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察> 觀察蚯蚓日記(精選26篇)

觀察蚯蚓日記

觀察蚯蚓日記(精選26篇)

  一天將要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察蚯蚓日記(精選2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蚯蚓日記 篇1

  昨天下午放學後我就來到了這裡——鄉下舅舅的家。昨天晚上睡覺前我還在發愁,不知道寫什麼好。

  今天中午,我在舅舅家門前的水溝裡發現了一條蚯蚓,我心想:就來觀察蚯蚓吧。蚯蚓的樣子跟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差不多,他的身體長長的像一根筷子,顏色是棕紅色的,圓圓的身體有我的小指這麼粗。當我發現它時,它在左右扭動,艱難地向前爬行,爬著爬著,它就往土裡鑽。我迅速地把它從土裡揪出來,玩弄了一陣子,發現他會吃泥土,拉的便便也是泥土。

  吃過午飯後我又去看蚯蚓,發現一個乾巴巴的屍體,蚯蚓為什麼死了?後來我查了<<十萬個為什麼>>才知道:蚯蚓喜歡溼處。上午太陽很熱把地面曬乾了,蚯蚓身體中的水分就會流失,所以就死了。

  觀察蚯蚓日記 篇2

  我想觀察蚯蚓,爺爺就給我挖了幾條,養在花盆裡,叫我好好觀察。

  我發現蚯蚓的顏色與泥土的顏色相近,這大概是為了迷惑其他生物不受其他生物的侵害吧。蚯蚓的長度大約有8釐米左右,身上還有一些環形的小條紋。身體大約有小拇指一半那麼粗。大體一看分不清頭和尾,因為它們長得一樣,都是尖尖的。但是它爬行的時候頭部就會發生變化。透過觀察我發現蚯蚓的爬行是靠身體伸縮來完成的。它的頭部向前一伸,身體緊接著向前一拱,這時它的頭部變粗了,再往前一伸,就前進一步了。瞧,蚯蚓的身體真柔軟,它還可以在泥土裡隨意地打滾、穿梭呢。

  它喜歡潮溼的地方,每當要下雨時,就會從泥土裡鑽出來。陽光明媚的時候,它就會待在土裡不出來。在鄉下,蚯蚓還是農民伯伯鬆土的“好幫手”呢。

  這小東西可真有趣!

  觀察蚯蚓日記 篇3

  科學課時,我們能觀察許多的生物,如蚯蚓、蝸牛、金魚等等,那我們就說說蚯蚓吧!

  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蚯蚓是一種環節動物,它比較喜歡生活在潮溼、鬆軟的土壤裡,幫助農民伯伯鬆土。接著老師拿出一條灰不溜秋的小蚯蚓,咋一看上去像是一條細細長長的小繩子,放在桌子上一動不動,身體很光滑,軟軟的為什麼能在硬邦邦的土壤裡鑽來鑽去呢?

  可能它注意到沒什麼危險了,就開始慢慢挪動身體,當我們用東西挑撥它時,它居然彈跳了起來,像一位優秀的跳高運動員,平靜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這麼好的彈跳力,不知道蚯蚓吃的是什麼?

  一條小小的蚯蚓真神奇!我愈加對蚯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定要學好這門知識寶庫,更好地來解答,沒有解答的問題。

  觀察蚯蚓日記 篇4

  蚯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小動物,每鍾動物都有自己愛吃的食物。但是一提起蚯蚓的食物是什麼時,有很多人都會說:“蚯蚓的食物是土。”事實是這樣嗎?

  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但是自從有一次上自然課時,校長講到“動物和環境”這一課時,我才知道蚯蚓的食物不是土。那麼蚯蚓的食物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以前對蚯蚓的初步認識,加上校長提供的資料,我做了一次實驗,在一個較大的盒子裡,分別放著潮溼疏鬆的土壤和乾硬的土壤,土厚約2釐米。然後,把3條大小不同的蚯蚓任意放進盒子裡,蓋上盒蓋。過了大約5分鐘後,我開啟盒蓋一看,3條蚯蚓都鑽在潮溼疏鬆的土壤裡。

  從觀察中,我知道蚯蚓愛生活在潮溼疏鬆和含腐殖資的土壤中,喜歡黑暗的環境。如果籠統地說蚯蚓的食物是泥土,這是不確切的。應該說土裡腐爛的植物才是蚯蚓真正的食物。

  觀察蚯蚓日記 篇5

  前天剛下完雨,我放學回家,在小區花叢裡看見了蚯蚓。

  城市的蚯蚓和田地裡的蚯蚓可不一樣了。田地裡的蚯蚓有黑又粗,而城市的蚯蚓身體是紅紅的,沒有田地裡的蚯蚓那麼粗,小鴨可愛吃田地裡的蚯蚓了。

  聽說:“蚯蚓有很頑強的生命力和再生功能。”於是我用棍子夾了幾條來做試驗。我拿棍棒把蚯蚓從中間切成兩半,蚯蚓立刻在地面上跳起來,痛苦地掙扎著。蚯蚓會不會要死了?有人說:“它一會就好了,快把它放到潮溼的泥土裡。”我聽了連忙照做了。過了一會再來看切成兩半的蚯蚓。心裡還在想:它不會死了?

  可是,當我扒開泥土,一看,呀!蚯蚓居然沒有死,正在泥土裡歡快的爬行著。真的是:蚯蚓有很頑強的生命力,還有像壁虎尾巴一樣的再生功能的。

  觀察蚯蚓日記 篇6

  這天,我和老媽正走在去打乒乓球的路上。這時,我猛然看見了地上一根麻繩。我正想踢一踢它,突然那麻繩竟扭動了一下!啊!我歇斯底里地大叫一聲。那東西哪是麻繩啊,分明是一隻活生生的蚯蚓!

  老媽也嚇到了,不過是被我尖叫聲嚇到的。蚯蚓有什麼好怕的?我都被你嚇到了。要是你看到一根麻繩,後來卻發現它是隻蚯蚓就知道了!這時,老媽似乎想起了什麼,對我說:蚯蚓一般不會到路中間來的呀,很危險的!它應該待在泥土裡呀!我說:估計是被人踢過來的吧。老媽想了想:那我們把它放回去吧。接著,老媽拾起了路旁的一根冰棒棍,將蚯蚓挑起來送進了泥巴里。說到這,我突然想起一個笑話:蚯蚓一家很無聊。小蚯蚓把自己切成兩段,打乒乓球去了。蚯蚓媽覺得這辦法不錯,便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將去了。蚯蚓爸爸乾脆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媽媽哭了:這樣你會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說:突然想踢足球了

  很好笑吧?至少我覺得很好笑呢!

  觀察蚯蚓日記 篇7

  在我家的花盆裡,我偶然發現了一條蚯蚓,我決定細細地觀察一番,看看它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遠遠望去,它像一條線;近看,它好像穿了一件棕紅色的小背心。當我抓起這條“細細的線”,結果它好像塗了一層油,一掙扎就從我的手指縫中“逃”了出去。它的頭部似乎有一對黑溜溜的眼睛,像一顆成熟的葡萄,在不停地轉啊轉,好像在說:“小朋友,我的眼睛大嗎?”它的頭和身子是連在一起的,咋一看,我還分不清到哪裡是頭部,哪裡是身子。我用手輕輕地碰了它一下,只見它頭一縮,身一扭,便輕而易舉地鑽進了土裡。真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我費好大勁才把它從泥土裡找到,我一放下,它頭也不回地又躲藏了起來,好像在跟我捉迷藏。蚯蚓雖然爬得慢,但能幫我們鬆土,土裡的莊稼才能長得好。另外,蚯蚓也是非常好的飼料,可用來餵雞。還有我們隔壁鄰居每次去釣魚都是用蚯蚓做魚餌。

  原來這並不起眼的蚯蚓有這麼多奇妙的地方等著我們去發現。大自然真是太了不起了!

  觀察蚯蚓日記 篇8

  昨天,下了一場大雨,我和媽媽一起去抓蚯蚓。

  老師曾經說過:下雨的時候,蚯蚓會出來透氣。我和媽媽一起拿著鏟子去院子裡找蚯蚓,挖了一點土,沒有看到蚯蚓。我們把土挖得稍微深一點,終於發現了一條緩慢爬動的蚯蚓,我們把它抓住放在飼養箱裡,並每天觀察它的反應。

  我看見它在一伸一縮,在土裡鑽來鑽去,好像在說:“我很害怕,求你放我回家吧!”我說:“等我觀察完就讓你回家去”。

  老師說過,蚯蚓是環節動物,它沒有眼睛,是靠本身的感光細胞來辨認方向的;它沒有耳朵,是靠感覺細胞來知道周圍的環境,而感覺細胞大部分在口上,所以當我們刺激它時,它頭部的反應總會比尾部快。

  蚯蚓會不會怕光呢?蚯蚓怎麼睡覺呢?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觀察。我希望蚯蚓一定會告訴我們這些答案的!

  觀察蚯蚓日記 篇9

  每個星期一早上,是升旗的日子,但今天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一大早,在紅磚土跑道上佈滿了蚯蚓,全校師生就在墊腳、跳躍中進到操場,我們不忍心將這些鬆土小尖兵踩傷。蚯蚓這麼大批的出現,讓我們充滿了疑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校長決定讓我們進行偵查,瞭解真正的原因,可以到圖書室查科學叢書、可以上網,也可以翻教科書,只要有答案,立刻告訴校長,就有獎勵;但是蚯蚓出土的理由不可以相同,別人先一步有這個答案,就不能再提出。

  觀察蚯蚓日記 篇10

  今天我們又去菜地看蘿蔔長勢如何,沒想到在土裡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東西——蚯蚓。

  我挖出一條蚯蚓,仔細觀察起來。它的樣子怪怪的,有點像蛇,又有點不像。蚯蚓的身體由上百個體結組成。這時,我腦海裡浮現出一連串的新問題:蚯蚓有沒有眼睛呢?如果沒有,那它是怎麼不撞上東西的?

  我看見蚯蚓一般都是在陰暗的地方,光線強度高的地方非常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師告訴我們:蚯蚓還有極強的再生能力,這點只有非常少的動物才能做到。

  我不信,於是我做了一個小實驗來認證老師的話是否正確。我從土裡挖出一條蚯蚓,隨便在挖到的蚯蚓身上找一個地方,把它切成兩段,然後等一會

  兒,看看它有何 變化。這時,我發現了一堆不像泥土又不像石頭的東西。咦,這是什麼?我突然想到了什麼,馬上衝上去,把那東西挖開,下面有一條蚯蚓正往泥土裡鑽呢!其實, 那些東西就是它的排洩物,我曾在三年級的科學書裡看見過這樣一幅圖:一條蚯蚓在泥土裡,上面蓋著一層厚厚的樹葉,從它的尾部排出一條長長的東西,土上的那 東西就代表下面有一條蚯蚓。它是農民的好幫手,常常無償地為人們工作,默默地付出,把一切都奉獻給了人類,它就是——蚯蚓。

  觀察蚯蚓日記 篇11

  在一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在我家花園裡玩,突然,我看見一隻蚯蚓從土裡鑽了出來,我跑過去看蚯蚓,它東張張西望望,它好像看見了什麼就爬過去了。

  蚯蚓爬行的動力是什麼呢?我回到家裡拿了放大鏡,發現它身上有許多小點,我看見蚯蚓在動,這是為什麼呢?我還看見一個厚厚的東西,還有一節一節的東西,我又拿了一塊光滑的玻璃片,把蚯蚓放在玻璃片上,它就不動了。我回家看了百科全書才知道那個小點就是剛毛,是蚯蚓爬行的動力,那個厚厚的東西是蚯蚓下蛋的地方,還知道了一節一節的東西是什麼,你如果把它的第五節和第二十四節切了,蚯蚓就不會重生,如果把它其他地方切了,它就會重生,它爬的時候身體要伸縮,它是透過剛毛和地上的摩擦力來產生的動力使身體移動的。

  我還知道了蚯蚓不能發出聲音。我繼續觀察蚯蚓活動,它一會兒朝前爬,一會兒朝後爬,我都分不清哪面是頭,哪面是尾。透過看書我還知道了蚯蚓是不分公母的。它喜歡晚上出來活動、覓食,喜歡陰暗潮溼的地方。

  透過觀察蚯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觀察蚯蚓日記 篇12

  剛把蚯蚓拿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過去看它們。蚯蚓怎麼不見了?只剩下一堆土。我拿著小棍兒 翻了翻土,嗨,它們都在土底下幹活兒呢。

  這麼多的蚯蚓,大的有一公分那麼長,小的只有4.5釐米長,只是比頭髮絲兒稍微粗些。

  一隻蚯蚓被我挑在盤子裡,聽說蚯蚓分成兩段不會死,我叫爸爸來試試。他一手拿一根小棍,分別按住蚯蚓的頭和尾,向兩個方向扯。過了一會兒,爸爸把小棍拿開,蚯蚓快要變成兩段了,它痛苦的扭曲著身體,爸爸一狠心,把蚯蚓徹底分成了兩段。有頭的一段比較安靜地躺在盤子上,後一段不停地扭著。爸爸說,扯玩了蚯蚓,他都吃不下晚飯了。

  真奇怪!蚯蚓被扯開了,怎麼沒流血呀?

  觀察蚯蚓日記 篇13

  昨天上午,王燕翔用一把從外面拾來的小鐵鏟來挖泥土。聽他說,他在樹叢旁挖洞是為了尋找蚯蚓。我說:現在怎麼會有蚯蚓呢?那麼熱!可他仍然在往泥土裡挖著,要找到埋在土裡的.蚯蚓。

  我不阻止他了。過了幾分鐘,王燕翔驚奇說:看,有蚯蚓!我聽見了,顧不上我的事情了,飛快地湊過去,問:蚯蚓!?哪兒?快,快給我看一看啊!

  他順手指給我看。只見那蚯蚓在王燕翔的小鐵鏟裡動,裡面還有一些泥土。他把蚯蚓放在地上,要我們一起來觀察。蚯蚓在向有泥土的地方爬,大概是要吃泥土呢!但是,他不吃土,而是爬向草地。我見了,急忙取出一根樹枝擋住它的去路。蚯蚓見到了,以為我在逗它,就在那瘋跳舞,我嚇了一大跳,毛骨悚然地丟開樹枝,對王燕翔說:你看,這不嚇人?哇,是的,很嚇人!說完,他轉身去挖蚯蚓了。

  你看,右邊的泥土旁有一條蚯蚓!果然不出我所料,泥土裡藏著一條蚯蚓。它不停地動著,似乎想要掉下來。

  瞧,這就是我觀察蚯蚓的記錄!

  觀察蚯蚓日記 篇14

  天哪,老師怎麼給我們帶來了蚯蚓?頓時,大家尖叫起來,教室裡熱鬧非凡。

  今天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四人小組發了一條蚯蚓,讓我們仔細觀察。瞧,蚯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像一條繩子。它們穿著一件棕紅色的長袍,兩頭尖尖的。你們知道哪邊是頭,哪邊是尾嗎?告訴你,蚯蚓身上有一段顏色稍淺的環帶,離環帶近一些的就是頭。它在紙杯裡一伸一縮的蠕動著,像是在跳舞呢!

  我輕輕將它提起,放在手心裡,它拼命地扭動著。突然,我發現手上有一些黃黃黏黏的東西,我以為是蚯蚓在我手上撒了泡尿。但老師說,這是它分泌的一種黏液。

  聽說蚯蚓有再生的能力,把它切成兩半,也不會死。

  老師說:我們也來做做這個試驗。頓時,我們尖叫起來,教室裡像炸開了鍋。蚯蚓也是一條生命啊,如果試驗失敗了,那我不就成劊子手了嗎?但這個試驗又不得不做。於是我拿起尺子一剁,蚯蚓就變成了兩段,鮮血直流。但它沒死,還不停地扭動。老師說,幾天之後,它們各自都會長成一條完整的蚯蚓。

  老師叫我把蚯蚓放到樓下的花壇裡。小蚯蚓,你們快點重生吧, 過幾天我再來找你。

  觀察蚯蚓日記 篇15

  今天下午,我吵著要去釣魚,好不容易把爺爺給拖了出來。他說:“釣魚,沒有魚餌怎麼行哪?”半路上,爺爺去買了一包蚯蚓。“什麼?蚯蚓還能做魚餌?”我一頭霧水。爺爺只是笑笑。到了釣魚的地方,爺爺熟練地從袋子裡扯出一條蚯蚓。我仔細觀察它,蚯蚓全身都是暗紅的,靠頭部的一塊兒還有一個不大明顯的,顏色較深的環帶。它靠身體的收縮而向前移動著:頭先朝一個方向伸,身體後部一拱,

  再跟上來。這和蝸牛的爬行差不多。

  這次釣魚,我認識了蚯蚓,也對它產生了興趣——我把剩下的蚯蚓帶回了家。

  觀察蚯蚓日記 篇16

  我查電腦去!蚯蚓的血是暗紅色的?昨天我並沒有看見暗紅的液體呀!真不明白!

  家裡養了一盆蘆薈,媽媽說:“蚯蚓能使土更有營養,把它放在蘆薈裡吧!”“不行!蚯蚓可以肥田,

  單放在花盆裡,因為土太少,它會把植物的莖咬斷!”“哦!”媽媽聽了,直誇我能幹呢!

  觀察蚯蚓日記 篇17

  今天我看見一個人在挖蚯蚓,說是要釣魚用。他還說:“如果一條蚯蚓斷為兩截,沒有頭的那截可以再生出頭來,沒有尾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尾巴來。”我聽了半信半疑。

  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那麼強嗎?我決定驗證這句話的真假。我挖來一條蚯蚓,它有毛線那麼粗。我把它放在盤裡,只見它不停地蠕動著,一會兒向前拱,一會兒往後縮。

  我先準備好兩個塑膠瓶子,並在上面紮了好多透氣孔,然後在裡面放了一些溼土。最後我用小刀把蚯蚓一刀兩斷,它的兩截身軀都在拼命地掙扎著。我把兩截蚯蚓分別放入了兩個塑膠瓶裡,又放了一些溼土。我等待著奇蹟的發生。

  第二天是我檢驗結果的時候了。我真的希望實驗能夠成功,可我又有些擔心。我小心翼翼地把兩個塑膠瓶裡的泥土慢慢地倒了出來。

  啊!只見蚯蚓的那兩截身軀都在蠕動,居然都活了。沒有頭的那截長出了頭,沒有尾巴的那截長出了尾巴。蚯蚓那小小的身體居然真的蘊藏著這麼頑強的生命力啊!

  觀察蚯蚓日記 篇18

  今天上午,為了完成科學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們正在種蔥,因為沒土,所以我和爸爸一起到小區的花壇裡,弄了一些泥土。

  突然,我發現有一條紅紅的蚯蚓在翻開的土裡爬來爬去,於是我趕緊把蚯蚓拿了起來,可是蚯蚓在我手裡掙扎著,把我嚇壞了,但我最後使勁地抓住了它的環帶,把蚯蚓放進了種蔥的土裡。我發現這條蚯蚓用嘴在土裡挖洞,不一會兒,它就鑽進土裡不見了。

  這時我把泥土重新扒開,可是這條紅蚯蚓迫不及待地又鑽進了泥土中,而且速度非常快,我又把土挖開,想不到這次蚯蚓為我表現了一個“雜技”,它把尾巴緩緩地豎起象一根小小旗杆,做完這個動作之後蚯蚓又馬上鑽進了土壤裡。我再次把泥土翻了開來,這個小傢伙跟我做了一個“遊戲”——捉迷藏,它先把頭昂了一下,又急急忙忙地躲進了土中。彷彿在說:“你等一下,等我躲好了你再來找我吧。”

  我怕傷著它,雙手小心翼翼地撥弄著泥土,費了好大的勁,終於又把它揪了岀來。此時此刻的蚯蚓,真像一個正在和我玩“捉迷藏”的小夥伴呀!透過這次細緻的觀察,讓我知道了原來蚯蚓是用嘴巴來挖洞的,它能用軟軟的嘴把土挖開真不簡單啊!

  觀察蚯蚓日記 篇19

  下午,我去小區抓蚯蚓。我在樹下、草叢中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蚯蚓。正當我灰心的時候,我在一塊石板下面找到了一條蚯蚓。我把它放在一個塑膠杯裡,可是,它不停的往外爬,我就在塑膠杯裡放了些泥土,挖了個坑,把蚯蚓放進去,再蓋上,哈哈,這樣,它就老實了。

  我回到家,把蚯蚓拿出來,放在地上讓它爬。我發現如果蚯蚓要向前進一步,就要先把身體縮攏,再伸開,這樣就邁出了一步。我還發現蚯蚓是軟體動物,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溜溜的,它的身體長長的,有環帶後左邊是口。

  過了幾天,我發現蚯蚓不會動了,原來死了。我覺的可能是泥土太乾了。死蚯蚓的身子看上去幹巴巴的,皮膚黑色的。

  觀察蚯蚓日記 篇20

  今天,下午第三節科學課,何老師讓我們觀察蚯蚓。我看見蚯蚓的身子像一根彎彎曲曲的繩子,咦?這裡怎麼一下子粗了呢,這是什麼東西呢?哦,原來這個叫環帶,是繁殖後代的呀。

  蚯蚓開始爬行了,瞧它那一扭一扭的動作真可愛。我又碰了碰蚯蚓的身體,它飛快地把身體團成一團。最後,我們把蚯蚓放進水中,只見蚯蚓沉下水,尾巴不停地晃動著好像在說:“救救我、救救我。”聽老師說蚯蚓在水中待5分鐘就會淹死。我們聽了忙用手把蚯蚓撈了上來。

  觀察蚯蚓日記 篇21

  幾天的秋雨,使地上長滿了青苔,放眼望去地面上到處散佈著玻璃坑。活躍了一夏的昆蟲們早已不見了蹤跡,低窪裡的蚯蚓被冰涼的雨水澆得透不過氣來,只好紛紛鑽出地面呼吸。

  一條青黑色的蚯蚓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便悄悄地闖進了我家裡。

  媽媽去走廊取東西,發現了這條不速之客,她幾乎是歇斯底里地喊了起來:“菲兒,快過來,看看地板上是一段黑乎乎的什麼東西?”我掀開紗簾一瞧:“哦!原來不就一隻蚯蚓嗎!看把您大驚小怪的。”我笑著說。

  說句實在話,我也害怕這肉乎乎的蚯蚓,不敢碰它。怎麼辦呢?我靜靜地蹲在它旁邊沉思起來……

  這時,蚯蚓彷彿看透了我的心思,它愈發地活躍起來,擺開一副架勢,動用它那柔若無骨的身板,一伸一縮蠕動在光滑的地板上,不一會兒工夫,爬到了紗簾跟前,我有些著急了,要是進到客廳就麻煩了。此刻蚯蚓爬行在光滑的地板上,肯定不舒服,它會不會是在尋找泥土呢?

  我靈機一動,有了,我從外面裝了一些泥土鋪在報紙上,一直鋪到了門外,然後我用棍子把蚯蚓輕輕地不拉到了上面。

  蚯蚓接觸泥土一剎那,即刻首尾相應跳起了踢踏舞,那婀娜曼妙的舞姿,那輕柔飛揚的舞步,踏踏、沙沙……聲音美妙極了。

  過了半晌,我發現蚯蚓不見了蹤影,呵呵!不出所料,它是順著我鋪的路,回家去和家人團聚了。

  觀察蚯蚓日記 篇22

  我喜歡很多昆蟲,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昆蟲。它的名字叫蚯蚓。

  蚯蚓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的夜行性環節動物。白天棲息在潮溼、通氣效能良好的土壤中,棲息深度一般為10——20釐米,夜晚出來活動覓食。

  它以腐爛的落葉、枯竭、蔬菜碎屑、作物秸杆、禽畜糞、瓜果皮、造紙廠、釀酒廠或麵粉長的廢渣以及居民點的生活垃圾為食。特別喜歡吃甜食,比如腐爛的蘋果,亦愛吃酸料,但不愛吃苦料和帶有單寧味的料。鹽料對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氣性的低等動物。對周圍環境反映十分敏感,它適宜在15度——25度,溼度在60%——70%,酸鹼度ph值為6.5——7.5的疏鬆土壤中,條件不適時,就會爬出來逃走。

  怎麼樣,聽完了我的介紹,你也喜歡上蚯蚓了吧,其實好多昆蟲都是不咬人的,你不妨回家也養些蚯蚓,觀察觀察,說不定你還會發現它更多習性。

  觀察蚯蚓日記 篇23

  今天,去廣場在園林對阿姨的幫助下捉了幾條蚯蚓,帶回家進行觀察。

  我準備了兩個紙杯,分別裝上土,捉了十條蚯蚓,那些蚯蚓一條比一條粗,彷彿是兩杯子小蛇一樣。它們像一條條波浪上下不停地起伏,一會兒鑽到土裡,一會兒又鑽出土來。

  我觀察了一會兒,發現蚯蚓的性格不同,有的很活躍,我把它們放在一個杯子裡,給它們起名叫“活躍分子”組,還有的死氣沉沉不願意的,我把它們放在另外一杯子裡,它們叫做“懶洋洋”組。

  我將“懶洋洋”組倒在地上看它們有什麼變化,結果像它們的名字一樣,懶洋洋的,有極個別的稍稍蠕動了一下,也就不動了。我想它們不是死了吧,就搖晃了搖晃,正如我所料,它們沒有死,就是懶得動,還有的懶懶地翹了翹它的懶尾巴,好像不滿意的說:“幹嗎晃人家,睡得正香呢!還正在夢遊,好煩人。”我笑了笑不去管它們了,心想:這懶洋洋組也太噁心了吧!竟然裝死。

  沒想到“活躍分子”組的成員們,個個都是活躍分子,它們活力四射,來回擺動著身體,把土鬆了又松。有幾條特別活躍的竟然沿著杯子往上爬,我迅速將它們塞回杯子裡。心想:不愧是活躍組啊!果然是活力四射啊!比懶洋洋組強百倍,千倍呢!接著我把它們倒在地上,它們努力地去尋找更多的土,進它們的力量,來為人們做貢獻,我在心裡暗暗佩服它們的精神。

  多麼樸實的蚯蚓啊!你不享受榮華富貴,你不要奢侈的生活,你只要供你生活的土。你樸實而偉大,蚯蚓我讚美你!

  觀察蚯蚓日記 篇24

  這幾天一直在下雨,謝天謝地,總算有個大晴天。此時,我正悠閒的在草地裡散步,習慣性的,我踢開了一塊大石頭。咦,這是什麼?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條的蚯蚓,我小心翼翼的把其中一條蚯蚓放在餅乾盒裡,還放了許多土。

  我觀察到蚯蚓的身體柔軟,長而圓,有多個體節組成,體表富有粘液,為了為了更深入的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我做了以下幾個實驗:

  我把一堆乾燥的泥土、一堆溼潤的泥土、一堆細沙和一堆食鹽分別放在蚯蚓的周圍。蚯蚓慢慢的想溼潤的泥土挪動。看來蚯蚓喜歡潮溼的環境。

  我又把一個盒子側著放在桌子上,使蚯蚓能夠隨時能夠爬進去。我用手電筒照著蚯蚓,它立刻向盒子裡移動。

  透過這兩個實驗能夠證明,蚯蚓是有視覺的,喜愛陰暗潮溼的環境。

  我又輕輕的將蚯蚓放在乾土粉末中滾動一圈,它的皮膚開始變得乾燥,發生了痙攣。我用水滋潤蚯蚓的皮膚,痙攣消失,蚯蚓又恢復了正常。後來我在科學書裡看到蚯蚓原來蚯蚓是用皮膚呼吸的。

  科學書裡還講到:“蚯蚓是一種有益動物。他能挖洞穴,而洞穴能使土壤疏鬆,因而空氣更容易達到植物的根部。這些洞穴還有利於排水”。

  觀察蚯蚓日記 篇25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小昆蟲,這次觀察的昆蟲是蚯蚓,希望能觀察到蚯蚓的一些趣事並記錄下來。

  蚯蚓的皮膚是紅色的,上面有一些花紋,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些花紋是用來伸縮的。蚯蚓腹部的顏色是淡紅的,非常漂亮。他們總喜歡在泥土裡玩捉迷藏的遊戲,鑽來鑽去,似乎地底下有一個屬於它們的迷宮似的。看著這麼多可愛的蚯蚓,我不禁真想給他們每個人都起個名字,應該叫紅紅,或長長,還是暖暖更好呢?這些小蚯蚓真可愛,爬行的時候,身上的那些小條紋就展示出過人的用處了,蚯蚓會在它們的幫助下,像彈簧似的一伸一縮,雖然爬行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卻行動自如:有時會縮成一團;有時又伸展開全身;還有時半蜷半展;如果“蟲群密集”時,它們還會“疊羅漢”,很有趣兒吧。

  蚯蚓的確很有趣,後面還會遇到什麼呢?真想早點兒知道呀。

  觀察蚯蚓日記 篇26

  這個星期一,科學老師叫我們觀察蚯蚓四天,再把觀察日記交給她。

  第一天,我在一塊潮溼的地面上挖到了蚯蚓,它像一條粗繩子,把它的尾巴給割掉了,過幾天還會長出來。

  第二天,我早上很早就起床去觀察我的小蚯蚓,“我的小蚯蚓不見了!”爺爺告訴我蚯蚓喜歡在土裡鬆土,喜歡吃有機物。

  第三天,我在土上發現了許多條形的東西,起初我很奇怪,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那是蚯蚓的排洩物。

  第四天,我看見小蚯蚓在土裡翻來翻去,我想:它應該在翻土吧自從我觀察了蚯蚓,我就喜歡上了這種小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