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察日記模板集錦十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日記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察日記 篇1
x月1x日 星期六 陰天
這一天,媽媽陪我到少年宮去學習舞蹈。因為少年宮門前的小轎車太多了,所以媽媽決定和我一起乘公共汽車前往。這一次乘坐公交車,我的感受太深了。
在去少年宮的路上,我看見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許許多多的小轎車如織如梭,一輛接一輛地停在馬路上,誰也開不起來,像一條熟睡的巨龍怎麼也不能向前移動了。媽媽說:“快到少年宮了,與其在公交車上乾等,不如走幾步路,沒準還能早點兒到。”無奈,我和媽媽提前下了車,從巨龍身邊穿來穿去,很快走到少年宮附近。少年宮門口已經被堵得水洩不通,只聽見喇叭聲此起彼伏,我估計此時司機的心情一定也很急迫。
看到這些,我真心覺得我和媽媽選擇步行是正確的,如果只圖清閒想少走路,在車上死等,那得什麼時候到少年宮啊。由此我也特別理解了領導倡導的低碳生活。我希望家長們支援領導的倡導,如果帶著孩子外出,請儘量乘坐公交車。這樣既節約時間和能源,又保護環境,減少了汽車尾氣排放。我們人人都要有一顆保護環境的心,熱愛我們的地球家園,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空間。
觀察日記 篇2
10月16日
第二天,我先給大蒜換水,又給大蒜墊紗布,好讓它固定下來。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我知道種大是我的責任也是必須種的,所以我更愛護大蒜了。
大蒜的苗已經有半釐米長了,鬍鬚也長出來了,使“老人”更形象了,上面長滿了“頭髮”,下面長滿了“鬍鬚”。這些“頭髮”真白,頂尖略有青色。這白中帶青的顏色讓人覺得這頭髮煞是好看。這些“鬍鬚”是白色的,蒜味非常重。聞過之後五分鐘之內,蒜味是絕對散不了的。
吃完晚飯之後,我覺得蒜味又重了。蒜瓣開始微微變大而且蒜苗有點兒綠了,是不是水太多了呢?我這樣想於是我減了一點兒水。
10月25日
大蒜苗差不多有六釐米了,現在蒜苗已經超出了杯頂,蒜苗上青綠下青白好看極了。
蒜苗中間也開始脹大,只要你在它附近,就很容易聞到蒜味。根部更不要說,重的要命。所以我觀察次數開始減少。但我仍然仔細的注意分裂點,想象力豐富的我又想:“這就是蒜苗插的方法吧!但是“蒜味重”又引起了我的思考:蒜味以前都沒有這麼重,現在泡在水裡怎麼會讓蒜味變得更重了呢?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大蒜剝了皮、發了芽、長了根之後釋放出來了吧。”
我覺得種大蒜不僅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責任!
觀察日記 篇3
啊,又開始下雪了。
下雪了,雪給麥子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下雪了,雪給大地蓋上了銀白的地毯。下雪了,雪給樹枝戴上了手套。下雪了,雪給房子戴上了美麗的帽子。下雪了,雪給一花、一草披上了一件冬衣。下雪了,雪給學校的操場披上了一件外套。我走上去,軟軟的,感到真舒服。
我真想看看雪是什麼樣子?我連忙去接,剛到我手心,就消失了。原來,雪碰到暖手就融化了。我想,等雪落在地上再看。等雪在地上時,我一看,雪有六個瓣,每瓣都很美麗。
啊,雪真美啊!
觀察日記 篇4
許多詩人和作家都讚美梅花,因為它是頑強生命的象徵,它是惡劣環境中不屈服的抗者,我也喜歡梅花,喜歡生長在寒冬臘月的梅花,尤其是喜歡它的那種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裡,外婆家的小院後邊,有幾棵年歲過半百的梅花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外婆說過:“在她很小的時候這幾棵梅花樹就生長在這了……哦!原來是這樣啊!就在那個時候我開始喜歡上這幾棵梅花樹了,只要一放假我就會來看看它們。在這幾棵梅花樹中,有一棵最矮的,就是因為有了這棵梅花樹,我才能更好的觀察梅花,梅花的花瓣是淡粉色的,越往花瓣的最外邊看,花瓣的顏色逐漸變成了粉白色的了,而且在花瓣的裡面還有幾個很小的淡黃色花蕊。梅花不但美麗,而且它的香味讓人聞了沁透心脾。
因為只要你在這幾棵梅花樹待上一會兒。你就會特別留戀這裡的香味,你會完全沉浸在對未來美好的憧憬當中,這時就會使你想到古代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梅花不僅給你帶來令人回味、留戀的香味,而且它的花瓣泡出來的茶更是別具一格。你只要把梅花的花瓣曬乾,然後,把它放在茶杯裡,用開水沖泡開,你會看到乾梅花像一朵剛開放的梅花綻放在茶杯裡,而且那迷人的味道讓你喝完後能體味到,這是隻有在大自然中才會擁有的輕鬆感。
我喜歡梅花,喜歡它外形的美,醉人的香,更喜歡它凌寒獨放的精神,“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
觀察日記 篇5
我家陽臺上種了各種各樣的植物,比如:仙人掌、珊瑚草、月季花、富貴竹……,其中有一顆花生苗,它是我自己親手栽種的。
那是幾天前我用一塊海綿和一個玻璃瓶子做成花瓶,然後種了幾顆花生進去做成的。剛開始,花生破了一個小洞,長出來了一個跟豆芽一樣大的小苗兒,讓人不忍心去碰它。第三天,我就發現它長了一點點,而且比前天多長了四片小葉子。這樣又過了好幾天,我來看它的時候,它已經長大了,大約有10-13釐米高了,主杆是深紫色的,筆直筆直的。從根部到頂端每隔2釐米左右,就會相對著生長出枝幹來;它的枝幹是嫩黃色的,上面也是相對著長出四片葉子,非常有規律,每片葉子大約有一個拇指大小,圓圓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它們生長得很有趣,總是把葉子朝著太陽的方向伸展,爸爸說這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
另外我還發現了一個小秘密,那就是每當晚上的時候它們會把葉子悄悄的合上,白天的時候又會把葉子開啟,這真是一株有趣的植物呀!
呵呵,只要仔細觀察,大自然裡每一個地方都會有神奇而智慧的事物。
觀察日記 篇6
今天下午,我正閒來無事,突然看到了爸爸剛買回來的杜鵑花,何不趁此機會好好看看它,觀察一下呢?
我湊到花盆前,杜鵑的主幹和大拇指差不多粗細,上面印滿了細碎的紋路。從主幹的上方伸出許多枝丫,每根紙條上都有二十多片葉子,這葉子呈橢圓形,顏色是墨綠色,如同祖母綠一樣高雅。既然這是杜鵑花,那花才是真正的主角,這些嬌豔的花朵是紫色的,寬大的花萼有力地拖著這些美麗的使者。花兒的形態各異,有的已經完全綻放,開出了美麗的花兒,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微微張開花瓣,還未開展,就像是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還有的只是一個花骨朵,含苞待放,彷彿是一個剛剛出世的小嬰兒,乖巧可愛。
啊!杜鵑花可真是美的使者,我喜歡這華貴的杜鵑花,更喜歡那賦予它生命的大自然。
觀察日記 篇7
今天,我在學校後操場,看到一種普通卻又奇怪的植物,它叫含羞草。好奇怪的名字,我仔細地觀察了起來。
含羞草細細的莖上長著一片片羽毛狀的葉子,葉子又細又密,像小小的米粒。毛茸茸的莖上長著又小又尖的小刺,還有像蒲公英般的小花和小小的豆莢,真可愛!我忍不住伸出手,想摸摸它的小花。沒想到,手被小刺紮了一下,好疼啊!我趕緊將手縮了回來,一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葉子。只見葉子迅速地合上,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我眼花了?
我很疑惑,又碰了其他的葉子,結果發現,只要一碰,葉子就會合攏,像個羞答答的小姑娘。這是怎麼一回事呀?帶著疑問,我到了班裡向老師請教。原來,含羞草的葉柄上有一個鼓起的包,叫葉枕。只要一碰,裡邊的水分就流失到別的地方,葉子就害羞了。
今天,我發現了大自然的一個秘密,以後,我還會繼續觀察,發現其他的秘密!
觀察日記 篇8
10月1日 星期二 多雲
放國慶長假了,我回到老家,在家旁邊的草叢裡捉了4隻身體比較大的蝸牛,把它們放在飼養瓶裡仔細進行觀察。
我把蝸牛放在瓶子的.右壁,我輕輕一碰蝸牛的觸角,沒想到它收了回去...... 蝸牛頭上有2對觸角,長長的觸角上長著一對眼睛,它的眼睛非常小,不留心看還看不見。它的身體上有個小小的氣孔,它從氣孔裡排出來的糞便就像一條蚯蚓長長的細細的,黑乎乎的。蝸牛殼的缺口處排出了白白的液體,晶瑩透亮的,我頓時傻了眼。蝸牛的貝殼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蝸牛還可以飛崖走壁,在牆壁上也可以活動自如,原來蝸牛是靠腹足行動的。它的嘴巴就在下巴上,幾乎只有一個小小的縫隙。它呼吸的地方正是我剛才說的排糞便的氣孔,長在後半身,其中一隻大蝸牛的殼裂了開來,似乎他的心臟在跳動。沒有了保護他的房子,一定很疼吧!而且他身上有一層透明的液體。
10月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起床我就先去觀察那隻破殼的蝸牛,發現皮膚也恢復了一點,還有一隻蝸牛身上產生了一種叫作“黏液”的物體。我給蝸牛們起了名字分別叫作“老大”、“老二”,旁邊還有兩隻小蝸牛分別叫“小小”、“欣欣”。當時,我十分興奮,因為2只小蝸牛漸漸探出頭來了。破殼的蝸牛的身子左扭右扭,似乎要從貝殼裡爬出來。上次,我發現有2只蝸牛在大蝸牛身上動來動去的,這次一動不動,好像是睡著了。上課時老師講過可以把蝸牛放進水裡喚醒它。於是,我用杯子罐來了水,把蝸牛放入水裡,果然用水可以喚醒蝸牛,而且蝸牛在水中還會浮起來,沿瓶子壁向上爬,還不停地探出腦袋呢!
觀察日記 篇9
今天早晨,霧氣瀰漫,我踏著輕快的步子來到學校。
早晨的校園,是朗朗讀書聲的世界。我快步走到三樓,飛進教室,放下書包,掏出課本,有感情地朗讀《香港,璀璨的明珠》。
語文課上,鍾老師把課講得非常生動。鍾老師一邊講課一邊手舞足蹈地比劃著陶罐和鐵罐爭辯的神情。看,鐵罐是那麼咄咄逼人,陶罐那麼委屈求全。只見她一會兒惱怒得暴跳如雷,眼睛瞪得大大的,手往腰上一叉,吼道:“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一會兒,又是眉頭往下掉,眼睛擠成三角眼,撅著嘴,一副無奈的表情:“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鍾老師繪聲繪色的表演,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體育課上,徐老師帶領我們做遊戲—鑽呼啦圈。同學們按照徐老師教的方法去鑽。隨著徐老師一聲令下,四組同學開始了鑽圈大比拼。我們把頭低下,鑽過圈,雙腿用力一蹦,跳出圈。只見其他組的人揮汗如雨地鑽過每一個圈,眉毛向上豎,嘴巴閉得緊緊的,生怕出一點兒錯。迴圈了好多次,我組遙遙。其他組也不甘落後。這時候,我組最後一個人喊:“做完了!”徐老師大聲宣佈:“第三組得第一名!”“耶!”全組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快樂的歌聲盪漾到天際……
數學課上,林老師出的一道“怪”。
觀察日記 篇10
我家有生活在“水族館”裡的魚兒們和大口吃桑葉的白色蠶們,它們為我家增添了生機,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我的蠶們。
蠶喜歡吃桑葉,我把蠶下面鋪上桑葉。蠶對桑葉也十分挑剔,一不吃冷的桑葉,乾的桑葉不吃,桑葉放久了就會幹,桑葉就讓我傷透了腦筋,蠶吃桑葉的速度可快了,像一臺咬合機,一眨眼功夫,三四片桑葉就被蠶瓜分光了,白白的蠶行動緩慢,身體上喲奇特的黑色斑點,還有些可愛,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我一定不會相信,小小的蠶一天能夠吃下那麼多東西。
蠶吃桑葉非常特別,先用嘴前的“大牙”,撕下一小片桑葉,再用“大牙”蔣桑葉放進嘴巴,這樣的吃法怪不得吃得那麼快。過了好幾天,我竟然發現它們對桑葉不再吃了,難道它們要吐絲了?它們從嘴裡吐出一條條白色的絲,將自己固定在桑葉上。“它們是要蛻皮”。媽媽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我的身邊。蠶往後移動,身上的黃皮衣被蠶慢慢退了下來,身上有一件雪白的衣裳,最後,黃皮被脫了下來,這些貪嘴的小傢伙們,有開始瘋狂地吃起桑葉來,一堆桑葉吃得幾乎沒有剩下。
蠶經過了幾次蛻皮,個個都長得又肥又壯,並四處走動,他們輕鬆地走上紙盒子的四壁,這是為什麼呢?我捉住一條蠶,觀察它的腳部,原來它們每個腳上都有一個小‘鉤子’,怪不得能夠那麼輕鬆地“飛簷走壁”。他們隨意地挑了一個紙盒的角落開始結繭。首先把白色的吐絲在兩旁固定,確定平穩後再進行做繭,一開始還能夠看見它們再裡面結繭,一開始還能夠看見它們再裡面吐絲,到了後來還能隱約看見它們再裡面吐絲的情景,最後徹底完成了,已經看不見它們了,只剩下9個白色的繭。“它們會在裡面幹什麼呢?”我想。
鑽出繭的蠶蛾回事怎麼樣的呢?我現在不知道,但有一天,我一定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