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精選鄧稼先觀後感(精選12篇)

鄧稼先觀後感

精選鄧稼先觀後感(精選12篇)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下是小編整理鄧稼先觀後感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鄧稼先觀後感 篇1

  看完電影《鄧稼先》後,我認為鄧稼先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其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為人:不求功名利祿,只是默默地在為自己的國家奉獻。更何況如今貪官汙吏遍地叢生,能夠有這種覺悟的人早已少之又少。

  我還記得幾個月前看到過一則笑話。官員一拜訪官員二,看到他的豪宅,就問他是怎麼變得如此富有。官員二笑了笑,指了指河上的橋:“我吃了這個工程的20%”。後來,官員二拜訪官員一,看到他家如同皇宮一般,就問了同樣的問題。官員一指了指沒有橋的河說:“我吃了這個工程的100%”。如此調侃,可見這種行為早已變得如此的“正常”,早已不會有人感到驚訝。

  可是鄧稼先卻沒有成為一個這樣的人。當他被告知馬上要參加的工作需要他放棄自己的光明未來,從此銷聲匿跡,他仍然毫無返顧地接受了。而這件事是他最親的親人也無法知道,而且會讓他遠離他們。這份工作,不僅不會賺到很多錢,還會讓他的功名“消失”,並且忍受遠離家人的痛苦。按現代人的價值觀,這絕對是一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工作。可鄧稼先還是同意了,併為這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鄧稼先為了國家放棄了利益、名聲與親人,為他贏來了無數好評;而現在有無數人,不是成為金錢的奴僕,就是成為權力的木偶,為了這些他們犧牲了尊嚴與地位,有時甚至違法,卻只“贏”得他人的唾罵與鄙視。所以,鄧稼先的這種為人,值得我們學習而它們也將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回報。

  鄧稼先觀後感 篇2

  今年寒假,我有幸透過熒屏認識了一位科學偉人——鄧稼先。

  二戰結束後,中國處於十分落後的時期。鄧稼先在隱名埋姓的情況下,被派往他地進行極為危險的工作——研製原子彈。原子彈的材料有一種放射性的物質——鈾。人體如果被輻射,將患上幾乎無法治癒的疾病。鄧稼先經過了深思熟慮,告別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鄧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經過8次計算,驗證了外國科學家留下的資料。但是,在製造中,一個車間發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費了。但是鄧稼先毫不氣餒,在一切重建完畢後,又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經歷了許多個日夜,第一顆原子彈終於造好了。大家都穿上了軍裝,興高采烈地來到了西北核試驗場。不久,喇叭聲中響起了:“10,9,8……2,1,起爆!”只聽到“轟——”的一聲,一朵黑紅相間的蘑菇雲騰空而起,爆炸成功了!看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也很高興!

  在後來的一次和試驗中,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但是大家都沒有聽到聲音,鄧稼先覺得奇怪,就自告奮勇地說:“我去看看!”其他同事要求同去,他擔心危險,拒絕他人同去。他穿著厚重的防輻射服,檢視事故,結果不幸受到了輻射。

  後來鄧稼先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他離開了工作崗位,臨終前還不忘撰寫文章。他的這種不畏困難,遇到危險從不退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他已經去世多年,但他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發明者,他將永遠被世人銘記!

  鄧稼先觀後感 篇3

  鄧稼先先生是一位中國核物理學家,他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了更加了解他的人生和貢獻,我在這個週末看了關於鄧先生的電影——《鄧稼先》。

  鄧先生的家庭並不富裕,他還需要照顧老婆和孩子,即便如此,鄧先生還是接下了他的任務。研發核武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鄧先生當然也知道,那會導致他難以和家人在一起,但鄧先生卻果斷的答應了幫助。從此,我們可以看出鄧先生的愛國和不會退縮的精神,即使身負重任,與家人兩地相思,鄧先生也不會退縮。

  再次就是鄧先生對工作的投入。接了重任的鄧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裡,他帶領著大家刻過度疲勞,思路中斷時,他著急著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除了熬夜研究和研發,鄧先生不僅在科研院所裡費盡心血,還經常到炎熱乾燥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核試驗現場對人的身體並不健康,可為了研究,鄧先生顧不上自己的健康,一心用在研發武器。

  鄧先生應成為我們的榜樣,雖然我們不能像他一樣製造核武器,為國家做出那麼大的貢獻,但是鄧先生的精神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不要在困難面前退後,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努力做一件事,就會得到回報!

  鄧稼先觀後感 篇4

  鄧稼先同志總是被人們冠以“兩彈元勳”的稱號。自然的,我想在 1967 年他就應該被所有中國人熟知。可是,看了今天的影片。我才知道他為人的低調和守口如瓶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幼稚想象的範圍。

  我真的想做一個對比。兩個同是核物理系的學生,兩個從小的摯友,都是博士學位。一個選擇以“娃娃博士”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國家,一個理論和技術在別人看來都是子虛烏有的國家。在默默中結束了一生。除了家人和同事,沒有外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直到死後才被公開自己的工作內容,也才有了今天人們對他的敬意;另一個選擇了在外國完成自己的事業。在外國科研的幫助下,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當然,在他的頭銜上已經加上了“華裔”二字。

  雖然兩個人都為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可以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個將血液融入了中國的大地,甚至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諾貝爾獎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的頂峰,但令人興奮的程度遠沒有“中國人”更加耀眼。

  他從 1950 年回國,理論設計開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 50 年後,當“兩彈元勳”被追封時,老人家離開人世已有十二年了。整整五十年啊。如果沒有對於祖國熾熱的心,一定沒有這種結果。我想這也是鄧稼先被現代人傳唱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我對於片子中最感人的事蹟在於他隻身前往核試驗場中心。面對失敗的實驗,作為負責人,他像廢紙似的將生命置之與國家利益之外。當他捧起核彈的中心裝置時,他知道、在場的人知道、許露希知道、中央領導們知道,他生命的沙漏開始往下滲透著。

  他的生命結束了,中國核武器的新的里程碑豎立起來了。他沒有白費這一切心血。就算不為人所知。

  我又想到,世界上又有多少像鄧稼先這樣的科研人員,為了大局,犧牲了自己的小家,卻散落在人群裡不為人所知。

  這就是科學所能帶給人們的幸福的感覺吧。

  鄧稼先觀後感 篇5

  鄧稼先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從小就聽說過,這次終於有機會詳細的瞭解他。

  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勳,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國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看了《鄧稼先》這部電影后,他的形象總是讓我難以忘懷,腦海中總浮現出他的模樣:在那張樸實的臉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那雙眼睛代表著他對事業的渴求和真誠;他那雙粗糙的手上,留下了無數永不磨滅的傷疤,那疤痕就代表著一個奉獻著對自己崗位的熱愛和勤勞。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鄧稼先懷著堅毅執著的信念,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鍥而不捨、孜孜不倦地為之奮鬥,不求回報。在他的身上,有著一股不服輸、不怕困難、不怕打倒的強大精神力量,支撐著他走過艱辛的研究之路,所以,他才有了可喜的偉大成果,他的事蹟才會廣為流感測動人間,他的精神才會激勵著一個個前赴後繼的科研者。

  鄧稼先,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為何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敬佩和愛戴呢?那是因為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身軀完成著神聖的使命,他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為國家研製核武器的光榮崗位上,他為了祖國奉獻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也許你該問了,我們現在是學生,怎麼能做出那樣震撼的事蹟呢?對,我們是學生,或許不會做出驚天動地的事來,也不用像鄧稼先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起碼我們要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學習鄧稼先鍥而不捨不怕挫折的精神,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不斷的學習當中來,有一天,是真金總會發出光熱來的。

  鄧稼先觀後感 篇6

  當旭日將你叫醒,睜開眼看見的,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小城,晨風混著鮮花的芳香沐浴著你,留下幸福的味道,你可曾想過,這一切是誰為我們創造出來的?是科學家、是人民解放軍,是醫護人員,是許許多多平凡的奉獻者。

  觀看完影片《鄧稼先》,我的心中不免又對鄧稼先多了幾分敬意。鄧稼先竟然有如此魄力,能說服工宣隊和軍宣隊停下來對物理學家的批判,致力於新的工作。鄧稼先又居然有過那麼屈辱的歷史,那樣的一位國防重臣竟被那樣不公平的對待,我們為他感到惋惜。影片中的楊振寧和鄧稼先兩位旗鼓相當的物理學家,卻有截然不同的際遇。兩位同窗十幾年,處境卻是天壤之別。一位學有所成,留在美國就業,生活優越,訪華時由周總理親自接待?u而另一位志願報效祖國,甘願隱姓埋名默默付出。

  影片中有兩個片段使我久久難忘——鄧稼先取了行李就要走了,他深情地望著妻子,恨不得記下她每一剎那的音容笑貌。而他的妻子又何嘗不是如此,他明白他的丈夫將要投身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鄧稼先毅然走了。這不正像如今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強襲之下,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國”的情懷嗎?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他們義無反顧、默默付出,他們挺身而出,儼然如當年鄧稼先一樣。那堅定的目光匯聚成一輪紅日,爬上天空,照亮那迷茫的前方。可當他們奮不顧身地戰鬥在一線,那後方的小家又由誰來照顧?丈夫,妻子,還是上了年紀的父母?一如鄧稼先背後孤獨無助卻又倔強的許鹿希,為了背後的小家流盡汗水,那凝聚著信任和勞累的汗水,連同孩子啼哭聲,重重打在他們的心坎上。可他們和鄧稼先一樣肩負重任,不能退縮啊?u

  這就是鄧稼先的寫照,這也是當前眾志成城的醫護人員的寫照。如一輪紅日,在堅定不移地前進,沒有彷徨,也沒有退縮。

  鄧稼先觀後感 篇7

  在寒假的時候,爸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鄧稼先,裡面的那種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光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其中有兩人電影讓我十分感動和難忘。第一點就是鄧稼先在看自己女兒的時候和道別,還有一個就是妻子26年裡面第一次看到他工作的基地,和他一起在基地裡行走的場景。鄧佳鑫無疑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他為我們國家付出了許多。相信很多人都會在意兒女情長,在乎家裡面的感情。

  可是鄧稼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給祖國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它只能夠將自己的兒女情長深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為了我們國家能夠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他不知疲倦地帶領著自己的手下日夜工作。他一旦選定目標的話,就不會放棄。即使在他最後的時候,他依然還會給我們國家提供核武器的發展方向這方面的建議。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偉大人物的付出,我們國家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迅速昌盛起來。想必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們國家在剛見我的時候是非常的貧窮落後。

  那個時候,面對世界上的一些問題,尤其是涉及到領土或者是政治外交的問題的時候,總是不平等的。我們國家必須要迅速發展起來,必須要能夠保障自己祖國人民的利益。雖然說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每個人為了祖國的繁盛,奉獻出的力量就是很大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始終為祖國著想的人才會讓我們國家以那麼快的速度崛起。像鄧稼先這樣始終為國為民為了祖國可以犧牲一切的科學家們,他們是偉大的,他們給我們這些後代留下的是非常濃厚的民族自豪和精神財富。

  鄧稼先觀後感 篇8

  本週末,我看了一部電影,名為《鄧稼先》。看完後,千萬思緒如波濤奔湧至心頭。

  《鄧稼先》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鄧稼先,為了中國的核彈事業發展,隱姓埋名幾十年,一直默默地貢獻著,最終得了癌症而離開人世。

  鄧稼先作出了這麼多,他是成功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只要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也都是成功的,像楊鏈,雖被魏忠賢害死,但他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將光明與善良傳播了出去,所以他是成功的。而崇禎,在李自成即破城之時,他選擇了自盡,他打算用那種方式表達他的觀點:一、絕不妥協;二、絕不當俘虜;三、尊嚴。於是,在那天夜裡他登上了煤山,就這樣嗎?就這樣吧,他留下了最後的遺言: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例舉了這麼多古代人物,再把眼光投向這位中國的大功臣身上,他教會了我們世間萬事成功的唯一真理,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點無厘頭,那麼徐宏祖便可以證明這一切,他曾自身遊歷中國的大江南北,留下來的筆記的剩餘部分就被編成了《徐霞客遊記》。

  鄧稼先亦如此,為祖國,為人民,放棄了所謂的名譽,在中國最荒涼的地方從事著極危險的核試驗,即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辭,因為,他已經成為超出凡人的所在,他心繫著國家與人民,也做到了那一點,他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學習的不僅是那種高貴的精神和品質,還有他那用完美的人生所詮釋的一個最重要的道理: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做到這一點,足矣。

  鄧稼先觀後感 篇9

  這個週末我看了鄧稼先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讓我眼前一亮,而且讓我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有兩個點讓我十分感動,第1個是他在看女兒的時候的婦女道別,還有一個是妻子26年裡看到他工作的基地與他攜手同行的場景。

  誰都有兒女情長,可鄧稼先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在為國奉獻力量時,也只能把家情深深的埋在心間,為中國站起來,他不知疲倦的工作帶著兄弟們共同戰鬥,他的選定目標從不懈怠不放鬆,對人民真誠,使中國的兩彈試射成功至死之時還念念不忘給國家提供核武器發展方向的建議,他的事業是連續的,是永恆的,是他的追求是一種大愛!

  在落後的情況下,有些事實在是不平等的,更需要發揮協作,才能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自尊心自信心。前面錯一步,後面一大步,前面慢一步棋後不可追。

  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人人奉獻一點可就不小了,就是考慮現實也會惠及自身,但是在個人利益方面沒有人願意等,都是爭先恐後的先進分子,都是自發自動的.。看看現在的社會到處充滿著欺騙和精明以及商業化的操作,這些背離的精神價值和人文尊嚴,商業似乎有了頑強的生命力,可是人心卻無所歸,又是所求,何來一邊在迷茫的追尋中尋找方向,一般在空虛的時間中繼續前行,現在的人不缺乏自信和個性,更不缺乏這樣做的理由和順應社會主流的智慧,但缺乏的就是責任意識和奉獻意義,何謂民族國家的使命意義!

  從我做起,不要做失去的一代人!

  我深刻懷念鄧稼先為國為民,不計回報的科學家們,他們是偉大的留給後人比較大的成就是精神財富和民族自豪。一個人不要生的偉大,一定要活著得有方向和目標。

  今天不走,明天就算跑也不一定跟得上!

  我們是比較棒的,我們永遠!

  鄧稼先觀後感 篇10

  看了電影《鄧稼先》,我的心情波瀾湧動,就是那麼一群人,用黑板和粉筆、稿紙和算盤,製造出了威震世界的中國的原子彈。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也許,這樣的奇蹟只有在我們這樣偉大的國家才能實現。這就是我們先輩的創業精神,這就是我們共和國的歷史。看完此片,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激情,看到了共和國前進的基石,看到了共和國真正的明星,讓人震撼,讓人折服。而兩彈元勳鄧稼先,無疑成了他們當中的星中之星。

  影片藉助簡潔的場景、樸實的語言、入微的細節,真實還原出這位科學家的至愛真情。我看到鄧稼先舍小家顧大家,與妻兒告別;我看到一群群科研人員不知疲倦地演算資料;我看到楊振寧在餞行宴會上失態離席、喜極而泣。鄧稼先是頂尖的物理學家,他完全有選擇不一樣的人生道路的機會,像他的好友楊振寧一樣留在美國,過著風光的日子,當時也有很多人勸他留在美國。然而,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毅然回到國內。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這是鄧稼先說的,也是他做出選擇的充足理由,因為他知道,新中國需要他。

  鄧稼先為中國核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身上集中體現出的赤誠的愛國情感、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實實在在打動了我的心。心懷強國夢想的他,早已將個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願隱姓埋名於戈壁荒漠,一紮就是數十年,環境惡劣超出常人想象。但他為了神聖的事業,義無反顧選擇了堅忍。他不能照相留下終身遺憾,不能發表研究成果,更無法與親朋好友分享喜悅,他嚴守秘密,忍了下來;明明是為國家立了大功的人,卻因為這不能說的秘密被抄家以致連累妻子兒女,他心痛且疚,還是忍了下來; 心有大事業,成就大目標。世人看見的多是壯麗輝煌的果實,又有幾個人能瞭解這過程的曲折艱辛。一個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朝著既定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歷經磨難終不改其志,無怨無悔奉獻畢生。浮華時代,我們更需要向鄧稼先學習,繼承發揚“兩彈一星”的精神,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委屈。

  鄧稼先觀後感 篇11

  今天下午我看了中央六套的電影《鄧稼先》,換到這個臺的時候看到了電影名就停了下來!

  看的過程中我也是兩次落淚!一次在他看女兒的時候的父女道別,一次是在妻子26年裡首次到基地看他的時候的攜手!

  誰沒有兒女情長?他為祖國為人民在奉獻的時候,只能把這些深深埋在心裡!不知疲倦的工作,帶領著同行戰鬥,直到兩彈的試射成功!他的選定目標不放鬆,對人真誠,對同行、對身邊人的愛深深的感染了我,至死之時還念念不忘給國家提核武器發展的方向和保持效果和優勢的建議,他的事業是連續的永恆的!這是他的追求,也是大愛............

  試問今天,還有多少人還能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奉獻祖國,奉獻他人...到處充滿著欺騙和精明以及商業的化的操作,這些背離了精神價值和人文尊嚴,如果前人也這樣做,民族尊嚴和發展的環境早已不復存在,今天所謂的幸福何在?他們原本會有所謂更好的生活,卻又何必如此呢?在落後的情況下,有些事實在是不能等的,更需要發揮協作,才能保證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尊嚴自信!前面錯一步後面一大步!前面慢一步,其後不可追!

  人人奉獻一點就不止一點!就是現實考慮也會惠及自身!但可悲的是在個人利益方面沒人願意等,都是爭先恐後的先進分子,都是自發自動!商業文化似乎取代了主流文化並有頑強的生命力,可是人心卻無所歸,又是所求何來,一邊在迷茫的追逐中找尋方向,一邊在空虛中繼續前行!現在的人不缺乏自信更不缺乏個性,還不缺乏這樣做那樣做的理由,和順應社會主流的聰明!但最缺乏的就是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和為名族國家計的使命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不要做失去的一代!

  就說這些吧,總之我深刻懷戀鄧稼先等為國為民不計回報的科學家們,他們是偉大的,留給後人最大的就是精神財富和民族自豪!一個人不要生的偉大,一定要活的明白有方向!

  謹以此觀後感懷念鄧稼先等祖國偉大的奉獻著,堅定人生的踐行者!謝謝!

  鄧稼先觀後感 篇12

  4月25日我們但支部組織觀看了鄧稼先先生的紀錄片,在紀錄片的結尾,當記者問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們,是否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的時候,大家的回答居然都是“不知道”。我不禁感嘆這樣一個為新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他留給我們的如此之多,得到的卻如此之少。

  縱觀鄧稼先的一生,他的性格、氣質處處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美德,尤其是他勇於承擔、敢於奉獻、不怕困難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

  說他勇於承擔,因為他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新中國建國以來最艱鉅的任務,當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一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時,他義無反顧地同意了,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訊也困難,便從此悄無聲息的過上了他偉大而又隱秘的一生。影片中反覆出現的一個鏡頭便是草稿紙上紛繁複雜的計算公式,不停書寫的手、反覆的測量、工作人員忙碌的埋頭工作,這一個個鏡頭拼接出的就是鄧稼先沉重的壓力,緊張的工作節奏。每一次實驗都是他最後簽字,簽字就意味著責任,每次簽字都緊張得手發抖,他不想辜負國家和人民的希望。工作期間還發生了一次意外,在一次實驗中,氫彈已經空投出去卻沒有爆炸,他不顧個人安危前去檢視原因,旁邊的工作人員攔都攔不住。

  說他敢於奉獻,因為他犧牲了個人名利,犧牲了與妻兒共享天倫之樂的數十年時光,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毅然決然的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只為能為飽受戰亂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報效祖國的機會來了,研製我國第一課原子彈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這項工作伴隨著巨大的個人犧牲,他的一切都將無人知曉,他不能發表學術論文,不能公開作報告,不能隨便與朋友交往,做出的成績再大也不會有人知道,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的離開,他就這樣隱姓埋名的工作了28年,他信守承諾,幾十年從沒有向外界透漏過他的工作,他的一生就像一支燃燒的蠟燭,照亮了萬千人,可也耗盡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說他不怕困難,是因為他明知道製造原子彈在中國得從“零”開始,但他有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接受任務沒多久他就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蘇聯違背條約,撤走了對中國的一切援助,但鄧稼先沒有沒打倒,他和其他工作者發揚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終於實現了“零”的突破。後來,鄧老也因為操勞過度,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他為了能繼續工作,為國家多做貢獻,甚至在臥床不起時還在整理建議是,我中國的核事業做規劃。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對鄧老一生最精煉也最準確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