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連續觀察日記範文10篇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連續觀察日記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連續觀察日記 篇1
慢慢地米米長大了,卻更貪玩了。每天,我都會帶著米米到公園去玩。可是,一旦我們要回家時,米米就不樂意了。它會上來使勁地咬我的褲腿,讓我再陪它玩一會。有時候,就算是到了家裡它也心神不安,一會兒抬起前爪趴在窗臺上對著外面大聲亂叫,一會兒又無聊地躺在地上睡覺,一會兒又跑到我的作業本上胡亂踩踏。有時候真讓它攪得沒辦法,陪它玩一會兒。我問它:米米,你是不是想回到大自然去了?
米米有點著急地躲回角落裡趴下不出聲了,似乎在說:我才不想回去呢!這裡有很多好吃的,比如:牛排、雞腿、香腸等,還有很多好玩的,我!我!我才不想回去呢!
唉!這隻懶惰的狗狗啊,都怪我這麼“體貼”,這麼用心地照顧它,慣壞它了!看來我還真要訓練米米,不能再讓成為好吃懶動的“懶米米”了!要變的勤勞了!
連續觀察日記 篇2
5月1日 星期三 天氣雨
今天,學校放假了,由於下雨,我沒有出去。寫了一會兒作業,我來到陽臺上,認真觀察起昨天泡進水裡的大蒜。不知何時,蒜頭上冒出了小嫩芽,白色裡透著一丁點兒淺淺的褐色,大概有半粒米那麼大。小嫩芽探出頭來,像是迫切地想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如針尖大小的白色的根也一簇簇地迫不及待地從蒜頭底部跑了出來,大約有6毫米長了,長得太快了。
我可愛的小蒜,快快長大吧!
5月2日 星期四 天氣陰
今天,雨停了,天一直陰著。但大蒜的生長好像並不受天氣的影響,我欣喜地發現:嫩芽的長度已經達到了一釐米了,寬度也長到了兩毫米。在嫩芽的中間還出現了一條不太明顯的白色裂口。雖然我很想知道里麵包著什麼,但我不能“拔苗助長”。根也長到了一釐米左右,數不清的根簇生在蒜頭底部,白白的、嫩嫩的,像無數根吸管一樣,在盡情地吸取水分。
小蒜,快快地長吧!我為你提供足夠的水分,相信你會用綠色報答我!
5月4日 星期六 天氣晴
今天,天氣晴朗,呆在家裡,我更認真地觀察起蒜頭來。最長的小嫩芽已經長到了六釐米了,嫩綠的小芽芯已經悄然地半綻開了。如果橫著看的話,小芽芯綻開的形狀就像一彎小小的月牙。最讓我高興的是,就連最“堅貞不屈”的那一個蒜頭也吐出了新芽。它小小的,綠綠的。所有蒜頭的根又長長了一截,估計最長的都快接近三釐米了。這些白白嫩嫩、細細長長的根直伸向杯底,像一根根動物的觸鬚。
呵呵,我的“白鬍子”小蒜,你明天會給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連續觀察日記 篇3
20xx年3月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早上可真冷啊!冷風嗖嗖。從窗子外放眼望去,大街上的人都穿上了大棉襖,大樹也被吹得搖來晃去。突然間,我想起了我的蘆薈,我飛快地跑到了蘆薈旁。發現蘆薈的那根莖,竟然顏色都變了,變成了黃綠黃綠的,我以為它被凍傷了。我連忙用玻璃罩罩住了那根給小花苞提供足夠營養的莖和奇形怪狀的小花苞,生怕它們被凍感冒了。到了下午一點多鐘的時候,太陽公公終於露出了它那燦爛的笑顏。我又跑到了那盆蘆薈旁,連忙把玻璃罩拿開,看一看那小傢伙有沒有“受傷”。這小傢伙的“傷”可好多了。我開心地笑了,又把玻璃罩罩在了上面。媽媽走了過來,看看蘆薈,對我說:“梓怡,蘆薈是不能用玻璃罩罩起來的,那樣它會被‘悶死的’。”“可是它的莖為什麼會變成枯黃的呢?”我問媽媽。“那是因為它缺營養了。”媽媽說道。我趕緊給蘆薈加了“營養”。
20xx年3月1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家那根粗壯的莖上的小花苞與平時不大一樣。我仔細一看,“哇!小花苞就要爆開了!”我叫道。看著那些可愛的即將要爆發的小花苞,我的心裡就想那些蘆薈的葉子一樣,多麼開心啊!晚上睡覺上午時候,我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又去看了一眼——小花苞已經開始開放了!於是我又爬到了床上,繼續睡覺了。
20xx年3月11日 星期天 晴
蘆薈今天終於開花了。你看:那蘆薈上面,一根根柱狀的花,向下垂了下去。它的顏色是淡黃色的,它們像一根根香蕉似的垂了下來,那黃色的“香蕉”,多誘人啊!要是它再大一點,我一定要把它給吃了!到了中午,這些花的花瓣已經變色了,變熟了,變得紅了。到了下午我去看的時候,花蕊已經伸了出來,多可愛呀!我愛我家的蘆薈!
連續觀察日記 篇4
x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要做一個醋泡雞蛋的小實驗。首先我從冰箱裡取出了一個雞蛋,再找來一個玻璃杯子,為了觀察得更清楚,我想用白醋來泡雞蛋,可我家只有米醋,那將就著用吧。
我先把雞蛋洗乾淨後放進杯子,然後把醋倒進去,能淹過雞蛋就可以了。隔著杯子我注視著這枚醋泡蛋,心裡在想: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突然之間我發現這雞蛋好像變大了!接著我發現雞蛋穿上了一件“氣泡服”。
這時我意識到,如果這雞蛋真的能變大許多的話,那我不就沒辦法從杯子裡把它取出來了嗎?想到這裡,我趕緊又找來一個空的蜂蜜瓶子,把雞蛋和醋給置換了過來,瓶子有些大,我又往裡倒上一些醋。
把雞蛋從小杯子往大杯子裡置換的時候,我那捏著雞蛋的兩根手指頭,都有一股輕微麻麻的感覺,媽媽說,這是雞蛋和醋在起化學反應。這可真是太有趣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我要接著觀察。
x月10日 星期四 晴
早上起床,我先去看醋泡蛋。瞧,它長胖了好多呢,雞蛋的顏色也沒有昨天那麼紅了,四周還是充滿著氣泡。杯子口那兒結了一層白色的泡沫,雞蛋的周圍有一絲絲的棕色粘膜,我想,這粘膜可能就是脫離的蛋皮吧。
我把食指伸進杯子裡,輕輕點了點醋泡蛋。咦,有些軟呀!真神奇,硬硬的雞蛋殼變得有些軟了。繼續,看看它到明天會變成什麼樣。
x月11日 星期五 陣雨
今天雞蛋的顏色徹底變成了白色,以前的紅色外殼不見了,現在的蛋殼變成了軟軟的一層半透明薄膜,雞蛋的體積變得比以前大有一倍。
硬硬的蛋殼不見了,它到哪裡去了?雞蛋的體積會變大,這是為什麼?帶著這些疑問,我在網上百度了一下,得到這樣的結果,原來蛋殼已經被醋酸溶解了,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被醋泡著的蛋殼中冒出來的泡泡就是溶解反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泡。至於雞蛋的體積會漲大到原來的1倍,則是由滲透壓造成的。當薄膜兩邊物質(例如蛋白質)的濃度不相等時,就會產生滲透壓,濃度較低那邊物質裡的水就會透過薄膜,滲入另一邊,以使薄膜兩邊物質的濃度相等。雞蛋內部黏稠狀的蛋白質濃度比較高。蛋殼變薄之後,在滲透壓的影響之下,醋中的水分就透過蛋殼溶解後形成的半透明薄膜,進入雞蛋把它撐大了。
總結:原來是這麼回事兒!透過做醋泡雞蛋的這個科學小實驗,讓我瞭解到化學反應的奇妙之處,也體驗到了實驗的快樂。
連續觀察日記 篇5
我外婆家有隻小貓。我發現小貓的毛很長,眼睛大的,耳朵尖尖的'。
我觀察到貓的舌頭裡有鉤子,所以它吃魚時不吐骨頭也不會噎著。我發現貓走路時之所以沒聲音 ,就是因為貓的腳有一種肉墊。原來這就是它提防老鼠發現它的秘密。透過我的觀察,貓只有在捉老鼠和警惕的時候才會把爪子伸出來。
有一次,我先順著摸它的毛。誰知,它就跟我走。原來,讓小貓覺的舒服,它就會跟著你。
原來觀察也是可以知道那麼多知識的。我以後也要多多觀察身邊的事物。
連續觀察日記 篇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東山湖公園,我特別高興。
進入公園,我看見四周圍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很快我們就來到了湖邊,我看見湖裡有一群群錦鋰,它們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紅的、白的、黃的……好看極了。它們身上披著閃閃的銀片,眼睛黑黑的,嘴巴不時還冒出幾個小泡泡,尾巴好像一把把小扇子,可愛極了!
我迫不及待地去買魚食,然後站上湖邊撒魚食,魚兒們爭先恐後地搶著魚食,場面十分激烈,魚兒們一上一下的好像一群小朋友在跳舞一樣,快樂極了、靈活極了!
漸漸的漸漸的我就把魚食全部撒光了,看著魚兒們吃得飽飽的樣子,我的心好像吃了蜜一樣甜。這就是我觀察到的動物—錦鯉。
連續觀察日記 篇7
9月29日
今天晚上,媽媽炒了一盤綠豆芽。吃著那香噴噴的豆芽,我好奇地問媽媽:“這綠豆芽是怎麼種出來的?”媽媽告訴我,這綠豆芽不是種出來的,而是發出來的,這讓我感到十分奇怪,加上秋季作業里老師還讓我們些綠豆芽生長日記,於是我便讓媽媽教我發豆芽。
9月30日
今天,媽媽買來了許多綠豆,只見綠豆穿著一件淺綠色的外衣,中間有一道裂縫,那是綠豆的種臍,剝開外衣,露出了兩片嫩黃色的子葉。媽媽告訴我:選種時,要選顆粒飽滿、沒有蛀蟲的種子,我選了幾粒較好的綠豆,把它們浸泡在水裡。
10月1日
我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觀察綠豆,這時,盆裡的綠豆已經變腫變脹了,我把綠豆拿去給媽媽看,媽媽說,現在可以發綠豆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找來了一個易拉罐,又找來了一些泥土,把綠豆種到土裡。媽媽還叮囑我每天要給綠豆澆兩次水,這樣就能滿足豆芽生長時所需的水分。
10月5日
今天早上,我看見綠豆的綠外套破裂了露出了嫩嫩的,乳白色的嫩芽,我興奮極了,馬上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媽媽。
10月5日
早上,那些綠豆都長出了許多能白色的乳芽。莖頂著兩片合在一起的子葉,就像是綠綠的蜻蜓停在莖上,挺可愛的。我在給它澆水時發現,高的豆芽已經有5、6釐米,比較粗壯;短的卻只有2、3釐米,比較細小,為什麼豆芽的高矮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我把這個問題告訴了爸爸,他說,那是因為我們種豆芽的經驗不夠所造成的。
10月6日
中午,頭等大事,就是去看豆芽的長勢,我發現豆芽的生長速度更快了,昨天還是隻有半個罐子高,今天已經長到罐子外面去了,塞滿了整個易拉罐。這讓我有些意外,媽媽說,豆芽長得差不多了,我高興極了,又鄭重其事地給豆芽澆了一次水。
我希望豆芽越長越大,知道開花結果。
這幾天的勞動讓我知道了,只要細心照顧,就能讓都豆芽長得如此粗壯,這讓我感到十分開心。
連續觀察日記 篇8
5月1日星期一雨
蝸牛,大家一聽到這個動物一定都十分熟悉,每每到了夏天蝸牛就蠕蠕爬出來了。我們四年級也曾觀察過,但不是很仔細,只記得這蝸牛揹著一個殼兒,像一座小房子,有兩根長的觸角和兩根短的觸角,並且這蝸牛殼上有很多圈,十分有趣。你看了我這點兒觀察,一定認為我十分粗心。但我知道大家一定在平時邊沒有留意吧,因為這蝸牛太不起眼,人類隨便一踩,就死了。但我卻覺得它是那麼的了不起,每天都要揹著這麼重的殼兒闖天下,並且它的爬行速度也十分慢。它沒有大象那麼大,也沒有兔子跑得快,更不會像鷹一樣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飛翔。一次偶然的機會上,我在草坪上發現了幾隻蝸牛,只見蝸牛在吃草,我起了一點疑心,蝸牛會吃草?(我的科學知識可淺短了),我就隨手抓了幾隻,放在一個花盆上天天的觀察。
5月2日星期二晴
我捉了4只蝸牛並把它們放在了花盆上。一開始它們好久不動,我還以為死了呢,可幾個小時,它們好像適應了環境就開始爬行。我舒了一口氣,我所觀察蝸牛是小小的,並且蝸牛的殼是淡黃色的,殼上面有一輪輪的圈如樹根上的年輪,由中點順時針向外圈繞開形成螺旋。蝸牛的身體是白色的,軟綿綿的,好像一件羽絨服,一揪癟了,過了一會又胖了,十分有意思,有時候摸著摸著,我會感到十分舒服,蝸牛的頭有點兒圓圓的,上面有四根觸角,有二根長的和二根短的,長的長在頭頂上,觸角上有兩個像針尖一樣的黑點,這就是蝸牛的眼睛。不管它們做什麼,總是把兩根觸角向上豎著,還一擺一擺的,擺個不停活像兩根電視的天線,而兩根短的便長在它的頭上,是幫它吃東西用的,有趣吧!
5月3日星期三晴
我將一隻蝸牛抓到了桌上,那蝸牛開始爬行了,它所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白白的,十分粘的液。我見蝸牛爬了,就忍不住,用手輕輕地去碰了它的觸角,沒想到蝸牛好像老鼠見了貓十分害怕,馬上把觸角縮了回去,可有意思了。如果我碰的重一些的話,那它就更不得了,把全身都縮排“家”去了。我會忍不住笑出來。
我還要繼續觀察下去,還要看看蝸牛的一生呢!
連續觀察日記 篇9
9月22日星期三睛
今天放學回家後,我按照徐老師的要求,挑了30顆既飽滿又均勻的綠豆,放進水裡,觀察它們的發芽過程。我很好奇,每過幾分鐘就去看一次,但是啥變化也沒有。到第四次去看的時候,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了,我便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把水倒掉,找了只漂亮的花盆,用鑰匙在泥裡戳了30個洞,把綠豆一粒一粒地放進它們的“小屋”,然後蓋上土,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去會有什麼變化呢?我更好奇了,耐心等待著。
9月24日星期五晴
早晨醒來,我無意中看了一眼窗臺上的綠豆,驚喜地發現它們居然發芽了,跟媽媽預計的起碼得三四天不太一樣。我數了一下,有7棵嫩芽。那一個個綠白相間的小腦袋從土裡努力地鑽了出來,一定費了好大的勁吧。小芽的莖是白色的,芽是嫩米黃色的,大小跟鉛筆頭上的橡皮差不多,頭上還戴了頂“帽子”,顏色是綠色的;媽媽說,那是綠豆的外殼。它們有的舒服地躺在泥土上,宛如在睡覺;有的低著頭,似乎很慚愧的樣子;還有的則彎卷著細細的腰身,彷彿在下大腰……真是千姿百態。
9月26日星期日晴
今天,媽媽特意把綠豆芽帶到奶奶家來讓我看。我一看,大吃一驚:“這是我種的綠豆芽嗎?你換過了吧?”媽媽笑了笑,說:“傻女兒,這當然是你種的綠豆芽呀!”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比畫了又比畫,發現最高的竟接近10釐米,最矮的卻只有0。5釐米,跟前天剛發芽時最高只有1釐米相比,真是判若兩盆。它們有的十分舒展地把嫩葉伸開,彷彿在海邊沙灘上曬太陽。還有的莖稍低著,葉子朝一邊,沒有完全重疊,遠看那姿態還真有點像鵝:莖像鵝的脖子,綠豆殼像鵝的腦袋,那葉子像鵝的嘴。
9月30日星期四晴
好多天沒去給綠豆芽澆水了,今天放學回家,跑到陽臺上一看,哇,又長高了許多;仔細一看,在兩棵豆芽之間又長出了兩棵植物,高l釐米左右,其中一棵大一點的,有三片葉子,另一棵小一點的,只有兩片葉子,遠看還真像母子倆。這是什麼植物呢?難道兩根綠豆芽能結婚、生小寶寶嗎?為什麼它們長得跟綠豆芽又不一樣呢?別的同學那邊也會長出這種奇怪的植物嗎?我的問題越來越多,疑團越來越大,就等著以後繼續探索和發現吧!
連續觀察日記 篇10
蠶
2月10日
我小心翼翼地捧著蠶寶寶,彷彿捧著珍貴的金銀財寶回了家。我興奮地告訴媽媽說:“這是老師佈置給我們養的,瞧,這還是剛孵化出來的,所以才這麼小。”
剛孵化出來的蠶很小,小得如螞蟻一般大小,身上長滿了刺毛,俗稱“蟻蠶”。蟻蠶的食量不大,必須把桑葉切成細小的碎片餵給這些“小傢伙”吃。
2月13日
已經過了三天三夜了,我突然發現蠶一動也不動,就連“食物”也不吃,我懷疑它死了,後來問大人才明白蠶想蛻皮了,我仔細地觀察起來。蠶蛻皮的時候可好玩了,前半身下伏,全身波浪形運動,從胸部裂開梯形裂口,3-5分鐘蛻完皮。蛻完皮的蠶完全變了一個新模樣,並且食量還變得比以前大多了,它用胸足夾住桑葉使勁吃,發出沙沙的身音。它現在是一齡蠶又叫起蠶,蠶會在結繭之前蛻三次皮,蛻第三次的時候就會變成熟。
2月23日
現在那些蠶一動也不動,也不吃東西,奇怪啊!蠶已經蛻完三次皮了,按理來說下一次蛻皮時間應該在繭裡蛻呀!
後來我才知道蠶是要結繭了,蠶一點一點的吐絲把自己給包住,吐絲之後的兩三天內這些蠶不分白夜,直到把自己完全包住,才開始了變形的旅行。
2月26日
又過了三天,這些蠶繭還是沒什麼變化,於是我便想探個究竟,我用刀子小心地“解剖”了一個蠶繭,發現裡面竟是一團皮和一個不為人知的深紅色的東西。我知道它已經化成蛹了,可是身體比以前小了許多,只有原來三分之一那麼大。
3月20日
轉眼間20多天過去了,我發現一隻只繭已經空了,鑽出來的是一隻只蠶蛾,它們要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交尾再生子。
從蠶孵到蠶寶寶,再到蛹和蠶蛾短短40幾天的時間,可是蠶卻把它最珍貴的東西奉獻給人類。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我不由地對它們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