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一作文> 關於憂患意識的議論文(精選26篇)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關於憂患意識的議論文(精選26篇)

  只有居安思危,具有憂患意識,才能避免失敗甚至滅亡,才能化憂患為動力,不斷進取,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於憂患意識的議論文,歡迎閱讀。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

  同樣是聽見一聲槍響,在貝魯特的人會立刻仆倒;在紐約哈林區的人會彎下腰去;在夏威夷的人只怕會東張西望,以為是什麼車子爆了胎。——題記

  什麼是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所涵蓋的真是太廣了?往大處想,可以是人民對國家、社會以及時局擔憂;往小處看,可以是學生對考試的擔心,居民對盜竊的警惕。總之,凡是認為環境與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而有所警戒的,都可稱為憂患意識。

  有些人可能會說,擔憂時局是杞人憂天,警惕盜賊又太過敏感。過去我也是如此認為的,但讀到同樣是一聲槍響,三個不同地區的人竟會做出三種不同反應時,我突然改變了原有的想法。這種表現的不同,不僅源於治安問題,更加反映出三個地區不同人的憂患意識的差異。

  記得當我一次回家時,夜幕降臨,發現家中門窗緊鎖,透不出一絲光。不由得從亂石堆中挑出一塊相對較尖銳的石頭穩穩握在手中,以防襲擊,解開鎖後,又緩緩地進家,直到把角角落落都觀察完畢,才把石頭從門外扔出去。正在看書的母親被我這一舉動驚住了,又把表情緩緩舒張開來,直到成為欣慰的笑。母親得知了我的用意後,再一次露出了會心的笑,因為我增加了關心程度,我關心,我警惕,甚至可以說我有了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不僅僅包括自衛、提前預知可能發生的危險而避開它,儘管它不會發生在你防衛後,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希望,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可以在多方面具備難能可貴的憂患意識,哪怕是司空見慣的一件平常小事,也有可能蘊含著致命的危險,而我不是先知,只能靠所具備的憂患意識去避開那些危險。在成熟後,要憂患的也不僅僅是自己,是父母,是親朋,乃至一個國家,整個世界。我要面對的,將會比現在的多得多,也就是說,要自己把自己放到世界的大環境,而不再一切等待父母師長的安排。

  做為一個新時代的小青年,應該具備憂患意識,也必須具備憂患意識,因為惟有它,才使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肆虐放縱而無後顧之憂。

  當你有憂患意識之後,你會發覺,自己的許多潛力都會得到發掘開採,你也能看得更深,更廣,更全,且計劃更長遠。

  ——後記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

  古語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馴鹿的故事就恰好驗證了這一古訓。馴鹿之所以能夠在島上生存,關鍵在於鹿群的憂患意識。因為害怕被狼吃掉,所以鹿群必須不斷地奔跑,防範意識很強。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馴鹿的體質才能得以增強。當島上沒有狼了,鹿群便沒有了憂患意識,厄運也就在所難免了。

  馴鹿如此,人也是一樣。過分的安全感往往使人不思進取,意志消退。古羅馬帝國曾因先人的艱苦創業而繁榮一時。帝國中人人披金掛銀,糧倉中米粟成山。但由於生活太過於安樂,所以無人願去當兵,終究導致了一個偌大的帝國頃刻間灰飛煙滅。這樣的王朝數不勝數,例如古波斯、古埃及以及自認為“天朝上國”的大清王朝等等,都終究因為缺乏憂患意識,安於享樂而最終滅亡。

  同時,過分的安全感也往往是危險的開始。南宋政權本可重整旗鼓,恢復失地。但南宋的統治者卻自以為有長江天塹,可使南宋永保太平。於是雖有半壁江山失於金人之手,大宋皇帝卻仍不居安思危,整日沉迷於犬馬聲色之中,最終導致南宋滅亡。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皆有。

  而危機感則往往能激起人們的奮鬥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幾乎成為了一片廢墟,但德國人毫不氣餒,硬是在強烈的憂患意識下,奇蹟般地建立起了一個工業強國。這不能不說是居安思危所起的作用。

  我們常常說以史為鑑。從這些事例之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教訓:只有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才能使國家永遠興盛,否則就只會招致滅亡。

  在當今世界,中國每年以平均7%的經濟發展速度獲得了其他國家的肯定,各種讚美之聲不絕於耳,以至於國內的一些人拋開了憂患意識,漸漸狂傲了起來。甚至有人揚言說:“2030年中國將成為可以與美國匹敵的世界超級大國。”真有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事實上,即使以6.5%的速度增長,2015年中國的GDP也只有10萬億美元,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在15年後也只有18萬億美元。而美國現在的GDP為18.6萬億美元,即使以1.5%的速度增長,15年後GDP也會達到25萬億美元。所以,即使不出意外,中國也需20多年才能趕上美國。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中國在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官員的腐敗問題,中國未來的人口、資源問題以及環境汙染問題等等。因此,改變這種急於求成、居安而不思危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只有居安思危,具有憂患意識,才能避免失敗甚至滅亡,才能化憂患為動力,不斷進取,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因此,請牢記居安思危這句話吧!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3

  一個動物,是需要具備憂患意識的,一個人,一個企業,也是需要具備憂患意識。憂患意識,無論我們是什麼,這是都是我們都需要具備的。

  這是一隻野生的麻雀,它輕輕的落在了人類房子的屋簷下。人類的小孩看到了它,偷偷地從家裡的米缸裡抓出一大把的米,慢慢的撒在了地板上。這是如此低階的伎倆,它一眼就看穿了這個小孩的打算。它沒有飛下去,只是靜靜的望著地上的那些小米粒,等小孩回到房間裡之後,它偷偷的飛了下來,小心翼翼地啄著地上的米粒。在這一次路過之後,它便經常飛來這裡,開始,它還心存戒慮,它還是回考慮到一些壞的結果,會在小孩躲進房間裡之後才飛下來。但後來,它認為小孩對它毫無惡意,每天都專門給它提供美味的食物,於是,它失去了防備,什麼事情,都往最好的方面去想。它終於失去了憂患意識,它已經把自己最初的想法拋到了腦後。現在,它看到米粒,就衝了下來,毫無顧忌地在小孩的面前啄著米粒。它絲毫沒有注意到前面是一個籠子,它只看到了那裡的米粒,它飛了進去,然後就在也出不來了。

  在許多國人眼裡,海爾這個成功企業已經很強大,很了不起了。然而,海爾還是保留了很強的“憂患意識”。在處於最輝煌的時候,他們還在為著不知道將要發生與否的最壞的訊息做著儘可能充分完善的準備。他們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警戒著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個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用81。6%、年銷售收入已突破400億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都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能有這樣的意識,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他們沒有失敗的原因。儘管像海爾這樣的佼佼者與世界500強相比也還有一段差距,他們實事求是地正視挑戰的嚴峻性,充分估計到競爭對手的力量和困難的一面,向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這樣的企業,就算不說做大做強,在這是幾十年裡面,它一定能屹立不倒。

  我們要具備憂患意識,這樣,就可以防備未知的未來發生的問題,即使是在最美好的時候,也不能有絲毫放鬆和懈怠。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4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科技為我們帶來諸多的便利,使世界聯絡變得更加緊密……然而,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如提筆忘字就就是典型的一例,科技的高速發展,而人類的思維卻未必跟上進度,甚至逐漸惰化。

  無疑科技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當今時代科技也是一把達摩克斯利之劍。科技革命使得科技迅速發展。資訊經濟甚至主導著經濟發展的方向,最典型的仍然是網際網路科技。技,它使人們的生活聯絡更加的密切,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同時,電子產品的發展也是一個表現,幾乎人人一臺手機早已不足為奇了。但是這種現象的背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科技使世界豐富多彩的同時也使世界更加複雜了。因此,面對科技我們需要理智與憂患意識。

  科技的高速發展之下,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冷思考。很多自然文學中就提到了科技發展和社會的關係,早在二十世紀就有人預見了科技會帶來的社會問題,《寂靜的春天》中就提到,高科技之下會造成人性的泯滅和思維創造的弱化。這樣的預見,在當今時代果真得到了驗證,如"火災殘忍拍攝四十秒"事件,影片拍攝者不顧火災現場人的呼救,而是為了博取網路點選率鎮定地錄下呼救者掙扎的影片上傳網路,這就是人性泯滅的一個典型表現。科技的高度發展,網路的發達,而人心卻沒有得到可以棲息的地方,四處流浪。同樣的預見,還有梭羅的《瓦爾登湖》:人類會成為自己工具的工具。誠哉斯言,如同當今的低頭族一樣,手機本來是一種通訊工具,但現在人類顯然是被手機奴役了,人類已經成為自己工具的工具了,科技使我們走的很遠很遠,但我們卻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

  在高速發展的科技社會里,我們理應要使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平衡,提筆忘字的背後顯示的是對科技的過度依賴造成的思維弱化。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則會造福人類,人類就應該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優勢,而不是凡事都依賴科技。恰如《大趨勢》中"在資訊科技發展中高技術應與高情感平衡",人類在高科技下仍然要保持思維的創新,如此,人性逐漸地迴歸,提筆忘字的現象方可減少。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應當充分利用其優勢造福社會。科技是一把達摩克斯利之劍,隨時警示著我們科技應與思維創造和人類情感相平衡。如此,科技方能真正的使人類生活更加美好。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5

  俗話說的好:飽帶乾糧,暖帶衣裳。它就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憂患意識,這樣才能做到有備無患。2008年5月12日,一場大地震襲擊了四川汶川,損失慘重。然而,只有一個學校卻無一死記憶亡,只有幾個人受了傷。為什麼這所學校的同學們能夠脫離危險呢?原來,這所學校的校長經常給同學們講一些地震自救的有關知識,還進行演習。試想,如果這所學校的校長沒有給同學們講過一些地震自救知識,那麼這所學校的傷亡人數可能會像其它學校一樣損失慘重。正因為他們給同學們講一些地震的有關知識,所以,在地震來臨時,才會創造出奇蹟。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雖然國泰民安,但他的宰相魏徵還經常提醒他前一個朝代滅亡的事例,因此,唐太宗也時刻警醒自己:有備無患,國家才日益昌盛。

  相反,清朝慈禧太后整天不務國事,貪圖享樂。經常對大臣說:“我們國家是世界的大國,不必擔心。”別的國家都在加強國防,發展科技時,只有清朝還在糊里糊塗地關閉自守不思進取。終於有一天,外國打了進來,慈禧只好帶自己的兒女逃走了。唉!如果慈禧像魏徵那麼有憂患意識,她就會把國家管理得很好。圓明園也不會被燒了。在我們生活中,也要有憂患意識,否則你會吃大虧的。記得那天,早上天氣很熱,我只穿了件短袖,媽媽說:“今天要下雨,帶把傘吧!”“我才懶得帶呢!那麼熱不可能下雨。”

  可是,到了中午,天變了,下起了雨。可憐了,我早知道聽媽媽的話了。結果淋雨回家,還感昌了。看來,做什麼事都要有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有備無患,減少災難給自己帶來的損失。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6

  小康社會解決了人們的溫飽,讓人們走上致富的道路,吃的更好了,穿的是名牌,開的是名車,排出的都是‘‘名毒氣’’。現在提倡人們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低碳生活能讓“你”在世上多活一秒鐘,一分鐘,一小時……

  望著天空中的迷霧,賓士在馬路上的汽車。排著二氧化碳氣體,彷彿在那兒大搖大擺的,還相互顯示氣派。人們坐在舒適的車內,聽著音樂、吃著瓜子,享受著。但是,又有誰想過,車群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排出的有害氣體會給人類造福嗎?人們不可以這樣坐以待斃,只有和冥冥中的安排搏鬥,為我們的居住環境添幾分綠色,為地球母親做幾分貢獻。

  是的,低碳不止是少開私家車;大量的一次性飯盒,筷子、購物袋,不僅僅給環保工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工作量,在這裡,也許你會看見一雙筷子,當你在沐浴時,你會看見滿天飛舞的塑膠袋在你的頭頂上“翩翩起舞”當你在馬路上,你會看見喝完的塑膠瓶傾倒在地,被你踢,被他踢。買一輛寶馬、保時捷、法拉利——同時也在為大自然增加及沉重的負擔。

  二氧化碳氣體在空中是對人們不利的。它會使地球溫度不斷升高,造成巨大災難,如果氣溫升高會對環境產生直接影響。2003年席捲歐洲造成3萬人死亡的夏季熱浪,每年都會出現。英國南部的夏季溫度將超過40攝氏度。

  當地球溫度增至3到4攝氏度:高山冰川融化,使得下游城市與農田無水可用,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秘魯、巴基斯坦與中國。

  當地球增溫4到5攝氏度:南歐、北非、中東與其他亞熱帶地區極端熱浪與乾旱而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人類往極地地區遷徒。

  當地球增溫5到6攝氏度時:地球溫度已是超過500萬年最高記錄,北極地區溫度高於20攝氏度。

  當地球溫度增溫6攝氏度或更高時:全年變暖失控,不再適合人口居住,全球人口大減,90%的物種可能滅絕,人類有可能也會滅絕。

  步入小康社會的我們,是應該為哺育我們的地球媽媽盡一份“孝心”,為她送上一份祝福的時候了!為我們的母親送上一份清澈!還家鄉一份綠色環保!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7

  古人云:居安則思危。人無憂患,豈可安存?

  周幽王數點烽火,只為玩笑,是其內不憂諸侯亂,外不患蠻夷侵,故亡國逃命,誠乃必然之理。

  南唐後主李煜,不患城之將摧,不憂國之將亡,宋師兵臨城下,竟於視無睹,紙醉金迷,鶯歌燕舞如舊,終至被逮。既已亡國,然後沉吟默唱,實令人可悲可恨。先之不憂,後之必禍,悔,烏有逆轉回旋之餘地。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是理也。

  灌木喬樹尚患水之不足,光之不得,齏蟲巨獸且憂力之不強,勢之不廣,況萬靈之長,處人世變換莫測之間,其不憂不患,豈有不亡者!

  故曰:山之所以為高,其患丘之易為摧也;海之所以為深,其憂河之易竭也。

  漢武帝內患諸侯之將為亂,故行“推恩令”,使諸侯之地,日削月割,無力再反;外憂匈奴之將為侵,故遣驃騎將軍,攻匈奴於北,封狼居胥,天朝日享太平。

  唐太宗深諳“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理,故無時不憂人之飢,無刻不患民之寒,聞民聲於外,納諫言於內,故成“貞觀之治”。

  伯牙、叔齊患不義,不食周粟,故垂名後世;勾踐患仇之不報,臥薪嚐膽,三千越甲終吞吳;司馬遷患於世無名,忍辱著書,傳《史記》於後世;諸葛孔明患蜀之不昌,六出祁山,忠心可表日月;

  匡胤映雪,蘇洵毀文,李賀負筐,乃患己之學知不富也,孔丘授儒,三行,有為就義,此憂民之愚昧困心也,而皆成名流芳,益利千秋,魂存萬世。

  故憂己內可以長存,患國外可以揚名。“杞人憂天”固然可笑,然“無患無憂,可以長壽”豈不大謬哉!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8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簡約明瞭的告訴我們,生活之中處處存在憂患,總會有或大或小的事情令你憂慮。正因為有值得憂慮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們更加優秀,更加懂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聽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裡,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

  由這個實驗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人類自身。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若那隻被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裡的青蛙存在憂患意識,能夠不被暫時的安逸所迷惑而冷靜的分析感受水溫,它就不會死而會從鍋裡一躍而出。

  因青蛙愚鈍,它不具備冷靜分析的能力,所以它葬身鍋底;身為擁有最聰明頭腦的人類尚且不能完全做到,何況青蛙?但是,如果我們具備憂患意識,就能夠在關鍵時刻懸崖勒馬,扭轉乾坤,甚至及早防備。

  因為憂患意識很重要,而且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所以,憂患意識是需要在某種環境中培養的。

  曾經學過《孟子》中的一段很短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人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欲。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段話言簡意賅的敘述了凡天下成大事者皆會經受磨礪考驗,然後在諸多不順下慢慢成長為憂國憂民,才華橫溢的有志之士,然後步入成功。他們之所以功成名就,一是因為他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在不斷的磨礪中擁有了憂國憂民的心態。這樣的憂患意識成為了他們長風破浪、一展宏圖的動力。

  這些憂國憂民的賢能之士在逆境當中磨練自己,培養憂患意識,對於現在不常遇到挫折的我們,由該用何種方法培養呢?

  首先,我們應該選定自己的目標理想,並將自己最大的熱情注入其中;其次,要做到不怕犯錯,愈挫愈勇,始終堅定著會成功的信念;同時,還應多多關注時事,讓自己多與社會接觸,多多瞭解外界;還有,就是要關注身邊的人,與他們比較,尋找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努力改正等等。可以在長輩的提點下總結這樣的方法,這樣的方法會使我們在這種無內憂外患,全憑本事的時代中具有憂患意識。

  擁有憂患意識能夠使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處境,擁有向上進步的動力。這憂患可算是一個好本事。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9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直至今日,這句話仍為一句至理名言為傳承。而又有誰能真正做到。憑藉一己之長,便高枕無憂,安於,而卻毫無憂患,無疑自取。

  古有神童仲永,寫字作詩信手拈來,一時人們爭相求之,而其父卻毫無憂患,以仲永之詩作換取銀兩,而“不使學”,其年長,才氣漸減,“不能稱前之所聞”,及其,“泯然眾人矣”。可見,仲永之不及的聰慧,而他和他的父親卻沒有任何憂患意識,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反之,一代至聖孔仲尼,生來為,無任何優勢,並且要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而他卻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周遊列國以求教,以“學無止境”勉勵。他深知沒有他任何多於的優勢,於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學而時習之”,學思並存之理於心。那一根根燃盡的蠟燭,那一個個漫漫長夜,那一頁頁翻過的書柬,造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憂患不僅是對個人的,更是之道。

  清朝無疑是缺乏憂患意識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過於自滿,自以為天朝上國,以為維持有先天優勢,便可將“蠻夷”之國踩在腳底。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聲震響震碎了清的美夢。軟弱將遼闊疆土拱手相讓,閉關鎖國將大好河山。

  今日之中國,今日之青年,如不存憂患意識於心,又如何能,只怕又會步入清朝的後塵。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便深諳又換知道,雖然他在詩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為宋詞豪放派代表,他卻沒有就此止步,書法繪畫方面鑽研,廢寢忘食,不捨晝夜,將竹畫得栩栩如生,至於“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書法已經爐火純青,但他仍不斷,將家中的一譚清水燃為墨色,最終達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與勤奮使它成為千古書法大家,僅留下千古絕唱“蘭亭序”,引無數瞻仰求之,後人晚輩望塵莫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面對卻顯示,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差錯;而面對優勢,我們往往自以為是,忘乎所以,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人生之漫漫,吾輩應常存憂患,進而上下求索。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0

  有一個夜晚,我燒掉了所有的回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瞭;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那是什麼驅動著我下定決心改變自我呢?是憂患意識。

  以前的`我,很少在乎什麼叫憂患意識,但是,自從上了初中,潛在的憂患意識猛然增加,這是一種是學習意識。

  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是同學們的標杆和榜樣,是家人眼中的好孩子。殊不知,我在奔跑的時候,身後有不少力爭上游的追趕者,隨時可能被超越。正是這種危機意識激勵著我前進。當我認為自己做得夠好的時候,我看到比我做得更好的同學,這就讓我有了憂患意識,我想要力爭做到最好。

  我很感謝這種潛在的憂患意識,因為它讓我變得更加優秀。但是時間和懶惰在一點一點消磨我的意志,它帶給我的不僅是老師的批評,更是學習上難以彌補的差距。

  隨著期中考試的落幕,成績成為學生尤為在意的事情。我對我的這次考試成績是相當得不滿意,因為我現在已經連續退了兩次名次。

  我也曾反思過自己究竟錯在哪裡,可是結果卻像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我想及時擺脫這種學習狀態,可有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我看著曾經被我甩了整整兩倍名次的同學在穩步向前,反觀我卻是一退再退。我的內心很焦急,一點點的問題和疑惑像一顆顆小石子,堆積起來,最後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但我感覺那種曾經充斥全身的憂患意識彷彿在一點一點回歸,這讓我漸漸有了壓力和前進的目標。在此期間,我也瞭解到有許多同學被老師叫走談話。老師會叫我嗎?該來的終究來了!薛老師就在當天把我叫走,談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老師讓我坐在椅子上,對我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話,我到現在也銘記於心。我清楚記得老師對我說的一段話:“你的憂患意識呢?你難道想一退再退嗎?別忘了你曾經也是班級第四名啊!孩子,該努力了吧!”

  是的,我當然不想一退再退,我聽見老師話語間對我的警示和鼓勵,內心也掀起了波瀾。我深切感受到憂患意識是多麼重要,曾經因為有了它,我好似平步青雲;現在沒了它,我好似負重千斤。但是,老師的一番談心話,點醒了我,讓我重拾自信心,給予我希望的力量和前進的動力。我感謝薛老師的幫助,正因為有了她,我才再次感受到憂患意識,從而穩步向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要現在就開始改變:我要把所有的夜晚都歸還給山河;要把所有的春光還給疏疏籬落;要把所有的慵懶和止步不前歸還給過去。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1

  是努力奮鬥充實度過一生,抑或是在田間優哉遊哉,過神仙般休閒的日子,雖然無名無利,卻衣食無憂自由自在。這兩者間的選擇,怕是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只有前者才是人生的出路,而後者,不過是桃花源一般夢境的存在。

  還記得自打幼兒園開始懂事起,我就有個休閒的願望——退休。這似乎將要成為我的人生目標。一直到現在,我相信我的內心還是始終堅持著,所有的奮鬥都是為了將來的退休生活,否則就得在年老後收破爛去了。有些扯遠了,不過這至少可以說明,我從小就深深地嚮往著“安樂”。

  然而父親堅持地認為我總有一天會“死於安樂”。對於這一點我深表贊同。

  對於選擇憂患與安樂,我覺得答案已有些顯而易見了。記得在一本書的封面上看到過:“你以為的時光靜好,不過是在虛度光陰罷了。”這也不難引起我的共鳴,畢竟小時候總想著要退休,可能僅僅是因為小時候太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真是退休了,那真的是虛度了一生。

  不過雖然這樣說,但至少對於我來說,既然已經處在了這樣的“憂患”中,就得好好得“生存”下去。畢竟這幾乎是沒有可以選擇的餘地了。當然,這句話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由於我的那顆可憐的自尊心,本來沒有什麼樂趣的學習,倒也稍稍給了我一個努力的理由。很簡單的例子,我相信把我扔到西方式的輕鬆課堂中,我照樣同他們一樣鬆鬆散散。要我想到說要多花些時間學點知識,還是免了吧。從普高考入重點大學的事也一定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除非是在“憂患”中,我才能緊張起來,為了不被瞧不起什麼的好好努力。一嚐到甜頭,便又馬上選擇了“安樂”——鬆散下去了。

  或許,真如這句古話說的這樣,像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亂世出英雄。保持緊張的狀態才是最該有的生活節奏,至少在退休前是該這樣。能夠堅定地選擇在憂患中摸爬滾打,才是到人間走這一遭的真正樂趣所在吧?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題記

  初三,洋溢著快樂、充實、希望的氣氛。步入初三的大門,我曾說,初三是一個黑色的太陽,籠罩著我,使我嚐到的是枯燥和失望的感覺。可過了一個學期,我覺得黑色的太陽漸漸變暗,我看到了黑色太陽後面隱藏不住的金光。因為,初三,我過的很充實,使我改變了許多,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初三累幷快樂著

  初三,住進了學校宿舍,這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初三因為體育要中考,所以學校也給我們安排了晨練和晚練。每天5點25分放學後去集中練習200米加速跑。每次練完都將近六點了。然後去食堂吃飯。以前在家吃飯總是我最慢的,吃一頓飯要半小時,現在在學校,10分鐘就吃完了。因為時間就是生命!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飯就跑回宿舍搶熱水洗澡,搶到的就有熱水洗澡,沒搶到的只能用冷水洗了。我的洗澡速度在家要快上好幾倍呢!

  週末放假回到家裡,老爸老媽說,一個星期沒見了,怎麼瘦了呢。而且老爸老媽對我的吃飯速度感到非常驚奇,老爸說:“吃飯吃這麼快,小心噎著,慢慢來,不要急!”我撅著嘴巴說:“哎呀,慢不來,要是在學校加快速度,哪夠時間啊!”老師說時間是擠出來的一點也沒錯。

  是啊,初三的生活節奏是急促的,做事就是要有一種生於憂患的意識,不然就會“死於安樂”的。現在我已經初三畢業了,我真的很捨不得那段生於憂患的日子。初三的每個瞬間,都是我心中最美的畫面。我害怕這美好的瞬間、生於憂患的感覺從我腦海裡突然消失,我要永存初三這段光陰在我腦海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篇文言文,起初我也不知道這篇文言文主旨是什麼,給我們什麼啟示、也不明白有什麼含義,我只是單純的以為只有國家有憂患意識才不會滅亡。透過初三的親身體驗,我才明白,原來人也一樣,人一樣要時刻擁有一種憂患意識,不能滿足於安樂狀況。

  初三,使我明白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真正含義,也使我體會到了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感覺。初三的生活讓我充實的過好每一天。

  生於憂患的日子詮釋了我的初三歲月!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3

  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許有人已經開始質疑,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句話還有現實意義嗎?可我想說的是,憂患意識,這是一個不曾過時的話題。就像黑白兩色是永遠的時尚潮流一樣,憂患意識,這是不會褪色的話題。無論是在那個年代,無論是誰,如果沒有憂患意識,終究有一天他會被時代的進步所淘汰。

  就拿霸王項羽來說吧!出身名門,與劉邦的隊伍兵力相比曾整整多出了三倍,可最後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悽慘場景,讓無數後人扼腕嘆息。追根究底,還是項羽不曾有憂患意識,以為區區一個劉邦不足為慮,鴻門宴會上竟輕鬆放走劉邦,才造成了這般惡果。

  可是僅觀劉邦,卻懂得小心謹慎、滿盤皆輸的道理。最終在殺機重重的鴻門宴裡死裡逃生,在一比四的懸殊差距裡實現驚天逆轉而笑傲天下。

  擁有憂患意識,還能讓我們避免很多未知的禍患,讓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少走彎路,讓我們的人生道路更加寬闊平坦。

  古語有云:“有備則無患。”在出發之前便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想好對策,當禍患真的來臨時,你已經能從容應付,這就將未知因素帶來的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千里長堤卻會潰於小小蟻穴,這不就是護堤之人沒有憂患意識嗎?

  憂患意識,他還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恆古話題。去年十月份左右,美、日、韓三國將航母都開進了我國黃海,這一事件,想來諸位都還記憶猶新吧!

  是的,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這一點不錯,可是即使是現在,我國的國際形勢依舊不容樂觀,這也是半分不假。樹大招風,況且我國還是一個如此之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自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便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雖然這麼多年並未有何大動作,可誰又敢保證它們不是在暗中積蓄力量呢?黃海軍演,意在中國,識破陰謀後我們還能沾沾自喜而忘乎所以嗎?

  憂患意識,這是無論何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不能拋棄的。擁有了憂患意識,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防患於未然;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我們的社稷才會長久。如今的我們,如今的國家,如今的社會,不在憂患中長存,就在安樂中滅亡。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4

  夜很靜,卻暗藏危機;海很藍,卻蘊含兇險;曼陀羅花很漂亮,卻滿含毒液……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的美麗,還要看到危險,這要求我們要有憂患意識。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一隻青蛙丟在了一鍋沸水裡,它很快就跳了出來,並沒有被燙傷。科學家們又把青蛙放在適合它的清水中,再慢慢的給清水加熱。青蛙在清水中快樂的遊弋,即使溫度慢慢的升高,它也沒有跳出來,而是繼續呆在水中,也許青蛙並沒有發現,死亡正在悄悄的向它逼近。最後,青蛙被慢慢的燙死了。其實,慢慢加熱青蛙逃生的時間更充裕,但結果卻恰恰相反。是因為青蛙在開始適合的清水中安於現狀,缺少憂患,當水慢慢加熱也沒有逃生,最終丟了小命。科學家將這種行為稱之為“青蛙效應”。

  我國著名家電生產商——小天鵝公司。它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是他懂得居安思危。這個公司老闆每天都要求員工唱兩首歌:一首是國歌、一首是國際歌。激勵員工向歌詞唱的那樣,每天一積極的態度、保持拼搏,讓每一個員工時刻保持著憂患意識。

  還有一家公司用了更巧妙的辦法。由於發現有員工工作不積極,於是公司從國外引進我們一批機器人。並告知員工,如果有人效率不高的話,公司就用機器人替工。這樣一來,每個員工都有被代替的風險,這種憂患意識深深的刻在了他們腦海裡,工作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而那些機器人卻一直靜靜的躺在角落裡,一直沒被開封過。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有時遇到一個難題,一定會認真思考,往往會在思考中突破;相反,有時遇到一些簡單的題目,往往因為不認真思考而屢屢丟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在於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二理想和現實的聯絡是許多細節的完美連線。自己能輕易辦到的而不盡力,自己難以完成的有缺乏信心和勇氣。所以留下太多的遺憾。

  不要認為寂靜就代表和平;不要以為漂亮就代表善良;不要以為簡單就可以不盡力而為。其實很多時候,心態是決定結果的重要因素。常存憂患意識,用理性的心態看待問題也是成功的關鍵。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5

  夜晚,我坐在書桌前,專心致志地寫著語文作業。回想:這一星期,我們學習了孟子的三大名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貴不可淫》,以及《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其中第三篇帶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有看過這篇文章,當我看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句話時,我就在想什麼是憂,什麼是樂?為什麼在憂患中能夠生存,在安逸中卻會滅亡?最終,在老師的講解下,我明白了這句話的一個依證。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這雖不一定正確,但卻能很好地證明這句話——人在一個平穩安逸的環境下就會產生一種惰性,就會認為這天下如此太平,我的生活如此美好,何需努力?這正如一艘船在順風順水的河流中飄蕩,任意東西。但這看似平靜的河流其實暗藏危險,水底下有著令人害怕的暗礁,有著複雜的水文環境,可謂危險重重,一個不小心船隻就會觸礁,最後沉眠於水底。這就是所謂的死於安樂吧。

  但如若這個駕船的人始終處於一個緊張的壓迫狀態下,無時無刻不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認真小心地駕駛著船隻的話,我想他就不會觸碰到平靜水面下的暗礁,就可以安全行駛到目的地,這不也正是生於憂患嗎?有時候向死而生更能顯示出人的偉大。

  現在的我,又是否是生於憂患?又是否會死於安樂呢?

  生於憂患,肯定是的。只不過並不是在性患之中生存,而是生活在憂患之中。可又會不會死於安樂呢?我不清楚。此時的我,只知道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使自己有能力在憂患之中生存下去。正如孟子所說的“死於安樂”,我認為是不可能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但也並不絕對,畢竟未來的事誰又有誰知道呢?

  總之不要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因為你若不努力,誰也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我始終堅信著這句話。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6

  都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我們為什麼要有憂患意識?首先,憂患意識我認為是一種責任感和危機感的集合。居安思危,現在情況很好,但是依然要往壞的方向去考慮,做好壞的打算,這樣可以更好地預防事情的發生,而且我認為可以想問題更加的全面。增強憂患意識,就是要正確認清形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黨的十四屆七中全會上,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有了憂患意識,就是做到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歷史上有很多例子,范仲淹的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任勞任怨,這體現了憂患意識的責任感,還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拿我自身的例子來說,一次期中考試我的成績十分靠前,但是英語卻極度落後,甚至在班裡倒數,我當時卻非常不以為然,畢竟總分全校前十,其它好多科也全校第一,我完全沒把這當回事。但是等到快高考的時候,我的優勢就變得很糟糕,因為學習內容越來越難,所以我們水平慢慢被拉到一個水平線,而我的英語卻不如別人,導致成績排名慢慢下降。就是因為我當時沒有憂患意識,所以導致了現在的結果,假如當時我能居安思危,就不會如此。

  最後,我希望我們大家不管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能做到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更加的成功。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7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我最近讀的《孟子》裡面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說:在艱苦的環境中往往能夠活得很好,安於享樂反而會滅亡。

  我曾經養過一隻烏龜,名叫“團團”。團團嘴巴很大,兩邊的線條翹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烔烔有神,直直對人注視,一眨也不眨。它的背高高隆起,像是一個籃球的半圓,弧線優美光滑。一條又短又尖的小尾巴,就像春天裡剛從土裡冒出來的小竹筍,可愛極了。

  自從“團團”來到我家後,它的一日兩餐就落到了我的身上。上學前、放學後是我們的“交流”時間,我的喜怒哀樂它都知道。

  有一次暑假,我們全家去旅遊。下了飛機我們來到下榻的旅店,旅店中庭有一個小水池,池中有許多金魚在歡快地追逐。在這群小魚中間,一隻小烏龜正優哉遊哉地慢遊,樣子就跟我家“團團”差不多。我心裡咯噔一下:糟糕,走得太匆忙,忘記給團團餵食了,怎麼辦?我們的回程機票訂在十五天後,這麼長的時間,團團一定會被餓死的!整趟旅遊我都玩得心不在焉,心裡一直為團團祈禱,希望它能自己從缸裡爬出來,能找到一點食物吃。

  十五天後,當我旅遊結束回到家,一進門就直奔陽臺,準備給團團“收屍”。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團團居然好好地呆在缸裡,聽到我的聲音,正伸長了脖子朝我望呢!真沒想到,在這十幾天裡,團團沒吃任何東西,居然還能存活。

  後來的日子,我一點也不敢馬虎。我已經愧對團團一次了,不能再讓他受凍捱餓。於是,我更加細心地照料團團。

  轉眼到了國慶節,我們一家又回了鄉下外公家。臨走時,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特地給團團留足了三天的食物,然後安心地在外公家玩了三天。然而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三天後當我們回到家時,團團脖子耷拉下來,身體被泡漲,飄浮在水面,它已經死了!而我撒的三天的蝦米,一粒也沒剩。毫無疑問,團團一口氣吃掉了三天的食物,被撐死了。

  團團的死,讓我明白:困危並不全然可畏,飽足也不盡然可喜;憂患可以使人發奮,安樂可以鬆懈鬥志;逆境中求生,順境中滅亡。而我們正當年少,應該磨練自己,切不能安於享樂。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8

  生與死是一對相反數,都是好走極端,並沒有嚴格界限,生應怎樣生,才成為真正的生,死要如何死,才成其為真正的死,成了極限、邊緣。

  人生在世,生於憂患,還是生於安樂,都是無從選擇的,這是有非條件反射的內涵,先天性,而死於什麼這是有條件的精髓,後天性,與個人主觀意志有聯絡。

  我們不幸降臨於憂患之中,空四壁,一貧如洗,但在你第一聲啼泣劃破空曠的屋脊時,你的生父母,如獲至寶,從經濟赤貧,精神空虛的最底層,登上了人生神聖的寶座,精神的寶庫大發慈悲,就在這些憂患當中,說人們的共性,只有在以後的生活中,各自悟性不同,使各自與各自隔離,如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他們不幸生在社會大家庭憂患重重時期,而立志為改變和超越憂患於出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使整個憂患被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間。

  而當時的不法分子和投機取巧者,同樣生活在憂患之中,但他們以為這才是他們的一方沃土,可以大撈一把,至少有大資本家、土豪劣紳的稱號,成為歷史中的庸人或是罪人,不是所有都能生樂憂患。

  如若僥倖來到安樂之中,一切都如人願,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使錯了,也可以說未成人不受法律制裁,即使一味的一意孤行,總有一天會在獄中望月流下悔恨的淚,悲嘆歲月短暫和天下的不公,但你更幸運悟性更高,你會懸崖勒馬,以飛黃騰達來到重新整理,不是所有都死於安樂,就因如此,才有億萬富翁李嘉誠艱苦創業的驚人事蹟。

  憂患,有了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安樂,有了貪汙、行賄、受賄、鋪張浪費的瀟灑舉動,憂患,也有糖衣炮彈的侵蝕,安樂,也有清正廉潔的告示。

  憂患與安樂是聯體孿生兄弟,誰也離不開誰,才有明顯的標準,才能使生和死成為極端,悟性不夠,憂患也會促進死亡,安樂更易促進死亡,但也能重生,憂患中也不一定能生,安樂中也不一定都有死。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19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人生需苦方知甜,苦與甜看上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過程,但它們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老天若要將一項大任降於平凡之人,必會使此人經歷重重磨練與困苦,或讓其貧困潦倒,或讓其飢餓苦累。

  但苦後甜便姍姍而來,那那位平凡之人心智得以震撼,性格變得堅忍,才足以一鳴驚人。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得以消滅吳國一展雄姿;屈原流放至南蠻得以著《離騷》流芳百世;蘇軾屢遭貶謫得以詩千首世人稱讚。真可謂生於憂患也。

  曾經有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員將青蛙放入溫水中使它舒服愜意,逐漸加熱溫水使它意志麻痺,在危險降臨時欲躍而乏力,最終葬身鍋底。溫水煮青蛙這樣類似的案例在源遠流長的歷史大河中屢見不鮮。

  搖搖欲墜的晚清帝國自以為無所不有,終被列強無情欺辱;自認無敵的西楚霸王被劉邦擊潰,自刎烏江;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晚年安於享樂,被奸臣危害,慘死宮中。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惕,激人奮進;而安逸之境消人意志,至人毀滅。學會在憂患中自立自強,學會在順境中居安思危,成功便會在不遠的前方向你招手。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0

  一隻品種優良、敏捷忠誠的獵狗,在一次追捕狐狸的任務中,撞到了路邊的樹,擦破了皮,又因為一念之差,放走了那隻近在咫尺的狐狸。或許,當這隻狗回到主人身邊後,主人看到它為了追捕狐狸擦破了皮,感動了它的努力,回到家中之後便是一頓大餐賞給它,卻殊不知它根本沒有儘自己的努力去追捕狐狸。獵狗懷著這種僥倖心理,享受了大餐,卻在那之後的捕獵中更加鬆懈,每天過著輕鬆愜意的生活。那之後呢,也許主人發現獵狗不再專注於打獵了,把它殺了又換了一隻獵狗,也許在一次追捕中獵狗遇到了狼,而由於享受安逸而日漸肥胖的它不再是狼的對手,而被狼一口咬死了。

  看了這隻獵狗的故事,有人會嘲笑獵狗在一念之差後享受安逸,最終等來的也是痛苦;有人惋惜獵狗本來善於追捕獵物,品種優良且身手敏捷,最終卻在享受安樂中結束了自己本該美好的一生。而我們不禁捫心自問,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們有沒有過著因為追求安逸閒適的生活,而放棄了追求更高的目標,最終難過悔恨的事呢?

  在學習中,有時候我們追求貪玩,心中抱著一種“沒關係,再玩十分鐘我就去學習”的心態,在一個十分鐘,兩個十分鐘,三個十分鐘之後,發現自己已經把本該認真學習的三十分鐘用來享受安樂了。在這三十分鐘裡,認真學習的人收穫了新知識,回顧了舊知識,而你卻因為貪圖安樂,在享受了三十分鐘歡樂以後,發現自己一無所獲。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了,別人在努力學習,擔憂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學校而更加發奮讀書,你在享受一時的歡樂。而最終結果也就是別人透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而你卻在享受了一時的安樂過後,落得和那隻狗一樣的下場。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多努力一點,多認真一點,別在一時的安樂中虛度時光,那麼到了最後,你的堅持不懈努力的成果會在你高考後的錄取通知書中熠熠生輝。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1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者也。”這句話直至今日依然被人們所沿用,而又有誰真正做到呢?如果憑一時成功便高枕無憂,毫無憂患之心,無疑是自取滅亡。

  都說成功的馬雲身後站著無數女人,而馬雲今日的成功又是多少男人所創造不出的呢,如果馬雲在獲得最初的成功之後便安於享樂,沒有憂患意識,怎麼能夠讓阿里巴巴走向世界,創造新的傳奇?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的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會在本能反應的驅使下一躍而出,逃離險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常溫的水中,並逐漸加熱盛水的容器,當水被加熱,這隻青蛙一開始覺得舒服愜意,以至於當它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已沒有反抗之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可以看出,青蛙安於舒適的環境,缺少憂患意識,最終導致喪失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和應對能力。不僅一隻小小的青蛙如此,經過幾千年進化擁有偉大智慧的人類又何嘗不會像這隻青蛙一樣在舒適的環境中一味安樂,直至在安樂中死亡呢。

  憂患意識對於國家來說確實太重要了。清朝的滅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清初的皇帝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於使得清朝能夠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強國。而清末的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在前人獲得成功後過於享樂,缺乏憂患意識,花費大量金錢及人力去建造奢侈的宮殿園林供王公貴族享樂。並且盲目自大,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八國聯軍攻入城下時,才明白今非昔比,而當時的中國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成為他人砧板上的魚肉。

  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總結出,缺乏憂患意識安於享樂的最終結局只有滅亡,正如古人所說的“死於安樂”。在明白了缺少憂患意識的危害後我們就更應該時常保持憂患意識,做到“生於憂患”。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事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那時,勾踐忍辱負重,卑躬屈膝在敵人身邊服侍伺候。在漫長的日子裡為了使自己不忘屈辱每日裡臥薪嚐膽。在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後,終於轉弱為強,起兵滅吳,終成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正是憂患意識讓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

  那麼,如何做到居安思危,有意識地培養危機意識呢?20世紀初,美國為了讓巴伯森林裡的鹿得到有效保護,大量捕殺鹿的天敵——狼。經過25年的努力,有六千多隻狼遭到了捕殺。而鹿群的數量在增長了一段時間後卻急劇下降。原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狼,由於天敵數量減少,鹿群不再擔心安危,只是一味悠閒的生活從而導致體能體質下降,誘發各種疾病,從而使鹿群的數量不增反降。在查明原因之後,美國政府不得不從其他地方引進狼群,保證鹿群的體質,而鹿群的數量也因此開始上升。因此,我們要經常“製造”一些“危情”或“敵情”,以警醒處於安逸中的人們,保持和增強應對非常規的突變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憂患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艱難險阻,也可能是前進和成功的機遇;安樂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榮華富貴,也可能是墮落和滅亡的毒劑。因此我們應該在不成功時積蓄力量,尋求機會,做到“生於憂患”;更應該在成功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做到“守於安樂”。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2

  溫室裡的花朵固然嬌豔,然而纖系的根莖卻經不住風雨的考驗;傲立在崖壁上的松柏處境惡劣,卻以盤根錯節牢牢攀住山岩,努力從縫隙中吸取養料,長成一片蓊綠,成就生命的尊嚴。孟子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意思是說在憂愁與痛苦之中才能更好地發展。反之,則會因為不發展而慢慢衰亡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很善良的獵人,每次打獵回來都會將自己的獵物分給那些窮人。有一次他看到一隻老鷹正在懸崖邊訓練小鷹飛行他先把小鷹推到懸崖邊,然後把小鷹的骨頭打折,把小鷹推下懸崖。一開始獵人還懷疑老鷹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嗎?小鷹能飛上來麼?可是令他震驚的事情發生了,被打斷骨頭的小鷹奇蹟般的飛了起來。不過獵人覺得這樣太殘忍了,於是他趁老鷹不在把那隻沒被打折骨頭的小鷹帶回了家,和自己的雞一起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鷹長成了大鷹可是它連自己家的欄杆都飛不過去。獵人就把它帶到懸崖邊上。獵人看到了另一種鷹,但他快要死了,可是它卻用嘴啄石頭直到把嘴外面的那層外殼磨沒為止,再把自己的羽毛拔沒等到長出新的外殼和羽毛就可以比上次飛得更高,外殼更硬。獵人明白了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長。於是,他把小鷹推下懸崖,對下面喊:“你是一隻鷹,一隻雄鷹,一隻鳥中王者,不是一隻雞。”隨後山澗下傳來了一個鷹的聲音。突然一個黑影“嗖”的一下竄了上來飛到了蔚藍的天空上。

  然而在戰國時期有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秦朝統一七國就是因為秦朝在憂患中發展,同時也是在安樂中滅亡的。

  而我們現在中學生不也如此嗎,我們的困難就是學習,我們要懂得逆境會激發無窮的鬥志。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的,我們總是痛苦中一次又一次的成長,鳳凰涅槃,可只要有了快樂輕鬆的生活,總會讓我們忘卻曾經自己努力過的事情。可沒有努力,哪來的安樂呢?不要以為你現在因為有你的父母一直庇護著你,你現在還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卻忘了以後……

  現在的你有依靠的人,可總有一天,你的父母也會離你而去,讓你失去你可以依靠的所有之後,你自己沒有本事,那麼也將再也享受不到曾經的安樂,或許就是這樣吧,你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憑藉自己的本領,一直生活,沒有一點危機意識,沒有一些憂患意識,被自己父母衝昏了頭的小女孩也總不會知道天高地厚。沒有本事的人不應該在這個世界上面有發言權,有本事的人,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是的,現在的你暫時還是幸福又快樂的,可十年之後呢?你還能保證自己能有現在這樣純潔乾淨的笑容嗎?你早就被這個社會的世俗衝昏了頭腦,你不會再是一個象牙塔上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公主了。當你失去你所有的後盾,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其實只剩下你自己,而真正可以依靠的也只有你自己。如果一個人成天只知道玩樂,一點危機意識都沒有,在安靜快樂的環境下,就永遠不會得到成長。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不能總在快樂中享受,這個世界上每天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同樣也有很多,可有些人輝煌一世,有些人卻最終流浪街頭。越好的環境裡,我們越要奮鬥,暫時的歡樂不是永恆的,你自己努力得到的,那才是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其他的都不屬於你,不過你暫時有使用權罷了……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4

  同樣是聽見一聲槍響,在貝魯特的人會立刻仆倒;在紐約哈林區的人會彎下腰去;在夏威夷的人只怕會東張西望,以為是什麼車子爆了胎。——題記

  什麼是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所涵蓋的真是太廣了?往大處想,可以是人民對國家、社會以及時局擔憂;往小處看,可以是學生對考試的擔心,居民對盜竊的警惕。總之,凡是認為環境與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而有所警戒的,都可稱為憂患意識。

  有些人可能會說,擔憂時局是杞人憂天,警惕盜賊又太過敏感。過去我也是如此認為的,但讀到同樣是一聲槍響,三個不同地區的人竟會做出三種不同反應時,我突然改變了原有的想法。這種表現的不同,不僅源於治安問題,更加反映出三個地區不同人的憂患意識的差異。

  記得當我一次回家時,夜幕降臨,發現家中門窗緊鎖,透不出一絲光。不由得從亂石堆中挑出一塊相對較尖銳的石頭穩穩握在手中,以防襲擊,解開鎖後,又緩緩地進家,直到把角角落落都觀察完畢,才把石頭從門外扔出去。正在看書的母親被我這一舉動驚住了,又把表情緩緩舒張開來,直到成為欣慰的笑。母親得知了我的用意後,再一次露出了會心的笑,因為我增加了關心程度,我關心,我警惕,甚至可以說我有了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不僅僅包括自衛、提前預知可能發生的危險而避開它,儘管它不會發生在你防衛後,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希望,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可以在多方面具備難能可貴的憂患意識,哪怕是司空見慣的一件平常小事,也有可能蘊含著致命的危險,而我不是先知,只能靠所具備的憂患意識去避開那些危險。在成熟後,要憂患的也不僅僅是自己,是父母,是親朋,乃至一個國家,整個世界。我要面對的,將會比現在的多得多,也就是說,要自己把自己放到世界的大環境,而不再一切等待父母師長的安排。

  做為一個新時代的小青年,應該具備憂患意識,也必須具備憂患意識,因為惟有它,才使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肆虐放縱而無後顧之憂。

  當你有憂患意識之後,你會發覺,自己的許多潛力都會得到發掘開採,你也能看得更深,更廣,更全,且計劃更長遠。

  ——後記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5

  曾經,比爾·蓋茨這樣告誡手下的員工:微軟所有的人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微軟公司還有三個月就要倒閉!此話看似危言聳聽,其實是在提醒員工:心存憂患。

  世事風雲變幻,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也許轉眼之間便遍佈陰霾,如果被暫時的安定、暫時的興盛、暫時的勝利所矇蔽,必然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看不到安定背後的危險、興盛背後的衰敗、勝利背後的失敗。所以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心存憂患,方能時刻警惕,讓生命保持高昂的鬥志和奮進的姿態。

  還記得美國阿拉斯加加涅利英自然保護區發生的事吧!當地百姓為了保護鹿而將狼消滅了,本以為鹿沒有了天敵會生長得更好,可是事與願違,鹿的因為失去了天敵,生活變得無憂無慮,導致種群迅速

  擴大,植被衰竭,鹿因為缺乏充足的食物和安逸生活所帶來的的體質衰退而大批死亡,其數量遠遠超過被狼吃掉的。人們只好把狼再請進來,鹿又開始過起提心吊膽的生活,整天為生存而四處奔跑,然而鹿群卻因此而恢復了生機。

  這裡面的道理難道不引人深思嗎?安逸無憂的生活固然愜意,然而卻隱藏著最大的生存危機,它像麻醉劑一樣,讓人喪失警惕,於不知不覺之中陷入困境。可見,心存憂患,是每一位生活強者必備的素養,而這種憂患意識,也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大,更有競爭力。

  海爾是怎樣成為一家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81.6%、年銷售收入突破400億元的世界知名企業的?那就它超乎尋常的憂患意識,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海爾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海爾在國內已是屈指可數的大企業,但與世界500強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如果海爾滿足於現狀,為這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以為從此可以躺在那裡坐吃老本,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事事比別人多想一點,多走一步,高度重視技術的創新和服務的升級,也許海爾會成為下一個巨人集團,一瞬間土崩瓦解。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心存憂患,可以大大增強危機意識、預見意識、防患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它可以讓鹿變得更強壯,可以讓一家企業變得更有活力,可以讓一個戰敗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心存憂患,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憂患意識的議論文 篇26

  《孟子》中寫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有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憂患意識從古至今都被人們所重視,心存憂患,才能得長久生存。

  居安,需思危。一味地沉溺於享樂,會使我們停滯不前。在我們暫得安逸之時,應想到以後的打算,隨時迎接困難的來臨;在我們略得成就時,應記得成果的來之不易,而能再次準備奮鬥,贏得挑戰。否則便是空有華麗的皮囊而無內在。縱使名利雙收,也是德不配位。長久如此,將會一無所獲。比爾·蓋茨曾對她的下屬語重心長地說:“不要看我們公司如此輝煌壯大,即便如此,我們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垮臺!”一個人在做世界首富時尚且如此,“憂患意識”更應常存於每個人心中。居安思危,方能享得住長遠。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不少青少年趁著青春,整天吃喝玩樂,胸無大志。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幾死,八十埋”這句話。清末無論朝廷人民都缺乏憂患意識,康乾盛世之後,便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逾是閉關鎖國,就越加盲目自作文滿。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方的炮火震碎了清政府的美夢,也震開了中國的大門。遼闊的江山拱手相讓,中華髮展的成果和幾千年世界領先的地位毀於一旦。

  我們應常懷憂患意識。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今日青少年,也需存憂患意識於心,方能長存,讓江山流傳千古。

  憂患行事需慎獨。《文子·精誠》中寫道: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獨也。“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思想,指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需更謹慎行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從內心中慎獨,心生敬畏之心,就有了憂患意識。

  《禮記》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古人對天下的重視。我們每個人都應有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一來作為目標。在完善自身的基礎上為國而憂,為民而憂,有范仲淹那樣的情懷。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常懷憂患意識,敬畏之心,個人與國家便可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