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作文預測> 2015高考作文話題預測:熱點人物素材

高考作文話題預測:熱點人物素材

2015高考作文話題預測:熱點人物素材

  導讀:對於高考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在進行寫作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進行例子的舉證,尤其是寫人物時。教育城特地蒐集了十則關於人物的熱點作文素材。

  第一則,林懷民的規矩:

  林懷民是臺灣著名的作家、舞蹈家,他創辦的“雲門舞集”深受觀眾喜愛,每年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巡演達幾百場之多。

  每一場舞蹈的介紹中,都會有這樣的附加內容:1.本場演出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2.遲到的觀眾只有在開演後15分鐘有一次進入觀眾席就座的機會。如果錯過,將無法進入觀眾席。3.手機鈴聲會完全破壞演出氛圍,請將手機關機。4.閃光燈與相機瞄準時的紅光點會徹底破壞舞臺的絕美燈光,為了尊重每位觀眾欣賞演出的權益,請千萬不要攝影錄影。5.演出謝幕後,還將有20分鐘左右的表演,請您不要退席。

  甚至在門票上,也赫然印上“準時開始,遲到的觀眾中場才得就席”。

  這是林懷民為觀眾定下的規矩,他認為舞者應該得到觀眾的尊重。開場前,他會做15分鐘的介紹,再三提醒觀眾必須遵守這些規定。

  一次,在北京保利劇院表演時,演出剛開始,他看到了閃光燈的亮光,立即跑上臺,大聲叫停了表演,對著臺下嘈雜的觀眾大聲訓誡:“希望你們尊重舞者,也尊重自己!”

  展現藝術的同時,林懷民試圖培養觀眾觀看演出的好習慣。只是,隨意慣了的觀眾真能夠把一個舞蹈家的規矩放在心上嗎?

  2010年,雲門舞集在杭州西湖進行戶外公演,演出吸引了近萬人。當時,政府挺擔心,怕這麼多人難以管理。出人意料的是,不等志願者打招呼,近萬人自覺席地而坐,靜靜地觀看錶演。更讓人驚訝的是,演出結束後,觀眾們都低著頭在草地上收拾垃圾,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規矩是制定給別人的,同時也是制定給自己的,只有自己堅守了,別人才會遵守。

  第二則,慧眼識才:

  李鴻章曾帶了三個人去拜見曾國藩,請曾國藩給他們分派職務。不巧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那三個人在廳外等候。不久,曾國藩散步回來。

  李鴻章說明來意,請曾國藩考察那三人。曾國藩說:

  “不必了,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一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

  李鴻章很吃驚,問:“還沒用他們,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散步回來,見廳外有三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低頭不敢仰視,可見是位老實、小心謹慎的人,因此適合做後勤供應一類只需踏實、無需多少開創精神和機變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可見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如一根棟樑,雙目正視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

  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淮軍勇將、後來擔任臺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

  第三則,大師與凡人:

  周有光有一次談到年輕時與愛因斯坦聊天,聊的全是家常話,很親切,很輕鬆,很愉快。因為是閒聊,晚年回憶起來,聊天內容全忘了,但是那兩次聊天的愉悅感覺,終生未忘。

  在當下的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是容易被大師的光環擾亂了自己的眼睛,總認為大師與凡人不同,生活在別樣的氛圍中,乃至於他們的舉手投足、語言音調都與凡人有異。就像周有光先生的外孫,在聽了周先生與愛因斯坦的聊天趣聞後,仍然不相信這是大師間的對話,認為愛因斯坦與人聊天就是聊物理、相對論。

  有時候,人們敬畏大師,是被他們一些所謂深漣的話嚇著了。其實,真正讓人在生活中記住的大師,他們的語言往往是樸素而易懂,通俗而清新的。

  尼采是世界哲學大師,他的一句“生氣就是拿人家的錯誤來折磨自己”,可以讓人銘記一輩子。周有光先生的夫人有三個姐妹,都是上世紀初的大學生,她們是舊中國罕見的四才女。周先生回答人們對這一現象的提問時,只是淡然地說:“女孩受大學教育後,不會犯無聊的錯誤。”實在、謙遜,絲毫沒有閃亮的闡發,意義卻令人回味。

  第四則,堅持人格尊嚴:

  吳冠中的一個學生曾為當時一些知名畫家籌辦了一次畫展。那次畫展非常成功,但吳冠中似乎不“領情”,還對學生提出了批評:“我十分感謝你的工作,但有些地方我看不慣,比如在介紹來賓的時候,你先介紹各級官員,然後才介紹到會的'藝術家;官員都坐在前排,藝術家都坐在後排。這是畫展,、是行政會議,主角是藝術家而不是行政領導!這儘管是形式問題,卻暴露了官本位思想。”

  學生不服,辯解道:“別的展會都是這樣排名的。”昊冠中板起臉,鄭重地說道:“你說的沒錯,現在的風氣就是這樣,行政級別比藝術水準更重要,這是有些藝術工作者趨炎附勢的表現。我希望你們年輕人能堅持獨立的人格,別自棄、自貶!”學生低下頭,若有所思。

  第五則,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

  宋人筆記《高齋漫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

  蘇東坡任風翔府判官,章悖任商州令時,兩人出遊仙遊潭,前面是懸崖峭壁,只有一根獨木橋相通,獨木橋下是深淵萬丈。章悖提出讓蘇東坡過橋,在絕壁上留下墨跡,蘇東坡不敢。

  章悖卻神色平靜,用繩子把自己系在樹上,探身過橋,在陡峭的石壁上寫了“蘇軾章停來此”幾個字。

  蘇軾不禁撫著他的背長嘆:“能自拼命者能殺人也!”章悖大笑。

  蘇東坡認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會珍惜別人的生命。

  果然,就是這位章悖,後來當了宰相,大權在握,整治政敵毫不手軟,殺人不眨眼,甚至提出掘開司馬光的墳墓,暴骨鞭屍。

  因與蘇東坡政見不合,章悖對蘇東坡也大下辣手,把蘇東坡貶到偏遠的惠州。在惠州,蘇東坡以苦為樂,在詩中寫道:“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詩傳到京城,章悖嫌蘇東坡在逆境中也能這麼逍遙,就再貶他到更遠的州(今屬海南)。在宋朝,放逐海南島只比滿門抄斬罪減一等,可見章悖之狠。

  後來,章悖被《宋史》列入《奸臣傳》。

  正可謂:細枝末節,時見閃光之點;點滴毫末,總有端倪可現。

  第六則,尊重:

  奧斯卡·列凡特是20世紀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還以機智幽默、善於搞怪著稱。

  一天晚上,列凡特正在為聽眾演奏鋼琴曲,悠揚的樂曲從他的十指間輕輕流瀉出來。列凡特表演得很投入,聽眾也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如醉如痴。這時,一位聽眾姍姍來遲,從座位間的過道向音樂廳的中央走去,尖尖的鞋跟有力地叩擊著地板,發出刺耳的聲音。觀眾的興致被這突如其來的不和諧音符攪亂了,列凡特也停止了演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位女士的身上,她也明顯感覺到了,但是仍然故作鎮靜,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忽然,鋼琴聲再次響起,大師現場發揮,專為該女士量身創作了樂曲!女士猶豫了一下,放慢了腳步,音樂也隨之變得節奏舒緩;她停下來,音樂也戛然而止;她快步疾走,音樂也立刻變得歡快急促。

  所有的觀眾都被女士的“盛裝舞步”滑稽表演逗得哈哈大笑,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女士終於在自己的座位上癱坐下來,面紅耳赤,尷尬至極。

  列凡特以眼還眼,用一個惡作劇懲罰了那位女士,也讓她和現場的觀眾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第七則,人類所敬佩的:

  201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一位80歲的瑞典老人。

  令人吃驚的是他每年只寫兩三首詩,隔幾年出一本集子,只收錄十幾首詩。從1954年出版第一部詩集《17首詩》至今,他總共發表了163首詩。他說:

  “完成一首詩需要很長的時間。詩不是表達瞬間情緒就完了。”他寫得最久的一首詩耗時整整10年,趕上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間了。

  如此的推敲、琢磨會導致什麼結果?

  詩是最不能翻譯的東西,但他的163首詩被譯成50多種文字,全世界的發燒友們捧讀再三,奉為圭臬。201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他,可謂實至名歸。

  老人常年生活在最普通的公寓裡。除了寫詩,他還是一位翻譯家,熱愛地質學與植物學,精通樂理,能彈奏鋼琴。他於1990年因腦出血半身癱瘓,口齒不清,但練琴(用左手)仍是每天的必修課。

  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種價值觀:沉著而孜孜不倦——這是當今中國最缺乏的,卻是全人類最敬佩的東西。

  第八則,喬白石晚年自省:

  1952年的一天,詩人艾青前去拜訪已經88歲高齡的齊白石。此次登門,艾青還帶了一幅畫,請求他鑑別真偽。齊白石拿出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對艾青說:“我用剛創作的兩幅畫跟你換這幅,行嗎?”

  原來,艾青帶來的這幅畫正是齊白石數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後,齊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裡,兒子起來上廁所,發現父親書房的燈亮著,走進一看,原來父親正坐在書桌前,一筆一畫地描紅。兒子不解,便問道:“您都這麼大年紀了,早就盛名於世,怎麼突然想起描紅了,而且還描這麼初級的東西?”

  齊白石搖了搖頭,答道:“現在我的聲望高,很多人說我畫得好,覺得我隨便抹一筆都是好的,我也被這些讚譽弄得有些飄飄然了,無形中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幾天,我看見自己年輕時畫的一幅畫,才猛然驚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實之詞矇蔽了,所以還要認真練習,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後,即便年齡越來越大,齊白石還是堅持每天畫畫,而且從不懈怠。有時為了一幅畫,他甚至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不被讚譽衝昏頭腦,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也許正是這位書畫大師成功的原因。

  第九則,兩位大師:

  這兩位大師,一位“從文”,一位“鍾書”。如果說他們之間還有什麼聯絡,那就是他們還同在一個小區住了20年。同一個小區的,又認識,應該交往頻繁吧?但事實是,他們只互相串過一兩次門。

  但他們又不是完全沒有交往。春天,沈從文會拿上幾包湘西的新茶和春筍,放在錢鍾書家的門前臺階上,回來打電話告訴他開門自己拿……很奇怪吧,但仔細想想,又不奇怪,這就是傳說中的君子之交。

  他們也有過共同出面應酬的事情。一天,他們去賓館看望一位20年沒見面的老友。老友赴宴去了,等了一小時才回來。說:他左邊坐著誰誰誰,他坐在誰誰誰右邊,就3個人,上了一桌子菜。

  那誰誰誰,當然是位名人,否則不會特意說出來。沈從文坐不下去了,望了眼錢鍾書,說:老錢,走?錢鍾書說:走。他們從賓館出來,悵悵的,一言不發,各自回到家中。

  第十則,找工作:

  一個大學畢業生急於尋找工作,幾乎是衝進加州一家報館,對經理說:“你們需要一個好編輯嗎?”

  “不需要。”

  “那麼記者呢?”

  “不需要。”

  “那麼排字工人呢?”

  “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這個大學生從公事包中拿出一塊精緻的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僱用。”

  結果,這個年輕人被留下來幹該公司的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