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勤勞家風作文(通用6篇)

勤勞家風作文

勤勞家風作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勤勞家風作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勤勞家風作文1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群,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群裡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裡左洗右刷,從沒閒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專案,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裡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著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裡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裡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勤勞家風作文2

  剪枝、除草、摘菜……生活在農村裡格外忙碌,不僅每件農活兒親力親為,還發動全家都動手參與。外公說:“勞動最美麗,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要勤勞!”

  外公說,我家和大部分家庭一樣,平凡、簡單,父母一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這個村莊裡看來,我就是勤勞的典範。以前農忙的時候,地裡的小麥玉米花生、菜園裡的白菜蘿蔔大蔥,春種秋收夏耕冬藏,我樣樣在行,打理得井井有條。即使在最忙的時段,我也能抽時間在家門口給雞搭建出兩層高的土木小樓房,供雞休息、生蛋,我還每天做觀察,看一天能撿幾隻雞蛋;撿完蛋,我接著在家門口壘韭菜池子、黃瓜架子……

  雖然外公現在已經年過六旬,眼睛也不太看得清晰,但他仍然閒不住。他的勤勞,有時超出子女們的想象,甚至引發她們的擔憂。最心疼的是,外公年歲漸長、身體大不如從前,卻依然為整個大家庭操勞。子女們經常勸她要像別的老太公那樣,每天曬曬太陽聊聊天,安享晚年,但他仍然象一列痴迷遠方的老火車,氣喘吁吁地使勁向前行走。

  現在,外公依舊勤勞操持家務,在勤勞裡收穫豐衣足食,收穫心安理得。在看來,勤勞已經深深地沉澱到外公的血液裡,流淌到他所操持的這個家庭每個成員的心靈縫隙間,日漸濡染,終成家風,代代傳承。

  勤勞家風作文3

  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我家的家風是勤奮。

  在我家裡的大廳裡,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勤奮使人進步。每每看到這六個大字,心裡總是有所感悟。爺爺說要把這句話銘記於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小時候,我不怎麼愛學習,功課落下不少。就更不愛學習了,在班裡受人譏笑,就不願意去學校。爺爺知道了,就跟我說:“這學期按我的方法去做,堅持下來,如果沒效果,我跟你父親說不讓你上學怎麼樣。”“好、好”。就這樣我跟爺爺賭上了,咬牙堅持下來了,結果我的學習天天進步,老師天天誇我,當然我就愛上學了。

  你們知道是爺爺是怎麼叫我做的'嗎?那就是“勤奮”。爺爺寫下一幅字:勤奮使人進步。告訴我:“只有勤勤奮奮的學習,你就能進步,這也是咱家的家風”。剛開始,學上我就困,但是我跟爺爺打賭了,就倔強的堅持下來。慢慢的我學習有了進步,一點點的成績往上漲,心情慢慢的好了,就更愛學習了,也愛上學了。以後我遇到困難,就去看看那副字,從那字裡得到力量,得到堅持。

  我們家的人也都以這副字為行為準則,爺爺以勤奮建家,爸爸以勤奮守家,我則要勤奮學習。

  勤勞家風作文4

  在我的家庭中,爸媽自小就教育我勤勞是最寶貴的財富,勝過金錢,勝過地位。

  說起我們國家,我們都會記住我國各族人民勤勞的優秀品質,這也是歷代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在我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輩,他們都沒進過學校,生活在農村,擁有勤勞的生活品質,每當春天來臨時忙碌著播種,夏天不畏酷暑去澆水、施肥、除草,秋天收穫滿滿,冬天又為下一個春天忙碌著。他們一年四季、日復一日忙碌著,但也充實和快樂,從他們身上我知道勤勞可以創造出自己美好生活。

  爸媽自小生活在農村,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影響,他們傳承了勤勞的品質,靠著自己勤奮努力,完成了學業,買了房子,並慢慢改善著我們生活。生活中,每當我還是睡眼朦朧時,媽媽就起床給我準備早餐;晚上我已入夢鄉,爸爸還在單位加班;休息天,父母轉身為家庭保潔員,上上下下把房間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透過爸媽母勤勞雙手給我創造了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

  俗話說得好,“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勤人急在腿上,懶人急在嘴上”。對於勤勞的教育,貫穿於我的日常生活。那次是我六歲的時候。

  還不懂事的我在家裡一邊津津有味地啃著餅乾,一邊悠哉悠哉地看著電視,滿地果皮。這時,爸媽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家了。我嚼著餅乾,理直氣壯地說:“快點,給我倒一杯水,渴死了!”話音剛落,他們彷彿被激怒的獅子,狠狠地罵了我“我們不會做,這點小事自己做,還有地上誰弄髒誰打掃……”。我被嚇哭了,當時我不知道他們怎麼這麼兇,心想這不只是一杯水的問題。後來,媽媽怒氣消退,她和說了道理:要從小的時候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就如課本中說的小白兔要想有吃不完白菜,就要學會自己種菜,學會勤勞,學會從小事做起,學會靠自己雙手創造勞動成果。

  時光飛逝,我漸漸體會到了勤勞的意義。每當老師表揚我主動清理垃圾桶衛生,爸媽誇獎我漸漸學會做家務活,學習上學會辛勤付出,我漸漸收穫著勤勞帶來我的喜悅和快樂,讓我如沐春風。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想,家庭帶給我勤勞的家風,會讓我今後學習生活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我要把這家風傳承好。

  勤勞家風作文5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良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

  “勤儉節約、尊重勞動”是奶奶從小告訴我的:掉在乾淨桌子上的飯菜要吃掉;不許挑食、不許浪費;吃完飯,碗一定不能有剩飯。

  記得這應該是很小時候的事了,我也記得不大清。還有更殘酷的現實。“起床了。”奶奶溫柔的在我耳邊說。可我當時就是不領情,喃了喃,翻了個身,便又睡了回去。奶奶說了好久,我卻依然無動於衷。“勤,是一個女孩子從小就該培養的習慣,可是你這麼懶,怎麼才能……”我像孫悟空被師傅戴著緊箍咒,終於,我不得不起來了。可馬上,那些話,又從左耳進右耳出了。

  到了吃午飯時間,我的速度也是挺快的,一下就吃完了。“你看看!這桌子上是什麼?是一個女孩子家該做的嗎?”奶奶指著桌子說我。

  呀!桌子上是“一片狼藉”。碗中剩了不少飯,連桌子上也都滿是飯菜。“快,回來吃乾淨!”奶奶招手示意我走過去。可是我怎麼了,非但不領情,反而變本加厲。“吃什麼吃嘛!又不是買不起。”“你……你……”奶奶沒有再說話,而是去廚房拿出了柴。“伸手!”我膽怯的伸出了稚嫩的小手,“叫你不珍惜糧食,叫你浪費……”我哭了,心裡也怨恨了很久。

  隨著年齡漸長,自己似乎明白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知道一絲一毫,一分一釐的來之不易。我們生活在富足的年代,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很多地方的人還挨著飢餓呢!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今後的生活,究竟會怎樣呢?我們不該學會節約,不該居安思危麼?

  隨著年齡逐漸長大,我才明白奶奶的良苦用心,真對兒時的自己感到羞愧。勤勞,節儉,這是我們的家風,要永遠保持下去!

  勤勞家風作文6

  家風,歷經歲月的錘鍊與總結,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風氣。而優良的家風也是構成名門望族的必需品。

  “勤”可謂是我家家風的核心,世代相傳,代代勤勉。這要說嘛,也得從我爺爺說起。

  我的爺爺,一介普普通通的農民。雖不是那麼高大上,但在看似憨厚朴實的外表下,實則擁有著一顆勤勞、不怕苦不怕累、甘於無私奉獻的內心與一身光明磊落的品質。

  爺爺做過許多工作,例如蓋房子、修腳踏車、耕地等等。他一直在做這些工作,從未放棄。

  在為顧客提供一些小服務時,熱心腸的他一貫不收錢。有時工作上遇到難題,他也會連夜研究,勤奮刻苦地將難題攻破。鄰里鄉親從來都是以佩服與放心的眼光看待我爺爺。因為他們知道,我爺爺的服務質量從不打折扣,他還總是將“都是朋友,客氣什麼?”這樣親切的話語掛嘴邊。在家中,爺爺也經常這樣教育我的爸爸,希望爸爸傳承這樣的家風。

  不過,我爺爺的成就遠遠不止這些。在眾多工作中,唯獨種瓜是爺爺最引以為豪的,也是鄉親們最稱讚的一個職業。

  “鬆鬆泥土,把瓜籽撒下去,再在瓜籽上覆蓋一層養料並澆上‘生命之源’,然後啊,小子,接下來就是要等待咯。”爺爺撫摸著我的頭,笑眯眯地說道。在他的臉上,我看到了自豪,驕傲……還有,一點滄桑。

  想當年,爺爺的瓜地還在深山裡,一個人、一鋤頭,就耕耘出了屬於西瓜的天地。可在那深山老林之中,別說種瓜多麼辛苦了,單是賣瓜,若不出山至集市,恐怕春去秋來、夏離冬至,待到西瓜爛掉也無人問津。如果這樣,那之前那些付出就白搭了。

  於是,在每日黎明之前,爺爺就選出優質的西瓜,雙肩挑上沉甸甸的擔子,帶上奶奶精心做的早餐與午餐,連忙往集市趕。

  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丘,淌過一條又一條的河流,穿過一片又一片的稻田……中途累了就放下擔子,狼狽地倒在石頭旁休息;餓了就只能開啟早餐的便當不捨地吃起來,如果實在吃不飽,只能把中午的飯菜也一起吃了才好趕路,等到中午也就只好餓肚子了。有時下雨,汗水、雨水,夾雜著一絲絲稍苦的液體,一起從爺爺的臉上流下來。爺爺開始打起顫,想找人幫忙,身邊卻空無一人,只好繼續獨自一人出發,獨自一人賣力地扛下去。

  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在那個人煙稀少的時代,是什麼支撐著爺爺繼續走下去的?是想為他人獻出一份甘甜的愛心,是為了自己的工作而萌生的信心,是為了掙錢為了兒女的責任心,是為復興家族的信念,更是為完美詮釋何為勤勞、勤奮。

  這麼多年,爺爺沒有在誰面前說過一聲苦,一直都是他一個人扛著,是他帶著我家的家風一起扛著的。他當年種瓜得到的,與其說是他的成就,倒不如說是他的勳章,是他那滿布塵土的勳章。

  三月來了,陽春再次蒞臨人間,把碧色的生機播撒至世界每個角落。“松泥土,然後撒籽,然後再施肥澆水。”我默默唸著爺爺交給我的種瓜秘訣……

  過了幾天,一個似黑色帽子的東西拱出土層……漸漸地,黑色帽子漸漸退去,露出兩片綠色嫩芽……

  又過了幾天,西瓜長出了他的第一片葉子……

  爺爺漸漸老了,他已一絲不苟地完成了他的使命。現在,正由父親接過他的傳承,而父親也正在傳授給我……

  接下來,我更應該一絲不苟地將我們家族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讓它發揚,讓它壯大,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