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二作文> 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徵文

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徵文

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徵文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泱泱大國。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小編收集了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透過看書,聽別人講故事,走親訪友,我耳聞目睹了許多中國傳統禮儀文化。而經過今年學習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本資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認為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這說明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摒棄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得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

  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把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太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就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承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以為榮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是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承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作為小學生,我們現在是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十年後或二十年後我

  們就成為了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傳承祖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平時的學習中,生活中,交往中,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傳統禮儀文化,瞭解祖國傳統禮儀文化,學習祖國傳統禮儀文化。做一個傳承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使者。為弘揚祖國精神而努力奮鬥。讓祖國文化永遠傳播。發揚光大。

  第二篇: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第三篇:傳承中國文化體驗綠色民俗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泱泱大國。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古就被譽為“禮儀之邦”,中華美德——禮儀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從孔融讓梨、程門立雪到雷鋒的感人事蹟,再到今天的21世紀,禮儀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在家裡給父母長輩夾菜、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禮儀就像一朵美麗的鮮花,盛開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弘揚中華美德——禮儀。

  今天我們作為一箇中學生,也應該注重禮儀,見到長輩老師要問好;碰到同學、朋友要點頭微笑;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聲謝謝學會感恩;不小心傷害到別人時要說聲對不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禮儀。可是就僅僅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和新世紀的小主人,我們不僅僅應該做到懂禮儀,行禮儀,還應該向社會呼籲,弘揚中華美德——禮儀。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說的是什麼呢?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尊老愛幼。既要尊重,關愛老人,又要愛護幼小兒童。在家裡要多關心幫助弟弟妹妹,尊重關愛爺爺奶奶多幫他們做一些家務。在社會上,多幫助那些空巢老人,陪他們聊聊天,給他們帶來溫暖和關愛。

  在路上看到小朋友摔跤主動扶他們一把,這些微小不值一提的舉動的舉動卻體現出中華傳統美德——禮儀。

  說到尊老愛幼,我們不得不提到“孝”,我們先看看這個“孝”字怎麼寫,“老”在上,“子”在下,從這個字形上我們就可以到古人造這個字的意圖就是要孝敬長輩《最美孝心少年》最能體現“孝”這個字,他們的父母或是殘疾或是有病,但他們對父母不離不棄,用小小的肩膀擔起了一家的重任,他們用行動傳承了中華美德——孝。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擔任著傳承中華美德的重任,發揚中華傳統,讓中華美德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