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範文4篇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範文4篇

  朗讀者第三期 選擇【1】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動畫片,舒克和貝塔這兩隻小老鼠,會說話、一個開飛機、一個開坦克。我想看了這些動畫片的孩子,彷彿就映襯了今天那句話:心靈和肉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心靈我們在路上了。這兩隻富有正義感的小動物,代替我們懲惡揚善。在虛擬的動物世界裡,行俠仗義。

  我三個月前關注了鄭淵潔父親鄭洪昇的微信公眾號,起初我不太相信,以為是鄭淵潔代筆,但是今天看了《朗讀者》--《父與子》篇,瞭解到鄭洪昇86歲,每天4點半開始創作編寫微博,我終於信了。

  2012年卡梅倫問鄭淵潔,為何能把獨家發表自己作品的《童話大王》堅持寫了幾十年。鄭淵潔說源於父愛。鄭淵潔喜歡用鋼筆,一次的鋼筆半個月沒灌水仍可用,半夜上廁所,發現父親在替他灌墨水,很感動。父親當夜問他能堅持寫多久,兒子回答只要父母活著他就寫下去。父親說只要兒子堅持寫下去他和媽媽就堅持活著。多麼樸素的動力!

  鄭淵潔把命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改為《早起的蟲兒被鳥吃》,老師責令其當著全班道歉並自辱百遍,鄭淵潔當堂點燃鞭炮被開除。鄭淵潔害怕父親責罵,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短篇小說,有情節、有轉折、很煽情。鄭洪昇深明大義,決定在家裡自己教授兒子課程。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在小學競爭大隊長的時候,三年級的競選就是父親替我寫的,直到小學畢業前我都很認為父親的作文水平比語文老師高。父親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帶很多書,我童年最好的禮物,就是父親的書,大部分是童話書,也有故事集,其實,有書的日子都是節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鄭淵潔就是用一種毅力來回饋父母的肯定,堅持將一本只有自己作品的雜誌寫了三十多年,發行幾億本,破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我,也在努力的練習寫作水平,儘量不讓幼時父親的期望落空,那就是飽讀詩書,讀寫增文采。

  從昨天晚上凌晨三點我工作到今天下午五點半,回到家中,我依舊要寫完這篇文章,因為文筆不寫就生鏽了。趁著中午喝了點茶葉強打精神,就是要向鄭淵潔學習,他可以堅持幾十年死磕一本雜誌,我為什麼不能堅持365天更新微信公眾號呢?當一件事堅持的足夠久,就會成為習慣,如同營養融化進血管裡。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選擇【2】

  徐靜蕾"不回頭"

  這一期的朗讀者,徐靜蕾作為唯一的女性帶給我們的是一份對"選擇"二字別樣的認知。

  她從做演員到當導演,從唱歌到寫書又到北影教書,在諸多角色的變換之間,她早已從當年那個懵懵懂懂的少女變做集眾多獎項和榮譽於一身的女演員、青年導演,開始被大家稱為"老徐"了。

  她說自己是一個"善變"的人,希望做一些自己沒有做過的事,什麼東西做的不錯的時候,她就會嘗試著去選擇另一種可能,朋友都說她有事業自毀傾向。

  她聽從朋友的建議,開始嘗試做導演,但選擇一個新的工作方式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溝通交流便是其中之一,而她,又是一個三分理想,七分固執的人,一旦認定的事卻也是十頭牛也拉不回的。

  董卿"撞南牆"

  94年的那個你,不也是陪著朋友去參加浙江電視臺的.招聘而初入主持行列麼,你做主持、做編導、做剪輯......你也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對不對?

  96年的那個你,轉戰上海東方電視臺,負責聯絡、催場、做劇務,璀璨的舞臺不屬於你。不甘寂寞的你去上戲學了編導,如今你真的做了導演不是麼?

  99年的那個你,第三次易主於上海衛視。新頻道的新鮮勁一過,略感失落的你從紅樓裡,從唐詩宋詞裡汲取力量,勇敢選擇了華東師範的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還記得千禧年的雙向音樂會嗎?那個得了金話筒的你。

  02年之後啊,你進入央視,05年你榮登春晚,08年你主持奧運,10年你放聲世博。事業上的進步卻遠遠趕不上你那顆上進心,14年的你再一次選擇拿起課本,迴歸學堂。

  15年,你選擇做導師,17年,你選擇做製片人。無論未來的你還會選擇怎樣的身份轉變,我們依舊陪你走過一天又一天,月月年年,此心不變......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選擇【3】

  在這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讀者》節目。剛聽老師說完,我很好奇,難道這個節目是一群人在朗讀嗎?那該多無聊呀!為什麼老師會讓我們看這種節目?

  等看了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嘉賓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們的朗讀,也不是平白無趣,而是發自內心,充滿真情實意。當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簡潔明瞭地告訴了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遇見。在我心中,遇見這個詞是相當平常的,不就是一個人碰見另一個人嗎?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我才發現遇見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他就是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他曾經想當宇航員,可是沒能當選。這時他"遇見"了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鼓勵他,使他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他選擇了新的行業,並且經過多番波折,當上了總裁。看完之後,我感慨萬千:人生是多變的,但有許多人都因失敗而沮喪。可他們都未曾想過,或許他們走另一條路,便可登上人生巔峰,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在一條路上跌倒不起。哪怕當不上白領,董事長什麼的,只要勇於挑戰,不畏失敗,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

  透過這個節目,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 選擇【4】

  週末無趣加之眾人推薦,滿懷期待開啟《朗讀者》,沒有失望,反而給了更大的念想。驚現於文字的同時,也從心底感動,看了兩期看得熱淚盈眶。開始喜歡這檔節目,感覺它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是綜藝界的一股清流。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後,《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

  已播出兩週的《朗讀者》引起新一番的熱潮。

  首度"發聲"的《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

  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年少時曾患有腿疾的濮存昕,加之強烈的自尊心,他很盼望小學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沒想到到了中學,"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號。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柺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現在他可以騎馬、打球、演戲,用更好的心態面對自己,都與和榮國威醫生的遇見分不開。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裡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

  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