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作文集錦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蝸牛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蝸牛作文1
今天早上,我打算捉兩隻蝸牛做觀察實驗,從中發現蝸牛的奧秘。
於是,我興沖沖地跑到了我家的小花園裡,開始了“蝸牛捕捉大行動”。哎!蝸牛這小東西可不好找啊!費了我老半天時間還沒找到。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在一個溼漉漉的牆角找到了它。“唔,可找到你了,我要帶你回去好好研究一番。”於是我急急忙忙地拿來一個透明的玻璃小盒,把蝸牛裝進去,並在玻璃小盒裡滴了幾滴水,保持溼潤,然後帶回去做實驗。
我首先做的實驗是觀察蝸牛是吃什麼的。我開始是把幾粒米、一片菜葉子和一些麵包屑放到小盒裡,看看蝸牛究竟吃什麼的。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小蝸牛,可是小蝸牛動也不動,理裡也不理我。我想,看來小蝸牛大概不喜歡別人看著它吃東西吧!那我先去看看電視吧。午飯過後,我又繼續研究。我跑到玻璃小盒前,只見盒裡的菜葉子不見了,只剩下米和麵包屑,還有蝸牛周圍的一粒粒黑色的東西,這大概就是蝸牛的排洩物了。原來蝸牛是吃葉子的,我還以為給什麼就吃什麼呢。
接下來就是做第二個實驗:為什麼蝸牛行走時會留下痕跡。想著想著,我抓起蝸牛朝它的底部看了看,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誰知蝸牛一下子縮了回去。我自言自語地說:“哎!想研究一下也不行。”於是,我跑去問在客廳看報紙的爸爸:“爸爸,為什麼蝸牛前行時會留下一條痕跡?”爸爸回答說:“其實啊蝸牛腹部有一種能動的肉足,叫腹足,這就相當於蝸牛的腳。蝸牛行動的時候,腹足下面能分泌出粘液,減少摩擦,有利於它爬行。我們看到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發亮的線,其實那是粘液幹了的痕跡。”“哦,原來是這樣。”我高興地說。
其實,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總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觀察蝸牛作文2
星期日,我在樓下潮溼的牆上捉了一隻蝸牛,把他放在玻璃瓶裡,又放了些菜葉,邊養邊觀察。
我發現蝸牛的嘴巴很小,用肉眼看不清楚,只發現菜葉被它咬過的痕跡。蝸牛的身體包括頭、外殼、足和內臟等部分。蝸牛頭上還長著兩根有趣的觸角,它的眼睛就長在觸角上面。我用小棍輕輕碰它的觸角,觸角和它的整個身體一起躲回到它的小房子裡,還把房門封得嚴嚴實實的。過了好長時間,它才又探出觸角來,確定沒有危險後才把整個身體都暴露出來。蝸牛的身體很小,身上揹著螺旋形的外殼,看起來很漂亮。
就在這時,我發現蝸牛正從瓶底一步一步向瓶口爬來,我用小棍把它撥到瓶底,不一小會兒,它又慢慢地向瓶口爬來,我連續撥弄了兩次,它一如既往地向瓶口爬來,在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串足跡。看著它身上重重的殼壓在那麼小的身體上,我再也不忍心把它撥到瓶底了,就這樣最後它終於爬到了瓶口,我怕它爬出瓶子,就在上面蓋了一張紙板,在紙板上用針紮了許多小孔,讓瓶子裡有足夠的空氣。
透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別看蝸牛那麼小,但對自己生活道路上的困難毫不畏懼,有著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如果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象蝸牛一樣,靠著這樣堅強的毅力,我們一定也會成功的。
觀察蝸牛作文3
這天,姥爺帶我去遛早。走著走著就來到了河邊,也許由於剛下過雨的緣故,所以河邊的一堵牆上已爬滿了大大小小的蝸牛,蝸牛慢慢吞吞的步伐讓人不禁覺得它就是一個蠻老實可愛的小東西,在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閃閃發光的銀絲,倒就是很漂亮。於就是,我決定捉幾隻帶回家玩玩兒。我剛一碰它,它便察覺了,全身縮排小房子裡,咦,奇怪,小小的殼竟仍粘在牆壁上。我彎下腰,用手留意翼翼地取下來,像寶貝一樣憐惜地放在手心裡,生怕一不留意掉在地上,摔壞它。
走進家,把蝸牛放在桌子上,我才如釋重負。之後,我就立刻去找來一個小瓶子、一個塑膠兜和一根猴皮筋兒。我把瓶子裡倒了一些水,再放上一片生菜葉,把小蝸牛放在裡面,蓋上塑膠兜,繫上猴皮筋兒,扎幾個眼兒,小蝸牛簡易的小屋就做好了。然後小蝸牛在裡面悠閒地爬著,好不自在。我便開始認真地觀察它們。它們有兩隻機警的觸角,在觸角的末端有兩隻小眼睛,在環視四周,它們的嘴巴真就是小得讓人看不清,那重重的蝸牛殼,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負擔。
到了吃早飯的時間,我只好依依不捨的去吃早飯。吃過早飯,我便立刻來到“小屋”旁,一看,咦,蝸牛竟都爬到上面去了。看來它們雖然爬得慢,但就是卻從不停息,頑強向上最終獲得了成功,不就是有一句古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嗎?
這些小蝸牛,看來不僅僅外貌可愛,而且還有一些堅強不屈的拼搏精神。然後真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觀察蝸牛作文4
今天,我在家門口捉了幾隻小蝸牛,把它們養在瓶子裡,準備好好觀察觀察。
小蝸牛的樣子很可愛。它的身體軟軟的,黏糊糊的;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眼睛長在長的那對上,短的那對是用來尋找食物的。它的殼是黑灰色的,呈螺旋形的,就像一座大房子。
小蝸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有一次,李老師讓我們做一個實驗,看一看蝸牛兩分鐘能爬幾釐米。李老師說:“開始。”我們就把小蝸牛拿到桌子上,我的小傢伙兒爬得可慢了,像一位老爺爺在過馬路。我一個勁兒的喊:“加油!加油!”可我的小蝸牛就是不領情,還是在慢吞吞地爬著。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了,眼看兩分鐘就快到了,就在這時,李老師說:“停。”我拿出尺子量了量,一看,我的小蝸牛才爬了17釐米,要是我兩分鐘至少可以跑五六百米呢。
小蝸牛特別怕陽光。有一次,我把小蝸牛放在太陽底下,想讓它曬曬太陽,沒想到小蝸牛卻把小腦袋縮了回去。又過了好長時間,小蝸牛才把頭伸了出來,往陰暗潮溼的地方跑,好像在哀求說:“別曬了,別曬了,再曬我就沒命了。”
小蝸牛也很怕撓癢癢。記得有一次,我看見小蝸牛睡著了,便輕輕地撫摸著小蝸牛的殼,沒想到的是它卻把頭伸了出來,一會兒往東轉,一會兒往西轉,似乎在搖著頭對我說:“小主人,別撓了,我可難受了。”
我喜歡這可愛有趣的小蝸牛,更喜歡觀察小蝸牛的一言一行。這次觀察蝸牛的實驗讓我增長了好多知識呀!
觀察蝸牛作文5
一天下午,閒來無事的我在家裡的小院中轉來轉去,突然我在小菜地裡看到了幾隻蝸牛,我很好奇,便仔細的觀察起它們來。
那小小的蝸牛頭上長兩隻天線般的.觸角,我想它的眼睛可能長在它的觸角上吧。我去問媽媽,媽媽也說不上來就讓我去查資料。原來它的眼睛就在觸角的頂端,蝸牛有兩對兒觸角,一對兒大的,一對兒小的,觸角上則一共有4個小黑點兒,既4隻眼睛。
再看它揹著一個又大又圓的房子,房子上印著圓圓的花紋在花園中慢慢的移動。它沒有腳 ,也能走路?我很奇怪,我想,蝸牛怎麼沒有腳也能走路呢?我又把蝸牛翻過來放在地上,看它們,它們卻很快的把身體縮回了小房子中。我又看見他們爬過去地方 留下了一道白色的痕跡,我不禁又想,蝸牛的白色的痕跡是什麼呢?
我實在想不出來,就又去上網查了查蝸牛怎麼走路這個問題。原來蝸牛腹部有一種能動的肉足,叫腹足,它就是用腹足走路的。
至於蝸牛走後的白色痕跡則是蝸牛的腹足上有一種腺體會分泌出一種黏液,這些黏液有助於蝸牛爬行提高速度。這樣,蝸牛爬過的地方就留下了一道白色的痕跡。
好奇的我把幾隻蝸牛放在地上,看它們爬得快不快。我讓他們爬了一分鐘,用尺子一量,結果爬得最快的那隻才十四釐米,最慢的那個僅僅十釐米。爸爸笑著 說蝸牛在玻璃上肯定會寸步難行吧?我想可不一定,於是我把蝸牛放在了玻璃上,它們卻依舊不慌不忙的爬了起來,看來是他們分泌的黏液起了主要的作用,再平滑 的地方也難不倒它們啊。我又測了測蝸牛在玻璃上的爬行速度。本來就慢騰騰的它們每分鐘就能爬一釐米,中途還要休息一會呢,他們跑的真夠慢。
你看這小小的蝸牛多神奇呀!我想還有很多神奇之處等我們去發現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觀察蝸牛作文6
蝸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測試蝸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準備玻璃﹑瓷磚﹑紙板。首先把沒餵食的蝸牛放在玻璃上,旁邊擺一直尺,用細線系小塊蘋果去引誘它,食物放在蝸牛範圍內5-6釐米左右,一會蝸牛出殼發現蘋果朝它爬去,沿直尺邊緣平行輕緩地拉動細線,使蝸牛隻能看到﹑聞到就是吃不著蘋果;飢餓的蝸牛要吃蘋果,只得沿直尺往前爬。以蝸牛腹足尾部為起始點和終點,60秒後,從直尺讀取爬行距離是12釐米,計算出爬行速度為0。2釐米/秒。同樣在瓷磚﹑紙板上做測試,爬行速度分別為0。15釐米/秒和0。1釐米/秒。蝸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樣,玻璃比紙板爬得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校觀察結論:蝸牛的確爬得很慢。
腹足的運動與勻速爬行
觀察三次測試實驗,雖速度不一樣,但發現每次爬行過程中速度大小不變。蝸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運動有直接關係,從玻璃背面觀察爬行中蝸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縮從後傳向前端,同時粘在物體表面防止向後滑動,當收縮傳到最前端,腹足就釋放開來,蝸牛得以完全伸展,身體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縮運動。堅持觀察很久發現其波浪式收縮頻率不變、把蝸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靜心感覺,其運動節奏始終一致,以此判定腹足運動是勻速的,經推理測試得出結果:蝸牛確實是勻速爬行。
觀察蝸牛作文7
一天,下雨後沒多久,我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去菜園捉小蝸牛。
我想起老師說過:蝸牛生活在潮溼的牆跟邊。於是,我就來到我想的那個地方———潮溼的牆跟,仔細一看,“啊!”我大叫起來,看見了幾隻又大又可愛的小蝸牛在那兒爬動。蝸牛有一對又細又短的觸角,頭部有點寬,口非常小,眼睛是黑色的,像一個小黑球一樣。它的殼是它的房子,是螺旋形的,腹部十分的癟。蝸牛的天敵有很多:雞、鴨、烏龜、蛇、蟾蜍……蝸牛愛吃青菜葉子,白菜等。
過了一會兒,我想看看它是怎樣爬行的,於是,我就把它放在牆壁上,看它爬,它爬地慢極了,脖子伸得老長老長的,背上重重的殼像一塊大石頭向下壓著,看得出,它爬地十分努力。我仔細一看,原來在它爬過的地方都有一道粘黏的痕跡。我又想用小棒碰碰它,接著,我就用小棒碰了一下它的觸角,蝸牛就馬上把身子縮排殼內,“啪”的一聲,掉在了地上,我在心裡悄悄地說:“哎呀!我忘了蝸牛的觸角是碰不得,一碰它的觸角它就會把身子一縮,縮入殼內。”不久,它的一對觸角又伸了出來,身子也伸了出來。它又重新爬上牆壁,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小蝸牛終於爬上了頂端,它轉過小腦袋,向下看了看,好像在說“看見了沒有,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我相信,蝸牛雖然是世界上較小的動物,但它的那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令我們佩服。
觀察蝸牛作文8
“有一個小動物,整天揹著房子走。”這個謎語我幼兒園的時候就知道是蝸牛了,但一直沒有仔細觀察過它。有一天,我從菜地裡捉了五隻蝸牛回家,決定精心養護,仔細觀察,增長知識。
我把蝸牛放進了一個透明的塑膠瓶裡,並刺了幾個孔給他們呼吸。然後,放入三片菜葉,還澆了點水。一會兒,有幾隻蝸牛馬上探出了頭和尾巴,兩對觸角慢慢地抖動起來,慢慢地沿著瓶壁爬動,但爬了兩釐米就不動了,只見觸角上的眼睛好像在張望什麼,果然目標被它發現——菜葉,後來上完科學課才知道蝸牛眼睛是看不見的。等它爬上菜葉,它的美餐行動開始了。
第二題早晨,我發現它們把菜葉咬得到處是孔,還有很多形狀像“M”和“N”的深綠色排洩物。我清理了瓶子,放入了兩片樹葉和五根小草。沒過多久,它們紛紛爬上小草和樹葉,但好像對這頓豐盛的早餐不感興趣。但我看見它們的排洩物是從殼下面的一個孔排出來的。
第三天早晨,我發現樹葉和小草毫無受損。原來它們吃食物也有講究。我再試著放進了少許麵包和蘋果,繼續養護。傍晚放學回家,發現麵包被吃完了。
透過三天的觀察,我大致瞭解了蝸牛的生活習慣和喜歡吃的食物,從此,我對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後我將多做實驗,揭開更多的科學奧秘。
觀察蝸牛作文9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買了一些生菜。忽然,我聽到廚房裡正在擇菜的媽媽慘叫了一聲。我跑去一看,原來菜葉上有一個可愛的小蝸牛啊!恰巧老師讓我們寫觀察日記,就讓這隻小蝸牛來幫我忙吧。
我找來一個乾淨的盒子,把蝸牛放進去。我輕輕地把菜葉放到蝸牛嘴邊,我發現蝸牛吃東西的速度特別慢,好幾分鐘過去了,才吃了菜葉的一個小角兒。忽然蝸牛慢慢往前爬,它的身後留下的不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白色的粘液,而是長條形的糞便。可我怎麼也找不到它是從哪裡排出糞便的。我跑去問媽媽,媽媽說:“它的背上有個小小的孔,它的糞便就是從那排出來的。”我又問媽媽蝸牛為什麼老躲在殼裡,媽媽也不知道。後來,我上網找了資料,知道蝸牛殼是它身體的一部分。乾旱的季節,它會把殼封閉起來,冬天殼還可以加厚,這樣才能抵禦寒冷,安全過冬。如果蝸牛的殼損壞了,它就會死掉。
透過對蝸牛的觀察,我發現蝸牛是個很善於保護自己的小動物,它平常大多數時間都躲在殼裡睡覺,只有餓了才出來找吃的,以儲存體力。它的行動速度很慢,走的還是曲線。生活中我們不能像蝸牛一樣,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比如我有時候寫作業就很慢,經常一邊寫一邊玩,結果一寫都寫到十一、二點,既沒有玩好也沒有學好,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堅決不做小蝸牛。
觀察蝸牛作文10
媽媽送給我和姐姐一個小傢伙兒,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可愛的白玉蝸牛啊!只見它身子潔白潔白的,好像皎潔的月亮,身上還揹著一個重重的殼。我和姐姐高興極了,一有空就圍著它看個不停。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姐姐又把它拿出來了。可是它卻一動不動,怎麼撥弄也沒反應。“是不是它死了?”我急得都快哭了。姐姐說:“我們可以把它放在水裡,看看它會不會出來?”於是,我和姐姐找來一個杯子,裡面倒了點水,我們把蝸牛放進了杯子裡,然後靜靜地等待。過了大約半分鐘,它慢慢地伸出了身子。我高興地說:“終於出來了!”姐姐連忙制止我說:“小聲點,不然會把它嚇到的!”我點了點頭,但是心裡還是抑制不住地高興。我們把它放在了菜葉上,然後我用放大鏡在那裡仔細地觀察,發現姐姐給它喂菜葉的時候,看見它脖子里居然有菜葉,難道它是用脖子吃東西的?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後來我查了資料,知道蝸牛它是有口的,而且它的牙齒還非常多,長在舌頭上像一條鋸齒,所以稱為齒舌。
我拿起了一根棍子,輕輕地放在蝸牛的前面,它慢慢地爬上了小棍子,緊緊地貼在上面,無論我怎麼拿棍子,它都不會掉下來,真是太神奇了!不過,它爬了一會兒就不爬了,停在那裡動也不動了。後來我又拿了幾片新鮮的菜葉給它吃,可是它也不吃,到最後,索性把頭也縮了回去。姐姐說:“不要再觀察了,不然會被媽媽發現的,又要說我們耽誤學習了。”我點了點頭。
這隻小蝸牛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還讓我們增長了豐富的知識。觀察蝸牛實在太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