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感悟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感悟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的感悟作文1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花兒彷彿向我點頭,草兒彷彿向我招手,樹木彷彿向我微笑。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叫,我們全家早早就等待月亮的出現了。天漸漸黑了,弟弟叫著:“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我們一望上空,只見月亮彷彿一位羞答答的少女蓋住了臉蛋,不讓別人看到。不一會兒它就不怕讓人們的看它了。首先月亮是淡淡的黃,月亮獨自待在天上,一個伴都沒有。仔細地瞧一瞧,遠遠的稀稀朗朗有一兩顆星星,噢,你數一數,可又出現了幾顆,你看到了嗎?
我聽見了遠處一陣陣的鞭炮聲,呀,原來是拜美麗的月亮了,我們也去準備了。不一會兒,就準備好了,就給月亮敬茶了。過了一會兒,月亮又變了,月亮變成了大黃色了,圓圓的像個大玉盤。我想:月亮一定是吃得很飽,喝得很飽了。弟弟看到了月亮有個黑影,就問媽媽那裡有什麼,那麼黑。
我也看到了,也囔囔著。媽媽就講給我們聽,“是樹,孩子。”媽媽說。“什麼樹?”“桂樹”我們聽了都面面相覷。“那月亮上有人嗎?”我好奇地問。媽媽笑著說:“傻孩子,那裡當然有人了。”“誰?”“嫦娥。”媽媽說。噢,月亮上原來住著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呀!我想:月亮裡,地該是銀鋪的,牆是玉砌的,那麼好的地方,住著那麼好的女子,那女子一定很漂亮吧!
我又望了望月亮,給它又拜了拜。這時,月亮變成了濃黃色了,又圓,圓得像個月餅。月亮亮極了,把大街小巷照亮了。我提議出:“我們來比賽吧,看誰能讀出月亮的詩和名言名句,或唱出關於的歌。”大家同意了,我一馬當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樣一直傳下來,我們在歡笑答語中度過了美好的中秋節。
中秋賞月是多麼讓人初中,我多麼期盼快到下一個中秋節。然而,我知道了:月亮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又仰頭望了望月亮,月亮真的很美,很美。在天台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那月亮不是我們印在天上的印章了嗎?
中秋的感悟作文2
中秋。古樸的小院。
倚著涼颼颼的欄杆,身邊縈繞著淡淡的桂花香,我正等著拜佛。柔和的月光下,我彷彿看到幾年前,我的奶奶也是如此······
那也是月圓之夜。奶奶那蒼老的身影仍舊忙碌,她來往於小院與大廳,白髮在月光下折射出銀色的光輝。
該上香了。香案上供奉著的佛祖,慈眉善目,想一個關愛孩子的長者,說不出的親切。桌子上,擺滿了祭祀的水果和貢品。奶奶小心翼翼的點上香,很莊重的走到香案前,在一個“蒲團”上跪下。她雙腿併攏,雙手合十,對那在煙霧繚繞中若隱若現的佛像虔誠的跪拜著。
她雙手聚過頭頂,雙目微閉,喃喃自語,臉上無比嚴肅。之後慢慢彎下身子將頭一直磕到地上。她連續三次莊重而虔誠的跪拜,沒有一絲馬虎。許久,奶奶才吃力的站起來。
在奶奶的要求下,我也學著做了一遍,但我只是敷衍著,只覺得是玩完任務的。拜完,一轉身看到奶奶正慈愛的`看著我,其實我心裡有些不願意,拜佛有用嗎?佛祖能給我高分嗎?佛祖能給我一個美好的前程嗎?我的思緒像一團雜亂無章的麻,緊緊纏繞著這些疑惑。
我問奶奶:“世界上真的有佛嗎?”奶奶向我柔和淺笑道;“當然了,你看,沒有佛祖的保佑,你能這麼健健康康的長大嗎?!”說著說著,他似乎記起了什麼,從口袋裡摸出一個用紅布包裹著的什麼東西是個玉佩。上頭雕著一個佛祖,盤坐在一朵蓮花上。奶奶將它系在我的脖子上,疼愛的看著我,又喃喃道:“佛祖保佑,這可是開過光的。”然後又跪到蒲團上,喃喃的念著一成不變的話:“佛祖,保佑我孫女一生平安,保佑她······”聽著聽著,我的淚突然下來了······
又回到現實中,家裡只有爺爺在操持著這種儀式,變得冷清了許多。我緊握著那塊玉佩,同時緊握著奶奶對我的愛。
又是一年中秋時,這回我不像上回那樣敷衍了,因為我知道了,世上真的有佛。愛在,佛就在!
中秋的感悟作文3
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媽媽、姐姐還有大姨從姥姥家出來,看到一輪如玉如盤的明月掛在天空,我們一致決定到綠城廣場去賞月。
我們快到綠城廣場時忽然看到天空飄著很多紅色的星星,咦?怎麼回事,星星怎麼會是紅色的呢?等我定晴一看,哇,那可不是什麼星星,那全部都是孔明燈啊!我和姐姐興奮不已,恨不能馬上飛到目的地。
終於到了,今天晚上的人可真多啊。沒玩幾分鐘,忽然聽大姨說:“那裡有一個女腦癱患者,她寫了一本書在那裡買。”我說:“腦癱的人怎麼會呢?寫書去看看吧!”我們快步走了過去。大姨拿了一本翻了翻,就與那個女腦癱患者身後的一個上海老人聊了起來。從他口中我們得知這個患者名叫陳志嘉,今年46歲,是一個腦癱病人。
她自己告訴我們:她的大腦沒問題,只是小腦癱瘓。小腦對隨意動作起著調節作用,使動作的力量、快慢與方向得到精確的控制。比如手和腳,我們可以讓手不動,可是她不行,她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她的手、腳和頭就會亂動。
因為患有腦癱,她每天只能用蜷曲的左手寫下一個一個雞蛋大小的字,她每寫一個字,就要用一分鐘,而且每天只能寫150個字,她正是用這種堅持不懈和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才用25年完成了一本共約25萬字的書《志嘉心語》!“志嘉”就是說她本人(她名叫:陳志嘉),“心語”就是說她的心聲。大姨和媽媽給我和姐姐一個買了一本。
有一句話,大家肯定都熟悉,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陳志嘉有了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寫成了一本獲了獎的書,當你有時對自己失望或絕望時,就想想她吧,如果我們有這種自強不息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幹不好呢?
中秋的感悟作文4
又是一箇中秋節,令人盼望的中秋節。往年的中秋和往常有什麼不一樣嗎?往年的中秋在22日。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裡人一同吃聚會飯。如今,人們餐桌上擺放的食物真是多種多樣,似乎和中秋節以前搭不上邊了,但我們只需細心點,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中秋美食還是會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還是會舉家在窗前賞月——至少人們還沒有遺忘中秋節和它的習俗。這,是不變。
那麼中秋節的來歷呢?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也許大家會零系統碎地說出一些,也只是大約,似乎只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一輩知道了,我們還真不必須完全瞭解,這,是變。還有就是中秋的氣氛,雖然人們都吃月餅、賞月,好不繁華,但總覺得這繁華中似乎少了點什麼,一時刻又說不下去,這,也是變。
中秋節最重要的莫過於吃月餅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那月餅都中秋節感想鈥斺敱漵氬槐有些什麼餡呢?豆沙,椰蓉,你必須會笑著說:“過時了!”如今我們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鮑魚、海參的也屢見不鮮。走進商場的月餅區,我們會發現這些口味的月餅獨佔最顯眼的中央,而那些最為傳統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點也不顯眼,假設不細心找,甚至還發現不了它呢!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月餅的包裝就更為樸素了!外盒就象鍍了層金一樣閃閃發亮,拆到外面,一個小月餅用一個小鐵盒裝著,底下還有“紅袍”襯著——有必要這樣“大費包裝”嗎?我估量一個包裝都比一盒月餅要貴!這難道和以前繁複的包裝比起來,不是一個大的變化嗎?如今,大少數買月餅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給親戚冤家的,如此送來送去,家裡的月餅不但吃不完,還有能夠堆積如山,這和以前又是一個變吧!
中秋節,有些變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們能夠跟家裡人聚會,共享天倫之樂。但有些變化能否真的好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中秋的感悟作文5
夜,靜悄悄的,一陣涼爽的風拂過,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好似母親的手。我站在窗前,看著那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各家的房屋裡,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團圓的喜悅中吃著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但似乎有點孤單。
這幾天網路上關於中秋的文字如同潮水般湧來,一時塞滿了我的心,但心中仍有些空蕩蕩的感覺。也許,是因為姐姐沒回來吧!
家裡早就買好了月餅,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小白兔、牡丹花、小狗狗……。而且,餡餅的餡也是各式各樣的:紅糖餡、芝麻餡、葡萄乾混合花生米餡、桂花餡……。。也有各式的軟硬月餅。有的香軟可口;有的乾脆有味;有的嚼勁有味……。可謂是應有盡有,但我還是沒興趣。
我以為會和平時一樣地吃月餅。可意想不到的是,姐姐突然拿著一盒月
餅回家了!我又驚又喜,失落和孤單感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驚喜,是快樂。
現在,抬頭看看月亮,似乎更圓,更皎潔了。全家人在桌子上坐著,談著笑。姐姐逗我玩:“吃月餅要看著月亮,這樣眼睛才更明亮。哈哈!”我樂呼呼地回答:“看著月亮吃月餅,會分心的!”大家高興地笑了起來。幸福在我心中燃燒起來,暖暖的。
看著窗外的月,似乎沒這麼孤單了。光又把溫柔、包括靜灑入江面,撒向人間,那月亮,那摸輕那摸純,清純的足以融化心中所有的不暗和煩躁。啊!多麼美的圓月,多麼清純的圓月,多麼可愛的圓月呀!中秋,真美!
重慶銅梁縣巴川初一:夢熙兒
中秋的感悟作文6
提到中秋節,我第一個想到的習俗不是賞月,不是看中秋聯歡晚會,而是中秋節大家都要吃的東西——月餅。
濰坊的月餅什麼餡兒的都有,又大又圓,黃黃的像個金元寶。我最喜歡吃的是蛋黃蓮蓉餡的:諾諾的是蓮蓉,鹹鹹的是蛋黃,一口咬下去,兩種餡混在嘴裡,鹹淡適中,那真的是讓人感覺如入天堂。
吃月餅在中秋節的前一個星期就開始了,爸爸每天回家幾乎都會帶一包或者兩包月餅,這就讓我和弟弟這兩個饞貓大飽口福。不過吃東西總是會膩的,我們持續吃了一週的月餅,到中秋節的時候幾乎就吃不下去了。
吃月餅只是其一,真正有意思的是做月餅。做月餅其實和包餃子很像,都是擀皮兒,然後把餡兒攤進去。不同的是,做月餅用的餡和皮與包餃子比起來,方法的技巧都不一樣。
媽媽從來都不讓我幹這些,可能是怕我把家裡的廚房燒壞了吧!我可以做的,就是把餡兒攤在麵糰上,然後團成一個黃黃的小球,把它放進模具裡使勁地壓。壓好之後把邊兒上的面割了去。
做好之後,取出來的時候很講究,不能硬摳,不然就摳爛了;也不能不管,它會幹在上邊兒。得輕輕地拍拍模具,讓它自己滑出來,可有的時候總不成型,又得重新再做一次,於是這項技術活兒得反反覆覆幾十次。
這個操作讓我想起了,去西安研學的時候做的手工兵馬俑。
脫模之後就可以放進烤箱烤了。先刷上油,然後把月餅輕輕地放到烤盤裡。過段時間,一個個香噴噴、熱乎乎,凝聚了幾十分鐘心血的月餅就出爐啦!
看著我自己做的這個月餅,都有點兒捨不得吃了呢!
這就是我們家的中秋節。雖然家裡很忙,一些傳統節日幾乎不怎麼過了,但是中秋節還是額外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