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通用14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1
星期五晚上,我準點觀看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這次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主持人撒貝南和董卿從源遠流長的漢字說起,帶領我們走進甲骨文的歷史。甲骨文是遠古時代的人刻在龜殼和動物骨頭上的漢字,記錄了中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是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源頭。王寧先生帶領我們認識了幾個方塊字的形成過程。中國的文字魅力還吸引了一個被稱為“漢字叔叔”的外國人,他研究漢字已經有四十五年,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還做了一萬五千個卡片,散步、吃飯的時候,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手裡都有卡片,他廢寢忘食、努力學習,漢字已經成了他的全部。每個漢字都有它的歷史和起源,所以他想做一個網站,但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得了很嚴重的心臟病。雖然病得很重,卻沒有阻止他對漢字的研究和熱愛。我從他身上看見了堅持不懈努力奮鬥的精神。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機器人與人類彈鋼琴比賽這一段。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特奧彈的鋼琴曲與少年演奏家彈的鋼琴曲幾乎一模一樣,讓我難以分辨哪邊是人類,哪邊是機器人,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我發現特奧有53根手指,近看它的手指就像耙子一樣,共有兩排,一排彈黑鍵,一排彈白鍵,因此它彈鋼琴的速度非常快。我深深地感嘆科技的發展能夠帶給我們更美的世界。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全世界共有的財富。我為自己的祖國驕傲。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2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東方文化大國。她,有著神秘美麗的漢字,有著振奮人心的武術,有著變化萬端的圍棋,還有著流傳千古的詩詞……可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今,我們身為祖國新一代的年輕花朵,我們身為祖國初生的太陽。我們應當努力學習,讓我們一同將文化的絲綢之路發揚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外國友人看到中國傲人的文化。
漢字,是中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從原始人祖先開始,傳說倉頡造字,一直蔓延到科技發達的現今。許多人都喜歡稱它們為“方塊字”,可是,我屬於“少數派”。我強烈反對這種說法。漢字。它們活潑靈動,最原始的字,就是一幅圖畫,而方塊字,顯得古板深沉。在行書、草書、篆書中,它們時而飄逸,時而緊到無法插針,這也是漢字的特色之處。
當今,有少數學生不喜歡漢字,可是身為外國友人的“漢字叔叔”,身患嚴重心臟病,進行過不少於5次心臟手術,可他終究不放棄探索漢字。而我們遇到生字,那些一動不動就抱怨的同學,看到“漢字叔叔”在重重困境下,還依然堅持喜歡漢字,你們,又是否慚愧?
中國武術,中國味道。中國武術具有中國味道,在節目表演《少年說》中,那一個個高難度而振奮人心的動作,具有一股霸氣旋迴的感覺,風靡全國的《戰狼2》導演吳京透過影片談出自己對“真正英雄”的看法。或許真正的英雄大家認為對自己遙不可及,可是所謂真正的英雄其實並不一定就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助人為樂,心繫群眾,不求回報就是真正的英雄。
人工智慧永遠不會犯錯,但它們不會懂得人們心中的喜怒哀樂,它們哪怕贏得了比賽也不會對自己笑一笑。圍棋冠軍柯潔在和阿爾法狗作戰時,他說:“當時比賽最激烈的時候,他恨不得到後臺把機器人的電源給掐了。”末了,機器人贏了,可它快樂嗎?不,它沒有情感,它不會知道快樂。
中國的古詩詞淵遠流長,在大家小的時候,就能聽到簡單的古詩。在《開學第一課》的詩詞板塊裡,請來了翻譯家許淵衝先生。他將古詩詞翻譯成速許多版本,他更是拿了一首《登鸛雀樓》讓大家明白了翻譯的樂趣。但是,這樣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到中國的國粹。也是為了建立更好地“絲綢之路”。
神秘的漢字,振魂的武術,變化的圍棋,不朽的詩詞……哪一樣不在世界展現?身為後輩的我們,應當報有更加遠大的理想,為祖國爭光,並將國粹推向全世界。中國驕傲,我們應當建立起更好的文化絲綢新路!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3
9月1號晚上9點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第一課講的是以文載道,是文學體現著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裡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迴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翻開一本書,讀上一首詩就像乘著文學的小船,漫遊在上寫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一課第一個出場的是漢字叔叔,他為漢字痴狂和習漢字的過程,以及建立漢字的網站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包括歌曲”中國話“充分展示了中國近幾年來對自有化的自信。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習中國話、中國漢字、中國的書法、中國的美食,展示出了中國在世界上不可缺少的地位。
第二課棋以明智,是小小的棋盤包羅永珍,凝聚著東方的智慧,啟發著無數的暢想,黑白棋子在往來之間,教會了我們勇於挑戰敢於突破的精神。在科技時代繼承傳統、擁抱未來才能為大國之智譜寫新的篇章。這次上臺的是郎朗和一位來自義大利擁有53根手指的神秘客人—一個機器人,名叫TEO,它的53根幾乎覆蓋了大半個鍵盤。
第三課講的是以武振魂,中華武術不但技藝高超更蘊含著中華民族仁義正直、勇敢堅韌的精神,保家衛國、自強不息的氣節。我們要傳承發揚武術精神,做有擔當有骨氣的中國人,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振奮民族之魂。
觀看開學第一課讓我有不少的收穫,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4
讀書,看書,讀的是心,看的也是心。
當你能透過某本書看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就看懂了這本書。我想說的東西不是書,可是它卻讓我真真實實的看到了這個世界。
唐詩萬首,宋詞風騷,元曲清婉,正是這些古人留下的東西給了我閱讀上最大的啟示。
我在字裡行間看到了王朝的更迭,日月的變遷;領略了貶謫的心酸,年輕的豪氣;也欣賞到了山河的秀美,江海的磅礴。我不得不感嘆這些詩詞曲中的包羅永珍。而這一切的一切成了我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詩,是古代最負盛名的一種文體。而它發展的全盛時期在一個輝煌的朝代——唐朝。故而唐詩聞名於世,而我最喜歡的自然也是唐詩。唐詩收集最全並不是我們熟知的《唐詩三百首》,而是《全唐詩》,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或許真正擁有的唐詩有過之而無不及。凡事自有優劣,唐詩中也分精華與糟糠。所有的詩人中主要有現實主義派與浪漫主義派,杜甫是現實主義派的代表人物,李白是浪漫主義派的代表人物,而我最欽佩李白的詩。他的詩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有《將進酒》中的意氣風發,有《月下獨酌》中的浪漫孤獨,亦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奇妙想象。我更折服於他詩中的那份灑脫。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5
2017年開學第一課講述了中華驕傲,我覺得中華武術是最驕傲的事。
樊國吳都鄂州,古畿新城,在抱清流而往長江、長河,引“二黃”而襟四區(鄂城、華容、梁子湖、葛店開發區)中崛起!
生長在鄂州土地上的我無不為故鄉而感到自豪。在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孕育著不少英雄豪傑。
“生命在於運動。”為什麼現在的人不繼承中華瑰寶——武術呢?我想這在於人們對武術思想觀念的不同。
中國的武術博大精深,何種人不為之自豪呢?又有哪種去用心去學習它呢?中國的瑰寶將自我毀滅嗎?想到這,我內心那份激動之情該怎麼表達出來呢?中國的武術將繼續發展下去嗎?這一切的一切將成為一個未知數。中國的武術是生是滅,這將取決於人們的意願。
我曾經訪問一個武術大師,他就是萬簌聲的家鄉徒弟李雄飛。他對我說,“他曾經開過一個武館,由於經濟的虧損和一些部門的不支援而被迫停止了這項工作。”但是他現在繼承師父的醫術並且把它看作生命機體的一部分。由於外部的種種原因,他的前途依然沒有走出陰暗的森林。我相信無論中國武術還是中醫都能得到較大發展。我也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名人。成功的前途必然有著種種阻礙,讓我們走出這塊阻礙的森林發揚中華武術精神。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一句話“炎黃子孫要爭氣”。
讓我們為中華武術崛起而努力吧!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6
字,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神奇的字型。
在我寫作的時候,常常為眼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入迷。它們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轉眼間又像一朵朵芬芳美麗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它們可不是毫無生命跡象的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每一個漢字都有著不同的風韻。看到“炎熱”這兩個字你能感觸到一股熱流在向你襲來;看到“冷霜”好像散發著一絲絲寒氣。這些用橫、豎、撇、捺構成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麼相近啊!
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更能煥發出一種特別的氣質,能變化無窮。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堂,在那裡,任你盡情的飛翔與馳騁。在人類古老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擁有如此瑰麗的書法瑰寶呢?
為什麼我們中華民族能成為擁有詩歌傳統的民族呢?因為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怎能不誘發你調動它們的靈性呢?漢字,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書法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它,不要讓錯別字替換它,讓它煥發出最大的魅力!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7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由於很愛練字的原因,《開學第一課》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王寧老師講漢字的一段。
一點一橫,一撇一捺,小小的漢字非常神奇。它們像一群群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躍著,像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樣出現在你眼前;它們像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流過筆尖;它們像浩瀚的大海浮現在你的眼前。
中國的漢字發展至今,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演變中可分為七大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在不同的時代用的字型形狀也不同。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楷書和行書,楷書的特點是形體方正,橫平豎直,筆畫清楚,行書則是楷書的快寫體。
漢字的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象形字背後都藏著豐富的知識。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我很喜歡漢字裡很多有趣的字謎。如: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日)。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香)。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碧)。一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立)。像這樣的字謎還有很多。
中國的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我愛這變化多端的漢字,更愛它背後的知識。我堅信美麗的漢字在未來將會被永遠使用。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觀看了這一課之後,真的是受益匪淺!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8
新學年開始的第一天,總有一節特別的課,它不是數理化,也不是史地政,但卻有2億學生和家長在看,它是《開學第一課》!今年度開學第一課中,吳磊作為課代表,一起和同學聆聽前輩們在傳承文化中發生的故事,走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屬於中華兒女是民族驕傲和諮信。
開學第一節目中,主持人董卿阿姨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文學、伴我成長。雖然我的文學學的不是很好,但是優美的文字還有作者的豐富情感,每次都能讓我感同深受,所以我還是熱愛文學。
在《開學第一課》中,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朗朗帶著他的兩位高徒弟挑戰機器人彈鋼琴。他的兩位徒弟一位10歲,一位12歲。比賽的彈奏曲目是《野蜂飛舞》。這個機器人來自義大利,它的名字叫特奧。這個特奧與人類不同,它有53根手指,幾乎能蓋住大半個鍵盤,所以彈鋼琴的速度非常快,最後特奧贏了。雖然特奧贏了,但是還是我們人類贏了,為什麼呢?因為是我們人類發明了它,所以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製造出更好的中國機器人……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9
星期五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內容是講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今年開學的第一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南化身‘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文化的傳統文化的堅守,從甲骨文講到我們的武術,既有文也有武,說的是文武雙全,從漢字的開始,王老師給我們舉了兩個例子,正,直,是從古代的寫法到今天的寫法,隨著歷史的變遷,漢字叔叔外國友人,李查德,漢爾思對中國漢字的熱愛,經歷了種種困難。
石磊演唱了《中國話》還有任嘉倫,柯潔,朗朗,吉克雋逸,翻譯家徐淵昌爺爺,還有一個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她是巴基斯坦第一個本土漢語教師。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會說漢語的人都是她的學生,因此她被譽為‘’巴基斯坦漢語之母"。
看了節目之後,我感到做為中國人,我很自豪。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10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在9月1日播出啦!這一次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關於中華驕傲歷史書上寫了很多很多,如四大發明,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正如節目中王寧教授說的,漢字和漢字文化能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能寫得和畫家一樣,行書流暢,快而敏捷。漢字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的。每個漢字都經歷了一段不可猜測的道路,才能流傳到現在,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光輝榮譽。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6歲高齡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他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許教授告訴我們他自己每天都要翻譯一兩頁紙,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有時也會半夜坐起,打起手電筒寫下自己想到的內容,生怕第二天忘記。許教授說:“我給自己一個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傳播到海外。”許教授這麼大歲數還堅持完成自己的目標,我們作為小學生更加應該向許教授學習,給自己一個目標,然後向目標前進。
透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深受教育,感觸頗深。中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來建設我們的祖國。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11
在《第一課》的朗朗歌聲中,《開學第一課》開始了,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它講述了許多中國令人驕傲的東西。有正直的來源、少年中國說、圍棋、野蜂飛舞……但令我記憶最深的,是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
漢字叔叔從小就十分喜愛漢字,他為了學漢字,竟然自己做了15000張卡片,為了讓跟多的人來學習漢字,他不惜花掉了全部的錢,來製作了一個網站。即使中間有兩次心臟病發作,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我就不如他,在平時,我幹一件事情總是堅持不下來,幹了沒幾分鐘就沒了興趣,沒有堅持過,而漢字叔叔卻堅持了一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他才能成功,正是因為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得以感動那麼多的中國人,使他們幫助自己。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熱愛上進,熱愛學習的心。我這麼回頭一想,如果我以前都堅持不懈的話,我就幹成了多啥的事情啊。我今後一定會重新改過,做一件事就專心的做,不要幹其他的事情,這樣我就會省出大量的時間,來幹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忙手忙腳。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12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是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而展開的。
首先是由吳磊哥哥給我們帶來的一首歌——夢想開始的地方,激情十足,給我們開學第一天帶來了一個美好的開端。
接下來由主持人撒貝南老師給我們請來了王寧教授,她給我們講解了漢字的來源。王教授說:“漢字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石,帶領我們穿越歷史,感受未來;所以大家要好好學習漢字,好好去體會。”
緊接著由主持人董卿請出了一位來自美國的“漢字叔叔”,他研究中國漢字達45年之久,他被中國漢字的魅力深深吸引,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廢寢忘食,努力學習,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在拿著卡片學習漢語,漢字幾乎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為了深愛的古漢字研究,他花了差不多30萬美金,依然無悔。他的最後那句話令我深深感動:“中國人的幫助讓我深深感動,我愛漢字,更愛中國”。他就是理查德·西爾斯。從我的內心來說,一位美國人他的母語是英語,他不顧一切地研究中國漢字,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來自義大利、美國等各地的人們都熱愛著中國漢字,中文系的師生們就像茉莉花一樣把中國漢字的芳香播散在世界各地,讓世界瞭解中國的悠久歷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古詩詞也不例外。
世界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為我們講解了中國詩詞的“三美”:
第一是意思美、內容美;第二是形式美;第三是音美。文字型現了中國人的情懷、志向和源遠流長的歷史。翻開一本書,領會一首詩,就像乘著文學的小船,漫遊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之母——米斯巴。她用深情的語調向我們講述了她的老師——楊老師和常老師放棄在中國教學而來到巴基斯坦教漢語,她受老師傳播漢語的影響,她說:“為了促進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她決心在巴基斯坦傳播中國文化,奉獻終生。”她的話讓我潸然淚下。
最後,吉克雋逸演唱了一首《千年之約》,表達了對米斯巴的敬仰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曆史文化的熱愛。
為了祖國的強大,讓世界瞭解中國,我們就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13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21時播出啦,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主題。
今年的舞臺被佈置成一個開啟的“書卷”的造型,兩側是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簡直就是教室的模樣。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96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爺爺。他長期從事文學翻譯工作,已有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他還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很多我們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透過許淵衝爺爺的翻譯才能為我們所熟知。他說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譯一頁紙,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有時也會半夜坐起,打著手電筒寫下想到的內容,生怕第二天忘記。
許淵衝爺爺說:“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傳播到海外。”
我們做為年輕的學生,應該向許淵衝爺爺學習,為自己定個小目標,然後向著目標前進。
漢字,我們的驕傲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 篇14
9月1日晚上九點,爸爸和我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中華驕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南當起了“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
節目特別邀請了著名鋼琴家郎朗和一位來自義大利名叫TEO的機器人一起現場合奏。還有最近刷爆網際網路的《戰狼2》的導演兼主演吳京,他透過影片的方式與我們分享他對“武”的理解。
而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寧教授講漢字。
漢字,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神奇的字型。
雖說每個漢字都由橫豎撇捺點這些簡簡單單的筆畫組成,像一群群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躍著,卻都有著自己的情感。望見“朝陽”兩字,你能感受到一絲明媚的陽光照耀著你,而望見“晚霞”,你會為那絢麗的色彩而迷醉。“喜”字使人笑逐顏開,“哀”字一望而皺眉……
王寧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讓我感受到一股漢子的神聖力量。
據說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金文發展到現在的楷書、行書,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象形字背後都藏著豐富的知識。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我喜歡漢字裡很多有趣的字謎,如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香);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碧)。像這樣的字謎還有很多。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中國的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我愛這變化多端的漢字,更愛它背後蘊藏著的豐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