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三作文> 五四徵文1000字

五四徵文

五四徵文1000字

  五四運動是由中國青年發起的一場偉大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是救亡與啟蒙並舉的革命行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四,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五四青年節話五四運動_範例1】

  五四運動是由中國青年發起的一場偉大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是救亡與啟蒙並舉的革命行動。我們紀念的五四運動不是一個狹義上的五四,而是五四前後與之緊密相聯的一系列進步的政治、社會和文化運動。

  可以說,五四既是學生愛國政治運動,又是以啟蒙為目標以批判舊傳統為特色的新文化運動。八十七年的歷史證明,青年始終是我們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朝氣的一部分力量。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青年運動的發展就始終同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歷史程序緊密相連,人民的事業取得的全部成就也始終與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英勇奮鬥分不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一道前進。

  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獻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前途聯絡起來,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眾,投身實踐,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瞭解國情,經受鍛鍊,增長才幹,開拓視野;就是要勤奮學習,善於創造,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努力學習經濟科技法律歷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識,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武裝自己,提高創新能力,勇於創新實踐;就是要鍛鍊品格,磨礪意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努力做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做新型人際關係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就是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創業精神,都不渙散奮鬥意志,創造無愧於前輩、無愧於後輩的業績。

  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設,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需要青年去奮鬥。各級黨組織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青年工作的重大意義,關心和支援青年工作,加強對青年的教育和引導,把廣大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各級團組織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做好團的工作,加強團的建設,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我們深信,具有光榮傳統的中國青年一定會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滿腔熱血,為祖國和人民建立新的更大的功績,譜寫更加響亮的青春之歌。

  【五四青年節話五四運動_範例2】

  隨著習習涼風,伴著絲絲暖意。五。四青年節,伴著春天的腳步如期而至。人們不會忘記那劃時代民族救之的“五四”愛國運動,不會忘記那舉起民族旗幟,開創民族獨立和民族振興新紀元的先驅者,不會忘記革命戰爭的峰火硝煙,更不會忘記,為真理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

  在父輩眼裡,我們是生在新社會長在國旗下的嬌娃,是溫室裡的嫩苗,生活在優越條件下的我們不知苦滋味。但是今天,我想說,我們雖然生長在優越條件下,但是我們一樣懷有一顆熱血沸騰的心。在5.12大地震中四川省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13歲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當她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進宿舍,將十多名還在午休的同學從床鋪上搖醒逃生,自己卻失去最佳逃生時間,被壓在廢墟下。50個小時後,她憑著巨大的求生慾望和驚人毅力,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獲救。何翠青是木魚中學最後一個被救學生,由於重物長時間擠壓肌肉組織壞死而永遠失去了右腿。記者問這位堅強的女孩“你後悔嗎?”她搖著頭哽咽地說:“不後悔,後悔的是我沒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學”。3歲的小男孩朗錚被救出時還沒忘艱難的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朝救援他的武警叔叔敬禮。小英雄們的舉動不但是我們的榜樣,同時也證明了我們不是溫室裡的牡丹,在災難面前我們一樣可以做冬季的梅花,在嚴寒中獨立。我們嬌嫩那是因為祖國富裕,社會穩定。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經落到我們肩上,“五四”火炬已經光榮地傳到我們手中。一旦面對困難,我們一樣可以站在困難的前沿、迎風破浪、勇往直前。每一個年代都有一個年代的特徵也許我們沒有父輩的吃苦耐勞,踏實勤奮。但是我們開拓創新堅強自信的品質絲毫不輸給他們。我們一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精心培育,我們感動老師深夜在窗前批改作業的身影,感動災區少年的智慧樂觀,也許我們生長在父母的翅膀下顯得有些嬌嫩,但是今天,在這個充滿激情的節日裡我想對全世界吶喊,只要給我們一次機會我們就可以放射出萬丈光芒,給我們一片天空,我們就能夠直衝雲霄!五四精神是一面旗幟,五四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新的時代它有新的內容。我們懷念五四精神,在未來的道路中,就由我們來傳承五四精神,讓這種精神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有人問起,我們會驕傲的說:“這是我們中國每一個熱血青年永遠都會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