父母給他說的.,要他去外面闖闖,呆在家只能一輩子種莊稼。

  馬佑年經過十幾年的拼搏,有了家庭,工作也很穩定,“我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卻教會了我最重要的生存之道,那就是積極上進,敢於拼搏。”馬佑年感激父母教會他的生存之道。

  馬佑年的兒子在鵝嶺小學讀五年級,妻子辭職在家專心照顧兒子,不過兒子在學校成績一般,但他並不擔心兒子的學習成績。

  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給馬佑年說:“你娃兒還是很乖,不過他的成績實在馬馬虎虎,你在家要多看著他,多輔導他完成作業。”

  在馬佑年看來,現在兒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也不能逼得太緊,他就給兒子說,要努力學習,只要努力學了,真的沒天分也不怪你,以後去職業學校學一門手藝,出來好好幹照樣不比那些讀大學的差。

  馬佑年表示,他雖然學歷也不高,但是社會這門課是學校教不了而他能教的,他覺得只要兒子能學會積極上進,踏實肯幹,以後就不用擔心了。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這就是馬佑年對兒子的期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6

  每個學期的開始,我們都會收看《開學第一課》,每次都讓我有所收穫,有所感動。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更使我感慨萬千。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主題為“父母教會我”,並首次將“父母”的角色引入開學課堂。節目就像一個“主題班會”,分為“孝”、“愛”、“禮”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童話大王”鄭淵潔、青年歌手容祖兒、黑豹樂隊原主唱秦勇,也來到節目與全國中小學生共同分享他們的故事。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環節是“愛”,裡面講述了一個故事:以前黑豹樂隊的主唱,當了父親後,發現自己的兒子有智力上的問題,於是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音樂,去照顧自己的孩子,很多人說騎腳踏車有助於康復,他就教他的兒子騎腳踏車,一教就是十年,終於有一天,他看見自己的兒子可以騎上一小段路了,他一邊給兒子加油,一邊流著眼淚,覺得太有成就感了。是啊!這就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

  生活中,我的爸爸媽媽愛我如心肝寶貝,把我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生活上、學習上處處可見爸爸媽媽對我的愛。

  記得有一次晚上,我發起了高燒,媽媽給我量了下體溫,39度多。爸爸買來高度酒,一邊用酒給我擦全身,一邊安慰我,還一直問我哪裡不舒服,媽媽一直陪在我身邊,擔心極了,一晚都沒睡好……還有一次,我成績很不理想,媽媽拿過試卷幫我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把我做錯的題目重新抄在紙上讓我重做,還不厭其煩地教我,直到我把題目全部弄懂為止。我看著媽媽那張憔悴的臉,心裡好難過。

  既然父母這樣無私的愛我們,我們就應該懂得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會把爸爸媽媽的愛永記心中,努力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來報答這份深深的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7

  金秋九月,天空高遠、蔚藍,我們告別了炎炎烈日,迎來了假日後的新學期。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感受深刻。

  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四節課都無比精彩。第一節課講的是:鄭淵潔用鋼筆寫了30年《童話大王》這個本書,開始寫時怕鋼筆沒水,抽水打斷思路,可他驚奇地發現筆寫了三天還有水,一天夜裡,他聽見屋裡有聲音,於是便在門縫往裡看,看見爸爸正在屋裡為自己抽鋼筆水,原來是爸爸怕自己的兒子書寫時鋼筆沒水打斷思路,每天晚上都為兒子抽鋼筆水,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父親在背後默默的支援,才成就了鄭淵潔這位大師。

  第二節課講的是:“搖滾爸爸”秦勇為了得了重度感統失調症的兒子在自己音樂事業最輝煌的時候放棄了自己最愛的音樂,悉心照顧自己孩子十年,用一年多的時間教會自己的兒子學騎腳踏車,又用比別的父母多幾十倍的時間教會兒子說“謝謝”,學會游泳,還為兒子寫了一首《一起長大》。秦勇說:“沒法決定孩子生下來的樣子,就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

  第三節課講的是:容祖兒用自己的實際例子告訴我們,小孩子要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這樣會受益終生。

  第四節課講的是:張家振老師帶著孤兒院的孩子們到藝術學院學習武術,讓孩子們有了父愛的同時還有了在夥伴眼中的信任,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

  “孝”“愛”“禮”“強”,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開學第一課》中的這四節課,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當代的小學生們傳統美德應該時時刻刻記在心間,教導我們做一個懂得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文明有禮、堅強勇敢的小學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8

  我從開學第一課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孝敬父母、長輩,從一句話、一件事做起。

  “愛”是最美的字眼。父母教會我們愛自己愛別人。我們要從小學習愛護自己,關愛身邊的每個人。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小學生要努力做禮儀小衛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要從文明禮儀開始,改變自己,做一個孝敬長輩、關愛別人、自強不息的人。

  未來的我們一定會充滿力量、茁壯成長。

  今天晚上,我早早地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觀看《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了。20點節目準時開播啦。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為四個段,分別是“孝”、“愛”、“禮”、“強”四個主題。

  最讓我感動的是秦勇和他的兒子大珍珠。秦勇原來是黑豹樂隊的主唱,可是大珍珠四歲的時候得了重病,秦勇放棄了音樂,回家照顧大珍珠。

  大珍珠學腳踏車,上去了,又摔下來,足足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學會了。

  從他們的故事中,我懂得了“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件事情。”

  開學第一課裡講了“孝”、“愛”、“禮”、“強”四節課。

  說到孝,比如說童話大王鄭淵潔講父親給他的鋼筆灌墨水的故事,接著是一位叔叔騎摩托帶父親去旅行的故事,這些都讓我懂得了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回報父母。

  第二課講了“愛”,我懂得了要去關心別人。

  第三課講了“禮”,教育我們做懂禮貌的好孩子。容祖兒阿姨給我們講了她小時候的事情,媽媽教育她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人。從容祖兒阿姨的故事中,我明白了禮儀要從小做起。

  最後一課是講“強”,讓我們學會自強自信。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懂得了孝順父母、關愛別人,講文明、有禮貌,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9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晚上的時候,我看了一個節目,名字叫《開學第一課》。在看了這個節目後,對我有很大的感觸,所以我要寫這個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主要講了四個部分:孝、愛、禮、強。

  看到“孝”,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老人,一生靠種菜為生,他非常想出去旅遊,但一直沒有機會。他兒子知道了,就自己改造了一輛摩托車,帶著爸爸出去旅遊。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拍下很多照片,他們每次回家,就會把各種各樣的照片貼到牆上。慢慢的,他們的旅行結束了,牆上的照片便成了老人最寶貴的回憶。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定孝順父母,孝敬老人,用我們的愛去完成父母的心願。

  講“禮”的時候,容祖兒講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就是透過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文明禮儀的重要,哪怕是一個微笑,也能溫暖別人的心。作為小學生的我們,要講文明、懂禮貌。

  講“愛”的時候,秦勇講了他和兒子的故事。他的兒子患有嚴重的感統失調,他的爸爸像是遭到了晴天霹靂,但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現實。從此,他辭掉了工作,安心在家教孩子。他教兒子騎車、游泳、英文單詞,光是學這些東西,他兒子就用了超出我們幾十倍的時間。但最後,他還是學會了這些。透過這個讓我認識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同時我還認識到,作為一個健全的兒童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對於有先天障礙的孩子卻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我們和他們相比是最幸福的。

  透過《開學第一課》,我知道了孝、愛、禮、強是小學生必須做到的,缺一不可。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做到這幾點,做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0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看了中央1套的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讓我感觸很深,電視裡的大珍珠爸爸特別讓我感動,偉大的父愛,父親為了大珍珠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在家全心全意地的照顧大珍珠。由於大珍珠四歲時得了病,他父親教他一個英文單詞都要花上半個小時,不厭其煩來來回回地教。大珍珠也特別堅強,學習騎腳踏車,摔下來又爬上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運用在學習上,叫“堅持不懈”。

  其實,我的父親在學習上也一直對我嚴格要求,有一次,一道數學題之前有與我講解過,後面再一次遇到的時候,還是與之前錯的一樣,於是爸爸耐心地講解,一邊又一邊。再給我出相似的題目做,有時我自己感覺到他不停地給我講解有多麼多麼的厭煩,但爸爸還是始終耐心地幫我分析、講解,這真的讓我很感動!

  看了《父母教會我》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認真地去對待每件事,遇到困難不低頭,要克服困難,不讓爸媽失望,做一個在學校裡是老師的好學生,在家裡是爸媽懂事的好孩子。加油!

  今天晚上我準時開啟電視機觀看了《父母教會我了我》這部節目。節目裡有鄭淵潔爺爺講述他的爸爸給他鋼筆灌水的小事讓他感動,從此走上創作的道路;有一個叔叔為了不讓他的父親孤單,騎著摩托帶著他到處旅行;有一群西藏孤兒院的孤兒在他們阿爸輔導下變動自信自強的事蹟。

  這些故事都讓我很感動,回想自己平時做的不足的地方太多。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不夠關心,不理解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我以後要經常關心他們,孝順他們,為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1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父母就是教會我們扣好第一顆釦子的人。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去孝敬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去愛自己;愛自己身邊的人;教會我們禮儀;教會我們做人;教會我們自強不息。《開學第一課》令我受益匪淺。

  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他們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應該用孝去回報他們。古人云:“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基礎,童話大王鄭淵潔寫《童話大王》時,父親良苦用心支援寫作,默默為鋼筆灌滿水,讓它成為一個非常孝順的人,鄭淵潔也把這個美德傳給了兒子。孝,樂其心不違其志。

  人生中最美的字眼,是愛,我們的第一份愛是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我麼第一一次摔倒的時候,是爸爸媽媽把我們扶起來,我們遇到第一個困難的時候,是爸爸媽媽無條件站在我們身後。古人云:“慈親之愛其子也,心不能忘也。”我們要以慈悲與仁愛之心對待一切的人和事,因為愛是彼此的,是互相的。父母教會我們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愛生命,我們在愛中成長,愛已讓我們學會感恩和付出,也會讓我們獲得許多幸福與快樂。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都知道,子五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了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我們就是以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聞名於世的。如:吃飯的時候,要讓長輩先入座,先動筷子。待人接物要要禮貌,人與人之間的禮儀,感情都是互相的,你對人好的時候,別人往往會加倍的善待你,文明禮貌是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的。

  當自己有了這些能力之後,我們會變得強大,變得陽光,充滿力量,我們就像是小樹苗,而父母就消失參天大樹,用挺拔的姿態,為我們樹立榜樣,將來我們一定會茁壯成長!要相信,我們每個人身上多有發光點,要把這種光綻放出來。

  孝以彰德,大道行敦,禮運天下,綱紀為分,愛人濟人,君子之倫,強國盛世,世道分尊。只有學會了孝、禮、愛、強,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2

  從記事開始,我就覺得很懂道理了。但是,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麼說,街坊鄰居也這麼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麼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麼一天,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滿天飛,怎麼做也做不完。一天,老師佈置了大量的作業,我做完值日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媽媽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地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陪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湧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鐘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

  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想到這,我衝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臥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麼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於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了,傻孩子!”我此時終於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後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鬆手!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3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坐在沙發上觀看《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總的是講:孝、愛、禮、強。透過觀看我明白了:我的點滴成長都是父母教會了我:走路、說話。教會了我:孝敬長輩。教會了我:要有愛心。教會了我:文明禮讓。教會了我:自信、堅強。父母還教會了我:穿衣服、吃飯等等。

  父母為了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最讓我感動的是“搖滾爸爸泰勇”,他為了把兒子的病治好,依然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十幾年如一日,陪伴在兒子身邊,教兒子騎腳踏車,教兒子學游泳。他用自己的愛創造了奇蹟,改變了兒子的命運。

  看著看著,我不由想起自己的父母,他們也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愛,有一次在晚上,我的嘴不小心磕到了玻璃上,頓時鮮血直流,當時,爸爸正在外面有事,媽媽趕緊給爸爸打電話,媽媽一隻手打電話,一隻手用毛巾捂著我的嘴,爸爸接到電話,不顧一切的就趕了回來,把我送到了醫院。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後,讓我明白了: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俗話說:“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雖然我們年齡小,但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幫爸爸媽媽洗腳。

  我喜歡看《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4

  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播放了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了我”:“童話大王”講家風說“孝”,黑豹樂隊原主唱秦勇談“愛”……父母教會我 “孝”,看得潸然淚下,當我們是孩童時,父母是火車頭,帶著我們這節小車廂看最美的風景,感受最真的愛……當他們年邁時,已為人父母的我們是否做好了火車頭?

  《開學第一課》,不僅給孩子上了“開學第一課”,而且開學前給家長也補上了一課,作為父母,你教會了孩子什麼?是討論,更是拷問。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心願,作為孩子天然的人生導師,如何指導自己的孩子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如何教育孩子知恩圖報,代代相傳?沒有唯一的答案。唯一可知的答案是,等到孩子長大成人,質問在成長的關鍵階段“爸媽去哪兒了”的時候,作為父母,恐怕都會有極大的挫敗感。而這種挫敗感的來源,往往來自愛與教育的欠缺。

  今天《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倒是相得益彰——為人父母,你到底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孝、愛、禮,還是腐朽、無知?知道孩子們需要什麼,喜歡什麼,反對什麼,才能知道應該教會孩子什麼。孩子價值觀的扭曲異變,與家長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可否認的是,這是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品行和節操、原則和底線,成了被遺落的珍珠。殊不知,這對於孩子甚至未來而言,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家長們在傳輸什麼樣的價值觀呢?教孩子怎麼討巧獲得虛榮、教孩子靈活運用潛規則……職場的生存伎倆,演繹成了童話世界裡的攻心計。而傳輸這種價值觀,則是來自靈魂深處的自卑:當下的惡劣不堪環境,必然成為孩子們未來要面對的野蠻叢林。

  父母教會了我們什麼?借孩子之口來問這個問題,能否引發父母們的深思和反省呢?這“開學第一課”能受到父母們的重視嗎?還是繼續剛愎和自負下去?

  作為父母要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父母們上好這《開學第一課》,回答好“父母教會了我們什麼”這個問題,無論對孩子的成長還是對時代的變遷,都很重要。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引導孩子,讓他感覺到愛,同樣他也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愛。

  當我們是孩童時,父母是火車頭,帶著我們這節小車廂看最美的風景,感受最真的愛……當他們年邁時,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則需做好火車頭,繼續最美的風景,感受最真的愛……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5

  今天是9月1日,開學第一天,我晚上八點準時收看央視一套節目——開學第一課。

  本期節目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看完節目,我認真仔細地思考著,父母教會我們的東西太多了,應該寫哪一條呢?我想還是選擇最重要、最根本的來寫,那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要得到表揚,要得到認可,並不容易。比如在開學第一課裡提到的一個叫秦勇的父親,他的兒子患病,生活無法自理,作為父親的他並沒有沉一淪沮喪,而是用從容的微笑和堅定的信心面對每天,面對兒子,盡到了一個做父親應有的責任。最終幫兒子走出困境,脫離病魔的控制。像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成功地做好了父親的角色。我們再說說國外名人的例子,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社會地位很高,全球首富,無數人敬仰,但他卻熱心慈善事業,用自己行動回報社會,是個值得尊敬的人。

  社會上優秀的人例子很多,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優點:積極向上,信心堅定,都能得到社會認可,這些都是我們學一習一的榜樣,我們要從小樹立心中的偶像,立志長大做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