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素材> 高考寫作素材人物篇:賈平凹

高考寫作素材人物篇:賈平凹

高考寫作素材人物篇:賈平凹

  導語:人生得也罷,失也罷,成也罷,敗也罷,只是心靈的那泓清泉不能沒有月輝。賈平凹,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賈平凹的相關材料,歡迎閱讀,謝謝!

  【人物介紹】

  賈平凹(拼音:Jiǎ Píng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賈平娃,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藉《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藉《古爐》獲施耐庵文學獎 。2015年,憑藉《老生》入選2014年新浪年度十大好書之首。[1]2016年1月22日,賈平凹入選2015“噹噹年度影響力作家”評選小說家榜前五名。

  【人物故事】

  賈平凹的個性

  賈平凹曾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包括陝西人民出版社編輯。現為西安市文聯他妻子韓俊芳同是丹鳳縣棣花鎮人,兩人婚姻之美滿在賈平凹的文中表露無遺,女兒倩情亦是賈平凹之深愛。賈平凹喜吃雜糧野菜,不動膏粱腥葷。平生無什麼特別嗜好,唯獨喜愛每日轉動筆桿子,硬使當今文壇浪飛潮湧,無日安寧始心足。國外人士均譽他為中國大陸文壇的“獨行俠”。

  賈平凹散文的特點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浩瀚,五彩繽紛,從抒寫的內容和筆調去看,可以歸成五類:第一類是情緒小品,以抒寫某種特定的情緒為主,如《大窪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類是場景小品,以寫各類場景為主,如《靜虛村記》、《黃土高原》等;第三類是人物小品,粗線條勾畫人物為主,如《摸魚捉鱉的人》、《在米脂》等;第四類是隨筆,綜論人生,針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後一類是風物小品,描摹風俗,記述玩物,如《陝西小吃小識錄》、《玩物銘》等。

  賈平凹於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那份坦誠、不擺架子、不高調等性格,亦是他贏得讀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難發現賈平凹的赤子之心,於現今複雜的社會里的確難尋。而且,賈平凹對美感的追求,於字裡行間清晰易見。他不單隻在乎自我領略,亦願把這審美路徑向讀者介紹及實踐。

  賈平凹(1953-)的散文以率直、坦城、不故做高論、不拿架子的風格而打動人心,著有《月跡》、《商州散記》等散文集。

  他散文的內容極為寬泛,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除遊記外,賈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複,哲理的詮釋過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極富情致和個性,代表作有《醜石》、《一棵小桃樹》、《文竹》等。這些作品在簡短的篇幅中,既沒有玄奧的言詞,也沒有空洞的說教,只是以一個經歷者的身份講述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動聽,從容不迫,決不自以為是,不炫耀、不張揚。

  賈平凹的藝術感覺細緻靈敏,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現實生活里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在他的《靜》、《靜虛村記》、《夜遊龍潭記》等篇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

  賈平凹的故事

  都快8歲了,他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算得一塌糊塗。父親把正在牆根下玩打石頭的他拽起來,給了他一個書包說,上學去吧。

  那年秋天,他蘸著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圍牆上畫了一個四角的亭子,幾棵高樹,還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鄰居說,這孩子畫得不賴,將來當個畫匠吧。他以為,他將來能當走村串戶的畫匠了,就有意無意地留心看畫匠幹活兒。那年,有一個人給他大舅家畫牆圍子,也畫了一處水,還題了“桂林山水賈天下”幾個字,他明知道那個“賈”字錯了,但沒敢講出來。

  就在他還不能確定是否能當畫匠的時候,父母又發現了他的另一個“長處”。有一次他和隔壁的男孩兒,剪下許多貓貓狗狗的紙樣,拿著手電鑽進雞窩裡“放電影”。在浪費了好幾節電池之後,父親去公社找放映隊的人,看能不能給他找下一個營生,哪怕打打雜、抱抱片子什麼的都可以。後來公社倒是給了他們村一個名額,不過,不是給了他,而是給了村支書的兒子。

  眼看當畫匠無望,又當不成放電影的,父母盤算著該讓他回家種地了,並預謀著要為他訂下鄰村的一個女孩兒。就在這時候,他竟然稀裡糊塗地考上了縣裡的高中。父親一下子發了愁——上吧,不但會誤了田地的活兒,而且還會錯過鄰村的女孩兒,更要緊的是,村裡邊從來沒有誰考上過大學,於是父親堅信,自己家的祖墳也不會有這根草。父親說,別上了。母親見他支支吾吾的,說,上吧,走一步算一步。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專科學校。那時,學校辦著一份自己的報刊,一個月要出一兩期的,他常常見有同學的文章在上面發表。他想,在畢業之前,自己要完成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報上發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他開始瘋狂地寫東西,寫完後,就拿去讓教寫作的老師看,有得到讚許的,就投給校報編輯部。到後來,老師也不願給看了,他就埋下頭來自己琢磨。他為此看了許多的書,也瀏覽了不少報刊。然而,投給校報的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這些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報社投去幾篇,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現在了日報上。再後來,他的名字相繼出現在了省內外的報刊上。從此以後,他在文學創作方面更加勤奮了,因為他發現,他還有著一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這個人就是賈平凹,在一次筆會上講出了上面的經歷。講完後,他頗有感慨地說,這個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別人安排著過完一生,被安排著學哪門技術,被安排著進哪個學校,被安排著在哪個單位上班……卻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這時候,最需要有一隻凳子,你站上去,才會發現,你還有著許多沒有挖掘出來的才能和智慧。而這隻凳子,就是突然闖進你心中的一個想法,一個念頭。

  最後,他笑著說,沒有這個凳子,你永遠看不到夢想,更別說擁有它。

  賈平凹的經典語錄集錦

  1.不敢表白,是因為喜歡得還不夠。

  2.病是生與死之間的一種微調,它讓我懂得了生死的含義,像不停地上著哲學課。

  3.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穫,但是,每一次收穫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4.“其實我最怕的就是記者聽不懂我的話,這樣會引起很大的誤會,而這樣的誤會又最不好解釋。”賈平凹在擔心記者不懂西安話時說。

  5.“我自己只是一般的作家,文章寫得不好,要說對自己的文章篇篇滿意,我不敢說這樣的話。”賈平凹謙虛地自我評價。

  6.“寫作是一種愛好,每個人開始寫作都是因為愛好。不管外面的人寫啥,我自己有什麼感想就寫出來。”賈平凹談對寫作的看法。

  7.“在小說界、界很難有永久的知名人士,因為淘汰太快。但是散文家不一樣,很多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家,現在依然很有名。”賈平凹談散文家。

  8.把擀杖插在土裡,希望長出紅花。把石子丟在水裡,希望長出尾巴。把紙壓在枕下,希望夢印成圖畫。把郵票貼在心上,希望寄給遠方的她。

  9.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可是最後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

  10.塵世是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引發的誹謗,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終於使眾生無法超越了,眾生便尊你為神聖,神聖才是真正的孤獨。

  【創作特色】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賈平凹於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在他文中,不難發現賈平凹的`赤子之心,於現今複雜的社會里的確難尋。而且,賈平凹對美感的追求,於字裡行間清晰易見。

  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在他的《醜石》、《靜虛村記》、《夜遊龍潭記》等篇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他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他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

  賈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複,哲理的詮釋過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極富情致和個性。

  【人物評價】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賈平凹這人說話時陝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觀察力,事實上,他的農民模樣掩蓋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個聰明、善於不露痕跡搞幽默的作家。

  賈平凹的《秦腔》,從表述方面來說,他的語言表達很圓熟,但是,我從中看不到一個站在中國文學高峰上的鉅著所應該具有的品質和內涵。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瑣碎的、低迷的、陰暗的、甚至猥褻的寫作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