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一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800字(精選7篇)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800字(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800字(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

  春節剛過,一年一夜的元宵節就來臨啦。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家鄉,元宵節這幾天可熱鬧啦!

  古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裡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於是,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爆竹,有些大戶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著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杆,木杆頂端是一節圓圓的佈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還有的龍燈是用布做成的……隨著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小孩子興奮地舉著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著龍燈走。

  龍燈時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時而在廣場上進行精彩表演。龍燈迎到哪裡,哪裡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鑼鼓聲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人人歡呼雀躍……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後,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衝去,意為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才算真正結束。

  在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們也叫“湯圓”,用糯米粉搓成圓形,裡面常用豆沙、肉作餡,有團圓美滿意。

  元宵節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2

  今天是元宵節,沿大慶路一條街隆重慶賀,舉行踩街活動,中午兩點左右,踩街活動隆重開始。

  還沒到大慶路,先聽見隆隆的鼓聲,好像聲聲的悶雷劃破天空,又像飛速的火車劃過鐵路。道路一轉彎,踩街的長龍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節日的大慶路,人如潮花如海。彩燈高掛,鼓聲齊鳴,這是熱鬧的世界,又是人的海洋。沿大慶路向北,各個歡樂的踩街隊伍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幅春的彩卷。

  “劈里啪啦,劈里啪啦……”聽到了“遍地紅”炸響聲音,各種禮花彈也騰空升起,在煙霧滾滾的鞭炮聲中,四條彩龍上下飛騰而出,猶如從翔雲間而來。龍珠在舞龍者手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龍頭追逐著龍珠,盡情地飛躍、升騰、擺動。那四條巨龍時而仰天長嘯,時而臥底潛行;令觀眾們連聲叫好。這還不精彩,再看那二條龍的龍頭上了高高的梯子,他們迎難而上,龍身盤在周圍,兩條龍纏在一起,兩個龍頭向觀眾們一點一點的,好像在給觀眾們說:“祝您們元宵節快樂,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精彩的表演也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並深受感染,他們隨著巨龍的舞動而歡呼雀躍。

  舞龍結束後,腰鼓表演隊又閃亮登場。他們是消防隊小夥子們組成的腰鼓方隊。他們頭上纏著白色的毛巾,身穿白色的節日盛裝,為我們送上了陝西腰鼓表演。只見中間的小夥子圍成一圈,四面各一排小夥子。中間的小夥子轉著圈,隨著鼓聲有力地喊著:“嘿!嘿!嘿!”其他的小夥子時而跳躍,時而踢腿,時而背後擊鼓。接下來他們還變換了精彩的打鼓隊形,隊形有時呈正方形,有時呈三角形,有時呈三個正方形。他們精彩的表演,奪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看,這邊的舞獅開始了!在30面的大鼓的吆喝下,獅王一家8人,圍繞著獅球,他們有撲的、有跌的、有翻的、有滾的、有跳躍的、有擦癢的。快看,獅球一揮,一頭獅子臥在地上,另一頭獅子搖頭晃腦,張牙舞爪地向這邊走來,突然猛烈加速,向臥著的獅子奔去,那頭獅子成功跳過了臥著的獅子!觀眾們驚叫、歡呼聲連成一片。

  真是好精彩的十五鬧元宵活動啊!有50面的排鼓表演,有八人一面的雷霆大鼓表演,還有扭秧歌表演等等,讓我們看的眼花繚亂,樂在其中,讓我不僅體會到了中華民間傳統風俗,還了解中華的傳統文化,更感受到了鬧元宵紅紅火火的氣氛。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3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是元宵節裡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在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學校舉行猜燈謎活動。每班選10名同學參加,共分兩輪,我被選中。走進猜謎現場,已經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這瞅瞅那瞅瞅,嘿,還真讓我瞅到一個自己會。它謎面是“兩個胖子”(打一個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心裡美滋滋,急忙跑到領獎地方,可他們說這個謎語已經被人猜過。唉,真是讓我白高興一場。

  我繼續瞅,不一會兒又看到一個。這個謎面是“二小二小頭上長草”,我仔細想想,然後一拍腦袋,不就是“蒜”字嘛!我趕緊興高采烈地跑過去說出謎底,嘿嘿,這回我總算是第一個猜出來!

  我又四處張望尋找,無意中看到一個謎面:《聊齋志異》。咦,這是啥意思?也沒個提示。我對這道謎語很感興趣,不覺冥思苦想很久。哈,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成語——鬼話連篇!這《聊齋志異》豈不就是全篇講鬼故事嘛!我過去一試,哈哈,居然又被我答對!

  晚上回到家裡,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吃元宵,特別開心!吃完晚飯,我們在客廳裡閒坐,等待電視裡直播元宵焰火晚會。八點到,晚會準時開場。一會兒,放焰火,“嘣”,一條巨龍呈現在眼前;接著,鯉魚跳龍門;再來一個,水上跳芭蕾,看,跳得多歡樂……我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去放焰火。”媽媽說:“去玩吧,別傷著。”

  我和爸爸來到後院準備放焰火。爸爸點燃“變色龍”,紅、黃、藍……霎時間天空裡五彩繽紛,真美啊!我們小孩子揮舞著煙花棒走來走去,小煙花像無數美麗螢火蟲在一閃一閃地跳舞。接著爸爸放“雨花”,金色“花雨”從天而落,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小蜜蜂”也來湊熱鬧,“嗖”一聲高高飛上天……夜幕中,家家戶戶焰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有趣!

  放完焰火,四周漸漸安靜下來,我依然沉浸在元宵節熱鬧與歡樂之中,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4

  元宵到,真熱鬧,大街小巷好熱鬧。賞花燈,吃元宵團團圓圓真美好。許個願,求平安,全家幸福甜蜜蜜。元宵節,真熱鬧,同窗遊玩齊歡笑,手拉手,圍個圏,我們友誼長久久。元宵節,真喜慶,我們生活真幸福。

  泉州被評為首個亞文化之都,於是我們校領導決定為弘揚民族文化特定舉行一次主題為“歡歡喜喜鬧元宵”元宵遊園活動。

  校門前,拱門立;走廊上,彩燈掛;小吃店,人流滿;喜氣洋洋滿學校。

  歡快樂曲似訊號彈劃過天空,示意著踩街活動開始。一個個乾淨額頭,甜美笑容,給人留下美好印象。低年級同學提著精心挑選各色各狀造型花燈,合著音樂節拍,邁著相同步履。那一盞盞花燈猶如在漆黑夜晚浩瀚大海上指明燈,帶領著我們這群有著對未來美好憧憬學生在人生旅途上暢通無阻前行。

  古老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漢族民間舞蹈之一,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民間文化活化石。看,三年三班同學,穿著統一整潔校服,在草操場上精心表演。拍拍手,拍拍胸,拍拍腿,擊掌轉圈,簡明舞步是民族文化見證。

  走廊上高高地著我們絞盡腦汁、艱辛、精心製作燈籠。譬如有乖巧可愛小白兔;有活靈活現生肖燈;有奔騰駿馬;甚至有能唱能轉走馬燈。

  空氣中飄著濃濃香氣,不用想當然是我們班元宵圓香味啦!“我擠——我擠,嘿,竟然擠不進!”你肯定覺得奇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因為在我班攤點周圍有著“人山人海”,裡三層,外三層包圍著,差點連桌椅都被掀翻。維持秩序保安被前來買家擠到“十萬八千里”,喊聲則像一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大河。收錢同學,被搞得暈頭轉向。老師呢?直喘粗氣,汗流浹背。來買東西同學,手拽著dollar,大喊大叫:給我,給我……買到湯圓同學,臉上溢知足、快樂,邊吃著絲滑順口元宵圓一邊退出重重包圍。當聽到元宵圓買完,個個流露出失望表情,心情一下子從天空跌落谷底,有甚至淚珠在眼眶裡打滾,賴著不做。“沒想到,一顆小小元宵圓竟有如此名氣!唉。”

  每一件成功事,都是付出辛勤汗水和努力。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5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兩日的冰雪封住了條條小道,封不了人們歡度佳節的熱情。夜幕降臨,萬家燈火輝煌璀璨,一隻只紅燈籠,映襯著那一輪燦爛的亮晶晶的月。高高的月兒,濃濃的情,輕柔的撫摸著多少雙仰望的眼睛;咚咚的爆竹,絢爛的花,震耳的炮聲顫落幾滴相思淚?

  這個歡樂祥和的小鎮裡,春節每一天無不是被爆竹聲淹沒的,元宵佳節更是如此!

  瑩瑩的月光剛撒下大地,一聲聲巨響便7由遠而近的飄舞而來了。漸漸地,這響聲如潮水般越來越密集,越來越猛烈。一道道彩顯騰空而起,一叢叢火焰燃燒上天空,一朵朵禮花綻放在雲霄,一聲聲巨響震得個雲淡田清。一陣陣巨浪洶湧地拍打過來了,一次次風暴瘋狂的襲捲而來了,這氣勢,好似千軍萬馬吶喊而來,好似億萬花朵頻頻獻芳。看著滿天嬌豔,萬紫千紅,如臨仙境,又入神谷,一縷縷芳香讓人心神盪漾!如果說月是一首永恆不變的詩,滿天煙火便是一卷千變萬化的畫。

  突然,出現了難得的稍許寂靜。可霎那間,一條金黃而渺小的細條溜向了煙氣瀰漫的天空。嘭,一朵碩大而燦爛的禮花在空曠的天空中傲然開放了。它是那麼美,那麼耀眼,鮮豔的紅色和綠色交融在一起,好似一朵被綠色相襯的桃花,照亮了整個大地!家家掛的大燈籠也頓時黯淡無光,被它那強大的光輝征服了!一花未平,群花又起,另一朵禮花便在它的餘暉下綻放了,是金色的,不怎麼美麗,讓人感到十分無味,突然被分散開的淡淡金絲,頓時大方異彩,一下子變得閃亮爛漫,“嘩嘩”地閃爍著,而且越分越多,即象夏日的滿天星辰,又象萬千個小金豬扇著耳朵。轉瞬間,這朵美麗的禮花也要瓣盡香散了,可是另一朵禮花又開放除了金色絢爛的菊花,延續了上一朵的美麗。就這樣,一菊飄香,萬花獻瓣,它們用消逝來延續著絢爛的身姿,金得耀眼,亮得賽陽,讓人歎為觀止,讓人贊無言詞!

  春園的百花哪能看絕!不一會兒便看的亂目,聽得響耳了。也許是紛紛白雪阻擋了人們舞獅觀燈、猜謎踩高蹺的熱情,但卻被空中異彩紛呈的煙火映成了一幅幅“彩雪畫”!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6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終於到了,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急匆匆地吃了飯,便直嚷著爸爸媽媽帶我去逛賽歧最繁華的一條街——十二米路商業街。一路上我們說著、笑著,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商業街。只見這裡早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整條街被擠得水洩不通。看到這情景,愛湊熱鬧得我怎麼肯放過?於是便不顧一切地往裡擠。可是,只一會兒工夫,我便感覺自己得一雙腳不聽使喚了,忽而被擠到左,忽而被擠到右,最後直被擠到了街中心。

  街中心到處都是花燈,紅的、黃的、綠的、紫的……色彩斑斕、十分耀眼。我彷彿走進了燈的海洋、燈的世界。不信,你瞧!有光彩奪目的龍燈,活靈活現的牛燈,閃著金光的狗燈……多姿多彩的花燈,看得我眼花繚亂。其中最讓我喜歡得是造型別致得猴燈,猴燈各式各樣,有孫悟空打白骨精的,有孫悟空吃仙桃的,有孫悟空拿芭蕉扇的……咦?怎麼有這麼多孫悟空的燈呢?噢!我猛然醒悟過來,原來今年是猴年,孫悟空是猴王,又是我們兒童心目中的英雄偶像,難怪很多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搶購自己喜愛的猴燈。我看了心裡也直癢癢的.。

  於是也趕緊買了一盞孫悟空拿芭蕉扇的花燈,並希望這盞燈,不僅夏天可以給我帶來涼爽,也會是我快樂。忽然,背後傳來“我猜對了,我猜對了!”的聲音。我扭頭一看,原來是工商銀行的門口掛著五顏六色的紙條。燈謎?猜燈謎不是我的拿手好戲嗎?我為什麼不去顯顯身手?我趕緊擠進去選了這樣一條謎語:“一旦有心便能持久。”我想:“一”和“旦”可組成一個字,是什麼字?當我念到“有心”時靈機一動:“心”不正是“忄”,與“一旦”結合不就成了“恆”字?“恆”不就是持久的意思?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猜對了。這下更增添了我的信心,我連續猜對了好多謎語哩!猜謎語真有意思,它不但讓我增長了知識,而且還鍛鍊了我運用知識的能力。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街上的遊人漸漸少了,爸媽催我快點回家,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商業街。抬頭望天空,月亮好亮啊!它似乎正微笑著向我招手,彷彿和我一起陶醉在節日的無限歡樂之中。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7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這天晚上家族的男人集合在一起在晚上的到祖宗的墳上送燈、放鞭炮。由於工作關係很多年沒有參加這樣的祭祀活動了,今年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參加了祭祀活動。活動的場面很熱鬧,由我的父親領著兒子、孫子、重孫輩分的男人傍晚時分來到了我爺爺的墳前,先給我爺爺點上了一盞燈。我父親守著燈,由我的最小叔叔帶著我和孩子等人從老祖宗的墳前開始,每一個墳前都點上了一盞燈,在送燈的同時叔叔還要介紹這是誰的墳,介紹墳裡的人和我們的關係以及他們的孩子現在的狀況。最後回到我爺爺的墳前,開始放鞭炮、放煙火。場面很歡慶、熱鬧。我在整個祭祀的過程中,領著孩子,孩子們不斷地問這問那,我都認真的一一回答。我想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的最樸實、最原始的方式,是我們不能夠忘記祖先的最簡單的教育方式。

  關於這樣的祭祀活動對現在人來說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現在社會人生活節奏很快,壓力也很多,很少有時間回家陪陪父母,儘儘孝心。我想這為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找了一個藉口,可以回家盡孝心的藉口。回家時一定要帶著孩子,因為這種活動不僅是在教育我們,同時也是對下一代潛移默化式的教育。我們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要身體力行的,不能讓孩子感覺到這些只是口頭上說說。這種祭祀活動拉近了我們和族人之間的關係,由於整天忙於工作。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聚在一起,做簡單的交流和溝通,是我們的生活狀況互相瞭解,在日常生活相互幫助。活動中交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立身的根本,在叔叔說每位老祖的事蹟時,生活上有汙點的人往往一帶而過,生活中有彩的人侃侃道來。這就是我們無形中知道了做人的原則。

  這樣的祭祀活動不足的地方是放煙火,由於這天晚上放煙火的人很多,煙霧很多,造成了環境的汙染。這一點是現在社會特有的,老祖宗是想不到的,我想如果老祖宗能夠想到這一點,一定不許放煙火來祭祀。所幸運的是現在祭祀的人也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了,所以現在釋放的煙火規模要比以前小得多。

  這種祭祀不在是迷神,而是傳統禮儀、待人之道的最簡單的傳承方式。也是孝文化的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