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觀察日記X則> 觀察蚯蚓日記集錦15篇

觀察蚯蚓日記

觀察蚯蚓日記集錦15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蚯蚓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蚯蚓日記1

  下午,我去小區抓蚯蚓。我在樹下、草叢中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蚯蚓。正當我灰心的時候,我在一塊石板下面找到了一條蚯蚓。我把它放在一個塑膠杯裡,可是,它不停的往外爬,我就在塑膠杯裡放了些泥土,挖了個坑,把蚯蚓放進去,再蓋上,哈哈,這樣,它就老實了。

  我回到家,把蚯蚓拿出來,放在地上讓它爬。我發現如果蚯蚓要向前進一步,就要先把身體縮攏,再伸開,這樣就邁出了一步。我還發現蚯蚓是軟體動物,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溜溜的,它的身體長長的,有環帶後左邊是口。

  過了幾天,我發現蚯蚓不會動了,原來死了。我覺的可能是泥土太乾了。死蚯蚓的身子看上去幹巴巴的,皮膚黑色的。

觀察蚯蚓日記2

  我喜歡很多昆蟲,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昆蟲。它的名字叫蚯蚓。

  蚯蚓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的夜行性環節動物。白天棲息在潮溼、通氣效能良好的土壤中,棲息深度一般為10——20釐米,夜晚出來活動覓食。

  它以腐爛的落葉、枯竭、蔬菜碎屑、作物秸杆、禽畜糞、瓜果皮、造紙廠、釀酒廠或麵粉長的廢渣以及居民點的生活垃圾為食。特別喜歡吃甜食,比如腐爛的蘋果,亦愛吃酸料,但不愛吃苦料和帶有單寧味的料。鹽料對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氣性的低等動物。對周圍環境反映十分敏感,它適宜在15度——25度,溼度在60%——70%,酸鹼度ph值為6.5——7.5的疏鬆土壤中,條件不適時,就會爬出來逃走。

  怎麼樣,聽完了我的介紹,你也喜歡上蚯蚓了吧,其實好多昆蟲都是不咬人的,你不妨回家也養些蚯蚓,觀察觀察,說不定你還會發現它更多習性。

觀察蚯蚓日記3

  20xx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晴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小昆蟲,這次觀察的昆蟲是蚯蚓,希望能觀察到蚯蚓的一些趣事並記錄下來。

  蚯蚓的皮膚是紅色的,上面有一些花紋,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些花紋是用來伸縮的。蚯蚓腹部的顏色是淡紅的,非常漂亮。他們總喜歡在泥土裡玩捉迷藏的遊戲,鑽來鑽去,似乎地底下有一個屬於它們的迷宮似的。看著這麼多可愛的蚯蚓,我不禁真想給他們每個人都起個名字,應該叫紅紅,或長長,還是暖暖更好呢?這些小蚯蚓真可愛,爬行的時候,身上的那些小條紋就展示出過人的用處了,蚯蚓會在它們的幫助下,像彈簧似的一伸一縮,雖然爬行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卻行動自如:有時會縮成一團;有時又伸展開全身;還有時半蜷半展;如果“蟲群密集”時,它們還會“疊羅漢”,很有趣兒吧。

  蚯蚓的確很有趣,後面還會遇到什麼呢?真想早點兒知道呀。

觀察蚯蚓日記4

  剛把蚯蚓拿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過去看它們。蚯蚓怎麼不見了?只剩下一堆土。我拿著小棍兒 翻了翻土,嗨,它們都在土底下幹活兒呢。

  這麼多的蚯蚓,大的有一公分那麼長,小的只有4.5釐米長,只是比頭髮絲兒稍微粗些。

  一隻蚯蚓被我挑在盤子裡,聽說蚯蚓分成兩段不會死,我叫爸爸來試試。他一手拿一根小棍,分別按住蚯蚓的頭和尾,向兩個方向扯。過了一會兒,爸爸把小棍拿開,蚯蚓快要變成兩段了,它痛苦的扭曲著身體,爸爸一狠心,把蚯蚓徹底分成了兩段。有頭的一段比較安靜地躺在盤子上,後一段不停地扭著。爸爸說,扯玩了蚯蚓,他都吃不下晚飯了。

  真奇怪!蚯蚓被扯開了,怎麼沒流血呀?

觀察蚯蚓日記5

  一天,我和媽媽去釣魚,帶了好多蚯蚓當魚餌。

  蚯蚓的身體細長細長的,身上有許多一節一節的細細條紋,這都是供它鑽土方便。

  媽媽把一條蚯蚓的中間掰斷,蚯蚓還扭來扭去的。我奇怪的想:咦?大多數動物從中間斷成兩半時,不都死了嗎?怎麼蚯蚓那麼頑強呢?於是我問了媽媽,媽媽說:蚯蚓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如果你把蚯蚓切成兩節,過了一段時間,著蚯蚓就會長成兩條蚯蚓。”

  原來蚯蚓有再生能力呀!我回了家查了查資料果真如此。網上還說蚯蚓是農民的'朋友。蚯蚓靠吃泥土裡的沙粒、土壤以及腐敗葉子為生。這些東西吃了以後排洩出來是捲曲粘的小顆粒,裡面含有化學物質,是莊稼所需要的營養。蚯蚓在地下生活,還能把地下的細土翻到上面,把粗土翻下去,使土地更鬆軟,起耕耘作用。

  看了這些資料以後,覺得蚯蚓真奇妙。身體那麼小,作用還那麼大。據說蚯蚓還是高蛋白食物呢!

  看來我要好好學習,去發現、去研究更多大自然的奧秘!

觀察蚯蚓日記6

  20xx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晴

  我是一隻小蚯蚓,名叫紅紅,快樂的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生活著。我喜歡陰暗且潮溼的地方,一旦有光向我射來,我就會立刻躲到附近的泥土中去。我們蚯蚓家族患有“恐高症”,有時主人戲耍我一下,用小木棒把我挑起來,放得高高的,我就不敢動了,生怕掉下去。我最大的樂趣是在土壤裡鑽來鑽去,和夥伴們一起玩捉迷藏,還順便給親愛的泥土先生鬆鬆土。只要有條件,我還喜歡和夥伴們纏在一起,這也是一種樂趣,我們也抱團取暖呢。這時你會問我,你的家在哪裡呀?嘿嘿,告訴你吧,我沒有家,住在土壤裡就夠了,不用挖什麼洞穴。

  這就是我的生活。我非常享受生活。哦,好了,沒有時間跟你多說了,我要和我的夥伴玩去了。

觀察蚯蚓日記7

  今天下午,我吵著要去釣魚,好不容易把爺爺給拖了出來。他說:“釣魚,沒有魚餌怎麼行哪?”半路上,爺爺去買了一包蚯蚓。“什麼?蚯蚓還能做魚餌?”我一頭霧水。爺爺只是笑笑。到了釣魚的地方,爺爺熟練地從袋子裡扯出一條蚯蚓。我仔細觀察它,蚯蚓全身都是暗紅的,靠頭部的一塊兒還有一個不大明顯的,顏色較深的環帶。它靠身體的收縮而向前移動著:頭先朝一個方向伸,身體後部一拱,

  再跟上來。這和蝸牛的爬行差不多。

  這次釣魚,我認識了蚯蚓,也對它產生了興趣——我把剩下的蚯蚓帶回了家。

觀察蚯蚓日記8

  每個星期一早上,是升旗的日子,但今天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一大早,在紅磚土跑道上佈滿了蚯蚓,全校師生就在墊腳、跳躍中進到操場,我們不忍心將這些鬆土小尖兵踩傷。蚯蚓這麼大批的出現,讓我們充滿了疑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校長決定讓我們進行偵查,瞭解真正的原因,可以到圖書室查科學叢書、可以上網,也可以翻教科書,只要有答案,立刻告訴校長,就有獎勵;但是蚯蚓出土的理由不可以相同,別人先一步有這個答案,就不能再提出。

觀察蚯蚓日記9

  今天,我從書上看到蚯蚓吃什麼和下雨的時候它為什麼跑出來。

  蚯蚓吃樹葉或者泥土,它會消化泥土裡的有機物,當成養分吸收掉,剩下的就由排洩排除。這些排洩物對植物非常有益。不僅如此,死掉的蚯蚓會在短時間內變成礦物質,對土壤是很好的肥料。最神奇的是,即使將蚯蚓切掉一部分,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會重新長出來。蚯蚓可用皮膚在地底呼吸,但下雨時雨水滲進地下,使得空氣量減少,使它不能呼吸,只好鑽出來。

  蚯蚓真是一種神奇的動物。

觀察蚯蚓日記10

  在學校裡,科學老師說蚯蚓被切成兩半會變成兩條蚯蚓,我想做一做這個實驗。

  晚上,我和爸爸在小區的花壇裡抓蚯蚓。不一會兒,我們就發現了一條長長蚯蚓。我們用一根筷子把蚯蚓挑起來,正要放到紙杯裡,靈活的蚯蚓倏地一下就逃走了。我們沒辦法,只能耐心等待蚯蚓再出現。這時,我靈機一動,跑回家把鏟子拿來。我用鏟子直接鏟了一大堆泥土放入紙杯,一下子好幾條蚯蚓竄出來,把我們嚇了一跳。

  終於可以做實驗了。我先把一跳蚯蚓放進另一個紙杯裡,然後用刀筆砍向蚯蚓,段成兩節蚯蚓不停扭動,果然像老師說的那樣,段成兩節的蚯蚓仍然可以存活。而且,我的刀筆上沾上了紅色的血跡,沒想到蚯蚓會流血。第二天,我再去觀察這蚯蚓,紙杯裡果然有兩隻蚯蚓在爬,好像已經不是昨晚受傷的蚯蚓了,他們的傷口沒有了,環帶也長出來了。蚯蚓的生命力真強!

  蚯蚓真是一種神奇又有趣的動物!

觀察蚯蚓日記11

  今天,我跟外婆在公園裡玩。我突然想起忘帶蚯蚓了,於是東找找,西看看。由於我沒有“尋找術”,所以,我除了拔起了一根枯萎的竹子,結果什麼都沒找到(這是肯定的啦)。 我氣死了,只好坐在桌子上(夠調皮的吧?),使勁的拍著腦袋,可是,什麼也沒想到(那樣子很蠢),懊惱死了,嗚!我又去爬了會兒凳子,也想不到。最後實在受不了,就從凳子上跳了下來,跳起了格子。

  突然我發現有些草沒扎牢根,於是很好奇,把草皮拿以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上面有數十條蚯蚓,那些不像在鬆土,反而像在睡覺,反正我嚇了個半死,那些蚯蚓分散、彎曲地在一起,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景象。我趕緊打電話:“媽媽,你猜我看見了什麼?”,“什麼?”,“數10條蚯蚓!在草皮下面!”。“什麼?”,“bye”,老媽還沒反應過來,我就“啪”的一下把電話掛了。

觀察蚯蚓日記12

  蚯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小動物,每鍾動物都有自己愛吃的食物。但是一提起蚯蚓的食物是什麼時,有很多人都會說:“蚯蚓的食物是土。”事實是這樣嗎?

  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但是自從有一次上自然課時,校長講到“動物和環境”這一課時,我才知道蚯蚓的食物不是土。那麼蚯蚓的食物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以前對蚯蚓的初步認識,加上校長提供的資料,我做了一次實驗,在一個較大的盒子裡,分別放著潮溼疏鬆的土壤和乾硬的土壤,土厚約2釐米。然後,把3條大小不同的蚯蚓任意放進盒子裡,蓋上盒蓋。過了大約5分鐘後,我開啟盒蓋一看,3條蚯蚓都鑽在潮溼疏鬆的土壤裡。

  從觀察中,我知道蚯蚓愛生活在潮溼疏鬆和含腐殖資的土壤中,喜歡黑暗的環境。如果籠統地說蚯蚓的食物是泥土,這是不確切的。應該說土裡腐爛的植物才是蚯蚓真正的食物。

觀察蚯蚓日記13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從菜園裡挖了4條蚯蚓帶回家。我把其中2條前15——20節切掉,另2條切掉尾部(約佔身體全長的十分之一)。我把這4條切掉了一部分的蚯蚓放在花盆的土壤裡。土壤保持溼潤,為了不讓花盆積水,我又在盆底穿了幾個洞,把花盆放在陰暗的地方。

  過了一個星期,我去觀察它們。輕輕地撥開泥土,蚯蚓露出來了,但沒發現什麼大的變化,只是看見它們的傷口已癒合了。我又把泥土蓋在它們身上,放回原處。

  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再去觀察它們。當我撥開泥土一看,發覺蚯蚓身子長了不少。我決定繼續觀察,又在它們身上蓋上溼土,放回原處。

  又是一個星期過去了,這一天,我一起床就去觀察它們。奇蹟出現了,當我輕輕撥開泥土時,4條完整的蚯蚓出現在眼前,簡直使我傻了眼。我興奮地叫起來:“蚯蚓真的生頭長尾啦!蚯蚓再生啦!”

觀察蚯蚓日記14

  昨天下午放學後我就來到了這裡——鄉下舅舅的家。昨天晚上睡覺前我還在發愁,不知道寫什麼好。

  今天中午,我在舅舅家門前的水溝裡發現了一條蚯蚓,我心想:就來觀察蚯蚓吧。蚯蚓的樣子跟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差不多,他的身體長長的像一根筷子,顏色是棕紅色的,圓圓的身體有我的小指這麼粗。當我發現它時,它在左右扭動,艱難地向前爬行,爬著爬著,它就往土裡鑽。我迅速地把它從土裡揪出來,玩弄了一陣子,發現他會吃泥土,拉的便便也是泥土。

  吃過午飯後我又去看蚯蚓,發現一個乾巴巴的屍體,蚯蚓為什麼死了?後來我查了<<十萬個為什麼>>才知道:蚯蚓喜歡溼處。上午太陽很熱把地面曬乾了,蚯蚓身體中的水分就會流失,所以就死了。

觀察蚯蚓日記15

  科學課時,我們能觀察許多的生物,如蚯蚓、蝸牛、金魚等等,那我們就說說蚯蚓吧!

  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蚯蚓是一種環節動物,它比較喜歡生活在潮溼、鬆軟的土壤裡,幫助農民伯伯鬆土。接著老師拿出一條灰不溜秋的小蚯蚓,咋一看上去像是一條細細長長的小繩子,放在桌子上一動不動,身體很光滑,軟軟的為什麼能在硬邦邦的土壤裡鑽來鑽去呢?

  可能它注意到沒什麼危險了,就開始慢慢挪動身體,當我們用東西挑撥它時,它居然彈跳了起來,像一位優秀的跳高運動員,平靜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這麼好的彈跳力,不知道蚯蚓吃的是什麼?

  一條小小的蚯蚓真神奇!我愈加對蚯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定要學好這門知識寶庫,更好地來解答,沒有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