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通用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篇1
提起作文,學生都說難。難在何處?難在沒什麼可寫。於是一些學生開始為完任務而編造作文,東拼西湊,作文成了“假話、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以致於高考竟有那麼多考生不惜杜撰父母親離婚乃至亡故的“逆境”故事,以表現自己“戰勝脆弱”“追求堅韌”的品質的作文,就不足為奇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學生不注意觀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開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態的。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孩子們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事物,並找到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從而加深對這個大千世界的理解。只有仔細觀察,深入思考,才能將這個紛擾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能把握作文成功的奧秘。一位名師說過:“其實,空山鳥鳴,礎潤月暈,雨打窗欞,八面來風,一葉,一瓣,一笑,一縷,一思考,一閃念,都可以入詩入畫入文,關鍵在於有無自我的心意在裡頭,又無自我的個性在上面,又無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層。”作文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對生活的關注、思考、觀察、提煉。大凡成功的作文,都離不開對生活的錘鍊,創作的靈感都源於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體會。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解決學生“寫什麼”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作家葉聖陶在《拿起筆來之前》一文中指出:“在實際生活裡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對於寫文章太有用處了。”既然觀察生活是寫作的起點,那麼如何觀察生活呢?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掌握觀察的方法。觀察是持久的知覺活動。事物是豐富多彩的,也是瞬息萬變的。觀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細緻、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為了畫好蝦,專門養了一盆蝦,非常認真地觀察蝦在靜止、活動時的情景,如覓食時鉗的舞動姿勢,嬉戲悠閒自得的樣子……所以,他畫出來的蝦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很有神韻。再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小麻雀》中的一個片斷:
雨後,院裡來了一隻小麻雀,剛張全了羽毛。在院裡跳來跳去,有時飛一下,不過是由地上飛到花盆沿上,或從花盆沿上飛下來。看它飛了兩三次,我發現它並不能飛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有幾根長翎擰在一起,有一根特別長,似乎要脫落下來。我試著往前湊,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著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帶著想親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我想,這一定是一隻養熟的鳥,也許很小便被養在籠裡,所以並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翎也許是被主人或別的孩子們給扯壞了,所以它愛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看,他觀察得多仔細呀,完全把麻雀的神韻寫出來了。“幾根長翎擰在一起”,“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現出來的是一幅失魂落魄、驚慌無助的神情,給人的印象是一隻讓人愛憐的小動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睜在人們心中,令人難忘。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方法很重要。不僅藉助於看,而且要調動其他感覺器官,多方位、多層次的觀察,看到事物的細微之處,看到事物之間的細小差別,看清事物的變化,看到事物不同的特徵。這樣,才能寫出事物的神韻,攫住讀者的心靈。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篇2
養成留心生活,細心觀察的習慣。觀察習慣的養成,決非易事。時刻關注,主動觀察,而非被動了解。如果沒有養成留心生活,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即使寫作的事物是熟悉的,也很難寫出事物的特點,更不用說寫得有趣、寫得精彩了。因為觀察物件本身不是我們的寫作目的,展現其背後的與人性、人情相通的東西才是我們的主題,即要把微小、尋常、不起眼的事物寫出靈性,寫出神韻,寫出味道。例如“花”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但要把它細緻入微的表現出來,就要花一番細緻觀察的功夫,請看著名作家宗璞筆下的《紫藤蘿瀑布》:
片斷一:
每一朵盛開的花,都像張滿了風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這段文字,透過聯想和想象,用大的事物作比,把一朵盛開的花描寫得異常燦爛。“盛開的花”像“帆”,花托像“尖底的艙”,整朵花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這樣一比,就把花放大了,讀來眼前就出現了朵朵鮮花張著帆微笑著遠航的情景。
片斷二:
這裡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熱鬧!“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一串小小的花,透過“挨”、“接”、“推”、“擠”、“笑”、“嚷嚷”等動作描寫,在讀者面前就變成了一群活潑的孩子。作者之所以能將小事物寫得如此有靈性,有人情美,就是得益於作者長期細緻的觀察。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就不愁寫作文,反而會在寫作中發展自己的情感和治理,淨化靈魂,提升素質。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篇3
有句話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這句話我過去一直不明白,現在我透過一件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忽然明白了生活,明白了留心生活。
看完朱自清的《春》以後,我與往常一樣,踏上我放學回家的那條必經之路。
不知怎麼,今天的和風讓我的心中不禁湧起了那些優美的語句,“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我不禁被陶醉了。一股股清新、綠色的味道偷偷地鑽進我的鼻子。
那種味道讓我的全身彷彿浸在溫泉裡一般,從頭到腳的所有神經都放鬆了。
我從綠色夢境中醒過神來,去尋找著這氣息。低頭一看,猛地一驚。
“草!”我不禁在內心深處喊了出來。
一排排嫩綠的小草在鬆軟的土壤上隨風慢慢搖擺著婀娜的身姿,整片花園都被綠色包裹著。
那些草已經長到四五指高了。
再抬頭一看,我的內心又一次激動地振奮著——“樹葉長出來了!”樹葉沒有說話,只是在風的吹拂下,用綠色的手掌輕輕地向我招了招手。
樹葉和四五指高的青草,在一兩天的時間內是不可能長成這麼大這麼高的。這條路我每天都要經過,可為什麼昨天、前天、大前天我就沒有發現呢?
“哇——克——奧!”
我右手握成拳頭,習慣性地砸了一下我左手的手掌,就是因為《春》吧!
《春》喚起了我對春天的憧憬,現在正是春天,因為我渴望春天,所以我的鼻子靈敏地捕捉到了她的氣息,發現了她的青草和綠葉。
這次發現,讓我開始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腦子去想;用心靈去感受。
我現在每天都會留心我窗外的一條馬路。
今天撞車啦,昨天兩個人打架啦,前天警察查酒後駕車啦,大前天賣破爛的老人在吆喝啦……
原來,生活是一杯很苦的咖啡,留心生活後,就如在咖啡里加上了咖啡伴侶,讓我品出其中的好味道。
所以生活,生活是什麼?沒人能解釋她,因為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那些賣破爛的會說:“生活是苦呀!”那些普通而平凡的人會說:“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平平常常。”但那些留心生活的人會說:“生活裡處處是春天,處處是美好呀!”
生活如人,你對她好,她也對你好。你漠視她,她也一樣冷淡你。所以留心生活吧!生活裡的春天,也會一樣留心你……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篇4
為了融入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你、我、他都不得不兩點一線穿梭於家庭與學校之間——上學、放學、回家、離家、上學……無休止的迴圈,無休止的重複,一切都顯得那麼單調,那麼無味。
於是,你開始了抱怨:抱怨昨天不懂惜時,抱怨今天勞累疲憊,抱怨明天前途渺茫……而生活,教會了我留心:
你想知道一棵樹的'年齡嗎?請數數它的年輪。
你想知道一條魚的年齡嗎?請看看它的鱗紋。
你想知道一匹馬的年齡嗎?請摸摸它的牙齒。
……
原來時間在原樣東西上都留下了痕跡,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即便是一分一秒,萬物都在發生變化。
在留心觀察之後吧,我發現冬天並不單調,我發現夏天也有柔情。
或許你要說:“這些有用嗎?我有更緊急的事情,哪裡有空幹這些?”是的,我承認這些東西、這些事情並不急迫,容易被忽略,但卻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應該說是必要的。葉子的枯榮,大雁的來去,我們身邊這樣司空見慣的事,你卻渾然不覺、視而不見,難道這不是一份深切的悲哀嗎?
學習很認真的你,應該知道:無數文學巨匠和科技之星的成就都源自留心觀察——白居易若不是留心春景,怎寫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千古名句?魯迅先生若不是當初留心閏土原型生活的一舉一動,怎會寫出流傳近百年的名篇《故鄉》?達爾文若不是留心小動物們的生長過程及生活習性,怎能提出改變科技史的“進化論”?……
學會留心吧,我忙碌的朋友們!留心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或美麗的風景,抑或沉默的真愛……沿途上的風景終將會消失得無蹤無影,但是隻要你留心過,珍惜過,心中就會無憾。
學會留心吧,我勤學的朋友們!生活將是你最親愛的老師,它們教會你知識、教會你一切,幫助你成為明日之星。
學會留心吧,我友善的朋友們!快快行動
起來——去留心生活,留心自然啊!你一定會感到充實而快樂的。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篇5
1872年的一天,斯坦福與科恩圍繞“馬奔跑時蹄子是否著地”這件事發生了爭執:斯坦福認為,馬奔跑得那麼快,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應該是騰空的;科恩認為,馬應該是始終有一蹄著地。兩人各執一詞,爭得面紅耳赤。於是,二人就請英國攝影師邁布里奇做裁判,可邁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過攝影師畢竟是攝影師,點子還是有的。邁布里奇在一條跑道的一端等距離放上24個照相機,並將鏡頭對準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對應點上釘好24個木樁,木樁上繫著細線,細線橫穿跑道,接上相機快門。
一切準備就緒,邁布里奇讓馬從跑道的一頭飛奔到另一頭,馬一邊跑,一邊依次絆斷24根細線,相機轉接拍下了24張相片,相鄰兩張相片的差別都很小。相片顯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於是,科恩贏了。
事後,有人無意間快速拉動那一長串相片,奇蹟出現了:各相片中靜止的馬竟重疊成一匹運動的馬,相片“活”了。就這樣,電影的雛形便出現了。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篇6
人們總說,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世人總一味地強調時間過得很快,卻從未有人告訴過我們,其實,時間的行走是有節奏的,可急可緩。生而為人,我們的人生歷程是豐富多彩的,而時光的歷程又怎會單一呢?
其實時光可以如白駒過隙。兒時,朗朗的指尖劃過黑白琴鍵,亦輕觸我的內心。自此,我沉醉於音符縈繞耳畔的日子,亦感嘆那些時光似劃過星空的流星,而那一抹光亮,卻刻在我記憶的深處。無論是世人皆喜的流行樂曲,還是“外星語”般的奏鳴曲,都在講述著一則引人共鳴的凡間塵世事。我有音樂消磨時光,而你,又有什麼呢?
如若沒有,不如在閒暇時細嗅一枝芬芳,慢品一泉清茶,亦或一起走進音樂的世界,靜心聆聽。你會發覺,時間在不斷地快進,來不及細品,卻依舊能在你心中蕩起漣漪。
生活亦有度日如年的日子。現今提及那一年,我不禁覺得有些慚愧。初二那年,我打心底裡排斥英語,每逢英語課,看著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著,我頭頂不時冒出“why?”每當我下課想去解決這些question時,我竟不知先向老師請教哪個。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待我耐心磨盡後,上英語課時,我總單手撐著腦袋,雙目無神,若不是不時低頭看手中的表,我竟覺得自己是一尊無思想的雕塑。
面對令人痛苦的事情時,人們總帶著無奈的心情承受,卻驚覺這過程是如此的漫長。在那些日子裡,秒針像水龍頭欲滴又不滴的水緩慢移動,像是為我們的虛度而猶豫,怕我們後悔啊!
那些自認為難熬的時光,在經過歲月的沉澱後,其實可以進階到閒適的生活。還是初二那年,一次偶遇改變了我對“動物語言”英語的看法。身為英語學渣的我,竟奇蹟般的在校園內與來校交流的外教老師遇上,真是躲閃不及。他簡單問了我幾個問題,且面帶祥和,我卻毅然偏頭無助的盯著隨從翻譯。自此,我便勵志發奮學習英語,免得丟學校的臉。經過一年各式英語惡補,我終於敢在英語課上昂首挺胸,甚至結交了幾位筆友,英語像中文融入了我的生活。
曾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而那些漫長的時間,在現今看來卻是難能可貴的光陰。當我想伸手抓住那些虛度的日子時,卻發覺它們早已遠去。我沒有時間嘆惋,因為我已更加學會珍惜。生活的態度決定思想的高度,其實,並不是時間行走的速度在發生改變,而是我們對時間的觀念在發生改變。與其痛苦的度過漫長的光陰,不如樂觀的享受短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