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彙總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彙總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1)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九歲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他有著讀寫障礙症,卻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弱智,還被父親送到了寄宿制學校,但情況愈加嚴重,並有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患上了自閉症。幸運的是,此時遇到了一個富有愛心,永不放棄的美術老師,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逐漸讓伊桑走出了心理的陰影,並展現了他的繪畫天賦,重新找回了自信。

  這部電影的選材很普通,儘管國家不同,但對於老師們,象伊桑這樣的孩子,我國的每所中小學中都有很多,他們有共同不幸的特點:性格活潑好動,不時給學校和家庭帶來“麻煩”;他們文化課成績很不理想,甚至不愛學習;他們與同學們相處有困難,經常由於各種原因與同學們衝突,甚至打架;他們在老師的眼中是壞孩子,甚至是“弱智”;……他們在學校裡體驗最多的是失敗和打擊,最終多數會沉淪下去,甚至輟學。

  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是異常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也異與常人。影片中的一個細節對我印象很深刻,在一次數學中,伊桑面對“3×9=__”一題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他把“3”當作了“地球”,把“9”當成了“冥王星”,自己架著飛船,載著地球去撞擊冥王星,結果冥王星被撞的粉碎,只留下了完好的地球。於是,他得出了“3×9=3”的錯誤答案。雖然這個錯誤很幼稚,但作為老師,如果僅僅以錯誤答案給孩子扣上一頂“弱智”的帽子,而不是思考和分析錯誤背後的深層原因,我們就很難去改變這種錯誤。影片以美妙的動畫展示了伊桑內心世界的複雜活動,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對我的啟示很大,讓我再一次想起了在上海培訓期間,吳剛平教授講的幾句話“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差生’,這是老師們無法避免的問題,而‘差生’的形成千差萬別,那麼擺在老師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找出‘差生’形成的原因”。

  伊桑是不幸的,因為開始時沒有一位老師去試圖尋找他“差”的原因,包括他的父母,當然,他的父母很愛他,尤其是母親,一直保護他。但是,“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影片正是告訴了我們這個淺顯的道理。於是,伊桑又很幸運的遇到了一位徹底改變他命運的老師——尼庫巴老師。

  整個影片中,尼庫巴老師的出場無疑讓所有觀眾精神為之一振,正所謂“未見其人,先聞笛聲”,相信導演對這個環節的設計也是煞費苦心,當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個另類的美術老師以小丑的裝扮出現在孩子們面前。

  尼庫巴老師不但聰明,還很細心,他很快發現了伊桑的與眾不同;他不但富有愛心,還擁有教育的智慧,他知道僅憑關愛伊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他不辭辛勞地遠赴伊桑家裡與其父母進行溝通,並發現了伊桑有著天才的繪畫稟賦,他以此為突破口,讓伊桑從繪畫中找到了自信。

  音樂始終是印度電影的靈魂,這部電影也不例外。音樂和歌舞始終貫穿了整部電影,併成為亮點,結合電腦動畫的設計,把情緒渲染的恰到好處,而且歌詞的內容也極其符合電影情節,簡直就是為電影量身製作,極大地讓觀眾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更增添了電影的詩意。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2)

  伊夏是一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小孩,在他眼裡,所有的字母和數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動來動去,作業本上的字母全是反過來寫,考卷上的成績沒有一個是合格的。上課也時,老師提出的問題他沒有一個答得上來,所以經常不是被罰站,就是被罵,大家都覺的他很笨,很沒用,同學們也都瞧不起他。為此,他連學校都不想去,就翹課,跑到街上瞎逛,這事讓他爸爸知道,還狠狠打了他一頓,只有媽媽和哥哥疼愛他。

  最終,伊夏被學校開除了,他爸爸只好把他送到離家很遠的一所寄宿學校去,沒離過家的伊夏到了新學校,心裡受到很大的傷害,連他最喜歡的畫畫課他都不上,整個人像傻子一樣,把自己給封閉起來。

  這天,學校新來了一位代課美術老師----尼克。尼克老師初次見面就給孩子們帶來不少的驚訝。正當同學們用好奇的心情等待新老師的出現時,教室外面傳來了優美的笛聲,一位小丑裝扮出現在孩子面前,他帶著孩子們又唱又跳,一節美術課就在這歡歌笑語中結束。接下來的時間裡,尼克老師就發現伊夏的與眾不同,尼克老師決定家訪,發現伊夏的畫畫天分,尼克下定決心幫助伊夏。尼克在課餘時間,讓伊夏在沙盤裡寫字母,慢慢的再讓他從畫畫中一點一點的克服困難,最終幫助伊夏走出了陰影。

  在一次畫畫比賽中,伊夏還獲得了一等獎,他的畫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興奮地撲向尼克老師的懷抱!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故事中的尼克老師深深地打動了,我以後要認真學習,將來也要像尼克老師那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3)

  小主人公——伊夏,他常常在課堂上搗亂,他的父母經常被叫去學校處理。但是他自己卻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有錯。慢慢的,他竟然逃學!還請求哥哥幫他寫請假條來騙老師……他一次次地不只悔改,終於,他的父母失望透了!把他送去了全日制的學校……離開了父母,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地陌生!他並不習慣那裡的一切,他害怕極了!他開始變得不再歡笑,不再說話,不再與父母交流,不再畫畫……

  直到一個吹著短笛以小丑形象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的老師,他就是——尼克老師。尼克老師的善良,風趣,大愛。伊夏在尼克老師的用心開導下,他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黑暗世界。尼克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幫助伊夏提高認字能力,一切都在慢慢變好,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很多。之後,尼克老師為了伊夏開辦了一次“畫畫比賽”。伊夏的畫畫得非常好,與老師畫得畫不相上下。但是,最後還是伊夏的畫獲得了大家的好評,他的畫作為學校畫報的封面。伊夏的父母看著兒子的進步,激動不已。觀看過程中,我聽到不時會傳來抽泣聲……我覺得很欣慰!這個現象說明,我們的老師都被感化到了。不管是因為尼克老師的為孩子的無私的付出,或者伊夏與父母之間若即若離的親情。我覺得對我們的心靈都是有增量作用的。



更多熱門觀後感推薦參考:

1.

2.

3.

4.

5.

6.

7.

 

  一個人,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老師。殊不知,哪個老師會改變你的命運。或者會讓你變好,亦或者會讓你變差。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一個好的老師會讓這顆星星發光發亮;一個差的老師則會讓星星變得越來越黯淡,可能會變成一顆石頭……現在的.我們,接觸的孩子都是一張張的白紙,我們在白紙上面畫什麼,白紙上就有什麼!在這個知識更新飛速,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可能並不能教給孩子多少知識。但是,用我們的愛,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去學習做人,學習好的習慣,學習高尚的品德。愛每一個孩子,讓這些孩子都能閃閃發光!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4)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兒童影片。

  片中的伊桑是一個非常具有想像力但是有著閱讀障礙的男孩子,他的各門功課差的要命,他總是分不清正確的字母,他擲球的時候總是把球扔錯方向,他的思緒經常會隨著他的想像飛向很遠很遠。他在做3ⅹ9=?時,他不同於常人的小腦袋把3想像成地球,9想像成冥王星,最終地球經歷重重困難終於擊敗了冥王星,所以他帶著自豪地笑容在答案裡寫上了3 。沒有一個老師喜歡他,他在別人眼中簡直是一個白痴、笨蛋。直到尼庫巴老師的出現,才發現了與眾不同的他,在老師的一次次努力下,在老師專門給他創造的一次次機會中,小伊桑終於找到了自信。看完這個影片,想想自己的工作,我又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了身為一個教師的職責與重要性。

  影片拍得非常好,讓我覺得自己語言的匱乏,一時不知道用什麼詞語去形容它。片中沒有一個鏡頭的設計是多餘的,前面的差都是為後面的變好做鋪墊。片中多次用到唱歌來抒發感情,不管是歌詞還是歌聲都給我們了一種震撼。我們要愛我們的孩子,不管他好或不好。尼庫姆布斯是個好老師,他愛每個孩子,不因為他們的成績而對他們有所偏見,這是在這個以成績選拔人才的社會中鮮見的老師。他具有一雙慧眼,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他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責任心,他的目的就是幫助這個孩子,改變他,讓他快樂起來,他為此不懈的努力,最終他做到了,而且非常成功。

  影片給了我兩點啟示:一、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有些只是成績不好罷了,他或許在其它方面有特長,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更不能用顯微鏡去看他們的缺點,那不是刺激孩子上進,而是確確實會打擊到他們的。我們要用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會得到鼓勵,老師也會找到職業的幸福感。二、老師和家長們請變得單純一些,我們也有過成績不好的經歷,為何要為難孩子們呢?我們何嘗不知那怎麼也學不會的感受呢?有了問題,不要什麼不做就只會埋怨,埋怨有用嗎?找到原因,選擇合適的方法,孩子是會改變的,我們應該相信這一點。還孩子一片藍天,帶走我們給他們的烏雲,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就讓我用電影中的幾句歌詞做為的結尾吧:看看他們,就像顆顆新鮮甘露,緊緊依偎著葉片,這天賜的禮物,舒展迴盪著,從這邊滑到那邊,像那精美的珍珠,與笑聲相輝映。我們可不能失去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像冬日裡的陽光,在田野上淋浴金光,他們將黑暗從我們心中驅走,讓溫暖重回心中,我們可不能失去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

  伊桑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裡,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雲、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然而,伊桑的學習卻不樂觀,常常被老師吵、被同學欺負,媽媽面對伊桑也是無可奈何。被學校開除後,伊桑被迫送到了寄宿學校,此時的伊桑更是無助,看著孤獨無助的伊桑、不被人理解的伊桑、一副可憐相的伊桑,我心中的難受無法言語。伊桑的內心世界無人理解。

  直到年輕教師尼克的出現,伊桑的狀況逐漸好轉。尼克老師的用心、耐心、愛心深深地影響、感動著我。當看到尼克老師和伊桑緊緊擁抱在一起時,我的眼淚抑制不住,順著臉頰滑下。伊桑同樣抑制不住多年來的委屈、不被人理解,淚水像決了堤一樣嘩嘩直流。伊桑終於被認可,自信終於重拾。那一刻我為伊桑感到高興、幸福。

  作為班主任老師,我想,如果我無法發現孩子潛在的力量與能力,但至少我會給孩子更多的耐心、溫暖與愛。同樣,我希望透過這個電影,讓我們的家長知道,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孩子。要知道我們的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微笑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驚喜與無窮的力量。

  孩子們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陽光,有了這些才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為閃著光芒的星星。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6)

  我們的教育,始終處在一種矛盾中。不約束孩子,就無法迎合考試製度,奮力維護選拔制度,又難免限制了孩子個性化的發展。我不知道其他的地方,在我們這裡,永遠就只用分數多少來評價學生、評價老師的優劣。素質教育高呼了這麼多年後,結果孩子們仍然在堆積如山的書本中埋頭學習。沒有人敢說這一定是對的,但沒有人不是這樣做著。

  但越往下看越覺得感人,心靈又一次被震撼,靈魂又一次被洗禮。感慨頗多,也有幾點思索: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在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家長或老師很少會把孩子的心靈感受當回事。總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很少傾聽孩子的心聲,很少關注孩子的需求。忽略了孩子成長和教育的規律。

  孩子需要的應該是寬鬆的適合自身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人格得以健全,個性得以張揚,學識增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到的不光是學習文化知識,更多應該是心靈的成長曆程的體驗。而現今的學校教育,好多就是給孩子增加枷鎖,要學生拼命的考出好成績,考出高分數。學生整天的應付各種考試,疲於書本知識的獲取,缺乏親身體驗的實踐機會。培養出來的學生也缺乏創新意識。

  由於教師與學生因年齡的差異,生長環境、思維方式的不同,很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差異,因此,教師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學生的心態去推理一切,然後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與尊重,產生溫暖感和滿足感。當一個教師不願與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會使學生覺得老師不理解他,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與教師的溝通就會停止。

  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裡,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之主動模仿,提高教學效果。

  記得有位心裡學家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與優點得到老師的認可與尊重。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讚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舞。比如:“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的鬥志,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潛能。作為回應,學生會以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教師的賞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讚賞學生的薛系成果,讓學生從成功中增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樂。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7)

  當畫面定格在尼康老師將伊翔高高舉起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時,我的心很沉很沉。尼康老師不僅僅舉起的是伊翔,而還舉起了伊翔的讀寫能力和自信,舉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當靜下心來回憶整部電影時,好多感人的畫面在腦中盪漾:

  畫面一:滿眼含淚的尼康老師對自己的女朋友說:“他有危險了”,“他的眼神在呼救”。這是老師第一次提及並說起這個孩子,一個堂堂的大男人能在一個女人面前流淚提起,相比給他的心帶來了多大的傷痛。同時,也說明這是一位有大愛的老師,如果沒有深埋的大愛是絕對不會對自己的學生如此擔心的。

  畫面二:看完伊翔繪畫畫本後那張滿含悲痛的臉龐,“為什麼送他走”?一雙疑惑的眼神盯著孩子的父母。是呀!這麼一個不願意離開家庭的孩子為什麼要送走呢?為什麼要讓他確失父母的愛呢?僅僅是因為孩子嗎?所有的疑問都印刻在了老師的腦中。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呀!既擁有老師的職業職能,能洞察出孩子調皮、成績差的內在因素(讀寫障礙),又有母愛一樣的關懷。

  畫面三:和校長討論伊翔。這位所有老師都抱怨、都認為有問題、頭疼的孩子,在尼康老師的眼中卻是:很聰明,智商超乎常人,只是認字和寫字有點問題。為什麼他只關注孩子的長處、優點和特長,而別的只看到孩子一些負面現象呢?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所關注的和所期待達到的目標。

  畫面四:全校繪畫大賽,老師會場搜尋伊翔

  畫面五:……

  還有好多的畫面都讓人無比的激動和感動。

  回過頭來,反思我們自己,我們也是老師。我們可能做不到像尼康老師一樣在課上穿戲服跳舞;我們可能也做不到不遠千里去家訪;我們可能也沒有尼康老師那麼深的洞察力。但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愛放寬、放大,放到允許孩子們彰顯自己的個性,放到用不同的尺寸來丈量孩子。或許他們能找回自己的自信,找回自己人生路上前進的力量。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8)

  電影講述了一個學習不好的小男孩兒名叫伊夏,伊夏是一個有著一種閱讀、書寫盲目症的人,他寫的作業是最差的而且作業上的單詞寫得都是反著的。(比如:spaceship,他拼成了:pihsecaps)弄得老師都看不起他!考試吧滿分25分,他呢,數學2分、3分、英語5分!而他的哥哥約翰,在學校門門科目考第一在學校裡沒人相信他的哥哥是約翰!

  他的父母無奈只好下定決心,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在他爸爸媽媽走之前伊夏留下了眼淚——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後來,寄宿學校來了一位帥氣、開朗、幽默的老師叫尼克,尼克老師來時用一曲歡快、活潑的歌打動了全班人,除了伊夏,在尼克老師的幫助下,伊夏漸漸地變得開朗、自信了起來,成績也跟著提了上去,他的畫也光榮的獲的一等獎,登上了學校年刊的封面,他成為了一個好學生。

  約那桑·歐登·阿摩爾的話得好:若想成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須培養熱忱。人們因你心與熱誠而更喜歡你;而你也得以逃離枯燥不變的機械式生活,無往而不利。不會有別的,因為人類的生活就是這樣,把靈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僅會發現每天中的每小時都變得更愉快,而且會發現人們都相信你,恰如我們以發電機時相信電那樣。

  在最後,伊夏跑向了尼克老師,尼克老師高高的把他拋起。這個鏡頭恰恰說明了影片導演要告訴大家的一個真諦: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耀眼的星星,是我們祖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