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說明文,說明文透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那麼應當如何寫這型別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1

  北京最令我向往的是那古代龐大的建築群——故宮,在我六歲時我就想去故宮遊玩了,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正好今年寒假,爸爸媽媽都有時間,決定帶我去北京故宮。

  穿過天安門,就來到了端門,再穿過午門就來到了故宮。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寬廣的“廣場”,據導遊說,這就是文武百官進行早朝的地方。走進去,彷彿進入了大會堂,大約能站800人左右。前面就是著名的太和殿,裡面金碧輝煌,金燦燦的寶座邊上立著兩隻活靈活現的丹頂鶴,兩邊還有四根被金龍環繞的大柱子,足足要兩人拉手才能環繞一圈。下面是從太湖底運來打磨過的太湖石,在中國這種太湖石非常珍稀,據說比黃金還貴重。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太和殿,一邊走一邊參觀,各個宮殿的佈局都差不多,但都比不上前面的太和殿。

  走著走著,我感到非常的疲憊了,這時一股清涼的風迎面吹來,我頓時精神一振,才發現我走進了御花園。大片大片的綠色植被讓人眼睛一亮,在外面蒸得我透不過氣來的熱風一下子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樹蔭帶來的清涼。石板兩旁都是茂盛的側柏,一座座假山上長滿了翠綠的植被,假山是太湖石壘起來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摸起來仍是那麼的光滑,可見古代工匠們花了多少心血進行打磨,拋光的啊!帝王的安逸生活是多少老百姓的艱辛換來的。帶著留戀不捨的心情我走出了故宮。

  這個寒假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去北京參觀故宮,因為它不僅圓了我心中的夢想,而且讓我感受到了故宮這件宏偉精美工藝品的魅力,更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辛勞。百姓的生活是貧困的,被壓迫在社會的最底層,深受剝削。而帝王將相們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奢侈的。這故宮就是用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水澆灌而成的,也是被壓迫被剝削的象徵,也是帝王統治階級生活的一個縮影。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2

  紫禁城,又稱故宮,外形像一座古代的城市,有城門、角樓,被稱作“城中之城”。故宮坐落在北京,一條貫穿北京的中軸線穿宮而過,象徵古代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穿過天安門,我來到午門。從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來人啊,把他拖出午門斬了!”其實,午門並不怎麼陰森,古代常作為慶典的場所。皇帝欽定的狀元、榜眼和探花,殿試以後,才有資格從這裡出去。我望著午門,心中充滿對這飽經風霜的宮殿的崇敬,也隱隱的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

  過了內金水橋,參觀了東六宮,就到了養心殿。養心殿是清朝末代皇帝居住之地,它的面積不及一座普通王府。養心殿是十幾間房間圍成的正宗的四合院,一進正門有一道影壁,正殿西間是歷代皇帝收藏奇珍異寶、字畫古玩的所在地,東邊一間就是當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處。我從積滿灰塵的窗戶朝裡張望,靠西邊有一張金制寶座,慈安和慈禧太后則在這裡聽政,而東面的寶座卻沒這般華麗,甚至扶手也沒有,也許當年同治、光緒就在這裡聽命西太后操控。兩個寶座之間隔著一條薄薄的黃布,這可是舉世聞名的那一條簾子哦!面對眼前這些物品,我不由得萬分感慨,它記錄了垂簾聽政的歷史,記錄著慈禧太后的無道,記錄著不堪回首的往事。

  御花園,也是一處別緻的景觀,它雖不十分精緻,但卻顯露出一種大氣。我踏進了御花園,就見到莊士傅先生的住宅,系英國風格的建築,在古代建築中顯得十分搶眼。莊士傅先生是清朝末代皇帝傅儀的家庭教師,享有特權住在這座宮殿裡。御花園裡的春秋亭,顯得十分華麗,這裡用於儲放佛像,歷代皇帝都相信佛教,這現象也特別有趣!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3

  每當我回想起今年暑假我們去北京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去故宮的那天。

  那天早上媽媽告訴我今天要去舉世聞名的故宮。我腦海裡立刻浮現了電視裡古代皇帝們生活的情景和成千上萬件珍貴文物的摸樣。我越想越激動,於是迫不及待地清理好行裝,朝故宮的方向飛奔?? 到了故宮,我和媽媽就被人流衝散了,我在人山人海中費了一番周折找到了媽媽。我不禁地說;“真是世界著名的景點呀,人好像草原上的草一樣茂盛,唉!”

  過了午門,就到了金碧輝煌的太和殿。太和殿的前面有兩個威風凜凜的青銅獅子,時刻守護著太和殿。太和殿的門上、窗上和屋頂上都鑲嵌了金黃色的龍,十分華美,突顯了皇室的尊貴。屋頂上的黃色琉璃瓦,映襯著太陽的光輝,屋角上有十一隻小獸,突顯了太和殿皇權的尊嚴。站在太和殿的前方,便可想象出皇帝上朝時文武大臣和宮女跪地遵命的情景。太和殿雖然經歷了千百年歲月的滄桑,還是能把從前的雄姿展現給遊客。古代皇宮的建築十分精美,十分堅固,足以證明我國古人的勤勞和聰慧。

  接下來我們又遊覽了中和殿、保和殿、養心殿等精美的古代宮殿。最後我們來到了皇家花園——御花園。御花園中種植了上百種名貴花草樹木,有高大蒼翠的老者——柏樹,有纖細碧綠的少女——紫藤,還有雄偉威風計程車兵——白皮松。花園中矗立著一座名叫堆秀山的假山,山上有一座小涼亭,這就是中秋節時皇帝和妃嬪宮女們賞月的地方。皇帝能夠在如此美麗的地方賞月,而勞動人民卻只能默默為皇帝效勞,古時候勞動人民和皇帝的生活環境真是天壤之別呀!御花園裡的每一棵樹和每一枝花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辛勞的汗水澆灌而成的,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裡,讓遊客們欣賞這美好、潔淨的花園。

  故宮之行讓我明白了要珍惜文物古蹟,保護重要文化遺產,讓世人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是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4

  故宮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宮之首。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面積約有平方米,相當於900個大操場那麼大。

  進了故宮的正門——午門,一個大廣場呈現在我們眼前。廣場上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橋下有一條金水河,形似玉帶,漂亮極了。

  站在廣場上,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聳立在眼前,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內雕鏤金漆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臺上,寶座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氣勢磅礴。寶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龍藻井。

  出了太和殿,繞過中和殿和保和殿,就是乾清宮;乾清宮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寢宮。皇帝在乾清宮處理政務,召見臣工,接見外國使臣及內廷受賀和舉行家宴。

  從乾清宮出來,繞過交泰殿和坤寧宮,就是御花園;進了御花園,就會看到一座亭子。蔥鬱的樹叢映襯著紅色的牆壁和金黃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邊是堆秀山,堆秀山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假山,四處是碧綠的`樹木,美麗極了。

  關於故宮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人叫劉伯溫。有一天,他對皇帝說:“陛下,臣昨晚做了個夢,夢見玉帝召見臣,說皇上住的宮殿必須要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看守,否則會有災難。說完騰雲而去,臣就嚇醒了。”皇帝聽了,命令劉伯溫去造一座宮殿,就叫紫禁城,要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把守。老百姓聞之此事後,都等著看劉伯溫怎麼造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把守的宮殿。過了十個月,宮殿造好了,皇帝看到宮裡金光閃閃,好像是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在把守,高興極了,獎賞了劉伯溫,再晉升三級。後來人們才發現那些“三十六金剛”只不過是黃金,“七十二地煞”只不過是七十二口大缸。

北京的故宮的說明文5

  今天我參觀了金碧輝煌的故宮博物院,我們從天安門開始行程,先後經過端門、午門,進入故宮。順著北京的中軸線一直往裡,我們走過金水河橋,穿過太和門。

  一座雄偉古香古色的建築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金鑾殿了,是古代皇上朝見臣子大臣、舉行盛大儀式的地方,金色的琉璃瓦房頂向我們展示著幾百年來皇家的恢弘氣派,硃紅的大門那樣的莊嚴肅穆,又透露著幾分威嚴。精巧的雕樑畫棟以藍白為主,加上紅黃顏色,樸素又不失高貴,將整個大殿襯托的高雅富貴。站在這裡,看著那威武的銅鑄雄獅,撫摸著帶有龍鳳祥雲圖案的漢白玉欄杆,心緒也不禁隨著那斑駁的石板路飄向了遙遠的古老的年代,文臣武將們穿戴著頂戴花翎、錦繡華麗的官服整齊的站立,一代天子就坐在這大殿之上接受百官們的朝拜。多麼壯觀的場面!想到這我心裡也激動起來。

  與金鑾殿的壯麗相比,御花園就多一些秀麗。不過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歷經百年的滄桑歷史,不管是那蒼勁高大的古樹,還是那造型別致的假山都記錄著歷史的興衰。

  下午我們去了皇家祈福祭天的地方——天壇,天壇的頂部最有特點,由三個巨大的藍色圓錐形搭成,很像三頂明清時期大臣們的帽子摞起來。內部有四根雕刻著金色花紋的大柱子支撐,代表四季五穀豐登。四周有2根硃紅的柱子圍繞,代表一年12個月。仰望天壇圓錐塔頂在藍天的映襯下,華貴莊嚴忽然感到上天的有無比的神力,讓人敬畏,而人類是多麼渺小啊!

  結束了北京之旅的第一天,我被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征服了,我深深地感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與精神。祖國的偉大不僅在於現代科技的發達,更在於她的古老厚重與莊嚴!人們習慣於把祖國比作母親,但我卻覺得他更像是一位歷經蒼桑,卻愈發睿智從容的老者,正邁著他穩健的步伐行走於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