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實用的故宮作文合集十篇

故宮作文

實用的故宮作文合集十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故宮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故宮作文 篇1

  在中國,有兩座建於古代的帝王宮殿中的著名博物館:一座在北京紫禁城裡,另一座就是作落在瀋陽的故宮。

  來到瀋陽明清古城,我和媽媽看到了一處金瓦紅牆交相輝映,宮殿樓閣高低錯落的古代建築群。

  她至今已經經歷了300多年的滄桑歲月。

  瀋陽故宮建築群可以分成東,中,西三路。

  我和媽媽也是按這樣路線遊覽的。

  東路是努爾哈赤時期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中路是皇太極時期的崇政殿,鳳凰樓,御花園……。

  西路是乾隆時期的文溯閣……。

  一路遊覽下來,最感興趣的是鳳凰樓!因為它是當時最高的建築物,皇帝可以在此看日出,宴請大臣!它的24節臺階代表24個節氣!

  還喜歡大政殿和十王亭!導遊阿姨說大政殿會集了滿,蒙,漢的建築風格。盤龍柱是漢族風格,臺階是滿族風格,八角亭的上方龍頭有彩色的大力士是蒙古族的風格!八根柱子表示四面八方都平安無事!

  媽媽告訴我是正藍旗,我在十王亭中找到了正藍旗的亭子。媽媽還給我講了為什麼滿族人不吃狗肉和把烏鴉視為神鵲的故事。

  今天我可長了許多知識啊!下次我可以給你們當導遊了!哈哈!

故宮作文 篇2

  其實北京有許多的名勝古蹟,其中故宮是我最嚮往的地方,它可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有著五百多年的歷史。

  故宮又稱”紫禁城“,曾經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當我從午門走進紫禁城,恍若走進了人間仙境。金碧輝煌的宮殿雄偉壯觀,紅牆黃頂分外好看。黃色的琉璃瓦頂上還雕著代表權貴等級的仙人走獸。

  我們跟著導遊姐姐我們先來到太和門前的金水橋,金水橋共有五座。古人推崇陰陽五行學說,代表金木水火土。中間這座橋只供皇帝走,其餘的是供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和宗室親王行走。不夠級別的怎麼辦?只能繞道而行了。導遊姐姐說你們自己選擇從哪條路走吧。我當然是選皇帝走的路了,多神氣呀!我歡天喜地的走過,並拍照留念。找到姐姐問她從哪條路走的,姐姐說她肯定不走皇帝走的那條路,因為你還小,等你瞭解了歷史,瞭解了皇帝的命運,你也就再也不羨慕皇帝了。想想也是,我讀過不少歷史書,從書中知道皇帝表面很威風,其實他們的命運都比較慘,整天提心吊膽防止別人篡位,骨肉相殘的事也時有發生。

  在太和門兩邊擺著兩個銅獅子,導遊姐姐讓我們仔細觀察,過一會兒她有問題要問。姐姐剛說完,有些人乾脆拿出相機來照,我也趕緊去照。姐姐說:”拍下來的不算,自己仔細觀察到的才算。“

  過了太和門就是故宮”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金鑾殿。整個殿建在高大的漢白玉臺基上,是當年舉行重大大典的地方。大殿頂是雙層的,黃色的殿頂上裝有10只脊獸,脊獸最前邊的是騎鳳仙人。導遊姐姐說脊獸的數量代表的等級的高低,太和殿是整個宮殿中等級最高的。大殿由紅色的柱子擎著,樑上畫有龍的彩畫。紅色和黃色的搭配顯得整個大殿富麗堂皇。

  殿外平臺上左右各擺一對銅龜、銅鶴,象徵著龜鶴千秋、國運永昌。還有一座像石頭亭子的叫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與嘉量對稱的位置叫日晷,是古代的表。它們都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中和殿是皇帝在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

  在中和殿後就是保和殿,這裡是皇帝宴請文武百官的地方。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老百姓所熟知的狀元,就是從這座大殿裡考出來的。殿內寶座上方懸掛著乾隆皇帝御筆”皇建有極“匾。

  經過交泰殿、坤寧宮、最後我們來到御花園。我奇怪為什麼眼前的御花園這麼小?導遊姐姐說電視演的都是騙人的,其實御花園就是這麼小。姐姐又問我們最喜歡看什麼清朝劇?我們女孩都說是”還珠格格“,男孩則說是”鐵齒銅牙紀曉嵐“。御花園裡有古樹、假山、水池和奇花異石等。其中有一棵連理樹很顯眼,但它是人為的,不是自然生長的,導遊姐姐說只有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在此樹前拍過照,他們的結局都不好。所以不建議大家在樹前拍照。

  走出神武門,結束了對故宮的遊覽。透過遊覽讓我大致瞭解了明清兩代的歷史變遷,氣勢雄偉的宮殿無不體現著封建禮儀的等級制度。也讓我讚歎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幹,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故宮作文 篇3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到故宮遊玩。故宮是明清時期20多位皇帝家。午門城牆高大,城門巍峨壯觀,威嚴無比,站在那裡,我不由地感覺自己十分渺小。午門是故宮大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於子午,故名午門。

  當我們進入午門時,我就被它那威武氣勢震住了:真想不到在好幾百年以前人類竟然能造出這麼宏偉建築!來時在車上,聽同學說太和殿前大路只有皇上能天天走,還有是皇帝大婚時新皇后一生可走一次,每年大考“狀元、探花、榜眼”能騎著大馬昂首挺胸地走過之外,別人是不能走,所以我一進太和門就在那又長又寬大路上走了一圈,嚐嚐當皇上滋味。

  過午門,首先映入眼簾就是太和殿,接著是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宮最具吸引力建築就是這三座寶殿,人稱“三大殿”。聽導遊說:他們都是建在漢白玉石基上,猶如一座人間仙境。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三殿中最富麗堂皇建築,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兩朝皇上舉行大典地方。太和殿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臺子上,前有造型精美仙鶴、爐、鼎,後有精雕細刻書法圍屏,真是美不勝收。

  往事如煙過,始知今非昨,壯我少年志,興我大中國!

故宮作文 篇4

  今天,我們去故宮參觀遊覽。故宮又叫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大家知道故宮總面積是多少平米嗎?嗯,對,有72萬多平方米。但建築、使用面積只有15萬多平方米。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住所。城四周都有一個門,南面的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又稱鬼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是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和后妃、皇子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

  大家請看,這座建築物就是午門,穿過午門,和太和門,就是太和殿了!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門,太和門前有兩隻青銅獅,大家知道如何分雌獅雄獅嗎?告訴你們,雌獅子腳下踩的是小獅子,雄獅子腳下踩的是一個繡球。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廣場。這裡一共有18 個銅香爐,代表清朝18個省,當時,清朝只有十八個省。東西兩側各有一隻銅製的仙鶴和龜,是代表長壽。看,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太和殿的俗稱是金鑾殿。大家看到了嗎?在每個宮殿外都有很多個大缸,你們知道大缸是做什麼的嗎?是用來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

  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裡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這裡是帝后們的休閒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故宮作文 篇5

  暑假,我們全家去北京玩。那天早晨,我們出發很早,在北京吃過早飯後,我們就去了故宮。

  故宮就是我們常說的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遊覽故宮,可以從天安門進,也可以由後門神武門進。我們是從天安門進的,穿過一片廣場,便到達了紫禁城的正門,也就是午門,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皇帝下令將大臣推出午門斬首,這就是那個午門了。過午門之後,便是金水橋了,過橋經太與門,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分別是:太與殿、中與殿、保與殿。太與殿是皇帝登基、大婚等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中與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與接受朝拜的地方;保與殿則是皇帝賜宴與殿試的場所。

  接下來就是皇帝生活的地方,比如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乾清宮是皇帝居住與處理事務的地方,交泰殿是冊封皇后、以及皇后的生日都在此舉行,坤寧宮是皇后住所。除去這三宮,還有東西兩側的東六宮與西六宮,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宮六院”。

  令外還聽導遊講,乾清宮的乾代表天,坤寧宮的坤代表地,合起來就是天清地寧的意思。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9的諧音是“久”,意思是“永久”的意思,所以又意味著江山天長地久。

  最後,我們由後門神武門出來,“故宮博物院”幾個大字刻在門口。這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用十五年的時間才修建的雄偉、壯麗的宮殿。

故宮作文 篇6

  大家好!我是小吳,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瀋陽故宮。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宮殿。清世祖福臨也曾在這裡繼位,改元“順治”、並於當年入關,統治全中國。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築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佈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我們計劃遊用三個小時時間去遊覽,現在我們已將到了,大家下車,先聽我說幾句。

  首先,我告訴大家,注意事項。第一,大家要緊跟我身後,不要走丟了。第二,要在規定時間內集合,如果找不到了,請撥打我手機。第三,不要亂扔東西,講衛生。第四,保持安靜,不要大喊大叫。好了,出發了。

  瀋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最完整皇宮建築。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集漢、滿、蒙族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歷史和藝術價值。

  大家看,這座佔地六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始建於625年,建成於1636年,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清朝進關後對盛京皇宮又進行了保護和擴建,到乾隆時基本形成今日規模。

  大家看,瀋陽故宮那金龍蟠柱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十王亭、萬宇炕口袋房清寧宮,古樸典雅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機富滿族情調“宮高殿低”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

  瀋陽老城內大街號“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中心,佔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主要建築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文溯閣等。 大政殿是用來舉行諸如頒佈詔書、隊伍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大典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廷現象,體現了創業初期君臣平等歷史,也是從打天下到坐天下君臣平等延續。到了入關後,從北京故宮開始,這種平等被逐漸打破,最終形成了高高在上君王。

  中間高聳建築是瀋陽故宮裡唯一煙囪。故宮裡每一個房間炕火都從地下通道匯聚到這個煙囪裡,這是他們一統天下思想象徵。這個煙囪共有11級,最上面一級只有三塊磚構成。導遊說,這個一統天下煙囪反而成了清朝讖語: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後宣統帝只做了三年江山,就是那三塊磚預示。想當年努爾哈赤在修建這個一統天下煙囪時候,如果早知如此,肯定會加多幾層吧?!

  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觀。三個小時後在這裡準時集合。

故宮作文 篇7

  我中了電視節目《國家寶藏》的毒,天天纏著媽媽帶我去博物館。這不,放了寒假,大年初三,我就來到了嚮往已久的故宮博物院。

  你知道嗎?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總數達到了1807558件,其中6、4%是普通文物,0、4%是資料標本,剩下的93、2%都是國家珍貴文物!每年都會有一萬多件文物分佈在70多個展廳裡展出。你問我怎麼知道這麼多?我是提前做了功課來的呀!

  故宮有9000多間房屋,建築非常有特色,氣勢恢宏,造型優美,色彩鮮豔。我在東華門的建築館裡看到了宮殿建設的整個流程,還有各種各樣的屋簷樣式。我還知道了一個家族,樣式雷家,半個北京城的建築都是他家設計的。古代人民沒有現代的技術,可是他們擁有智慧的頭腦,靈活的雙手,榫卯結構的建築就是我們中國古代建築的一項很偉大的發明。這種結構的房子,有著彈性的框架,在抗震方面非常有優勢。

  再說說石鼓吧,這可是入選了《國家寶藏》的珍貴文物啊!它們在公元627年被發現於陝西寶雞荒野。這些石鼓身上的字形不一,分別命名為:作原、而師、馬薦、吾水……它們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高二尺,直徑一尺有餘。這十隻石鼓記載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托起了中國歷史的一角,為古文考察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素材。我仔細觀察了石鼓上的字,發現每個石鼓上都能找到幾個跟現代字相像的象形字。

  在石鼓館,我還看到了方印,被黃色的綢緞包裹著,很特別。故宮最大的一枚方印,是乾隆皇帝85歲時用的,一個人都搬不動呢。

  滴答、滴答、滴答……我們走進了鐘錶館。它們大多以黃金、寶石、珍珠為裝飾,美麗極了!這裡的鐘表大部分都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獻給給皇上的。古代的鐘,大小不一,有的很大很大,比如寶塔鐘,戲臺鍾,簡直就是一個建築的縮影;有的造型奇特,充滿異域風格,比如鐘的幾隻腳有的用大象馱著,有的用仕女抱著,還有的.用小天使揹著;到了整點,鐘錶報時的時候就更奇特了,有的是樂隊在演奏,有的是小孩子在敲鐘,還有的是動物們伴著音樂游來游去,聲音美妙動聽。

  出了鐘錶館,我們又來到了珍寶館。珍寶館的寶物真多啊!那裡有光閃閃的珍珠,綠油油的翡翠,黃燦燦的金飾,各種各樣的項鍊、耳環、扳指、朝珠……還有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花紋繁複,美不勝收。媽媽對我說:這些寶物都是宮裡皇上皇后使用的,別的人只能是皇上皇后賜給他們才能用。怪不得這麼精美,看得我眼花繚亂。

  出了珍寶館,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故宮太大了,這次我們只遊覽了東線。洶湧的人潮已經散去,站在寬闊的午門前,我依依不捨的回望故宮,真是“一眼千年,一覽百朝”啊!以後有機會我會再來細細品味。

故宮作文 篇8

  今天,我們來到了故宮。

  我們先到了天安門廣場,廣場大極了!廣場上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橋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朝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傳說,玉皇大帝有10000個宮殿,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宮有隻修建了9999個宮殿。

  站在廣場上,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聳立在眼前,黃色的琉璃瓦閃下有一條金水河,形似玉帶,漂亮極了。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現闢為“故宮博物院”。這裡曾居閃發光。這就是太和殿。往太和殿內一看,太和殿內金光閃閃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臺上,寶座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氣勢磅礴。

  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就來到太和門前。再走過太和門,就能看見太和殿了。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杆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裡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緻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門,就來到乾清宮。這是皇帝的寢宮,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清宮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會比其它的宮殿差了。乾清宮是故宮內廷正殿,內廷後三宮之一。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殿內也鋪滿了金磚,讓殿內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在殿內的正中央,有一個金色的寶座,寶座後面有屏,而在屏的兩邊,設有兩根粗粗的金柱。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

  御花園。園內建築多數倚靠著圍牆,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裡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裡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鹹福宮,永壽宮,鍾粹宮,千秋亭,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於她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群中。

故宮作文 篇9

  北京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在北京,有許許多多的文化遺產,其中,故宮是我最想去的地方。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就這樣,北京故宮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地方。

  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前外朝,二是後內廷。

  故宮也稱“紫禁城”,始建於1407年,明成祖朱棣調集了國內所有的著名工匠,徵集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連續建了14年才完成!明亡後,清朝皇帝又對區域性區域和建築加以修建和重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故宮的整體建築金碧輝煌,無論是空間佈局,還是外觀形制,都是那樣的雄偉、莊嚴、和諧,是中國古建築中無與倫比的傑作。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鋪滿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彩繽紛的琉璃,都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極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但好景不長,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危及華北,院藏珍貴文物一三,四二七箱又六十四包被迫南遷瀘、寧。直至1947年,西遷文物才全部重返南京。他們為保護祖國的珍貴文化遺產,歷經艱難,他們這種恪盡職守、熱愛文物的獻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歷史的殘酷我們永不忘記,等待著我們的又將是一次次新的考驗。我們要永遠記得“落後就要捱打”。

  因為有以前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美麗的故宮,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文物,讓人類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都得以更好流傳。

故宮作文 篇10

  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也是我一直嚮往的城市,現在,我終於來到了北京,並且開始了我第一天的旅程——北京故宮一日遊。

  我們來到了故宮,我放眼望去,故宮的氣勢蓬勃,金碧輝煌,我恨不得馬上就飛進去。我們買好票,走進故宮內。

  第一站——太和殿很快就到了,只聽那位導遊姐姐說:“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那麼,太和殿是幹什麼的呢?”我問道“太和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哦——原來是舉行大典禮用的。

  很快,我們就走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中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保和殿,“保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後,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導遊姐姐停了停,說“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