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關於反思的作文彙總8篇

反思的作文

關於反思的作文彙總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反思的作文 篇1

  今天中午,王老師拿著一疊厚厚的試卷來到教室,許多同學十分驚訝,昨天考的今天批好發了?事實的確如此——

  看著王老師似笑非笑的表情,同學們頓時明白了,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這張試卷考90分以上的人寥寥無幾!你們聽聽!”“陳錦粼90.5,陸貝爾91,李柯可91,王弛91.5……”隨著剩下的試卷逐漸減少,我考90分的機率就越來越小了。正當我對自己的考試分數失去信心的時候,突然一聲熟悉而又帶點鼓勵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呂曉瑜91.5分!”那聲簡單而又溫暖話語,讓我心中頓時又燃起了希望,雖說比最高分低了一點,但也還是不錯的了。

  我拿到試卷粗略一看,就讓我那一顆原本落下的心又頓時提到嗓子眼——我的選擇題竟然扣了4分!閱讀理解釦了3分,作文扣了1.5分。就說選擇題,明明我都會,但當時為什麼就沒有認真思考呢?再說閱讀理解,我平常在家都白練了嗎?!扣了3分哎!我們班好幾個同學才扣0。5分啊!我為什麼扣這麼多?經常進行閱讀訓練的我沒能拿到滿分,看來,我平常的練習方法上可能出了問題。作文嘛,我就無話可說了,以前我作文扣分都特別少,這次呢,也不算多。但仔細想想,0.5分也不能小瞧的,多丟0.5分,說不定就不能名列前茅了;說不定就因為它考不上好學校了,那時,這0.5分就是大用場了!

  下次考試一定要克服粗心這個問題,認真思考,爭取考個更好的成績!

反思的作文 篇2

  前幾周,我上了一堂想象作文課。課後,我和語文教研組的同事們就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展開了討論。特別是陳剛老師提出的作文課堂中的思想教育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透過交流與反思,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感覺收穫很大。課堂教學的優劣,教學效果也是不可忽視的評判標準之一,作文教學的效果更多地呈現於學生作文中。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我進一步認識本次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這次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著中心不明確的問題。大多數學生能夠就自己變化後的事物進行想象,並能較為生動地寫出來。但究竟為何要這樣變,變化後做的這些事意義何在,許多學生文中並沒有交待清楚。我覺得孩子們心中也未必認真思考過這一問題,他們只是在變,在天馬行空地想。王銀光的《我變成了一隻小蜜蜂》就是這一問題的典型代表。這篇文章一開始就直接交待:“我變成了一隻小蜜蜂。”然後詳盡地記述了變成小蜜蜂后的“我”如何動腦筋營救被螞蟻抓去的鄰居小花蜜的故事。單就這一故事而言,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故事,透過小蜜蜂“我”營救小花蜜,最後被族長授於“小英雄”稱號的童話故事,告訴大家動腦筋的重要性。然而,作文題目是《我變成了小蜜蜂》,要求寫一篇想象作文。既然是“我變成了小蜜蜂”,寫出如何變化,和為什麼如此變化,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變成小蜜蜂后做一個遇事能開動腦筋解決的“小英雄”,顯得變化的理由不充分。為什麼要變成小蜜蜂呢?難道只是為了動腦筋解決問題嗎? “為什麼這麼變?”這一問題沒有解決好,使大多數同學的作文要麼主題不明確,如高軍霞的《我變成了燕子》,王丹的《變成小鳥》等,要麼主是不新穎,缺乏獨創性,如王銀光的《我變成了一隻小蜜蜂》,陳萍豔的《我變成了一隻蝴蝶》等。

  另外,課堂中“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的遊戲的確打開了學生想象的思路,然而由於後面課堂中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想象,所以僅僅是打開了思路而已。沒有展開想象,創造性地想象。不少學生擬的題目不錯:《我變成了太陽》,《我變成了蝴蝶》《我變成了寶葫蘆》《我變成了書》可是變化之後,太陽和學生上學一樣不自由地上班,蝴蝶和沒變之前一樣和小朋友們做遊戲,書和平常接觸的書一樣只是一本書都有些換湯不換藥的味道。學生筆下描寫的大多還是日常生活,只是把平時文中的“我”改成了一隻蝴蝶、一本書了。既然學生能想出一串新奇的題目,就說明他們的想象不是不豐富,那為何就只侷限於現實生活呢?我想問題還在於課堂中的引導上,課堂中運用遊戲開啟想象的思路後,只是創設情境,提出要求讓學生去想,去變;在學生簡述自己的變化的故事後,教師僅僅做了簡單的點評,沒有引學生深入想象。

  如何開啟思路引導學生深入想象呢?就這次作文而言,我覺得應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主要在“為什麼這樣變”這一問題上,這是這篇作文想象離不開的中心,有了這個中心,無論想得多遠都有形散神不散的韻味。第二個部分主要圍繞“變化後做了什麼”進行,這一部分應當是整篇文章的重點,需要展開想象,細細描述。具體可針對少數幾個學生的口頭作文一步步引尋,提問、啟發,使他們逐步使自己的想象合理化。舉一反三,其他同學在一步步分析中也知道該如何去做了,再加上個別指導,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那麼,怎麼樣的想象具有獨創性呢?一定是想別人不曾見過的東西嗎?不一定,就拿崔亞亞的《我變成了一個寶葫蘆》來說,她也和許多同學一樣寫變成寶葫蘆後幫助別人的故事,然而她幫助別人時,考慮到被幫助人的心裡感受。想給窮人一些衣服,卻不直接把衣服送給窮人,而大費周折,找人低價出售衣服。讓窮人得到幫助而不曾察覺。這一故事於平常的助人主題中翻出了新意,引人沉思。為什麼崔亞亞會想到這一層呢?結合實際,她家庭困難,卻敏感而自尊。一方面她家的確需要幫助,另一方面,她的自尊又讓她覺得接受是一種恥辱。她在作文之前,就有與眾不同的想法。作文時,自然而然就能體現出她的獨特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想象作文中想象的獨特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作者的思想,有思想,對人對事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了,就能在平常事物中翻出新意,也很容易為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而創造新的事物,新的故事情節。

  想象獨特性的源泉就是靈感。靈感來無影去無蹤的確不易捕捉,但它總會光顧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們。而課堂氣氛,同伴的發言等等,都會激發那些認真思考的孩子們的創作靈感。課堂中學生的隨機發言,常有驚人的想法。這精彩的想法大多數時候只是學生一時的靈感。這些靈感不及時記錄,加深理解,過後,大腦中就像沒保存於電腦中的檔案一樣一片空白。許多學生交上來的作文與課堂中的構思根本不沾邊,有的儘管是課堂中選定的題材,但也沒有了當時構思時的那份巧妙了。課堂中,如何幫助學生記錄閃現於腦海中的靈感,也是作文課堂中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

  另課堂中,孩子們想變成孫悟空、俠客、領導人體現了孩子們心中對暴力征服的崇尚和對武力的迷信。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加以引導。然而事實上我們的說教蒼白無力,很難動搖孩子們心中對武力的迷信。孩子生活的環境中,處處可見暴力的威風,孩子屈服於家庭暴力,不少老師不也喜歡用體罰嗎?同伴之間更用武力解決問題。媒體中,正義往往依靠武力而得以伸張,權力因為武力而得到鞏固,不是嗎?因此,要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絕非語文教師一個的責任所在。一個平凡的人,一群平凡的人,要改變我們所處的這個環境,希望過於渺茫。那麼如何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呢?首先得學會獨立思考,會動腦筋思考了,對身邊的人和事就能形成自己的看法,會思考了,閱讀中就能有批判地吸收。至此,作文與做人統一了,教書與育人統一了,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摸索前進,且行且思,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反思的作文 篇3

  你有過插隊的經歷嗎?我坦白,我有過一次,但也是最後一次,最後一次。

  來到餐廳,隊伍已經排到門口,我和朋友趕緊站到隊伍中。等了好一陣兒,隊伍幾乎沒動。它像個極蠢的大蟲,慢慢向前蠕動著!

  “等我們買到飯,別人都快吃完了!該死的隊伍,這麼長!”A焦慮地抱怨著,我也附和了幾句。

  B靈機一動:“我們去插隊吧!檢查的老師不會發現的。”我和A都搖了搖頭,否定了這想法。

  我可從來沒插過隊啊!在我心中,插隊是可恥的事情。

  “快點跟我插隊去吧,要不還要等好長時間,到我們可能就沒飯了!即使有,也是我們不愛吃的,這隊不白排了嗎?快走吧!”

  B拉著我倆的手,但我和A都沒離開隊伍。B真的有些著急。她知道A“頑固不化”,便將“攻擊”目標轉移到我身上!

  她稍用力拉我走,但我仍舊未同意:“快點吧,等我們買完飯,A肯定還在排隊!”

  A得意地笑了,她感覺像在誇她。我終經不住她的軟磨硬泡,跟她,去插隊了。

  插隊很順利,沒有被發現,也沒遭後邊人的白眼。但我猜他們心中正用很不雅的文字描述著我。

  端著自己喜歡的飯菜走向餐桌,我看到B向A得意地笑了。我稍帶愧意走過A,我分明看到A的笑容才是最驕傲的。

  真的,我後悔了,我把自己出賣了。我是插過隊的人,我的成長中有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我沒有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沒有耐住等待的心,沒有把握住自己。而A,雖多等了一會兒,但沒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有事對與錯,成與敗,只在一念之間,把握住自己,你就會永葆純潔高尚。那些所謂的小機靈,只不過在坑害自己,它正一點點侵蝕你純潔的心靈。

  願沒出賣過道德的人堅持下去;

  願出賣過自己的人,知恥近乎勇,今後不做有損道德的事。

  這樣,在生命的結束之時,回首一生,你可以驕傲地說:“我堅守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是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高尚之人。 ”

反思的作文 篇4

  這一星期,期中考試的成績出來了,雖然這次我總分還是在全班前五名之列,但這次遠遠出乎我的預料,這次考的實在不是太好啊!

  這一次,我語文考了108分,但改錯了一道題,所以,我的語文分數應該是在110分以上,這個成績一般,還算可以,英語這次因為粗心,又錯了一道選擇題,所以只考了99分,數學這次,全年級都考得不是太好,可能是因為這次的題比較難吧!最高分是87分,我只考了66分,但是其實改卷老師給我考錯了7分,如果加上那7分的話,我就應該是73分了,但是這樣,我仍然不太滿意,今後,我將會在學習中、生活上更加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把成績再提上去!我不會就此服輸的!

反思的作文 篇5

  一、現狀分析

  1.作文教學無計劃。作文教學歷來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它不僅與閱讀互為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不僅無標無序,且作文題重複又重複,千人一腔,給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和人格養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教師沒有一個寫作教學的系統計劃,學生沒有一個寫作提高的漸遞梯度。具體表現為:(1)走馬觀花。即寫作訓練跟著閱讀教學亦步亦趨,學什麼課文,寫什麼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冊第一單元是寫景狀物散文,學了課文之後便讓學生以景物為描寫物件,或即景生情,或託物言志。若作為單項訓練未嘗不可,但如果是為了配合閱讀教學而置學生的寫作現狀而不顧,則勞而無功。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寫什麼丟什麼,走馬觀花,過目即忘。(2)沒有過渡。在作文訓練之初教師便把全套本領、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學生根本未曾達到應有水平時卻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作文教學,以期學生一步登天,寫出十全十美的作文來。例如:初一第一學期,根據學生實際,作文教學應從基本功練起,即書寫規範,標點、格式正確,完整地記敘一件事等。而我們的第一次作文課便將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第一次考場作文便將“生動形象”、 “議論抒情”、 “點題扣題”作為評分標準,在此情況下,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與日俱增,難怪有的學生哀嘆:我上小學時好歹寫一篇作文就能獲獎,到中學我費半天勁也得不了高分。這種沒有過渡的作文教學,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造成初一講審題、立意選材,到了初二初三還是講這一套,學生聽煩了,老師講膩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脫節。教師本身因為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這種情況表現在作文教學的四個環節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由於無計劃,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該上作文課了,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一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一個題目來。這樣的命題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有真情實感。其結果,或老調重彈,或曲高和寡,學生望題生厭,望題生畏,哪裡還有寫作的興趣?接下來的作文指導則是簡單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發,疏而不通,越指導,學生的寫作越僵化,長此以往,將學生的一點點靈氣全磨滅了。再說批改:一是習慣於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大多數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一眼分數便罷。

  那是因為老師的評語從小學到中學全是一套話。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學生自己寫的什麼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觀念導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師獨攬批改大權。講評隨便,無針對性,藥到病不除,儘管學生作文寫了不少,但寫作水平提高卻不快。

  3.作文與閱讀、生活脫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寫作教學常常與生活脫節,作文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為作文題材,學生既沒有豐富的詞彙,又不熟悉多樣的題材,作文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讀與寫分離,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讀不能很好地為寫服務,寫作也無法促進閱讀。

  二、採取對策

  對於上述現狀,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1.制定作文教學計劃。計劃必須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所定計劃要確保學生透過主觀努力客觀上行得通,不能成為學生的`障礙。計劃要細緻、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些寫作要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等都要具體。目標、措施既要具體,更要明瞭,教師要胸中有盤棋,學生要心中有顆子,教師教有方向,學生學有奔頭。計劃還要檢查、調整,適時地查漏補缺,以期完善,防止計劃的隨意性、教條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這樣,畏難情緒自然煙消雲散。

  2.激發寫作熱情。學生作文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因此,教師的命題要圍繞學生最關心的內容來確定,這樣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又有利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在作文指導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真正為學生排憂解難、牽線搭橋,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衝動。指導前要仔細分析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做到對症下藥。

  其次,評改作文歷來為眾多教師所頭痛。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敢於放手,要採用多種批改方法,激發學生的評改慾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與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一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會興致勃發,資訊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師適時地寫下水文,與學生同寫、同批、同改,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上學期本人與學生同時在課堂上用45分鐘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節課上我首先讀了我的作文,讓學生集體批改,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作文課上得生動而又有實效。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次下水文,既可以體會學生寫作時的心態及可能遇到的障礙,又可以“逼”著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

  3.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儘可能地運用一切手段來拓寬學生的選材範圍。首先閱讀與寫作要緊密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於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閃光點,透過對課文的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續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排比段的仿寫等。指導學生同中求異,不斷拓寬寫作思路達到創新的目的。再有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學生一是不會關注社會,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寬學生的選材面,就要組織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生動的具體事例。我年級多次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如參觀、採摘、各種文體競賽等。學生參與了這些活動,有切身體會,文章寫得有聲有色。在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寫隨筆,記日記,養成日寫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之後,寫創造型作文。

反思的作文 篇6

  “春天來了”是三年級第三單元的習作練習。為上好這次習作,我在課前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田野邊,來到東方廣場尋找春天,學生在遊玩過程中興致勃勃,邊看邊記錄,還不停地相互討論。回來後,先請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摘抄的描寫春天的優美詞句。然後說說在大自然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由以往的不知從何說起變得滔滔不絕,課堂氣氛相當熱烈。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作文時就十分輕鬆了。由此,我感受很深。

  一、走出課堂四十分鐘

  課前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發現春天,去感受春天,去體驗春天,把習作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結合,言為心聲,學生只有切切實實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用自己的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手去觸控,用心去感受,才會有自己的發現和體驗,有了這種發現和體驗的快樂,表達的願望才會激發出來。

  二、走進春天的語言世界

  我設計了一個課前的“開心詞典”活動,學生蒐集很多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句子,抄在開心詞典上,上課時,讓學生充分交流開心詞典上的詞句,“春風拂面;花紅柳綠;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學生收集的詞句相當豐富。學生在和自然的親近中感受到了春的資訊,在交流這些詞句中又一次領略了春的美好。

  三、走進學科融合的新境界

  “詩畫同源”,確實繪畫和寫作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繪畫和寫作都需要觀察,選材,構思,佈局,都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到自然中去觀察春天之後,讓他們先把自己觀察的春天畫下來,這為學生的作文提供了一個憑藉,降低了習作的難度,畫的過程已經是學生把自己觀察所得進行思考、表達的過程,眼中景已變成心中情傾注在畫筆上。一幅幅色彩明麗的圖畫描繪出了孩子們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時,可以說是用語言進行二次創作。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一、教師要與學生融為一體

  我精心設計了一些導語。如: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春天剛剛來的時候,腳步輕輕,若隱若現,羞羞答答,躲躲藏藏……等等,語言確實很美,但是感覺和學生有距離,說的時候像在背臺詞,沒有和學生自然交流的感覺,因而缺乏童趣,師生沒有融為一體。

  二、學生的發言不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雖然課前學生去親自體驗了春天,但是從學生的發言來看,多數學生談的是自己印象中的或從書本中看到的春天,而不是自己去發現的春天,原因何在呢?我想,一方面和老師的語言創設的交流氛圍有關,沒有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發現的春天,另一方面,過早地交流積累的好詞佳句也起了一個不好的導向作用,學生以為只要用上那些詞語,說的像那些句子一樣就好了,而不是說自己看見的,感覺到的春天,不是自己心靈的自然流露。我想,學生在說自己發現的春天時,不要給孩子任何限制,任何暗示,就讓他暢所欲言自己的發現和感受,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會與眾不同。在大家充分說的基礎上,再交流好詞佳句,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春天也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的情感一定能更好地調動。

反思的作文 篇7

  只是一場高考,剩下的交給時光。

  轉眼間已經距離高考過去了兩個月。

  整整走了12年,突然要步入社會,還真的有點不適應。家裡有了大事小事都要找你,也已經不再是從前他們口中的那個小女孩了,所有的事情都應當理所當然的會做。6月8號彷彿還在昨天。

  6月7號數學失利,我心裡難受給媽媽打了電話,他們堅持來看我,我說不用了,你們在家吧,不就是個考試麼。我發現我並沒有老師們所說的什麼多緊張,然而,我還是在夜裡內疚,望著窗外的月光,我問自己,媽媽他們會怪我嗎?淚水在臉頰上流淌,睡去了。

  第二天文綜考完了,覺得不錯,一開大門,在人群中就看到了媽媽,那麼熱。媽媽還在張望,沒有看到我,我叫了一聲:“媽,你怎摸來了,不是不讓你來嗎,這麼熱。”後來媽媽說帶我去吃飯,老師為什麼就不能好好說話,板著個臉,說不讓去。我還是沒能止住眼淚叫媽媽把我帶回了學校。和媽媽一路說了很多話,穩定了很多。媽媽問我中午要不要去送我,我說不用了,這麼熱,你在哪等我,一會我就跟他們一起走了,別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媽媽同意了,臨走的時候我問媽媽:“媽媽,如果沒考好,你們怪不怪我?”媽媽笑著說:考成什麼樣是什麼樣唄,我們怨你什麼。

  後來最後一場英語考完了,媽媽來接我,我們就回家了,爸爸逼我估分,我說450最多,別人也說考的不好,尤其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她說400都怕到不了,結果考了511。也許是我不想離開她,我覺得被騙了。時間是最好的安排,我想就這樣吧。可是我們之間發生了好多事情,最終還是各奔東西。高中的友情我就說靠不住,可是還是覺得遇到了對的人,傾注了一汪深情,最後還是一個人。

  記住過來人一句話吧,把自己的真心裝緊一點,不要輕易拿出來讓別人看。

  最愛你的永遠是爸爸,媽媽。我問媽媽,我以後工作你是想讓我陪你,還是在遠方掙錢,給你寄回來。媽媽說,要那麼多錢有什莫用啊,死了也不能帶走。我笑了笑。

  越長大越能體會出親情的沉重,友情和愛情很像,你不要輕易付出一切,要不然最後還是你哭的最難過。

  高考失敗沒什麼,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只是要分配好生活與看透人心,剩下的交給時光。

反思的作文 篇8

  期末考試結束了,成績有些慘不忍睹,心情一下降到最低點。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有那麼一些信心,因為試卷還算可以,比較細,難稱不上,估計班級的平均分應該在80分以上吧,可誰知道結果竟然是76·6分。不及格的有2個(1個為隨班跟讀),及格為10人,良好為26人,優秀為2人。

  這樣的成績有些丟人,心中的怒火也抑制不住了,以至晚飯都吃不下(現在有點餓了,後悔啊),躺在床上半天之後,整理了下心情,好多了,也終於想通了。

  謝謝葉老師,每次都會指導我一下,但是好像有點晚了。葉老師的這盆冷水潑的好,“你在幫誰複習?”“好學生還是學困生?”“有效果嗎?”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理直氣壯的對他說:“我已經很認真的複習了,只要聽了,做了作業的,就沒什麼問題了,他們那些作業不做的,家長都不管,我能怎麼辦。”現在想想真的很好笑,葉老師說的真的很對,我要複習的物件只是學困生,好學生回家後自己也會看書的,不需要你多說什麼的,而學困生呢?他們在家本來就缺少家長的管教,導致作業完成不是很好,壓根就沒複習到什麼,上課的效率也很差,所以這樣的複習效果微乎其微。

  我將成績翻看了一下,發現期末一直不做作業的3個成績分別是還有5個作業也時常拖拉和完成不認真的也都在74分以下。現在我終於明白葉老師說的“複習是要幫學困生複習。”而我一直“一視同仁”,結果卻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說我很失敗。至少複習階段是很失敗的。沒有抓住重點。

  吃一塹,長一智。事不過三,經過了自己的摸索和葉老師的指導,我想下次我一定會注意的,會改進我的方法的,努力將這條“尾巴”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