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作文真題> 2016年高考2卷作文題目及範文:享文化之繁華

高考2卷作文題目及:享文化之繁華

2016年高考2卷作文題目及範文:享文化之繁華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發展的窗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享文化之繁華,歡迎大家閱讀!
 

  【作文題目】

  語文是文化的軟實力,國民的自信力,對於個人和國家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素養。對於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培養有三個途徑課堂有效閱讀、課外大量閱讀、社會實踐,三選一。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談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範文】

  享文化之繁華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葉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蘇軾探討人的渺茫與偉大,與陶潛共享帶月荷鋤歸的美好,與李煜分擔愁如東流水的感傷……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之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盪的黃河開始,便扎植於我們的心田,鐫刻於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那元宵佳節的燈謎,那雄偉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絢爛壯美。 把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文化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文化,流淌在悠遠的簫聲中,訴說著哀怨與愁緒,文化,也瀰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嘆盡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轉於錦瑟之間,輕攏慢捻之間淨化內心的汙穢。本無生命的樂器與樂曲結合在一起,便成為了文化的載體,寄予著心靈的世界,承載厚重的文化。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淨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伏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著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著手畫出的自然風物,亦傳達著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刺激著美的神經。中國畫中的水淡雲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為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型,張風子如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那揮灑自如之間掩蓋不了中華文化之含蓄內斂,那筆鋒迴轉之間亦彰顯著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瀾,亦雪底蒼松。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張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飄渺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 文化之美常浮蕩於我心間。那裡有軒榭廊道,那裡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裡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

  願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