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悟> 精選幸福感悟作文3篇

幸福感悟作文

精選幸福感悟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感悟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幸福感悟作文 篇1

  幸福無處不在,有可能是從媽媽的手裡接過的一杯茶水,有可能是來自同學的一份關愛,也有可能是母親雨中送來的一把傘。

  一天,天空突然陰雲密佈,電閃雷鳴,調皮的雨點娃娃沒打聲招呼就不請自來。我看著那晴空轉陰的天氣,抱怨著:這是什麼鬼天氣?咋說下就下。

  放學了,我站在門口不停的往外張望,不停地抱怨。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心裡不停地念叨:“媽媽呀,你咋還不來呀,再不來就只能見到一隻落湯雞啦。”這時,我看到門外出現了媽媽的身影,媽媽的車子在大雨中飛快的賓士著,臉上掛滿了水珠雨衣上的帽子被狂風吹了下來,可她也沒有伸手把帽子戴上,臉上寫滿了焦急二字,她只顧開車,我驚呆了,平時的媽媽哪會開這麼快的車,今天如此例外,我看著媽媽已經向我走來,我衝了過去,媽媽叫我躲在她的身後,靠緊她,我靠著媽媽感到無比的幸福,一路上媽媽就是我的擋箭牌,替我擋下了風風雨雨。

  到家了,我看見媽媽全身溼透了,蓬頭垢面,我就這樣一直盯著媽媽,媽媽看見我這樣笑了,摸著我的頭:“好孩子,讓你久等啦,沒淋溼吧。”聽了這句話,一陣暖流湧上心頭,感到無比幸福,我的眼淚充滿了了眼眶,眼前的景象被淚水模糊了,我轉過身子不讓媽媽看到我傷心的樣子,偷偷地把眼淚擦掉了。

  從那一刻,我懂得了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愛,只要有愛就有幸福,希望幸福永遠在我身邊。

幸福感悟作文 篇2

  幸福是什麼?我想這個是許多詩人久久徘徊的問題,從古至今,詩人都不能形象的(“的”應改為“地”)描繪出幸福的樣子,幸福是什麼?

  (加“對”字)浪漫感謝的人說幸福是一首詩(“一首詩”建議改為“一罈酒”),醞釀許久才可以品嚐到一絲甘甜。因為幸福是要醞釀的。

  實在樸實的人說幸福是一頓飯,色香味俱全就可以一嘗它的美味,因為幸福較短暫的,不過常常可以嚐到。

  對幸福麻木的人說幸福是一杯無味的白開水,對幸福麻木(加“的”)人是一般是子女,就如畢淑敏阿姨說的,“他們從一開始就被幸福塞滿了,到最後對幸福麻木。”

  而我,對幸福也是一知半解,我一直認為,幸福是物質滿足,不然為什麼全世界都要打拼呢?說來說去,其實也是為了物質生活上的滿足。所以我認為幸福是物質。

  而世界是大的,人也是不一樣的,其實世界中,還有那麼一群人,幸福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能夠得到幸福,父親,母親。她、他,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的指導,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後,他們被冠上了兩層光圈,一是為人父母的驕傲,二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所愛的人得到幸福的壓力。這個是母親認為的幸福。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希望成為英雄,可是到了最後他們都被(刪去“被”)淪入紅塵,默默無聞的(“的”應改為“地”)揮霍一生,到了晚年才來醒悟,可是他們已經沒有了年輕健康的身體,所以只要能夠青春永在,那便是幸福,這是已快要嫁人的姐姐認為的幸福。

  而令我最感悟的幸福是我年過花甲的奶奶告訴我的,奶奶有著一雙小腳,因為奶奶的婆婆要求她裹腳,我奶奶做了,後來腳便成了三寸金蓮,有著這樣一雙小腳的奶奶卻每天天不亮便去大街,(加“義務”)掃垃圾,我認為清潔工佔了莫大的便宜,我便把掃把藏起來,不讓奶奶去掃,可以奶奶第二天沒找到掃把,竟然用手去撿。整整兩個星期我都在思考中煎熬著,兩個星期後,我忍不住了,我去問了奶奶,奶奶笑著讓我坐下,告訴我,只有讓別人得到幸福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我終身受益。

幸福感悟作文 篇3

  快樂與幸福可以說是每個人的終極追求,即每個人無論有何理想和追求,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快樂和幸福。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樂觀、幸福觀罷了。現在,國際上趨向於用國民的幸福指數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就是對快樂與幸福是人之終極追求的最好證明。就是在文學界,對幸福的關注度也是很高的,即關於快樂和幸福的感悟的文章很多。我對快樂和幸福也有較深較多的感悟,下邊就介紹一下它們:

  【快樂自己,就是幸福自己】

  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自己的一種愉快的心理狀態和感受。時時、事事都能使自己快樂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最快樂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笑口常開的人,是最幸福的。

  【憂愁的人使人憂愁,快樂的人使人快樂。甜美的笑臉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人們都喜歡時常面帶微笑的人,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這是由於,人的情緒是可以相互“傳染”的。許多女孩長相一般,卻很惹人喜歡,讓人覺得很美,就是因為時時面帶微笑,讓人看了很快樂、很舒心。男孩子若時時面帶微笑,也是很討人喜歡的。電視上播過一個異國姻緣的節目:一個在我國一所大學教外語的漂亮的美國姑娘,愛上並嫁給了在這所大學當保安的來自河南農村的中國小夥子。這個姑娘喜歡小夥子的原因竟是——這個小夥子時常面帶微笑,笑得很好看、很可愛。一個小寶寶若見了生人就笑或一引逗就笑,就會很惹人愛而很想抱抱,親親他。誰願意看一副哭喪著的臉?誰願意去抱或親一個見了生人就哭鬧不止的寶寶?由以上所述可知,微笑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送人玫瑰也香自手,給人微笑也甜自口。樂觀的人快樂自己,也快樂別人。“笑一笑十年少”,微笑的益處實在是太多了,時時微笑吧!我們每個人。

  【大難不死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到活著的幸福】

  地球上的人並不知道地球有多美,而身在太空的航天員看到的地球則很美很美。同理,大難不死的人,所以覺得活著很幸福,就是因為站在了“死”的位置上來看待“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都可對此進行說明。當然我們不能都去經歷一下能使人死亡的大難,但是,我們應該透過聰明地想象、對比、意念假設等心智活動,來意識到健康地活著是多麼地幸福。

  【快樂在於忘記不快,幸福在於忘記不幸】

  年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憂悲。快樂的最好辦法就是忘記不快,幸福的最好辦法就是忘記不幸。不能忘記失敗的教訓,但要忘記失敗的痛苦。快樂只屬於那些善於忘記不快的人,幸福只屬於那些善於忘記不幸的人。牢記不快只能使自己痛苦,牢記不幸只能使自己悲傷。遺忘失去的,欣賞擁有的,才能使自己快樂幸福。

  【要謀一生的快樂,不要只圖一時的快活。】

  當你正在享受時,一定要多想一想,它是否會給你帶來很大的長時間的痛苦和不幸。只圖一時快活而不顧一切的人,只能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痛苦和不幸。那些違法亂紀而身陷囹圄、身敗名裂,甚至葬送自己身家性命的人,就是最好的例證。另外,那些貪吃而不顧身體健康的人,也是隻圖一時的快活。還有那些貪玩而“少壯不努力”的人,只圖少壯時的快活,最後只能落得個“老大徒傷悲”。

  【多看苦中樂者樂,多看難中福者福】

  人有優也有缺,事有利也有弊。多看人優喜,多看事利樂。苦中也蘊樂,難中也含福。多看苦中樂者樂,多看難中福者福。悲觀的人所以悲觀,是由於只會看到事物使人悲的一面,樂觀的人所以樂觀,是由於只會看到事物使人樂的一面。不幸的人所以不幸,多是由於只會看到生活中的不幸,幸福的人所以幸福,多是由於只會看到生活中的幸福。今天,心理疾病的人特多,其主要的病因就是認知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不會正確地、積極地看待人、事、社會等。

  【一輩子忙於自己喜歡的`事業最幸福】

  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是創新、奉獻;是為理想、為事業而拼搏奮鬥。一個人最愉快的是一輩子幹自己熱愛的事業,一個人最痛苦的是一輩子幹自己不喜歡的事業。清湯寡水食無味,平平庸庸生無趣。無所事事,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為自己所鍾愛的事業而忙忙碌碌,是人生最愛大的幸福。愛自己喜歡的人,幹自己喜歡的事,是人生的兩大幸福。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所熱愛的事業當中去,你就會忘記一切煩惱與不快。每天都有希望,每天都很充實,每天就會很快樂,每天就會很幸福。

  【幸福觀決定幸福】

  追求什麼,就會為得到什麼而快樂;熱愛什麼,就會為擁有什麼而幸福。人生觀決定人生,幸福觀決定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熱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觀,所以人們對幸福的認識與感受就大不相同。因而,在別人看來很痛苦的人,也可能是很幸福的人,在別人看來很幸福的人,也可能是很痛苦的人。

  【幸福決定於心態】

  心中充滿陽光,臉上才會光輝燦爛。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愉己也愉人;常懷欣賞之心的人,悅己也悅人。真正的瀟灑,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無憂無慮、無恐無懼、輕鬆愉快,就是人生的瀟灑與幸福。平是幸,安是福,只有真正的知足,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擁有健康和知識,是最大的擁有;收穫快樂和幸福是最大的收穫。能樂觀地看待困難、失敗、挫折、打擊、死亡,是最高的心理境界。

  【幸福就在我們身上】

  幸福不在天上,不在地下,不在天涯海角。幸福,就在我們心裡——靠我們去看待;就在我們眼裡——靠我們去發現;就在我們手上——靠我們去創造;就在我們腳下——靠我們去尋找。真正能使自己快樂和幸福的是自己。瓜先苦後甜,人先難後福。任何福都是由苦換來的,都是苦樹上結出的甘甜果實。

  【忍耐決定幸福】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人人皆知的關於忍耐在謀略上的重要性的古代名言。其實,他對人的快樂和幸福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我們都知道,人際關係好壞(包括家庭成員之間、親戚之間),是決定人心情好壞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很難快樂和幸福;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常能使我們很感快樂和幸福。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又與相互交往著的人們的忍耐性息息相關。關於這一點,可能大家都有切身體會,我就不多言了,在這裡只想說兩個真實的小故事:

  1,一對老夫妻恩恩愛愛,攜手共度人生七十多個春秋。當記者問及他們的恩愛秘訣時,答曰“忍耐”。

  2,有一個大家庭,四世同堂、老少三十多口,且十分和睦。當記者問及他們和睦的秘訣時,答曰“忍耐”。物近易碰撞,人近以矛盾。唯有求大同存小異——忍耐,才是解決人際關係不良之症的靈丹妙藥。

  【奉獻最最快樂,為民最最幸福。】

  只有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才是最最快樂的人;只有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才是最最幸福的人。別以為我在喊口號、唱高調。我們都知道“助人為樂”這個成語,幫助一個人就能使自己很快樂,那麼,幫助由成萬上億的人組成的社會豈不是非常快樂、最最快樂。我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人最痛苦的是誰都不需要他。”這就是說,一個人若覺得,自己活著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毫無用處,是個累贅,那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一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十分艱難地為他人、為社會做著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這裡就有一個專門由殘疾人組成的“社會服務隊”,坐著可以自己驅動的輪椅,上門免費服務,修理家電、理髮等。張海迪假如沒有高位截癱,就很有可能沒有今天世人皆知的“張海迪”。

  另外,理想、興趣、愛心等許多因素也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快樂和幸福。這些,筆者曾發表的《如何使幸福天天伴隨著我們》一文中已做過較詳盡的論述,此處不再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