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作文真題> 2016年黑龍江高考作文題目解析及範文:走出課本,走進社會

黑龍江高考作文題目解析及:走出課本,走進社會

2016年黑龍江高考作文題目解析及範文:走出課本,走進社會

  今年黑龍江省命題採用的是新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模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出課本,走進社會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與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教學、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

  【命題解碼】

  今年黑龍江省作文命題採用的是新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模式。“任務驅動型”作文概念首見於教育部中心張開先生2015年8月發表的《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點及相關問題的解讀》一文,按照張開先生的闡釋,“任務驅動型”作文這一作文命題模式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材料作文宿構和套作的問題”,是要“透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這裡需要明確的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在命題人看來“任務驅動型”防宿構和套作的功能較強,二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必須完成寫作任務,寫作時要按照命題要求多維度比較,進行說理論證。

  可以說考試中心的命題意圖在今年高考作文命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題目明確要求“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自己的體會,無法宿構,無法套作;比較三條途徑——多維度的比較論證。

  如果進一步仔細審題,我們可以發現材料包含兩層意思:①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的意義。②提升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語文學習是材料給定的寫作範圍;提升素養則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包括最佳化思維品質、提升文化品位、豐富審美情趣、開闊知識視野等。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社會實踐則是實現語文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這三者的關係是:課堂學習是關鍵,課外閱讀是拓展,社會實踐是知行合一。寫作時重點應放在三條途徑上,抓住途徑和提升素養之間的因果鏈條。行文過程中必須完成三者之間的比較任務。但可以三方面都寫,也可以完成比較任務後抓住其中的一個重點展開寫。

  【審題誤區】

  “任務驅動型”作文作為一種全新的作文命題形式,絕對不是在玩弄一個新穎的概念。如果仔細研究,對於命題人而言,這一作文命題形式的提出是對以往高中作文寫作模式的糾偏,希望今後同學們再寫作文的時候不要只談風月,還要談談風雲;不要只是堆砌事例,而要深入剖析歷史典故、現實生活背後的邏輯實質,增強作文寫作的.思辨能力。對於學生而言,“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出現,使得作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模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它不同於“材料作文”的閱讀材料,篩選、提煉關鍵詞,然後緊緊圍繞關鍵詞展開寫作。它需要學生才吃透材料的基礎上結合關鍵詞高效、完美地完成任務。

  在今年黑龍江省高考閱卷中,閱卷教師發現,有些學生仍然按照寫作材料作文的固有思維模式展開寫作,比如有的同學沒有把握好語文學習這個寫作範圍,且拋開任務大談“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還有的同學從材料中得出一個結論“要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甚至還有同學架空材料後把“堅持”“努力”當作寫作方向大寫特寫。這些立意都被確定為跑題文,得分在10分以下。

  還有一種讓人感覺比價遺憾的情況,有些學生儘管結合了材料,但在審題上有偏差,寫作重心沒有放在三種途徑的比較和提升素養上,而是大談特談文化自信、國家軟實力,這類文章屬於偏離題意,得分在10分到29分之間。

  此外,如果學生的立意在語文學習範圍之內,但只談到了語文素養的意義,沒有結合自身體會比較三條途徑;或者孤立地談三條途徑,缺乏比較,也沒有和語文素養提升聯絡起來,如只是一味地談“實踐出真知”,則文章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題意,得分在30到42分之間。

  走出課本,走進社會

  語文是什麼?大部分人認為語文只是我們必修的一門學科,他們將語文視做工具,因此傾向於透過課上的有效教學學習語文。也有部分人認為語文是一種興趣,因此,他們透過在課外大量的閱讀學習語文。而我認為,語文是一生的哲學,語文能立德,樹人,修心,正行。語文的終極目標是讓我們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因此,我認為透過社會實踐學習語文方為最佳方法。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課內的學習,只是從紙上單純的得來知識,而實踐方能做到學以致用,真正的將知識用在我們的人生中。用這種實踐的方式學習語文,既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也能促使我們走向社會。因此,豐富的社會實踐顯然要高於課上的有效教學。至於課外的大量閱讀,也高於課上的有效教學。因為,課外閱讀能讓我們將語文當做興趣,將閱讀當做一生的愛好,讓我們一生能與高貴的思想為伍。

  然而,讀萬卷書畢竟不如行萬里路,讀書的最終目的也是將我們從書中得到的東西用到社會上。那麼實踐,便是學習語文的必經之路,它的作用便不言而喻了。從這個角度看,實踐便又在課外閱讀之上。唯有實踐,才能讓我們所學的知識真正用於對社會最有利的地方。唯有實踐,才能讓我們真正收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顯然,這是前兩者所不能企及的。

  《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內的教學,只是停留在讓學生機械的得到知識的層面,只能算得上是知之者;課外的閱讀,能將語文變成一生的愛好,可以算得上是好之者;而實踐則層次更高,它能讓學生體會到在社會中學習,併發揮自己作用的樂趣,可以稱之為樂之者。由此觀之,三者高下立現。因此,在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努力走出課本,走進社會,併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樣語文的終極目標便也就達到了。

  語文是一生的學問,我希望學習語文的人們,能將從語文中得到的知識,真正用於人生中,並不斷的放射光芒!

  【點評】

  中心突出,三種途徑比較充分,言之有理,重點選擇社會實踐展開寫作,強調學以致用在語文學習上的重要性。得20分。

  語言平實又不乏優美,善於引用,引用來的文字又和作者的文字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顯示出了文字駕馭能力的高超。

  此文在發展等級的“深刻”上得分較多。有些同學對高考評分標準中的“深刻”的理解有些偏差,憋著勁地要在文章中展現自己的思維深度,甚至有些同學為了達到使文章“深刻”的目的,寫文章時,在沒有特別合適的可以引用的名人的情況下,在文章中寫一句“有一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隨後就在後面編了一句自己的話。其實,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的“深刻”,是高中生程度的“深刻”,沒有一位老師奢望能在批閱高考試卷時發現一位未來的思想家。有時候,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從別處竊得火來,“本意卻在煮自己的肉”。比如這位作者,能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一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融入到寫作思路中,有效辨析了三種提升途徑,就是一種“深刻”,是非常精彩、巧妙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