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改寫>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合集15篇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合集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

  六月的一天,辛棄疾在七泖湖邊騎馬跑了一陣以後,感覺有些疲乏,便牽著馬慢慢地向家中走去。猛抬頭,只見吳老漢的茅屋就在面前,辛棄疾連忙跑過去跟吳老漢打了聲招呼,吳老漢拿了些果子和一瓶酒遞給了他。

  辛棄疾在主人的盛情招待下,也不客氣,一邊吃,一邊閒聊起來。

  “老伴,你也來嚐嚐新!”吳老漢對著坐在門口的老妻招招手,看樣子他已經有幾分醉意了。

  老妻微笑了一下,關切地對吳老漢說道:“你們吃吧,少喝點,小心醉了。”

  “我不會醉的。”吳老漢敞開衣襟,又對正在院子裡編織雞籠的第二個兒子問道:“你阿哥和阿弟呢?”“阿哥在小溪東邊鋤豆,阿弟在溪邊剝蓮蓬呢!”二兒子放下雞籠,站起身回答道。

  辛棄疾他喜歡蘇州話的聲調,但他更喜歡吳老漢一家的淳厚朴實。乘著酒興,他對吳老漢說道:“酒喝足了,果子也吃飽了,怎樣表示謝意呢?這樣吧,我就用《清平樂》的調子唱一首給你聽,怎樣?”“好呀,只怕老漢聽不懂你那文縐縐的一套。”吳老漢說道。

  “你一定能聽懂,不信我唱給你聽聽。”辛棄疾說到這裡,滿有信心地輕聲吟道:“茅簷低小,溪上青青。醉裡無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吳老漢聽了,拍手笑道:“你這不是說老漢一家剛才的事情嗎?除了‘無賴’兩個字,剩下的老漢都聽懂了。”

  “‘無賴’,就是調皮的意思。”辛棄疾解釋道。

  吳老漢又笑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2

  辛棄疾被放逐到鄉村當官。

  他一臉憂愁,來到一條小溪邊。溪水叮叮咚咚地流著,活潑可愛的小魚在玩耍。再向前望去,有一座低小的房子,房頂用茅草遮蓋著。房頂爬著幾條南瓜藤,南瓜又大又圓,風一吹南瓜的葉子就飛舞著,時而像個芭蕾舞演員一樣,不停地旋轉,時而像個沉思者一樣靜靜地停在那兒。房屋旁一棵樹上長滿了青蔥的樹葉。樹下幾隻肥壯的雞在覓食。

  茅草屋裡有一位老翁一老婦在用濃重的鄉音說笑。老翁手裡拿著一小杯酒對老婦說:“你喝了酒臉紅裡透白勝過十八歲的少女!”老婦笑笑說:“你這個老頭兒,我都快八十了你還拿我取樂!”“也是呀!我們也都老了兒子們也能幫我的忙了。”老公公說道。老婦又品了一點兒小酒望著舉起鋤頭揮汗如雨邁力地幹活的大兒子說:“你看看,我們的大兒子真懂事!地種得挺棒!他也大了,等過年了,給他取個媳婦兒吧。” “你也瞧瞧我們的二兒子,孝順啊!你看他都把我的手藝全給學到了,織的籠子多結實。”老翁自豪地讚歎道。老婦連連說:“小兒子也招人喜歡呀!你瞧。”只見他們的小兒子正臥在溪邊。頭上織一個牛角辮,穿著一個紅色的小肚兜,手裡還不停地剝著荷塘邊的蓮蓬。真是個快樂無憂的小傢伙啊!

  看到這,辛棄疾想,我為什麼一定要在宦海沉浮呢?這不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嗎?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3

  《清平樂.村居》改編烈日炎炎,我來到帶湖的小山村上,看到這一竟然有一個人家!這個家庭好有趣,我要停下來好好觀察一下。

  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在小茅屋裡,一對老夫婦正愜意地坐在哪裡,手中拿著酒杯,用著南方的方言正在談話,時不時臉上還露出了微笑。走進一聽,原來他們正在說著自己的孩子們!孩子?在哪裡?我向小溪的東邊望去,看到一個大孩子在那裡鋤著地,不時停下來,用脖子上的毛巾來擦汗,望著自己的家旁的那條小溪,說:“哎――兩個弟弟什麼時候才能陪我一起在田地裡工作呢?不管了,繼續!”然後又繼續埋頭苦幹。

  我的目光又回到了小溪,看到一個比較小的小孩正在那裡編織著雞籠,他看著雞籠,格外認真,眼睛閃亮亮地,目不轉睛地盯著正在編織著雞籠。頭都不抬一下。我最喜歡西邊的小兒子了!淘氣的他正趴在溪頭,用小手,將蓮蓬剝開,開心的玩耍,嘴裡說到:“這是什麼呀,裡面有一個小豆豆,扣出來玩玩,嘻嘻!”

  真是快樂的一家!我要把這樣鄉村生活的事蹟記錄下來!名字叫做《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4

  鄉下的風光,是“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拂堤楊柳醉春煙”,是“樹頭花落未成陰”。鄉下風光,是樸素的,是純潔的。

  你看,溪邊有一塊田。夏天來臨,田地裡的草長得十分茂盛,倒映在清澈見底的溪水裡。水裡有多少種綠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綠得無以名之。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抹下這麼多的綠顏色吧!溪水平靜地流淌,綠也跟著流,猶如一面有靈性的鏡子。

  田邊,一座低小的茅草房在一片綠色中格外顯眼,裡面傳出一陣陣說笑。喲,原來是一對老夫婦在邊飲酒邊聊天呢!“哈哈,今年風調雨順,看來又要大豐收啦!”老翁說著,舉杯幹了一杯酒。“是呀,你看這風景多好!咱們的三個兒子多好!”他們的一言一語都帶著吳地的方言,讓鄉村變得更溫馨了。

  老夫婦的三個兒子正在外面玩耍。大兒子看見田地裡長滿青草,想:“呀,今天還沒鋤草!”於是跑到田裡,拿起鋤頭,“嘿呦,嘿呦”地鋤草。二兒子看到他們家的雞從破籠子裡鑽了出來,急忙抓住雞,用竹條編一個新籠子。小兒子可調皮淘氣啦,他看見溪邊有一隻蓮蓬,開心地叫著:“有蓮蓬!有蓮蓬!今天能喝蓮子湯啦!”於是趴在地上,把蓮子一顆一顆剝出來。真叫人喜歡。

  三個可愛的孩子,給純樸的鄉村增添了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5

  微風輕輕地吹著,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遠處的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辛棄疾走出門,準備去小村莊裡散步。

  他沿著小溪慢慢地走著,突然聽到了陣陣笑聲,就循聲走到一座茅草屋前。屋子很矮,稍不留意就會碰到屋簷,透過窗戶,他看到一對老夫婦一邊開心地喝著小酒,一邊聊著什麼。

  老翁說:“老伴,咱們的孩子多麼懂事啊!老大在東面的豆田裡鋤草呢,他是最能吃苦的。瞧,衣服都溼透了。”老婦向東面望了望,點頭笑著:“是啊!他真懂事,力氣活從來不讓我們做。”“咱們的老二也不錯,幹不動地裡的活就編雞籠,估計明天又要拿著雞籠去集市給他那調皮的弟弟換些好吃好玩的了。”

  辛棄疾連忙往大樹下望去,只見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那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事情特別專心,一看就是個好孩子。

  老翁喝了一口酒繼續說著:“咱們那個淘氣包去哪裡了?”老婦帶著微微的醉意說:“在那邊,趴在地上吃蓮蓬呢!”辛棄疾順著老婦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小兒子正趴在溪邊剝蓮蓬。那孩子一看就活潑可愛,片刻安靜不下來,吃著蓮子,腿還一直晃來晃去,一會兒翻身,一會兒側躺,嘴裡還時不時嘀咕著什麼,讓人也忍不住跟著他高興起來。

  辛棄疾望著老夫妻臉上的笑容,心裡也泛起了陣陣溫暖。他心想,以後這溪邊還要多來幾趟,多嚐嚐這平安幸福的味道。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6

  夏日的田野裡,草色蔥蘢,綠草如茵,幽深的竹林透著勃勃的生機,茂密的青草似的地毯鋪蓋大地。空中鳥兒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突然,隱隱約約地看見了一條清澈見底,明如玻璃的帶子——小溪!溪的兩邊還長滿綠草,顯得那麼有精神。呀!一座小茅草屋就坐落在這長滿青草的溪邊。

  “哈哈……哈哈……”突然,從那間矮小的茅草屋裡傳來了一陣陣樂呵呵地笑聲。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且還帶有悄悄的醉意在說笑取樂,是誰呢?只聽從屋裡傳來一位老爺爺的聲音:“呀!真是太高興了,大兒子和中兒子孝順,小兒子乖巧、懂事!”話音剛落,又聽見一位老奶奶的聲音:“可不是嘛!不看看是誰家的兒子!”“呵,哈哈……”原來是一對老夫妻呀!再來看看,這對老夫妻的仨兒子吧!大兒子,因為是家中最大的,他承擔家中最辛苦的活兒,正在小溪的東面太陽下鋤豆田裡的雜草。二兒子也不閒著,他正在編雞籠。最調皮,最可愛的三兒子正趴在溪邊剝著蓮蓬呢!這真是幸福一家的五口子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7

  炎熱的夏天裡,一片幽靜的竹林中,一條小溪正靜靜地流淌著。溪邊鋪滿了綠油油的小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伸向竹林深處。

  小路的盡頭,是一個簡樸卻又優美的江南村莊。一座又低又小的房子出現在眼前。房子邊上有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綠綠的青草。你聽,屋裡傳出陣陣笑聲,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髮夫妻,喝著小酒,帶著有點兒醉意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說話取樂。只聽老翁說:“今年的收成可真不錯。”“是啊,多虧了有三個兒子,他們真是聰明又乖巧啊!”……

  回頭一看,果真有三個孩子正在幹活。你瞧,大兒子正頂著炎熱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裡鋤草,滿身的汗,幹得可真認真。二兒子也沒閒著,正坐在樹蔭下熟練地編織著雞籠,你看他的手飛快地來回轉動,不一會兒,一個精緻的雞籠誕生了。而小兒子則是最可愛的了,你瞧瞧,他多憨態可掬啊!只見他一會兒趴在溪邊剝蓮蓬,一會兒跑到溪邊逗逗魚;一會兒躺在家門口前的空地上,數著天上有幾隻鴿子,一會兒又走到樹底下和小雞做遊戲……

  這真是一個和諧美好、溫馨幸福的家庭啊!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8

  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環繞著村莊,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地流著。小溪兩邊,幾棵垂柳長長的柔軟樹枝隨風飄動。樹下居住著幾戶人家,他們的房子是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茅草屋一旁的溪岸長滿了青青的草,就像為大地鋪上了綠油油的被子。放眼望去,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座茅屋裡傳來了說話聲,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呀,他們正在用語調柔媚的方言聊天。

  老夫妻們的大兒子正在溪邊的東面鋤著豆田裡的雜草。他辛勤地鋤著,不一會便汗流浹背了。他放下鋤頭,右手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又扛起鋤頭除起草來。烈日當空,大兒子不停地除草,看著田裡越長越大的秧苗,他開心地笑了,心想:今年又是一個豐收的好年啊!

  老夫妻的二兒子正在編織著雞籠。他把竹子削得薄薄的,又用竹條把竹片紮起來,不一會兒便做好了一個雞籠。

  小兒子呢?他正趴在溪邊剝蓮蓬呢。他趴累了,又躺著,不久便剝出了一大把蓮子。

  這是多麼安寧、平靜、令人嚮往的農村生活啊!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9

  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山間清澈的泉水,在山腳下匯成了一條彎彎的小溪。小溪叮叮咚咚的唱著歌兒,歡快地流向遠方。小溪邊碧草青翠欲滴,小溪裡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一個翡翠般的大圓盤。那白色的、粉色的荷花或傲然盛開或含苞待放。

  在群山與小溪的環抱之中,一座低矮的茅草屋掩藏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之中。茅屋的前面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禾苗。屋前的樹蔭下,一對滿頭銀髮的老人正藉著酒意開心地說著悄悄話:“老婆子,我怎麼覺得你越活越年輕了?”“你這個老傢伙,越來越不正經了,肯定是又在想什麼歪點子啦”······

  這對兒幸福的老人有三個孝順的兒子。大兒子是個種田能手。他正在溪東的豆田鋤草,看著茁壯成長的秧苗,老大一邊鋤草一邊想:“今年風調雨順的,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等秋收過後,我帶上老爸老媽坐飛機到‘港澳臺’旅遊旅遊。”老二是個養殖專家。他呀是養什麼成什麼:他養的豬膘肥體壯,他養的雞鴨活蹦亂跳、肉質細嫩。如今,正是雞鴨出欄的時候,市場上行情看好。

  他編著雞籠,心裡那個樂呀,心想:“等明天賣了雞,給老爸老媽買臺‘筆記本’,讓二老跟國外的'老人交流交流。”老三還是個頑皮的孩子,整天快樂的像一隻小鳥。這不,一會不見他又跑到小溪邊剝蓮蓬去了。

  你看他聚精會神的樣子,彷彿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0

  一個夏日炎炎的午後,詩人辛棄疾漫步在一座偏僻又秀麗的村莊小道里,不遠處,看到了一戶人家溫情無限的情景,他不由的停下了腳步。

  只見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圍繞在一座茅草屋旁,那座茅草屋又低又小,許多瓜藤盤在屋頂上,屋內有一對白髮夫妻,這對夫妻剛剛飲罷酒,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談論、說笑著。只聽那老爺爺略帶醉意的說道:“這裡多美好啊!雖然我們不富裕,但是很幸福,這就足夠了。”老婆婆笑道:“是啊!這裡並沒有城裡那些勾心鬥角的人。”說完,老爺爺和老婆婆又陶醉在這幸福的遐想裡。此時,在屋外,那對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只見他頭戴斗笠,身穿一條白褲子,手裡拿著鋤頭,正十分賣力的鋤著豆,乾的滿頭汗水也不停歇。在溪旁,一棵高大粗壯的樹投下巨大的陰影,樹下坐著一個看上去像是九、十歲的男孩,這是夫妻的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兩隻大雞正呆呆的望著他,等待他把自己的房子編好。而這對夫妻最小的兒子正頑皮的趴在溪頭的一撮草叢裡,兩腿一上一下地晃著,在溪頭剝著蓮蓬,一邊剝,還一邊塞在嘴裡吃。

  太陽漸漸的落下了,辛棄疾見此幸福美滿的家庭,不禁揮筆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1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一陣風輕輕的吹過,荷葉翩翩起舞。瞧,溪裡倒映著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誰呢?原來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樹呀!柏樹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條爬上了房頂,結了許多個大南瓜。

  屋裡,滿頭銀髮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藉著酒意說著悄悄話。老爺爺笑著對老奶奶說:“你喲,可真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了喲!”老奶奶一聽,可樂了,說:“你也一樣啊!”

  這時,太陽已經在當空高照。

  大兒子十分勤快,在溪邊的田地裡鋤草。望著田裡的未成熟的豆子,甩了把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著雞籠呢!他一邊編織一邊想:等到雞籠編好後,小雞們便可以住進來了。!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吃,還自言自語地念叨著:“人間的佳餚,我給爹孃和哥哥們帶個去!”

  太陽已經偏西,路過此地的辛棄疾看到了這樣一幅景美人樂的畫,揮筆寫下了:“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2

  一座小茅屋座落在一條清晰見底的長滿青草的小溪旁,溪裡的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咦,小溪裡怎麼會出現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呢?噢,原來是屋旁的梧桐樹呢。

  在屋後的瓜架上。一些南瓜藤“攀”上了屋頂,在上面結了幾個皮薄肉厚的大南瓜。“嘿,老婆子今年的收成應該很好噢!”“可不是嘛,今年老天爺造美人間了。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可不是嘛!”老公公笑著說。再來看看他們的三個兒子吧。大兒子在溪東邊自家的田地上除草。毒辣辣的陽光曬在他身上,他不得不把手裡的活兒停一停。但是當他聯想到自家蓋上了漂亮的瓦房子,二弟和小弟從學堂放學歸來時,把在學堂上剛學過的字,寫給他看時,他臉上那幸福的笑容。他又趕緊抄起手中那把已被他磨得手柄發亮的鋤頭,賣力地幹了起來。中兒正在樹底下織著雞籠,他恨不得多長出幾雙手,織出更多的雞籠,讓雞崽們住得舒服些,多下蛋,好讓自己拿到集市上賣,換取上學的費用。

  小兒正悠閒地趴在地上,兩隻腳翹起來,心不在焉地剝著蓮蓬,心裡卻在想﹕明天該跟村裡的其他孩子玩什麼呢?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3

  午後,我懷著悠閒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無意間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裡透粉,粉裡透紅,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裡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著,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多麼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兒,久久不願離去……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4

  有一條小溪流經小村莊,在小溪的南面,住著一戶人家,他們是這村裡最貧窮的一戶人家,但他們五口人是最幸福的。

  你瞧,他們的茅屋又低又小,茅屋一旁的溪邊長滿了青青的草。這時,我聽到了,茅屋裡有人帶著醉意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髮夫妻,只聽老翁說:“老伴兒,你瞧,我們那三個孩子多乖呀”!坐在對面的老婦也說:“是呀,是呀,特別是咱們的小兒子呀,可真調皮呀!”

  話音剛落,我忙轉去看老翁老婦的三個兒子,原來,老夫妻的大兒子在溪的東面鋤豆地裡的雜草。他做得多買力啊!光著膀子還揮汗如雨。豆田在他的照管之下,長得可好了。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他心靈手巧,編織的雞籠子雞一定會喜歡的。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了,他正在溪邊趴著剝蓮蓬,還不停地把蓮蓬裡面蓮子挖出來往嘴裡塞,還挺貪吃的嘛。

  這家人可真幸福,詩人辛棄疾很嚮往這樣的幸福,更想擁有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於是,他欣然提筆寫下了《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15

  夏日裡,靜寂的山谷顯出勃勃生機,茂密的青草似綠毯般鋪著大地。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一條小溪正潺潺流淌。

  在這綠樹如茵的深山中,有一個小村莊,小溪旁,有座又低又小的茅屋。來到這青山綠水之地,就如同置身在世外桃園中。

  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這愜意的一天,被茅屋上的一束炊煙喚醒。枝頭的鳥兒發出陣陣鳴叫,門前的流水奏出優美的旋律,寓意著一天的開始。

  屋裡坐著兩個白髮老人,略帶醉意,用吳地的方言談論著。一位老人說:“這山間的生活多麼美好啊!”另一位老人小抿了一口茶,笑著說:“是啊!在這裡,每天喝喝茶,談談心,多麼美好啊!”

  勤勞能幹的大兒子頂著炎熱的太陽,下地耕田,豆大的汗珠從他臉頰滑落。二兒子雖不會耕作,但心靈手巧的他坐在屋前編織雞籠,竹條在他手中飛快地穿過,織成了雞籠。最可愛的便是小兒子了,他臥在小溪邊,仔細地剝著手中的蓮蓬。

  這山間的一天村居生活,隨著夕陽的落下而結束了。這山谷中的一切,又回到了原來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