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興趣愛好作文教學反思

興趣愛好作文教學反思

興趣愛好作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育者對於的摸索一直沒有停過,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興趣愛好作文教學反思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興趣愛好作文教學反思一

  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學整合實踐,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遇到許多的困惑。一直在困惑中不斷地探索。這種困惑,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依然存在著。為此,有必要對作文教學整合實踐進行反思,以便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學整合,實現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迴歸自然,返樸歸真。

  1.作文教學,教師的作文素養有待提高。眾所周知,作文的評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受教師的寫作水平、個人素養、思想觀念等的影響。為什麼同一篇作文,不同的教師會給不同的評價,而且評價的差距很大?這很大程度受語文教師的語文素質的制約。而這種制約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作文興趣,容易造成錯誤的或者是朦朧的作文行為導向。今年,輔導學生參加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聯合舉辦的“新童謠、兒童”徵集活動。學生寫了大量的作品。在學校裡,教師們對這些作品的評價都不一、而得到老師們好的評價的作品竟然沒有在這次比賽中獲獎,被遺忘的作品《青蛙歌》竟在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等到比賽獲獎訊息傳來,教師們才如夢方醒,對《青蛙歌》仔細的分析,才感覺到這首歌確有許多優秀的地方。這說明,老師在評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偏差的。這種評價的偏差不僅存在於重大的作文賽事中,特別普遍存在於平時的成績測試中。常在期中和期終閱卷中出現好的作文得低分,而抄襲、生硬模仿的作文得高分的現象。這一定程度了損害學生的利益,也為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一定和障礙。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與老師的作文素養有直接的關係,與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教風和文風也不無關係,與應試教育“分分分是命根的”管理影響分不開。基於此,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寫作水平,端正中小學教師文風、作文教學的教風便是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如若在這一方面進行實踐操作性的研究,並在政策等方面支撐,作文教學整合的路將會更加的寬廣。

  2.亟待改變學生作文的文風。二十年前我在一所鄉中心小學任語文教師。當時學生想抄作文根本沒途徑,因為沒有可抄寫的作文選供他們抄。他們所寫的作文大都是自我發現,自我心靈的抒發……時至今日,學生的作文抄襲之風盛行,大有無法遏制之勢。每次接任新的班級(一般從三年級接任語文教學),總是發現學生作文抄襲現象,而總是下大精力對這種抄襲行為進行糾正,總是收效甚微。細細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小學是作文起步階段,學生的生活經歷缺乏,作文基本常識也幾乎是零。對於仍處於應試教育管理環境中的他們來說,抄襲無遺將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其次,大量的作文選為學生抄襲提供了一定的方便。這些作文選有的不泛為學生作文中的精品,但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學生作文基礎上教師的再加工。加工過的學生作文幾乎失去了童真,語言也趨於成人化了。這些作文一旦被處於作文最低階階段,渴盼考高分的小學生們閱讀,加上作文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和家長們的趨分不良心態以及沒有制止和控制這抄襲行為的有效措施,作文選必將成為他們抄襲或模仿的範本,且有蔓延的趨勢,至今仍表現出很強的勢頭。因此,切實轉變小學生作文觀念和扭轉不良文風迫在眉睫。

  3.教材編排和教學時間的安排應該為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提供更寬鬆的環境。教材編排應該充分地考慮兒童的語言接受能力,以兒童生活為主要素材,即便是歷史性的或是兒童陌生的,也應該以兒童的特點為圈改編,使其適合少年兒童接受。教材編排還應該預留足夠的時間,讓教師教學有時間的保障。作文教學不是一堂課、兩堂課就能完成的,往往要開展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調查、參觀、遊覽、動手製作等相配合。如果教材編排內容多,時間短,一不利於教師教學,使作文教學就像夾生飯一樣,半生不熟;二不利於學生的作文,對於處於作文低階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其作文經歷必將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而且又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初次作文的夾生將讓他們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厭作文的情緒自然而生,將是一個無法改變的頑症。反之有時間的保證,學生作文將更加的寬鬆,興趣將會更濃。本人在95年開展的直鉤釣魚作文全程教學(見案例),就用了四課時的時間指導。學生在活動中的那種激情,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至今天令我難忘。可是把此教學的.方案送去評選時卻遭遇了冷落。原因是課時不符合大綱兩課時的要求。而要是按照兩課時來教學,是無法達到如此效果的。

  4.教育教學管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還很落後,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的管理。本人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對中小學的管理現狀令人痛心而無耐。主要表現為: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低,前幾年,中小學辦學經費投入不足,大部分中小學校長一心為錢而忙,忽視教育教學管理,對教育教學研究只搞形式,這對作文教學的研究自然也是有一定影響的;管理的制度不合理,有的學校對教師的作文教學研究成果不僅予肯定,反而想方設法打擊,如:語文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正規的徵文比賽,在學生中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作文熱情,有利於作文教學的開展,可是獲得的成績如在報刊發表等,學校不認可,在職稱評定和學校評先進中也不算數。這些管理的行為已經與新課標的有關理念和有關政策相悖,是作文教學整合的一塊絆腳石。因些,加強中小學校校長的選拔工作十分重要,應該將那些教育教學行家提拔到中小學校的管理隊伍中來,讓中小學真的的姓教。這樣的管理環境中,作文教學整合才會放出更絢麗的光彩

  5.政策不能制約教師教育教學的個性發展。教育政策是為了為了保障教育有序和更好的發展,對維護師生利益,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國家未來的富強都是有必要的。但是政策的制定不能限制教師教育教學的個性發展,對教育政策的理解也不能過於片面化。這將直接導致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僵化甚至被禁錮,走上應試教育老路。舉幾個現例項子來說一說。

  教師沒有權力組織學生訂閱報刊,只有上級主管部門才能向學校向學生推薦。往往推薦的是主管部門主辦的報刊,又是班級人手一冊,組織訂閱了也不組織使用為教育教學服務。這就不是一種合理的教育教學行為。因為:(1)少兒報刊不是教材,沒必要人手一冊,那是一種資源的浪費。(2)少兒、課外閱讀應該廣泛,單一的閱讀勢必造成課外知識的單一;(3)少年兒童思想活躍,愛好不一,他們有自己選擇課外閱讀書目的自由;(4)教師教學的風格也不一,教師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有利於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行為的默契,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5)教育教學是需要大量素材來支撐的。資訊時代的來臨,教師教學不能再坐井觀天式,必須蒐集和使用大量的材料來輔助教學,而這些材料的來源一大部分要來自適全少年兒童閱讀的報刊中。當然,有的教師向學生推薦報刊書目是為了掙點外塊,這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教師還是從教育教學需要出發而為之的。關鍵是我們的政策和管理。做為一名教師,連最起碼的教育教學份內的事兒都不能為之,還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門的約定束成,可想而之,教育教學的自由空間會有多大。為此呼籲:給教師教育教學的自主空間。

  編輯短評:作者有著清醒的認識,本文從實際出發,針對作文教學的現狀及教材編制、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反思,所言中肯,具有普遍意義,建議廣大教師一讀。

  興趣愛好作文教學反思二

  近30年的中國作文教學改革史,是一部成績輝煌的歷史,其顯著標志是湧現出了許多有影響的作文教學流派。

  重視“模仿”的作文教學流派

  這一作文教學流派以“文體中心”為理論依據。上世紀初,以美國現代修辭學家希爾為代表的英美學者的“文體學”傳入中國,自此以後,我國的作文教學基本上以“文體為序”、以“文體為中心”。這種以“文體為中心”的寫作教學模式,其結構基本上是先記敘文後說明文,再議論文,並相對應於初中、高中作文教學。具體來說,就是初一以記敘文為主,初二以說明文為主,初三以議論文為主;高一以複雜的記敘文為主,高二以複雜的說明文為主,高三以複雜的議論文為主。“文體中心”的作文訓練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對每種文體的特徵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透過訓練掌握每種文體的寫作知識、寫作方法,從而形成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文體寫作規範。

  至上世紀80年代,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等以“文體中心論”為指導,創造了“模仿---創造”的作文訓練體系。這一體系著重對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的寫作能力培養進行探索,其基本程式是“模仿——改寫——仿作——評析——借鑑——博採”

  這樣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系列。這一訓練模式在我國當代作文教學界有普遍影響,其優點是學生寫作文體意識強,作文也容易入門,效果明顯。但“文體中心”訓練模式對我國作文教學的消極影響也較大,整個中學語文教學基本上圍繞這些文體知識轉,淡化了學生寫作整體素養的提高,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湖南特級教師楊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學法”也是“文體中心,模仿為主”這一流派中有影響的教法。不過,與“模仿---創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學法”最為關注的是學生作文的速度問題。楊初春把自己的體系概括為“五步四法兩課型”。“五步”即基礎訓練、思維訓練、技巧訓練、速度訓練、綜合訓練。“四法”即寫作限期限時法、指導先“實”後“虛”法、評閱瀏覽自改法、訓練分步達標法。

  “兩課型”即寫作實踐型課和理論指導型課。儘管這個體系很強調基礎訓練和思維訓練,但是這個體系真正落實的是技法模式訓練,概括出的寫作技法有數十種。例如,在寫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審題15法”、“快速構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記敘、說明、議論三種文體的寫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寫景狀物3法”、“快速抒情達意4法”、“快速記人記事3法”、“說理議論4法”、“快速給材料作文3法”等。這一訓練模式廣受學生歡迎,但受到理論界一些人士的質疑,認為是“為考而教,為考而學”,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並且“缺乏理論依據”。

  筆者認為,隨著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國作文教學界需要重新認識“快速作文教學法”的價值。

  重視“思維”的作文教學流派

  “文體中心,模仿為主”的作文教學方法,並沒有真正解決提高學生實際作文素質、水平和能力的問題,因為決定文章成敗的並不是文體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學生的寫作智慧,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觀察、思維等心理習慣和能力。於是,作文教學界的一些有識之士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劉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訓練教學法”。分格訓練所謂的“格”,是單一的基本訓練單位,具體地說是把說話、寫話、片斷訓練到篇章訓練,從寫人記事到寫景狀物,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到開頭結尾,從培養觀察能力到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把眾多的作文難點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訓練的基本單位---“格”。例如,把一年級的說話訓練分成兩大格、若干小格。兩大格:第一大格,說一句完整的話;第二大格,說幾句連貫的話。把“說一句完整的話”又分成五個小格:第一格,敢說;第二格,說順;第三格,說實;第四格,說活;第五格,說準。也就是把某一年級的作文教學要求分解成若干個具體小要求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為命題作文綜合訓練準備好“預製件”。

  對每一格訓練都提出了要求,說明了道理。他把每種文體按觀察、思維、想象、表達等五條線索系統組織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種“語段寫作公式”。例如,分格訓練中的“加格”語段,有這樣三種格式:

  人+動作+話,人+動作+表情+話,人+動作+心理活動+話。這樣的“語段寫作公式”實際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內容的思維語法或一般思維模式來訓練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像、表達的能力。從主觀上看,分格訓練法已經注意到寫作智慧的培養,也有利於推動作文教學的科學化,但是,它關注到的寫作智慧只是一種表層的語言思維模式,而不是寫作思維過程的深層思維操作模型,因此從客觀效果來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

  北京著名特級教師劉胐胐和首都師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觀察——分析——表達”三級訓練體系,側重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培養。三級訓練體系的總體結構是:觀察是基礎,分析是核心,表達是結果,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初中一年級著重進行觀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方式是寫觀察、觀察筆記,這一階段側重練習記敘和描寫。觀察又分為一般觀察和深入觀察,前者指定向觀察、機遇觀察、科學現象觀察、日常生活觀察、人物觀察、內心世界觀察;後者指比較觀察,反覆觀察,觀察與體驗、聯想、想象、調查的關係。初中二年級進行分析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訓練方式是寫分析筆記,這一階段側重進行議論和說明的練習。

  分析訓練又分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門”兩個階段。前者是指提出問題、給予解答、瞭解情況、實事求是、分析角度(條件分析、因果分析、演變分析);後者指多角度分析、特點分析、本質分析、意義分析、分析和知識、分析與聯想、分析與情感。初中三年級進行表達訓練,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方式是文章結構的訓練,後來增加了語感訓練,採取的訓練方式是進行語感隨筆和章法訓練,側重於語言運用和文章結構訓練。表達訓練也分為“語感訓練”

  和“章法訓練”兩個階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形象感訓練,後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層次、銜接的訓練。這一訓練體系符合寫作“物——意——文”轉化規律,是寫作規律“雙重轉化”與“三級飛躍”的具體運用,比較符合學生的寫作學習規律。

  “語言與思維結合”訓練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併成功實驗的作文教學模式。章熊認為,各種不同的文體在語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維的條理性則是相同的,作文教學應該是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的結合。他認為寫作訓練應該包括語言練習、形式邏輯訓練、想象與聯想、綜合與概括的訓練、寫作技巧的區域性練習、閱讀與分析練習等五個方面。這種訓練體系的特點是:它不是以語言知識和思維知識為體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維訓練為手段,並透過思維訓練來設計訓練系列,透過語言基本功的訓練,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思維能力。這一模式符合心理學、語言學的基本原理,語言與思維對應,以語言表達思維,以思維尋求語言,語言思維同步共進,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重視“過程”的作文教學流派

  上世紀80年代,許多有遠見的語文教師意識到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是不重視“寫作過程”的結果,如果重視“過程訓練”,必能快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於是出現了許多重視過程的作文教學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模式。

  “文體為緯---過程為經”訓練模式。這個模式以北京景山學校周蘊玉和上海於漪為代表。他們的做法是:以各種文體的寫作特點為緯線,以寫作的一般能力——審題、立意、選材、佈局謀篇、語言運用等為經線,精選典範作品為例文,按照單元要求設計訓練方案,組成一個讀寫結合、分階段、有層次的訓練序列。這種作文教學體系既擺脫了“薰陶式”的中國古代作文教學方法的影響,又擺脫了“模仿式”作文教學方法的束縛,是我國作文教學開始由主義走向科學主義的有益嘗試。但是在這種訓練體系中,寫作基本能力及寫作過程能力的訓練還處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訓練文體寫作能力為基本目標。

  “文體、過程雙軌訓練”模式。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實驗教材《作文》(1-6冊)所設計的寫作訓練體系。這套作文教材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訓練來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學年的作文基本訓練,同時又按“作文過程”---列提綱、寫初稿、修改、開啟思路、收集積累作文材料、語言和文風、審題和構思等的訓練專案來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訓練線索,故可稱“文體、過程平行雙軌”訓練模式。這是一個螺旋上升式的作文過程訓練體系。

  “三線並行”寫作訓練模式。這是揚州師範學院上世紀80年代編寫的《中學作文教學設計》所創設的一種寫作訓練體系。所謂“三線並行”是指寫作內容---寫作手法---寫作過程三線索的並列安排。第一條線索是“寫什麼”的由簡到繁的序列---單純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種理,複雜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兩條線索是關於“怎麼寫”的:一條是寫作手法---結構手法、表達手法等;一條是寫作過程---立意、選材、結構、佈局、表達、修改和思維能力。這個體系完全消解了文體中心論的作文教學觀念,在把訓練方向轉向寫作過程的同時,還將思維能力的訓練納入了作文訓練的視野。

  重視“過程”的作文教學流派是對“薰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過程為中心”的訓練模式,是對“文體中心”作文教學思想的反思,為新課程改革提出“淡化文體,重視過程”開了先聲。

  重視“興趣”的作文教學流派

  針對學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許多優秀教師開始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作文教學改革進行思考,於是誕生了一批以增強作文興趣、作文樂趣為宗旨的作文教學模式。下面簡要介紹幾種產生較大影響的體系。

  “興趣作文”教學法。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學語文教研室申報的一個題目為“農村興趣作文教學訓練體系研究與實驗”的課題。這個訓練體系的目的就是運用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改變目前農村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這一課題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實驗。

  “廣義發表”作文教學法。這是將學生的作文用多種形式發表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發表方式多種多樣,有全班宣讀、學校廣播站廣播、利用或校園報刊發表乃至公開出版,等等。

  “活動作文”教學法。“活動作文”訓練模式又稱“現場演示”

  作文教學法或“題型作文”教學法。它是由上海大學李白堅教授提出的一種作文訓練模式。李白堅在2000年第1期《寫作》雜誌上介紹說:

  “演示作文教學法是一種以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中一年級學生為教學物件,以在作文課上設計可記敘的生動、活潑、有趣的遊戲演示活動為作文內容,透過遊戲演示活動,激發學生情緒,誘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從思維到文字的轉化,並大規模提高思維創造力及寫作水平的作文教學法。”李白堅的作文教學體系是一個“大作文”訓練體系,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其中小學部分稱“快樂大作文”,初中部分稱“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稱“創新大作文”。

  在教學方法上,小學的“快樂大作文”運用的是“現場演示”的作文教學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訓練則運用“題型作文”教學法。所謂“題型”,就是“題目型別”,相當於問題、話題,是複合性、開放性、活動性的概念。題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課堂現實活動創設情境。題型作文字質上可以理解為“活動寫作、寫作活動”式的作文,或者“遊戲性”作文。“活動作文”模式主張“訓練大於理論”、“訓練先於理論”、“活動大於技法”、“活動先於技法”、“實踐大於理論”、“實踐先於理論”。這一模式的最大價值在於真正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產生了寫作的動力,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寫作的心理思維活動,從而完成了寫作任務,符合“趣味性”教學原則,符合“活動課程原理”。

  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之外,頗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作文。1998年由上海《萌芽》雜誌社等發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賽”催生了新世紀新的寫作訓練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賽”組委會《徵文啟事》中說,“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維”---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範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無拘無束;“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真體驗”——真愛、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這一模式是“新時期”作文教學改革的“先聲”,是對傳統作文教學的“揚棄”。它為中小學生寫作學習探索出了一條新路:表達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寫作,放飛心靈!