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_900字

  曾不止一次又次想:如果我只有最後一件事的的權力,我一定不顧一切的去——盡孝“百善孝為先”。父母哺育我們成人,付出了常人無法比擬的愛,受盡了千辛萬苦,這種恩情比海深,怎能是一個母親節、父親節送給父母禮物所能取代的。如果送的只是物質上的東西而不是精神上的感動,禮物再大,又怎能代表對父母的愛?我想要說的不是節日不能給父母禮物,節日裡略表謝意是應該的。但現實中許多人行孝意識上只是送禮,這樣就讓我們意識到關心和孝敬父母不是一兩個節日就能體現的,不是讓父母吃頓“感恩餐”就解決的,也不是送一些禮物就能代勞的。孝應在心,孝應在行,孝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應該說任何生活中的事物都能代表我們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了我們操勞了一生,我們應該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孝體現在生活,體現在平時,讓孝體現在每時每刻。行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給予父母,在精神上應該更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平時多回家看看,忙碌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聲,一句慰心的問候,一份真切的情意,父母就很滿足了。他們不在乎我們物質上孝敬的多少,只要讓父母的心靈得到一種慰籍,就是最大的孝。對待父母不要老說“等我有錢了怎麼樣孝敬您,等我有時間了去看您!”,父母不會在原地等我們,他們也沒有過多的時間等我們,他們等不起我們呀!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老人在精神上的寂寞是任何物質不能取代的,所以就不要在讓老人等我們了。你往往對老人付出一分的愛,老人回報你的是十分的愛。時常與父母見上一面,說上一句話,時常想著父母,時常聯絡父母,在父母心中就是最大的.安慰。孝順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卻含古人之大義也。

  父母的大愛是無言的,孝敬父母不需要節日的儀式,平時要把孝融入到生活中,從小培養常有一顆感恩之心,常有愛心,要學會體貼體諒父母的辛苦,要讓孩子明白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上千年前傳承下來的美德。那麼多年下來了,我們中國人都能知道這個“孝”字怎麼寫,怎麼讀,生在21世紀的我們怎能忘懷?千百年來,我國出了許許多多非常孝敬父母的“大人物”。知道大人物為什麼打問號嗎?是因為能夠知道孝敬的人,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這是古人的教誨,他們認為做人首先做的就是盡孝,可見孝在我國古代人民心中多麼重要,我們自然要懂得傳承,要傳承首先就要自己牢記盡孝,記得盡。記得回家看望老人,就是“孝”。

  現在政府倡導樹新風、建立和睦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突出感恩主題,就是呼籲做兒女的都應該在平時多關愛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可誰能謹記政府讓我們做的事。就讓我們心裡每天都是感恩的日子,每天都是父母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