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現> 關於我發現作文五篇

我發現作文

關於我發現作文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發現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發現作文 篇1

  暑假裡的一天,我不經意間發現一小堆黑黑的東西聚在門外的角落裡。

  我好奇地出去看看,原來是好多螞蟻在那裡吃著餅乾。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它們旁邊,一隻只螞蟻正在忙個不停,有些螞蟻馱著餅乾屑一步步地向前走著;有些螞蟻圍在一塊大餅乾的周圍,有螞蟻正急急忙忙地趕來增援。

  運送食物的螞蟻們排著長長的隊伍,有條不紊地移動著,不時有餅乾碎屑從它們背上掉落下來,螞蟻們立刻把食物重新馱上背,繼續前進。圍在大餅乾周圍的螞蟻們好像在議論著什麼,只見好幾只大螞蟻挺身而出,一鼓足氣地把大餅乾馱了起來,小螞蟻們快速地分散到大螞蟻的周圍,齊心協力地把食物穩穩當當地馱著向前進。他們一邊走,一邊好象在說:“加油!向前進。加油!向前進。”

  我發現螞蟻們背的東西重量已經超過他們的體重,但是它們都不怕累,不怕苦,互相配合,很快地把食物運送到了螞蟻窩。

  我不禁為螞蟻們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所感動!小小的螞蟻都能夠這樣,何況我們人類呢?我們更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勇於克服一切困難,因為團結的力量是偉大的!

我發現作文 篇2

  星期天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爸爸的“寶貝花草”。忽然,看到一隻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麼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它的鼻子、眼睛在哪裡?”一連串的問號浮上我的腦海。

  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麼不親自去實驗一下呢?”“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於是,我決定自己去實驗一番。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先採取“用各種食品實驗烏龜的方法”來測驗蝸牛,我先撿來了白菜葉子、饅頭和小蚊子等,然後又捉了幾隻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都餓極了,爬向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只是每隻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嚼了起來,而對別的食物卻聞也不聞。不大會兒,白菜葉子便給吃光了。這下,我得出初步的結論,蝸牛是害蟲。

  接著我又進行了第二項實驗,分析“蝸牛爬行時為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把蝸牛捉到高處,等它頭伸出殼時,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還沒碰著蝸牛,它的頭又縮回去了。我想,這蝸牛真是“膽小鬼!”連續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我真有點洩氣了。這時,爸爸走過來說:“幹事情剛開始就灰心,長大了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勁了。忽然,一個辦法又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塊尖石塊小心翼翼地敲破蝸牛殼,抽出蝸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覺得粘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的東西,這是什麼呢?經過查閱書本,我找到了答案,原來那小粒的東西是它的腳,那粘糊糊的就是蝸牛的排洩物,它有助於蝸牛的爬行。

  最後,我想看看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裡。我把一片白菜葉放在一隻蝸牛面前,只見那隻蝸牛先伸出一對較長的觸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較短的另一對觸手再碰了碰,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我想:大概一對是眼睛,另一對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對是眼睛,哪對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樹葉子,再拿來一片同樣大小的白菜葉,分別放在另一隻蝸牛面前,由於差別不很大,這下蝸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場啦!只見它用小觸手碰碰,便知道哪個是白菜葉子,哪個是樹葉子了。這下,我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大觸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觸手具有鼻的功能。

  透過這一連串實驗,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就必須從小培養髮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章主線清楚,整個佈局是依“問題的提出—逐個實驗—明白道理”的順序記敘的。重點部分的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三個小實驗,寫三個小實驗分別按實驗的方法—經過—結果—推斷的順序記敘,條理性很強,結尾能深入地闡明成功的道理,使文章有較深刻的思想意義。

  另外,作者觀察細緻,善於思考,使這篇狀物文章又平添了一種科學性,讓人增長知識,給人啟迪。

我發現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童話,每個童話都在演繹著幸福。而我,卻彷彿是黑暗中的一個小孤兒,一直認為是幸福拋棄了我,直到那一天。

  寒風在怒吼,想人們訴說冬天的'到來,天暗淡無光,彷彿這一切也都在為我奶奶進了醫院而悲哀。乘著母親的車,在去醫院的路上,狂風就像魔鬼,迎面向我“襲擊”。儘管穿著大衣,仍然那麼寒冷。

  終於來到醫院。走到六樓,推開門,我愣住了,被眼前的這一幕愣住了——奶奶正在一針一線地織衣。此時,護士阿姨走進來說:“你就是那位老婆婆的孫子嗎?你可真有福氣,你奶奶有病在身,卻一直不顧及自己的身體,說是怕你著涼,要給你織衣。為了你,她晚睡早起,手指頭還被刺傷了多少次。你真有福氣!”說罷,我激動地衝過去,撲在奶奶的懷裡痛哭起來。

  奶奶放下衣服,親切的撫摸著我的頭,和藹的說:“別哭了,傻孩子,看,我給你織了件毛衣,快來穿穿。”含著眼淚,抬起頭,看著奶奶飽經風霜的臉,那雙被刺傷多次的粗糙的手,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而穿上毛衣的那一刻,我知道,那就是幸福,是屬於我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

  回家路上,穿這那件“愛的號碼牌”的毛衣。即使風再瘋狂,有奶奶的毛衣,有那份獨一無二的幸福,我溫暖。

  此後,我還發現,原來父親雨裡為我送傘的笑臉,母親夜裡為我蓋被的慈手,爺爺深業揹我看病的彎背,都是屬於我自己的幸福。幸福一直在我身邊,原來一直都只是我沒有發現,一直都我在自暴自棄!

  帶著這份屬於我的幸福,我會更堅強的走我的“星光大道”。

  幸福與我們像是兩條平行線,但終於有一天,那兩條平行線相交了。而這一天,正是你誕生的那一天。其實是說,從你誕生的那一天開始,你就擁有屬於你自己的幸福,只是你沒有發現!

我發現作文 篇4

  人的心靈是美麗的,是這美麗的心靈讓世界更精彩,更和諧,是美麗的心靈讓人與人之間更美好。曾經,我也幸運的看見過那心靈美的綻放,令人難以忘懷。

  那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涼風習習。我和朋友正走在通往奶茶店的路上,快到了,還差幾米。這時,一位衣衫襤褸、面如土色的乞丐阿姨出現在我們眼前,她跪在地上,手捧鐵碗,向我們哀求道:“好心人求求你們給點錢吧,我兒子得了重病,在住院,十分需要錢,求你們給點吧!”我聽了,摸了摸口袋,哎呀,我只帶了5元又5角,待會兒還要買奶茶呢,要捐嗎?捐吧,這位阿姨太可憐了,我總不能那麼沒心沒肺的走了吧,於是,我掏出5角放進婦女的鐵碗裡,朋友見了,也只捐5角,阿姨看了,欣慰地說:“謝謝你們,好心人,謝謝。”說完,我們就走了,進了那家奶茶店。 我們坐在奶茶店裡,有舒服的暖氣,潤口的奶茶,可真是享受啊!因為奶茶店離那位向我們乞討阿姨很近,所以我們能清楚地看見她,甚至能聽到她乞討的聲音。

  過了將近半個時辰,一個頭發凌亂,沒有光澤,衣服又“傷痕累累”的乞丐小姑娘,捧著鐵碗,向那位正在焦急地乞討的中年阿姨走去,到了,小女孩真誠地說:“阿姨,聽說您需要一筆大錢,雖然我這點錢不夠買藥,但這是我的心意,請您收下”說完,小女孩便把鐵碗裡零零碎碎的錢都倒進阿姨的鐵碗裡,阿姨像是看到了希望似的,激動地說:“這,這,你把錢捐給我了,那你吃什麼呀!”小女孩微笑地說:“餓一天沒關係的,阿姨,希望您早日掙夠那筆錢。”說完,小女孩就走了,那背影雖不高大,但偉大。我和朋友看見了那一場面都很感動,我自愧不如,一個乞丐小女孩都有那份同情心,而我卻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而吝嗇了對他人的同情,哎,這時,朋友感嘆道:“這個小女孩真善良,真單純呀。”

  多純樸、 善良、美麗的心靈呀,它出自於一們乞丐小女孩身上,多偉大,多感人啊!那背影,那容貌令人難忘,這件事我忘不了,因為這記錄了世界上最迷人的心靈美。

我發現作文 篇5

  一個“煮”字寫出了寫作者的良苦用心。“煮”是“熬煮”之義,原料是中外典籍,煙波浩渺的卷帙,細細加以熬煮,提煉精華,佐以寫作者的珍貴感悟,造就釅釅的精神食糧。啖之,讓人不禁涕淚泗流。經過如此精心熬煮的精神濃湯,其一是口口精華,其二是容易消化。

  “療飢”說起來卻有些曖昧。煮字倘若光為療飢,是寫作者動機不純,勢必會造成功利性寫作,輕則熬煮不徹底,不夠香甜可口,重則味同嚼蠟,口味值得商榷。

  既是精心熬煮,用料勢必上乘,耗時頗長。寫作者塗塗抹抹,刪刪改改,錙銖必較,眉頭緊鎖。譬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歐陽修口中的“逸馬斃犬於道”,譬如賈島“僧敲月下門”的“敲”字。賈島煉字的佳話早已口口相傳,為人所津津樂道,“推敲”一詞便來源於此。詩人作《題詩後》一首,讀所作詩竟“一吟雙淚流”,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其實,對文字講究得近乎挑剔是一切虔誠忠實寫作者的常態。

  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不會為療飢而寫作,因為寫作就是一種單純到近乎極致的表達的快樂。

  大家都讀過陶淵明的詩文,陶公很明確地說“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他說道:“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晏如也”就是怡然自得的意思。杜工部吟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潦倒至此,詩人卻不以為忤。“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白居易如是說,樂天曾不屑於“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的糜爛生活。陶公的物質生活匱乏,卻煮字不輟的精神,杜工部、白居易作為一個純粹寫作者的身份也不必言說。他們的寫作,決不會是為了一點口糧。倘若說他們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寫作的,那就失之偏頗了。

  療飢誠可貴,煮字價更高。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劉禹錫說“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說出了寫作者的清瘦。煮字非但沒有療寫作者的物質之飢,同樣也沒有療寫作者的精神之飢。越是寫作越是對知識飢渴,愈是寫作愈是“飢腸轆轆”。見了典籍,寫作者兩眼冒綠光,迫不及待,如餓狼撲食。

  那麼,煮字是為了什麼呢?對此寫作者三緘其口,“俯而不答仰而笑”。像老舍的《想北平》所說的“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寫作就是一種純粹的表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